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问题往往是古老而常新的,哲学问题的讨论,也相应地需要关注及回应相关领域中已有的思考及其成果,这种关注,常常展开为哲学的对话。不过,关注以往的工作或参与对话本身似应作广义的理解,不能简单地以是否提及或引证时下的论著,作为是否涉及以往的工作或参与对话的主要或惟一依据。事实上,关注中外哲学史上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的工作并对此加以回应,同样是一种对话,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更深层面的对话:只有回到思想的原创层面,对话才具有实质的意义。因此,本书在讨论哲学问题时更多地关注历史上重要哲学家的工作。
自序
导论
第一章 形上之域与存在的具体性
一、存在之思与形上之域
二、形而上学的抽象形态
三、人与世界图景
四、存在之序
五、时间、过程与历史
第二章 存在的价值之维
一、是什么与意味着什么
二、价值和评价
三、价值、规范与世界的变革
第三章 认识、存在与智慧
一、认识的本体论前提
二、“知”(knowing)与“在”(being)
三、知识客观有效性的形上根据
四、知识、智慧与人之“在”
第四章 存在与方法
一、当然之则和必然之道
二、思维的秩序、行动的秩序与存在的秩序
三、理解与涵养
第五章 语言的形上内蕴
一、以名指实和以名喻道
二、解释世界与变革世界
三、语言与人
第六章 美的本体论意义
一、审美秩序
二、存在的完美
三、美与自由
四、美与真、善
第七章 道德与存在
一、规范、义务与伦理关系
二、道德主体
三、行为情景与存在境域
四、社会整合的道德前提
第八章 日常存在与终极关切
一、日常生活与日常存在
二、日常生活中的人
三、已然与自在
四、终极关切:存在的自觉
五、极高明而道中庸
第九章 形上视域中的自由
一、存在的统一之境
二、自由与自因
三、自由的价值内涵
附录 哲学何为
后记
新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