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石油地质学(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
分类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作者 张厚福//方朝亮//高先志//张枝焕//蒋有录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分10个章节,主要对石油地质学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现代油气成因理论及生、储、盖等基本成藏地质要素,油气的运移、聚集乃至各类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特点,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本书从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特征等感性知识入手,重点阐述现代油气成因理论及生、储、盖等基本成藏地质要素,油气的运移、聚集乃至各类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特点,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还扼要介绍了流体势分析、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油气系统、流体历史分析、凝析气藏,固态气体水合物等与“三场”有关的新进展,通过油气生成及油气藏形成的研究,最终呈现为各级油气聚集单元,形成了我国及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轮廓,剖析了前陆、裂谷、克拉通等主要盆地类型的形成及特点,概括了解油气资源评价的任务与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石油地质专业教材,也可供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测井、油气田开发等相关专业师生以及生产和科研单位石油地质工作者参考。

目录

绪论

 第1节 石油地质学的任务

 第2节 石油地质学的内容

 第3节 我国油气勘探简史

 第4节 世界油气勘探简史

 第5节 油气地质勘探动向

第一篇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及储盖要素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第1节 石油沥青类概述

一、石油沥青类与可燃有机矿产

二、可燃有机矿产的元素组成

三、可燃有机矿产分类

 第2节 石油的成分和性质

一、石油的化学成分

二、石油的物理性质

 第3节 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

一、天然气的化学成分

二、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第4节 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一、油田水的概念及来源

二、油田水的矿化度及化学组成

三、油田水的类型

 第5节 重质油的成分和性质

一、重质油的概念

二、重质油的成分和性质

 第6节 固体沥青的成分和性质

 第7节 石油沥青类中的碳、氢、硫、氧、氮同位素

一、碳同位素

二、氢同位素

三、硫同位素

四、氧同位素

五、氮同位素

 思考题

第二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第1节 油气成因理论发展概况

 第2节 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

一、生油气母质及其化学组成

二、干酪根

 第3节 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与物理化学条件

一、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

二、物理化学条件

 第4节 有机质演化与成烃模式

一、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阶段及一般模式

二、现代油气成因理论新进展

 第5节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一、天然气的成因类型

二、生物化学气形成特点

三、油型气形成特点

四、煤型气形成特点

五、无机成因气概述

六、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识别

 第6节 生油层研究与油源对比

 一、生油层研究

 二、油源对比

 思考题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第1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一、孔隙性

二、渗透性

三、孔隙结构

四、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第2节 碎屑岩储集层

一、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及储集物性的影响因素

二、碎屑岩储集体类型及其沉积环境

三、砂岩次生孔隙

 第3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一、碳酸盐岩原生孔隙的形成与分布

二、碳酸盐岩溶蚀孔隙的形成与分布

三、碳酸盐岩的裂缝

 第4节 其他岩类储集层

一、火山岩储集层

二、结晶岩储集层

三、泥质岩储集层

 第5节 盖层的类型及其封盖机制

一、盖层类型

二、盖层封油气机理

三、影响盖层有效性的因素

 思考题

第二篇 油气成藏原理

第四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第1节 与油气运移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

二、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

三、岩石的润湿性

四、油气运移临界饱和度

五、地层压力、折算压力和测压面

 第2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初次运移

一、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和运移方向

三、初次运移的途径

四、油气初次运移模式

五、烃源岩有效排烃厚度

 第3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二次运移

一、二次运移的相态

二、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三、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

四、油气二次运移时期

五、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方向和距离

 第4节 地下流体势分析

一、流体势的概念

二、势梯度与流体运移方向

三、相对流体势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四、存在问题与注意事项

 思考题

第五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

 第1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一、圈闭的基本概念

二、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第2节 油气藏成藏要素

一、油气成藏要素

二、油气富集条件

 第3节 油气聚集

一、在单一圈闭内的聚集

二、油气差异聚集原理

三、油气聚集模式

 第4节 油气藏的再形成

 第5节 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一、根据盆地沉降史、圈闭发育史和生排烃史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

二、根据饱和压力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间

三、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四、流体历史分析方法

 思考题

第六章 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第1节 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

一、地温场

二、古地温的测定

 第2节 地压场与地层压力预测

一、地压场

二、地层压力预测

 第3节 地应力场及其与生运聚保的关系

一、地应力场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二、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分布的关系

 第4节 “三场”研究实例

一、美国南路易斯安那Bayou-Calin湖砂区应用地温场与地压场研究气田

二、原苏联田吉兹超级油田的“三场”研究

 第5节 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

一、异常地层压力

二、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三、封闭层的成因及特征

四、结论

 第6节 固态气体水合物

一、基本概念

二、理化性质

三、形成与分布

 第7节 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一、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

二、凝析气藏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三、地下油气藏相态的识别

四、应用实例

 思考题

第七章 油气藏类型

 第1节 概述

一、油气藏分类的基本原则

二、油气藏分类方案

 第2节 构造油气藏

一、背斜油气藏

二、断层油气藏

三、岩体刺穿油气藏

四、裂缝性油气藏

 第3节 地层油气藏

一、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二、地层超覆油气藏

三、生物礁油气藏

 第4节 岩性油气藏

一、岩性圈闭的形成机理

二、岩性尖灭油气藏及透镜体油气藏实例

 第5节 水动力油气藏

一、水动力油气藏的概念和形成机制

二、水动力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第6节 复合油气藏

一、复合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二、复合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思考题

第三篇 油气分布及资源评价

第八章 油气聚集单元

 第1节 油气田及其类型

 第2节 油气聚集带及含油气区

 第3节 含油气盆地及其类型

一、含油气盆地的历史地质学分类

二、含油气盆地的板块构造学分类

三、含油气盆地的地球动力学分类

 第4节 油气系统

一、油气系统的概念

二、油气系统的组成

三、油气系统的分类

四、关键技术与必要图件

五、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思考题

第九章 油气资源分布

 第1节 我国油气资源分布轮廓

 第2节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轮廓

一、亚洲诸板块及其边缘褶皱带

二、北欧板块及其边缘褶皱带

三、非洲板块及其边缘褶皱带

四、北美板块及其边缘褶皱带

五、南美板块及其边缘褶皱带

六、印度洋板块及其边缘褶皱带

 第3节 前陆盆地

一、前陆盆地的概念

二、前陆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

三、典型实例——波斯湾含油气盆地

 第4节 裂谷盆地

一、概述

二、盆地的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特征

三、石油地质特征

四、典型实例分析

 第5节 克拉通盆地

一、概述

二、盆地的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特征

三、石油地质特征

四、典型实例分析

 思考题

第十章 油气资源评价概述

 第1节 油气资源概念及序列

一、资源和储量

二、油气资源评价的任务

三、油气资源评价的对象

 第2节 油气资源评价的层次、基本内容及方法

一、含油气大区评价

二、盆地评价

三、区带评价

四、圈闭评价

 第3节 油气资源评价系统简介

一、综合评价系统

二、盆地评价系统

三、区带-圈闭评价系统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6: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