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想拥有成功的人生,借助前人人生经验和智慧的指引,对于我们走好人生路有重要的帮助。李叔同大师的人生经验与智慧,包含在他的一言一行中,尤其是他历经人世沧桑之后所总结的至理名言,是对他一生的总结。本书就是遴选了李叔同大师的部分语录,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加工整理,并以此为主线展开论述,有条理、有系统、全方位地解剖李叔同大师的人生智慧。在论述的过程中,我们引用了大量的典型案例来阐释李叔同的语录精髓,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明了地领悟和运用大师的智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叔同大师的人生历练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笑恒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们每个人都想拥有成功的人生,借助前人人生经验和智慧的指引,对于我们走好人生路有重要的帮助。李叔同大师的人生经验与智慧,包含在他的一言一行中,尤其是他历经人世沧桑之后所总结的至理名言,是对他一生的总结。本书就是遴选了李叔同大师的部分语录,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加工整理,并以此为主线展开论述,有条理、有系统、全方位地解剖李叔同大师的人生智慧。在论述的过程中,我们引用了大量的典型案例来阐释李叔同的语录精髓,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明了地领悟和运用大师的智慧。 内容推荐 每个人都想拥有成功的人生,借助大师的智慧对我们走好人生路有着重要的帮助。其实李叔同大师的人生经验与智慧就包含在他的一言一行中,尤其是他那些历经世事沧桑之后所总结的至理名言,是对他一生的总结。领悟李叔同的智慧精髓,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明了地感悟人生中哲理,解决生命中的种种困惑和难题。 目录 第一章 历练平和之心——闻谤不辩,宠辱不惊 1.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2.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3.放下即是收获 4.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5.人一忍成圣,不忍成魔 6.控制自己的情绪,修炼“定火功夫” 7.好花看到半开时 8.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9.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狂雨骤时立得定 10.富贵终如草上霜 第二章 历练说话之法——无辩息谤,不争止怨 1.言多必失 2.闲谈莫论人非 3.“讷于言”是最好的武器 4.闲谈戏谑莫伤人 5.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6.轻言轻信,是非的传播者 7.劝善之言当慎说 8.觉人之诈勿直言 9.就事说话,顺势开导 第三章 历练做人之智——宁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1.明明白白看自己 2.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3.尊严非席,不可卷起 4.宁得罪也不应酬 5.不随波逐流者,堪立千古品格 6.大丈夫的信条:以不变应万变 7.“异类”也有自己的一片天 8.以“出格”的思想书写盖世文章 9.做人要有自己的立场 第四章 历练养身之道——以虚养心,以德养身 1.德行是一个坚持的过程 2.心中无嗔便是净土 3.做一个清心寡欲之人 4.做一个有涵养的人 5.人不可心浮气躁 6.做足“慎独”功夫 7.时常反省自己 8.嫉妒之心不可有 9.恬淡是养心的第一法 10.养吾浩然之气 第五章 历练处世之态——以入世之态度做事。以出世之态度做人 1.心志坚定,天日可贯 2.自己的路自己走 3.学习无止境,艺多不压身 4.专注成就大业 5.小心“矜”字毁你一世英名 6.有容人之量 7.以宽厚处世 8.吃亏是福 9.懂得居安思危 10.人至察则无徒 11.莫让时间随流水 12.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第六章 历练做事之巧——明见万里。事半功倍 1.做事留余地 2.做人做事,善始善终 3.别事事都想抢占先机 4.三思而后行 5.遇事要沉着冷静 6.培养高明的见识 7.不可锋芒毕露 8.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9.道德比能力更重要 10.勤为成事之本 第七章 历练生活之苦——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1.不以为苦便不苦 2.富裕也应过俭朴生活 3.要学会惜福 4.在劳动中品味幸福 5.活在当下 6.生活因缺憾而美丽 7.挫折完善人生 8.走出名利的藩篱 9.珍惜生,却不畏惧死 第八章 历练真情之痛——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1.亲情最重,孝道为先 2.其淡如水的友情最淳厚 3.最诚挚的朋友总有真的感情 4.爱情,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 5.谁说英雄不可恋家 6.多情之极是无情 第九章 历练成佛之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1.慈悲心生,蚍蜉颜开 2.悲悯之心济苍生 3.存善念,行善行 4.菩萨慈悲,也有怒目金刚 5.悲悯之心怎可图利 6.关心国家命运 7.为他人提一盏灯 8.投以木桃,报以琼瑶 9.融化心灵的坚冰 附录:李叔同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李叔同 他是清末天津一位进士的幼子,一个津门富翁的公子,一个戊戌变法的响应者,一个同盟会战士。他也是名重一代的才子,“二十文章惊海内”,有诗词书画辉映河山的动人心曲。他又是一个艺倾当时的巨匠,第一个把西方戏剧、绘画、音乐介绍给中华民族’,正如春柳萌芽,终成参天大树。他是一个性情如才华一样灿烂的情种,走马章台,醉卧平康;在天津已有了原配妻子,留学日本又有了一个爱人。他是一个心地如艺术一样纯洁的赤子,诗情留于天地,色彩绚丽人间,旋律委婉柔肠。有上好的家境,有极好的天资,任时代风雨飘摇,任家道江河日下,然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常言道“乱世造英雄”,这就是李叔同。 在历经俗世的风雨,饱受百劫之后,终于在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当了和尚,时年三十九岁。从此那个风流倜傥的李叔同走了,他抛弃了一切,以平和的心态遁人空门。迎来的是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的弘一大师。 正如他的学生丰子恺先生所说,他的出家让他进入了自己人生的第三阶段,就是所说的“爬上三层楼”的阶段。出家后他即告别尘世的一切繁文缛节,并发誓:“非佛经不书,非佛事不做,非佛语不说。”受戒后持律极严,完全按照南山律宗的戒规:不做主持,不开大座,谢绝一切名闻利养,以戒为师,粗茶淡饭,过午不食,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云水生涯。正如好友夏丐尊所形容的,从“翩翩浊世佳公子”,一变而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这种变化,在常人看来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在心理上难以承受。而李叔同却以平常心淡定自然地完成转化,他从留学生、到艺术教育家、最后成为律宗高僧的弘一大师,其为人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典型。