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水族(附光盘)/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光荣
出版社 中国人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套《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大型系列丛书,力图从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用准确、科学、生动的语言,全方位描述和展现各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和现状,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全家福”。

这本由王光荣编写的《水族(附光盘)》是其中一册,从水族的起源和变迁、社会组织与风俗习惯、民族英雄、人口发展、婚姻与家庭、生产方式与经济结构、文化等多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了该民族。

内容推荐

聚居于“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月亮山脚下的水族人,有着旖旎的自然风光,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浓郁的民俗民风,精美绝伦的民族民间工艺和富有特色的文化设施……

这本由王光荣编写的《水族(附光盘)》介绍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文化故事等内容。

目录

综述

第一章 浩渺天地盛万物 人间有群水家人

 第一节 古老神话导航程

 第二节 悠悠漫道迁徙路

 第三节 秀美人家依水生

 第四节 分分合合各一方

第二章 是物是意在人心 亦真亦假传千载

 第一节 从吃鱼到敬鱼

 第二节 鲜为人知的“三宝”与“四绝” 

 第三节 在歌声与古话中奋进

 第四节 身着碧玉带绚丽展芳容

第三章 有根有底喜相会成方成圆众人心

 第一节 先民心目中的世界

 第二节 水深火热山里人

 第三节 桂北山区“十六水”

 第四节 妇幼欢庆日 孝敬母体神

 第五节 奇特的婚育习俗

 第六节 择地定居祈求昌盛

第四章 事兴事衰人为本传宗接代盼其昌

 第一节 不息的传宗

 第二节 育儿盼兴隆

第五章 年年添丁年年旺 岁岁求实岁岁新

 第一节 不高不低好时段

 第二节 “双基”教育艰难中前行

 第三节 人口流动带来的变化

第六章 纵有千条星光道 白持万古立常规

 第一节 千载自圆说

 第二节 时代追随者——水族婚俗

 第三节 尽心孝老儿女情

第七章 足迹洒遍万山丛与时俱进寻奔头

 第一节 领主权势遍山崖

 第二节 顺应历史寻出路

 第三节 喜迎阳光绘新图

 第四节 涓涓热血创文明

后记

试读章节

综述

水族,是中国西南和南方地区少数民族之一。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水族总人口为4ll 847人。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少数散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融水、宜州、南丹、环江、都安及来宾等县市。云南曲靖市富源县也有数千水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九阡酒”是水族传统佳酿。

远古时期,在南方沿海、沿边的大地上,有一群自称“睢”和“人睢”的族群,他们就是如今活跃在广西、贵州两省区,并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内都能找到他们同族兄弟的水族先民。

其实,南方的沿海、沿边也并非是水族的发源地。从水族永不变的自称——“睢”、“人睢”及诸多积淀的中原文化因子表明,水族古文化的发祥地是在中原的睢水和豕韦一带。确切地说,是睢水的乳汁哺育了水族先民。水族的古文化尽管经历了殷商亡国的劫难,南迁百越之地谋求生存发展,又避开秦患,辗转于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繁衍,但始终保留着“睢”、“人睢”的自称,并保持着诸多文化特质以及夏商周诸文化因子.

中国以睢、濉命名的河道有三条。一条名为睢水,故道在今河南省开封,向东流经杞县、睢县、宁陵、商丘、夏邑、永城,接着转入安徽省濉溪市、宿县、灵璧,然后穿过江苏省睢宁县,流到宿迁县注入泗水,最后汇人淮河入海。另两条是濉溪及新濉溪,发源于安徽省砀山一带,穿过河南省夏邑县境,又流人安徽濉溪县、灵璧县、泗县境内,最后经江苏省泗洪县注入洪泽湖。睢、濉同音,早期用睢,后期改用濉。根据水族先民活动的地域推断,水族古语所指“睢河、濉溪”或“睢水”,与古水道睢水、濉水关联极大。

中原地区的河南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公元前的夏、商、周及秦王朝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也是中国不少历史悠久的氏族、部落的诞生地。水族先民是从远处南迁并入百越其他族群,再由古代骆越文化发展而形成的单一民族,这是史学界公认的史实。因此,弄清骆越的发祥及衍化,对了解水族历史至关重要。《百越源流史》载:“骆乃越的一支,历来认为是广西土著名族;其实不然,它起初是由两个不同的民族结合而成,即骆人自黄河南迁到江南后,与早已先由黄河迁到江南的越人群中的一支结合,逐渐成为骆越。骆人系出黄帝之后的任姓,越人则为夏禹之后。”

黄帝兴于陕西岐山县之姬水,而岐山南面至西南面有骆谷、骆谷水,正是骆人的发源地。因周朝建成于伊洛之间,周平王迁都洛邑,迫使骆人放弃故土,经湖北、湖南,向南迁移,至广西雒水,与当地越人结合,逐步形成骆越族群,其中也包括水族先民。由于睢水及濉溪对人们社会生产产生的极大影响,从古至今在这一地区出现了睢州、睢阳、睢阳郡、睢宁、濉溪等州郡县名称,出现了睢口、睢邑、睢苑等地名及园林名称。

