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集财富于一身,受人嫉妒;集知识于一身,受人崇敬。人生的起点要从“爱”书如命,那一刻算起。以人民利益为依归的知识分子,宴言人所不敢言。
高希均的《阅读救自己(50年学习的脚印)》这本书用最简明、轻松的笔调告诉了我们一个答案:通过阅读,把自己从苦难和狭隘中救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阅读救自己(50年学习的脚印) |
分类 | |
作者 | 高希均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集财富于一身,受人嫉妒;集知识于一身,受人崇敬。人生的起点要从“爱”书如命,那一刻算起。以人民利益为依归的知识分子,宴言人所不敢言。 高希均的《阅读救自己(50年学习的脚印)》这本书用最简明、轻松的笔调告诉了我们一个答案:通过阅读,把自己从苦难和狭隘中救出。 内容推荐 高希均教授是现代书生报国最好的榜样,他有科技脑、人文心和中华情。他写过:“走在趋势前面是远见,与超势同步是定见,与超势反向是偏见。”我们不能再做温水中煮的青蛙了,所有的知识分子要站出来,凭著他的良知与良心,共挽狂澜,使我们的下一代能有尊严地活在自己的土地上。 《阅读救自己(50年学习的脚印)》这本书用最简明、轻松的笔调告诉了我们一个答案:通过阅读,把自己从苦难和狭隘中救出。 《阅读救自己(50年学习的脚印)》由高希均编著。 目录 序 卷前 卷前留学:从不归路到返乡路 两种美国,两种心情 人生的时钟正向东移 从读一流书,做一流人,到建一流社会 卷一 投入阅读 做一个读书人 抖落一身庸俗 挑好书读 造一座知识不夜城 读书不能打折扣,买书呢? 有一点钱的时候 远离知识就是走近无知 做一个贪婪的购买者 不做守财奴 “听君一席言”不如“手中一本书” 爱书如命 “学习”比“休闲”更引人入胜 丝路归来 新读书主义 熟读伟人传记培养格局 在“学习的年代”不做“现代文盲” 值得尊敬的人 为历史留下记录 看书·选书·出书 阅读,终身的承诺 文化产品的丰富,才是现代社会的骄傲 传播知识为己任 宽容与公正 疑中留情 孩子未来的竞争力 自求多福 把人做对 软实力比脑袋,硬实力比口袋 卷二 亲近典范 李资政的嘱咐:要再努力 敞什么“不”像什么 改写中国懦弱历史的人 教训要记取,仇恨要淡忘 走在百元电脑前面的温世仁 专业·奉献·亲情 怀念弗里曼教授的去世 耶鲁最会赚钱的“志工企业家” 敝一位出色的知识人 如果田长霖出任北大校长 台湾最缺的不是人才,是人品 卷三 深耕大爱 八张机票 吻别母亲 婚礼上的贺词 乡关何处 “新”台湾人改写台湾生命力的新剧本 虚心的自问自答 内行与外行 知识+语言=优势 多重视价值,少计较价格 追求“简单”:“减”比“加”更重要 让台湾减少“开方现象” 不可取的“大爱” “白吃午餐”三十年 读《乐在工作》 读《注意力经济》 最迫切需要的实力 听克鲁曼演讲看产官学整合 与北大师生分享现代观念 教育创出路、和平造活路 见好收,见坏更要收 八个观念改善台湾 超越利润大山攀登另一座责任大山 台湾企业与世界标准接轨 财富不需要留给子女 附录 高希均中文著作年表 试读章节 除非一个国家已经拥有世界第一流的教育水准与学术水准,否则难以在文化上变成大国,更无法变成文化“产品输出”大国。 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先后经历过劳力密集、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产品的输出。近年来在外销产品中,当高科技产品的比例愈来愈高时,我们感到格外地鼓舞一这代表着台湾产业结构的改善与人力素质的提升。 我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一个现代社会真正的骄傲,还不能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已足。这一个觉醒来自于去年十月参加了法兰克福国际书展。 在全球规模最庞大的国际书展会场中,我立刻被英国牛津出版社的设计所吸引。进门口的几个字“荣获英皇输出奖”使我茅塞顿开,原来靠“书籍”输出,也可以创造巨额外汇。