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从艺术家到禅师,这中间的跨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跨越,但是李叔同做到了,而李叔同本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以平和的心态断绝尘缘,超然物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如他所说: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我们可以从他的一言一行中领悟到那种超凡脱俗的心境。 在1925年秋天,由于发生战事,此时的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师被迫滞留在宁波,在好友夏丐尊先生住所留了数日。夏先生发现,弘一法师所用的餐只有一碗白米饭、一道素菜和一杯白开水而已。对于如此清苦的生活,夏丐尊实在于心不忍,便说道:“一碟腌萝卜,你就不觉得太咸吗?”弘一法师答道:“成有成的滋味。”夏先生又问道:“水中不添茶叶,不会觉得太淡吗?”弘一禅师又答道:“淡有淡的味道。” “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味道。”如此简单到极致的回答,在弘一禅师的话中却也深刻到极致。在他的眼中,世间的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百衲衣、破卷席和旧毛巾是一样的,青菜、萝卜和白开水是一样的,无论咸也好、淡也好,都能够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保持一颗平和心,才是我们最应该体会到的。 人只有在遇到大事和困难的时候,才能看出他担负责任的勇气;只有在遇到逆境的时候,才能看出他的胸襟和气度;而逢到喜怒的事时,则可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在与众人同行同止时,也可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见解和认识。一个拥有平和心态的人,在面临逆境时不会怨天尤人,既能接受顺境,也能接受逆境;无论是顺境或逆境,都有博大的胸怀和气度,显示出“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气度。这样的人,是值得十分信赖的人。 宋朝的云门慧开禅师曾留下一首传诵千古的关于四季的诗偈《日日是好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人生一样,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有利有弊,没有哪一个阶段堪称完美。是喜是怒,决定于我们的心境,喜怒最易使人心动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喜要能不得意忘形,怒要能明白事理,所以有涵养的人往往不易为喜怒所动。对于生活中的万般变化,真正有识见的人心中自有取舍,而不会盲目地追随。 佛家讲:万事自有因果。与其负担,不如放下。P2-4 序言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历练,因此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人生经验。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本书,其中有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因此,研究前人的人生成了我们获取人生经验的重要途径。然而世上的人有千千万,不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值得研究的,都是可以给我们以启迪的。那些成就非凡的大师们,他们的人生历练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这就像读书一样,不是每一本书都对自己有用,我们必须慎重地选择。在许许多多有成就的人里,有一位叫李叔同的前辈,也就是著名的弘一法师,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他精彩绝伦的一生蕴涵的人生智慧,是我们一辈子也学习不完的。 李叔同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出家之前,一个是出家之后。但是无论在哪个阶段,他都取得了旁人所望尘莫及的成就。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修养于一身,在多个领域都颇有建树。 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就连近代著名的文学家鲁迅、郭沫若等人,都以得到他的一幅字为无上荣耀。 他也是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他所创作的《送别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历经几十年的传唱,依然经久不衰,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 他还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在光绪年问,他就出演《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 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他同教育家、作家夏丐尊共同编辑了《木刻版画集》。他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最早创作者和倡导者。 作为艺术教育家,他在浙江一师授课采用现代教育法,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负有盛名的画家、音乐家。 出家之后,他苦心修行,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终于成为一代高僧,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编著了佛学著作《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和《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等佛学著作。 李叔同大师生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逝世后也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绚丽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被世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这就是李叔同,他所取得的成就中的任何一种都是常人穷尽一生也难以达到的。李叔同的这出精彩绝伦的人生大戏虽然已经落幕,但是对他人生的探索与思考永远也不会结束。他所历练的一生包含的人生智慧,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对他的人生进行探索,挖掘出他的人生智慧也是我们很多人想要做的事。 我们每个人都想拥有成功的人生,借助前人人生经验和智慧的指引,对于我们走好人生路有重要的帮助。李叔同大师的人生经验与智慧,包含在他的一言一行中,尤其是他历经人世沧桑之后所总结的至理名言,是对他一生的总结。本书就是遴选了李叔同大师的部分语录,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加工整理,并以此为主线展开论述,有条理、有系统、全方位地解剖李叔同大师的人生智慧。在论述的过程中,我们引用了大量的典型案例来阐释李叔同的语录精髓,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明了地领悟和运用大师的智慧。 我们希望,读过本书的有缘之人,能从书中感受佛学的心灵关怀,将李叔同的智慧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使我们拥有一颗更加宁静平和的心,去收获幸福美好的人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