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环境刑法的预防转向与法治限度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刘夏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在借鉴关于环境犯罪优秀研究成果、参考环境犯罪典型判例的基础上,立足于风险社会中现代刑法预防转向的背景,主要围绕环境犯罪的立法体例、侵害法益、类型设定、行为特征、主客观归责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刘夏,河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博士后。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河南省教育厅法律服务专家库、开封市党政机关外聘法律顾问人才库。主要从事刑法学教学科研工作,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3项;荣获省级、厅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风险社会中的环境犯罪概述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犯罪的概念 一、环境的概念 二、环境犯罪的概念 三、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环境犯罪的成因与特点 一、环境犯罪的成因 二、环境犯罪的特点 第三节 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 一、环境刑法的作用与意义 二、风险社会中环境刑法的预防导向 第二章 环境刑法的立法特色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域外环境刑法概览 一、德国环境刑法概览 二、日本环境刑法概览 三、美国环境刑法概览 四、欧盟环境刑法概览 五、其他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环境刑法概览 六、域外环境刑法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我国环境刑法的发展与完善 一、我国环境法律体系概述 二、我国环境刑法的历史沿革 三、我国环境刑法的立法完善 第三章 预防转向的实质限度:环境法益的确立 第一节 环境伦理的审视 一、环境伦理的理论发展 二、动物权利探析——以侵害动物为例 第二节 环境法益的争鸣 一、人本法益论 二、生态法益论 三、人本与生态调和论 四、其他观点 第三节 环境法益的认定 一、人本与生态调和论的坚持 二、环境法益的类型——集体法益 三、环境法益的具体内涵 第四章 预防转向的技术限度:行政从属性 第一节 环境犯罪的行政从属性概述 一、刑法与环境法的冲突 二、行政从属性的概念与发展 三、环境犯罪行政从属性的立法表现 第二节 行政从属性的正当性证成 一、对环境犯罪行政从属性的批评 二、对批评意见的回应 三、环境犯罪行政从属性的利弊分析 第三节 行政从属性认定中的疑难问题 一、概念上的行政从属性 二、义务上的行政从属性 三、行为上的行政从属性 第五章 预防转向的责任限度:刑事责任的认定 第一节 犯罪类型的选择 一、环境犯罪的主要类型 二、对四种犯罪类型的评述 三、环境犯罪类型的确定标准 第二节 因果关系的认定 一、问题之争鸣 二、优劣之分析 三、解决之方案 第三节 责任主体的限制 一、单位犯罪的认定 二、帮助犯的成立范围 第四节 主观罪过的厘清 一、理论聚讼 二、观点分析 第五节 严格责任的考量 一、严格责任的主要内容 二、环境犯罪引入严格责任的主要依据 三、环境犯罪无须适用严格责任 第六节 违法性认识的判断 一、违法性认识概述 二、行政违法性认识的定位 三、行政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处理方法 第六章 预防转向的后果限度:制裁方式的多元 第一节 多元化制裁体系概述 第二节 环境修复措施在环境犯罪中的适用 一、环境修复措施的理念与定位 二、环境修复措施的意义 三、我国适用环境修复措施的方式 四、我国环境修复措施的问题及完善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自20世纪中叶的科技革 命以来,人类社会取得了前 所未有的进步,但同时也对 自己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史无 前例的冲击。特别是公害的 频生、环境的破坏、资源的 耗费与物种的灭绝,不仅伴 随而生,而且日趋严重。因 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环境保护逐渐成为人类关 注的焦点。而作为一个新型 的现代化国家,我国在短短 几十年内就迅速进入了风险 社会。这种快速的转变迫使 我们面对许多西方社会已经 面临的、具有同质性或同源 性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 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对 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构成了严重威胁,促使政府 和公众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 ,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尽管近年来,我国对环境 问题空前重视,治理力度前 所未有,但受限于多年来压 缩型、追赶型的快速工业化 道路,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 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多阶段、多领域、多类型问 题长期累积叠加,环境问题 仍然具有复杂性、紧迫性与 长期性。 一种社会治理模式是否 成功,归根结底取决于它能 否给社会成员带来福祉。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 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 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 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充 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观的新境界。报告强调。建 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 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 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 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 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 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 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 贡献。不难看出,十九大报 告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环 境保护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为我国环境法治的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刑 法既负有重要使命,也面临 着巨大挑战。在新时期。我 们肩负着有效遏制层出不穷 的环境犯罪,保护环境,留 给下一世代人美好环境的责 任。而有效惩治环境犯罪, 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 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亟待解决 的重要社会问题。最高人民 法院发布的《中国环境资源 审判(2019)》(白皮书 )与《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 告(2019)》(绿皮书) 显示,2019年,全国法院 共受理环境资源刑事一审案 件39957件,审结36733件 ,判处罪犯114633人,收 结案数同比2018年分别上 升50.9%、43.4%。面对着 数量众多的环境犯罪及其不 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刑法理 应发挥出更大、更积极的作 用。与传统犯罪相比,环境 犯罪在行为方式、危害结果 、因果关系、犯罪主体、主 观罪过等方面具有十分鲜明 的特点。尽管最高司法机关 先后颁布了多个司法解释, 但在环境犯罪的认定中还是 涌现出许多新的疑难问题, 亟待加以解决。尤其在进入 风险社会的今天,这些问题 表现得愈发明显。因此,加 强对环境刑法、环境犯罪的 基础理论研究,为司法实践 提供智力支持。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 来,外国学者开始从刑法学 、犯罪学、经济学、政治学 、社会学等角度对环境犯罪 展开较为系统、普遍与深入 的研究,直接催生了“行政 从属性”“疫学的因果关系”“ 累积犯”“绿色犯罪学”等理 论概念,并推动了环境犯罪 立法与司法的变革,使各国 的环境刑法及相关制度得到 了长足发展。而我国对环境 犯罪的研究始于1997年刑 法专门设立破坏环境资源保 护罪。尤其是近年来,围绕 污染环境罪等环境犯罪产出 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 为环境犯罪的法律修改与司 法认定提供了极大助力。刑 法学者与环境法学者的交流 对话日益频繁,跨方向、跨 学科的视角与研究方法也被 普遍采用。通过对国内外有 关环境犯罪的立法与理论进 行梳理,笔者发现各国(地 区)具有一个相同点,即环 境刑事立法与理论发展体现 出较为明显的预防性导向, 对犯罪认定更为便捷,处罚 范围也更加广泛。一方面, 这一趋势无疑有助于司法机 关及时、有效地惩治环境犯 罪;另一方面,出于人权保 障的考虑,也有必要探寻环 境刑法的规制边界。因此。 当务之急是在环境刑法进行 预防转向这一大趋势下,通 过刑法理论的发展与革新, 对环境犯罪的立法与认定进 行合理限制,对环境犯罪做 到不枉不纵。为实现这一目 标,笔者在借鉴关于环境犯 罪优秀研究成果、参考环境 犯罪典型判例的基础上,立 足于风险社会中现代刑法预 防转向的背景,完成了这本 《环境刑法的预防转向与法 治限度研究》,主要围绕环 境犯罪的立法体例、侵害法 益、类型设定、行为特征、 主客观归责以及法律后果等 方面的疑难问题展开论述, 以期为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 设做出贡献。 本书入选2021年度河南 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 秀著作资助项目(2021- YXZZ-30),能够成功出版 ,离不开河南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