这使我记起,在一九六。年代,“披头士”风靡全球时,他们唱片的外销,曾对当时英国的外汇短缺有过重大的贡献。英国人说:“再多几个‘披头士’,英国就会有顺差了。” 回台北的途中一路思索,我终于自觉:文化产品的丰富——多彩多姿、蓬勃发展与畅销全球,才是现代社会的骄傲。 文化产品可以广泛的包括各类书籍、杂志、绘画、书法、雕刻、摄影、音乐家演奏、艺术家展览、舞蹈家表演,以及电影、电视录影带、唱片、CD等。 我们今天读的翻译作品与外国杂志,看的外国电影及录影带,听的外国唱片与CD,买的外国画册与乐器,在现场欣赏的“三大男高音”音乐会,维也纳儿童合唱团的演唱,以及“黄金印象”的展览等等,全是从先进国家输入的文化产品。随着所得提高与精致生活的提倡,大家对文化产品消费的逐渐增加,是个可喜的现象。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都在大力提倡要做“文化大国”,当前的窘境是,在文化产品的输入上,我们是“大国”;在输出上,我们是“侏儒”。以一项关键性的指标来看——向国外购买书籍版权的数目与外国向我们购买中文版权的数目相比——两者的差距约为十七比一。 事实上,除非自己已经拥有世界第一流的教育水准与学术水准,否则难以在文化上变得强大,更无法变成文化“产品输出”“大国”。因此,先要设法变成文化“大国”,以后才有可能变成文化“产品输出”“大国”。 要加快推动台湾高科技产业,是可以透过专利购买、策略联盟、引进外资及人才等方式。文化产品,则需要靠本土环境的改善、本身实力的展现,以及本国拥有的天才。故宫收藏的国外展览、林怀民的云门舞集、朱铭的雕刻、董阳孜的书法、花木兰的故事,是当前少数文化资产风靡国外的象征;可是在各类中文著作、媒体与影视等文化产品,在版权、专利权出售等方面,我们尚未在国际上占有显著地位。 在半世纪中,台湾的外销已由农业品进入高科技产品,这真是一个经济发展史上辉煌的记录。如果台湾再能以文化产品受到各国重视,那么台湾所赚到的不仅是外汇,更是外国人的尊敬与自身的骄傲。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 穷兵黩武的国家,只有武器可以炫耀; 追求财富的国家,只有享乐可以炫耀; 文化丰富的国家,则不需做任何炫耀。P79-81 序言 五十年前秋天去美国读书,正是尼克松与肯尼迪竞选美国总统前夕。他们在一年多的竞选中,让我亲身经历了第一次的民主洗礼;尤其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的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使来自一个落后地区的年轻人看得兴高采烈。选举结果是四十四岁的肯尼迪变成了美国最年轻的总统。在就职演说中,他的两句话打动了无数人心:“不要问政府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政府做什么。”肯尼迪的号召使在冷战中太空计划已居劣势的美国年轻一代警觉:我们真有本领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吗? 生长在抗日战乱中的大陆,成长在经济落后的台湾,二十三岁去到优胜劣败的美国,当时就立刻加深了自己强烈的危机意识:要救自己的国家,先要救自己。救自己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用的人。靠天生的体力、靠中国人性格中的打拼是不够的,也无法持久的。西方社会显示:必须要靠现代方法,才能把每个人化平庸为出色。 用经济学的术语说,现代方法就是要把人提升成具有竞争力、具有生产力、具有高附加价值的人。这个方法就是靠教育。这个桥梁就是靠认真渎书,靠大量阅读。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国家,教育落后而经济进步的;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社会,必然是一个爱阅读的社会:自己阅读,家庭阅读,社区阅读,国会议员也阅读,媒体人也阅读,有钱人也阅读,每个人都是终身阅读者。 