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韩句法结构对比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金莉娜
出版社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金莉娜编著的《汉韩句法结构对比研究》以汉语主谓谓语句和韩国语双重主语句共同的性质作为对比的基础,以三维语法理论为指导,吸收了汉语学界和韩国语学界先进的语法理论和研究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了汉韩“S1+S2+P”结构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及对应形式。本书在充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融合了作者本人独特且新颖的研究观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引 言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

0.2 研究范围和内容

0.3 理论基础和方法

0.4 语料来源及符号说明

 0.4.1 语料来源

 0.4.2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汉韩“S1+S2+P”结构的研究现状

1.1 汉语主谓谓语句的研究现状

 1.1.1 主语的研究

 1.1.2 主语和话题关系的研究

 1.1.3 主谓谓语句范围的研究

 l.1.4 主谓谓语句类型的研究

1.2 韩国语双重主语句研究现状

 1.2.1 主语的研究

 1.2.2 主语和主题关系的研究

 1.2.3 助词“□”和“□”的研究

  1.2.3.1 助词“□”的研究

  1.2.3.2 辅助助词“□”的研究

  1.2.3.3 本文对助词“□”、“□”的认识

 1.2.4 双重主语句类型的研究

1.3 汉韩“s1+S2+P”结构的对比研究现状

第二章 汉韩“s1+S2+P”结构的界定标准、范围及性质

2.1 汉韩“s1+S2+P”结构的界定标准

2.2 汉韩“s1+S2+P”结构的范围

 2.2.1 汉语主谓谓语句的范围

 2.2.2 韩国语双重主语句的范围

2.3 汉韩“s1+S2+P”结构的性质

 2.3.1 语言递归性的体现

 2.3.2 属于句型范畴

 2.3.3 “近景式”认知模式的反映

第三章 汉韩“s1+S2+P”结构的句法特点

3.1 汉韩“s1+S2+P”结构的层次关系

3.2 汉韩“s1+S2+P”结构的句法位置

 3.2.1 构成完整的单句

 3.2.2 构成单句的句法成分

 3.2.3 构成复句中的小句

  3.2.3.1 位居第——个分句

  3.2.3.2 位居最后分句

  3.2.3.3 位居中间分句

  3.2.3.4 连锁结构“S1+(S2+P)n”

3.3 汉韩“S1+S2+P”结构的句法构成

 3.3.1 S1的构成

  3.3.1.1 S1由词构成

  3.3.1.2 S1由短语构成

 3.3.2 S2的构成

  3.3.2.1 S2由词构成

  3.3.2.2 S2由短语构成

 3.3.3 P的构成

  3.3.3.1 P由动词性成分构成

  3.3.3.2 P由形容词性成分构成

  3.3.3.3 P由名词性成分构成

3.4 汉韩“S1+S2+P”结构的句法功能

 3.4.1 充当主语

 3.4.2 充当宾语

 3.4.3 充当补语

 3.4.4 充当定语

第四章 汉韩“S1+S2+P”结构的语义特点

4.1 汉韩“S1+S2+P”结构的语义连接模式

 4.1.1 S1受P格框架的支配

  4.1.1.1 S1和S2是施事或受事

  4.1.1.2 S1和S2是感事或主事

  4.1.1.3 S1和S2是与事或工具

 4.1.2 S1不受P格框架的支配

4.2 汉韩“S1+S2+P”结构的语义类型

 4.2.1 领属关系类

  4.2.1.1 S1和S2具有“整体一部分”的关系

  4.2.1.2 S1和S2具有“事物一属性”的关系

  4.2.1.3 S1和S2具有“类别一成员”的关系

 4.2.2 施受关系类

 4.2.3 关涉关系类

 4.2.4 陈述关系类

 4.2.5 数量关系类

4.3 汉韩“S1+S2+P”结构的语义功能

 4.3.1 描写说明

 4.3.2 叙述说明

 4.3.3 判断说明

第五章 汉韩“S1+S2+P”结构的语用特点

5.1 汉韩“S1+S2+P”话题结构

 5.1.1 单——式话题结构

 5.1.2 辐射式话题结构

5.2 汉韩“S1+S2+P”信息结构

 5.2.1 汉韩“S1+S2+P”结构的知识信息

  5.2.1.1 话题为回指信息

  5.2.1.2 话题为共享信息

  5.2.1.3 话题为对比信息

 5.2.2 汉韩“S1+S2+P”结构的指称信息

  5.2.2.1 话题由定指充当

  5.2.2.2 话题由通指充当

  5.2.2.3 话题由不定指充当

5.3 汉韩“S1+S2+P”结构的话题化

 5.3.1 话题化的条件

  5.3.1.1 句法限制

  5.3.1.2 语义约束

  5.3.1.3 语用制约

 5.3.2 话题化的手段

  5.3.2.1 移位

  5.3.2.2 添加

  5.3.2.3 删略

  5.3.2.4 复指

第六章 汉韩“S1+S2+P”结构的对应形式

6.1 汉语主谓谓语句在韩国语中的对应形式

 6.1.1 对等式对应形式

  6.1.1.1 对应于“□”句

  6.1.1.2 对应于“□”句

 6.1.2 转换式对应形式

  6.1.2.1 S1转换为韩国语的定语

  6.1.2.2 S1或S2转换为韩国语的宾语

  6.1.2.3 S2转换为韩国语的状语

 6.1.3 删减式对应形式

  6.1.4.1 删减名词

  6.1.4.2 删减代词

6.2 韩国语双重主语句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

 6.2.1 对等式对应形式

 6.2.2 转换式对应形式

  6.2.2.1 S1转换为汉语的定语

  6.2.2.2 s1或S2转换为汉语的宾语

  6.2.2.3 S2转换为汉语的状语

 6.2.3 分解式对应形式

  6.2.3.1 S1分解为主谓句

  6.2.3.2 S1分解为复指成分

  6.2.3.4 S1分解为状语和宾语

 6.2.4 弓I申式对应形式

 6.2.5 增减式对应形式。

  6.2.5.1 增添式对应形式

  6.2.5.2 删减式对应形式

第七章 结语

一、明确了汉语、韩国语研究中的几组重要概念

二、提出了汉韩“S1+S2+P”结构的性质问题

三、描写了汉韩“S1+S2+P”结构在句法上的共性和个性

四、考察了汉韩“S1+S2+P”结构在语义上的共性和个性

五、探讨了汉韩“S1+S2+P”结构在语用上的共性和个性

六、归纳了汉韩“S1+S2+P”结构的对应形式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4: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