据潘朝霖、韦宗林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水族文化研究》所叙:睢水流域及“豕韦”一带地区的水族先民,由无数以血缘氏族、部落氏族为主体的联盟汇聚,当时的人们对群体的依赖很大,群体意识浓重,个体意识弱化,并特别注意群体的名称,加上当时缺乏严格意义的行政区域划分,往往以生息地的显著自然特征或者整个氏族突出的信仰作为名族共同体称呼。由睢人而命名睢水,又因睢水的显著地理特征扩大了睢人的社会影响。地因人而得名,到人因地而显扬。睢人住在睢水,睢水流域资源养育着睢人,睢人与睢水密不可分。因此,“睢”的名称不仅成为部落、氏族内部认同的统一称号,而且也成为和外界周边部落、氏族相互区别的称号。尽管经过历史沧桑巨变,斗转星移,在殷商亡国之后,大多自称“睢”的部落群体南迁之后,依旧保留“睢”的自称。P1-3

序言

如果把一个民族比作一颗星星,那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繁星满天的世界。当今世界上有约3000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由多个民族组成。中国也是同样,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密切往来、交流融合、团结奋斗、休戚与共,形成了一个伟大的强盛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开发了祖国的美好河山,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有56个成员,其中有55个是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人口一直持续增长。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353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1%。2010年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人口总量达到了1.14亿,几乎是1953年的3倍,占到了全国13.4亿人口的8.5%。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差较大,如壮族有1693万人,回族1059万人,满族1039万人,维吾尔族1007万人,而赫哲族只有5354人,塔塔尔族3556人,独龙族6930人。中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许多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全国各地。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大都地广人稀,资源富集。少数民族地区的草原面积,森林和水力资源蕴藏量,以及天然气等基础储量,均超过或接近全国的一半。全国2.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中的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全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中民族地区占到85%以上,是国家的重要生态屏障。中国各民族的起源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本土性、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要全面认识中华民族,就要从认识每一个民族开始。正是从这个理念出发,我们编写了这套《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大型系列丛书,力图从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用准确、科学、生动的语言,全方位描述和展现各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和现状,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全家福”。

编写这样一套大型系列丛书,难度非同一般。几经论证和深入研讨,最终形成了编写大纲,这套丛书各个分卷的作者绝大多数由少数民族作家担任,他们不仅熟悉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对本民族有深厚的感情。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人口计生委和中国人口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作者们历经数年,几易其稿,终成此书。值此丛书出版之际,我们衷心地祈愿这幅“全家福”能为民族的交流和团结,为中国的文化建设,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翟振武

2012年5月于北京

后记

2012年盛夏,我刚从外地出差回来,便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政策研究室一位领导同志的通知,说中国人口出版社有个国家出版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水族卷写作任务要我承担。我当时犹豫了片刻,原因是广西水族人口较少,缺乏全面性和代表性,建议由水族人口较多的兄弟省学者来完成此项课题。那位领导同志很快理解我的心思,于是具体说明该项目写作的一些要求,即该课题不同于一般的研究,而是要求既保持历史的真实,又要不拘泥于一般的叙述,要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增强可读性。他还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来不及考虑更多,而我以往不仅从事民族文化研究,而且有点文学创作的基础,也写过一些水族的东西,手头材料还比较丰富。听了他一段赞美性的说明,我也没有更多的考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把任务承受下来。

出版社要求文字量不算太大,只需10万字,本人毕竟正式出版了十多二十本书,发表论文上百篇,照理完成任务不成问题。然而,要实现出版社上述两点精神,既符合历史,又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也确实不太容易。特别是我虽然手头有一定的水族文化历史资料,但因为毕竟书面的东西,也就是说“二手资料”尚缺乏感性认识。

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料,特别是掌握一些感性知识,我用节假日时间,到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区水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此问,有不少热心人主动协助我,为我提供诸多的方便和材料。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旅游局干部、当年我的学生黎炼女士,利用周末和其他节假日,不辞劳苦,翻山越岭,深入水族村寨进行实地调查。为了拍摄几张水族照片,她曾不止一次地徒步六七十华里的山路,前往水族山寨,撷取当地水族同胞许多生动形象的镜头。与此同时,还为我提供了不少的文字资料,充实我手中的材料。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最大的水族居住区,也是水族人口最集中的县份。深秋时节,我带着我的助手到该县考察。一进入三都境内,便受到该县民族局、水族文化研究所、县志办公室、县博物馆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接待。他们派出专人,为我们做向导,给我们引路、当翻译。在生活上,给我们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博物馆和研究所相关同志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照片和文字资料,供我参考和引用,为我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和写作,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经过考察和采访,我深深感到水族是个很有特点的民族,其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浓郁的民俗民风,精美绝伦的民族民间工艺,还有诸多具有特色的文化设施和旅游景点,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增强了完成此项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本书写作引用了不少前人研究的成果,特别是潘朝霖、韦宗林二位主编的《中国水族文化研究》和黄桂秋撰写的《水族民间故事研究》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感谢!  我还要真诚感谢上述点到的和没有点到的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给予我的极大支持和帮助!并欢迎大家多多赐教。

王光荣

2014年元旦于南宁市明秀东路175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