因为终身阅读在西方社会是那么地普遍,我在那里相识的朋友几乎都是我所向往的“专业内内行,专业外不外行”。“内行”靠专业精读,“不外行”靠大量阅读。自己只做到一半,因此在台湾,我利用所有的场合,特别是对大学生,都强调:大量阅读对现代人的重要。 与年轻朋友交谈,我常向他们提醒不要羡慕那些大官、巨商、新贵;而是要学习那些专业以外也不外行的人!学习他们在专业中,可以沉醉其中;学习他们在专业外,也享有人文情趣。 当代管理学者都强调:企业生存最大的关键,已不是资源、资金、技术,甚至还不全是人才与创新,而是要有持久的能力比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彻底。企业是如此,政府部门也是如此,个人更是如此。这就是阅读救自己的根本。要判断企业领袖或政治人物的成败,只要认真观察他们自身及重要幕僚,是否拥有较高的学习意愿、较强的反省能力、较大的包容态度、较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持久的阅读习惯。尼克松就说过:“一个了不起的领袖必定是一个了不起的阅读者。” 今天对台湾社会做出贡献的那些友人,都是在极度艰困的生活及成长环境中,靠自己不断的用功与大量的阅读脱颖而出。他们救了自己,也救了社会:如于宗先、孙震、张作锦、萧万长、郑崇华、赖英照、曾志朗、吴清基、黄春明。 他们提供了读书、为人、做事的良性示范。 因此我要告诉年轻一代:在所有的选择中,阅读最重要。 我深信:读书不输;读书一定强。 这本小书搜集了七十余篇短文,写作的时间涵盖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文章的核心思维是提倡阅读,传播进步观念。感谢我们二位优秀同事项秋萍与余宜芳的细心编辑及师大中文系黄昱树同学的参与,能在极短的时间中编印出来,纪念五十年来自己学习的脚印。 二○○九年十月十日台北 书评(媒体评论) 在我交往的朋友中,最会运用中文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首推高希均教授。他举笔为文时,总会引人入胜。有人说,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笔锋常带感情,而我认为高教授笔锋不仅常带感情,而且也富理性。每一篇短文就像一杯醇酒,慢慢品尝,会使人心旷神怡,对明天会充满希望。 ——于宗先(台湾中研院院士) “高教授是经济观念普及化的大功臣”。 ——孙震(台湾大学前校长) 高希均教授是现代书生报国最好的榜样,他有科技脑、人文心和中华情。他写过:“走在趋势前面是远见,与超势同步是定见,与超势反向是偏见。”我们不能再做温水中煮的青蛙了,所有的知识分子要站出来,凭著他的良知与良心,共挽狂澜,使我们的下一代能有尊严地活在自己的土地上。 ——洪兰(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高教授既有远见,也有远忧。“远见”是理性的,“远忧”是感性的。理性加感性,文章才能动人。这些年来,读书风气如果稍见普及,高教授的贡献应该受到肯定。 ——张作锦(台湾《联合报》前总编辑) 我十分佩服高教授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现今政治、经济、两岸关系与文化问题,让我们能在如此生动活泼的方式下掌握未来,走向世界。如果说学习是快乐的泉源,那一定是高希均的书,他真正是能让我们在快乐心情中学习的人。书生报国,力量真是无与伦比!——胡志强(台湾台中市市长)这本书里有经验和智慧,更有一种信仰、追求和爱。它信仰、追求、尤其是爱真理、知识和书籍。这是我们多么需要、多么渴望的一种精神啊。 ——王蒙 十四年前,新加坡邀请高希均教授、杜维明教授和我三人发表文化跨世纪的集体演讲,我听了高教授对于中国经济的细致预测大吃一惊。这么多年下来,他的预测已被全部证实。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经济学家是怎么造就成功的呢?这本书用最简明、轻松的笔调告诉了我们一个答案:通过阅读,把自己从苦难和狭隘中救出。 ——余秋雨(知名文化学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