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似血,雁阵南飞。
崎岖的闽南官道上,一行人马从北往南疾驰而过。
一个、两个、三个……总共十九人。
一色青壮。
一色黑漆剑鞘的精钢锐器。
一色黑衣黑巾,步云快靴。
一行人匆匆打马经过一处颇为繁华的集镇。
集镇一街两行店铺林立,杏帘曳曳,棕榈青青。
集镇的尽头是一处官家驿站。
驿站门阔台高,上悬一面镶有“官驿”二字的青色大幡。
一行人目不斜视,匆匆驰过。
约摸又跑了半个多时辰,面前现出一道漫漫的长坡。
爬上长坡,朝下看,一处很是海势的院落兀立于官道旁。
院落后面,是大片大片的林丛,林丛紧连着云雾缭绕的青山。
院落正门外,一棵细高的杨树,树干半腰一方旌幡于风中呼啦啦地飘得很是山响,幡上是“聚风客栈”四个大字。
一行人纷纷下马、鱼贯而入。
院落宽大,呈品字状。前面是酒家、茶肆。后院,一侧是客房、水房;一侧是牲口棚、库房。
房子皆以原木为墙,半人高的石头墙基。
客栈大堂内颇为热闹:有围着赌钱的,有喝酒划拳的,有品茶闲坐的,还有一些看不明白身份来历的人。
忽见闯进一帮子荷刀佩剑的,众人吃了一惊。悄悄打量,见一行人进得门来,并不张扬,也不闲话,只是就近寻了两张空桌,分别就座。
一行人都是看一位脸膛黝黑、眼锋锐利的年轻人行事。
此人彪健魁梧,神情威严。除了背后那把黑漆剑鞘显得比别人格外宽大了些,衣着打扮和众人一般无二。
与黝黑脸不离左右的,是一位举止儒雅、留有短髭、年纪稍长者。
一群人中,只他一人没有带刀荷剑。
季节早过立秋,留短髭者手中仍旧须臾不离地握着一把大折扇,时不时抖开,摇上几摇。
再看一行人拴在外面树上的马——有黑有白有棕,混杂不一。虽说没有什么马中名骏,却也匹匹高大壮实。
那些马的背上,除了一些包袱、蓑衣、水葫芦等出门必需的物件,既没有驮货的藤筐,也没有悬挂的镖旗。
看样子,这些人不是商人,也不像镖行。
若说是大唐官府的人,为何一个都不着公服?又为何不在前面镇上的官驿落脚,偏偏来到这江湖上有名的聚风客栈?
若说他们不是公人,为何敢公然佩刀仗剑地行走于官道?
店主闻报来了一大帮客人,一路小跑地从堂后迎出,笑容可掬地亲自接着,又是打招呼又是问饥渴。
转眼工夫,两个店小二已提来茶壶,摆上茶碗。
一行人喝茶的当儿,黝黑脸膛的年轻人向店主点了七八样的饭菜,每样都是双份,说还要赶路,催促饭菜要快。
“好咧——!”
店主一声应承,小二不待吩咐,一溜小跑地到后灶交待去了。
一旁的众人疑惑:天已将昏,这些人为何只在此吃饭,却不在此住店?
往南,至少还要赶一个多时辰的路才有客店。路途中间,还要翻过乌蝰岭和鬼头峡两处险隘。 那两处险隘,就算白天经过,也让人心惊。
附近方圆三五百里,就连官府的公人,侠客和镖行,也少有在那两段路夜行的。
远路怕水,近路怕鬼。这拨人,肯定是不知底细的远道儿过客。
此时,周围闲唠的、喝茶的、吃酒赌钱的,虽说各自该做什么仍旧还在做什么,却无一不在留意着这一行人的动静。
从前堂通往后面的过堂口,暗而狭长。
有人影倏忽闪过……
饭菜很快上齐了。
两张桌子饭菜一模一样:一大盆的白米饭,八大盘子的豆腐、木耳、蘑菇、青菜之类。中间外加一大盘切得有模有样、摞得高高的酱牛肉,足足有三四斤。
一行人刚拿起筷子,店老板满脸堆笑地趋步来到脸膛黝黑的年轻人面前:“老大!辛苦啦!这是小店自酿的米酒,消渴解乏,还不会醉倒人。是小店专门赠与各位的,不另收银子,权且交个朋友。”
紧随老板身后,一高一矮两个店小二。
高个子双手捧着一个偌大的坛子,后面的小个子手里捧着一摞酒碗。
店老板喜眉笑眼地亲自捧坛,不由分说,哗哗地先自斟了满满的一碗酒,双手捧着:“承蒙各位客官光临小店,为表敬意,小人先敬各位一碗!”
说着,一仰脖子,自己先灌下了一碗。接着,又斟上满满的一碗,双手捧着、恭恭敬敬地首先举到脸膛黝黑的老大面前。
老大旁边,那位留短髭者拿手中的折扇轻轻一拦,抢先接过那碗米酒,轻轻抿了一口,让酒在舌头上略停了片刻,然后缓缓咽下,转脸对老大点头道:“嗯,味道果然不错!店主的美意,却之不恭,弟兄们可以尝尝。”
小个子小二甚是利落地将酒碗叮叮当当一溜排开,高个子小二抱着酒坛,哗哗哗哗,一滴不落地全都倒在酒碗中。
每个酒碗正好全是九成满。
正合了茶七、饭八、酒九的规矩。
见拿折扇者发了话,黝黑脸膛的彪健行者微一点头,一行人这才纷纷端起酒碗。
一行黑衣人喝酒吃饭的当儿,先后有两拨人,已悄悄离开了聚风客栈……
在店老板给一行人轮番劝酒的当儿,手拿折扇者的眼角一斜,意外发现——外罩油渍麻花、粗布短袍的店老板,领口处竟然露出了绸料的内衫……
就在众人斟酒敬酒、你推我让的当儿,夹在大家当中板凳上的一个包袱,眨眼间便被人掉了包……
果然是江南好酒!
满满一坛子的米酒下去,一行人脸色微红,却并无醉意。
酒足饭饱,一行人纷纷起身的当儿,军师从衣袋里摸出一锭小银锞子,交给点头哈腰的店老板:不用找零了。
店老板双手抱着银锞子,喜眉笑眼地连声道谢。
店老板将一行人送出院门,又望着一行人翻身上马、身影渐渐消失于官道尽头那时,这才转过身来,一把抡掉罩在外面的粗布短袍,露出里面一件明晃晃的绸衫来。
店老板一面哈哈大笑,一面随手把脏了吧唧的粗布短袍往树权上一撂,大摇大摆地朝店后的茅房走去。
从茅房出来,天已尽黑,上弦月已跃上东天。 正门之外和前庭后院,此时,已点亮了书有“客栈”二字的鱼皮灯笼。
满心欢喜的店老板一路沿着矮树丛往前院走,一路盘算着那个包袱里有多少银子。
不提防,脚下蓦地被什么绊了一下,一头扑倒在一个软乎乎的东西上。
店老板吃了一惊!
老板定了定神,凑着不甚分明的月光低头一看:原是一个人横躺在那里,身上还发着一股子酒气!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