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才是成功的敲门砖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谁都不可能脱离他人过离群索居的生活,无论是工作、生活、爱情,我们都要和别人接触,都要和别人说话交流。拥有好口才,我们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游刃有余,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在斗智斗勇的谈判桌上侃侃而谈、屡出奇招;拥有好口才,才能在针锋相对的辩论台前巧舌如簧、雄辩如虹,才能在难以预测的情场中挥洒自如,胜券在握。也就是说,好口才就是成功的敲门砖。
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卡耐基在强调口才的重要性时说:“假如你的口才好……可以使人家喜欢你,可以结交好的朋友,可以开辟前程,使你获得满意的结果。譬如你是一个律师,你的口才便吸引了一切诉讼的当事人;你是一个店主,你的口才帮助你吸引顾客。”“有许多人,因为他们善于辞令,因此而擢升了职位……有许多人因此而获得荣誉,获得厚利。你不要以为这是小节,你的一生有一大半的影响,是由于说话的艺术。”
中国某集团公司领导人出访某国,同某国外财团谈判关于合资经营新型浮法玻璃厂的问题。由于对方以其技术设备先进的优势漫天要价,使谈判一度陷入了僵局。
后来,该财团所在地的市商会邀请集团公司领导人发表演讲,这位领导人在讲话中若有所指地说:“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早在1000多年前就将四大发明的生产技术无条件地贡献给了人类,而他们的后代子孙从未埋怨他们不要专利是愚蠢的,相反,却称赞祖先为推进世界科学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中国在与各国的经济合作中,并不要求各国无条件地让出专利权,只要价格合理,我们一个钱也不少给。”这场不卑不亢的精彩演讲,赢得了与会者的赞赏,更赢得了那个国外财团在谈判中的妥协与让步,使双方的合作得以实现。
马雅可夫斯基说:“语言是人的力量的统帅。”就是说口才艺术在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杨利伟,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航天部门有关领导说,之所以选杨利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的心理素质好,口头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分寸。杨利伟认为航天无小事,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尽最大努力做好,就连训练后的总结会、训练小结也是如此。在总结会上,杨利伟准备充分、积极发言,发言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态度从容。在最终确定三人为首飞候选人时,三人各方面都十分优秀,难分高下,只是考虑到作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要面对全世界的瞩目、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进行巡
回演讲,才最后定下让口才好的杨利伟首飞。可以说,口才的出类拔萃,给杨利伟的成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我们要生活、工作,就离不开说话,如何让自己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如何让自己独树一帜?很简单,好的口才就会成就你。
一次,相声演员姜昆到广州演出,市属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纷纷前往采访,不料,被姜昆一一婉言谢绝,这使记者们十分失望。这时,有一位女记者却再次叩响了姜昆的房门,说:“姜昆同志,我是一个相声迷,我对您的表演很欣赏,可是我想跟您谈谈您演出时的一些应特别注意的细节问题……”
姜昆一听是为自己更完美的演出而来的,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口才已成为决定一个人生活及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有句话说的好:“是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是有口才必定是人才。”好口才是人生最基本的技能,是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练就好口才,就能在谈笑间达到预期目标。
“嘴上功夫”轻视不得 人与人之间沟通,懂得如何说话、说些什么话、怎么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地方。
嘴上功夫看似雕虫小技,却有可能因此扭转你的一生。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这可是攸关后代子孙的万年基业,群臣们自然当仁不让,彼此争功,吵了一年多还没吵完。
汉高祖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萧何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心中却不服,私底下议论纷纷。
封爵授禄的事情好不容易尘埃落定,众臣对席位的高低先后又群起争议,许多人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次伤,而且率兵攻城略地,屡战屡胜,功劳最多,应当排他第一。”
刘邦在封赏时已经偏袒萧何,委屈了一些功臣,所以在席位上难以再坚持己见,但在他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
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揣测出刘邦的心意,于是就顺水推舟,自告奋勇地上前说道:“大家的评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战功,但都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时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萧何却常常从关中派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好几年,军中缺粮,也都是萧何辗转运送粮食到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避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顺利接济皇上的,这些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你们又凭什么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居次。”
这番话正中刘邦的下怀,刘邦听了,自然高兴无比,连连称好,于是下令萧何排在首位,可以带剑上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
而鄂君因此也被加封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多了将近一倍。他凭着自己察言观色的本领,能言善道,舌灿莲花,享尽了一生荣华富贵。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但是,在这个时代,不巧言,不令色,并不能彰显你的仁德,有时反而凸显你的不识时务。
说话,要懂得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说了,还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才实料,如果没有真知灼见,从他嘴里吐出来的话也许能一时吸引人,却不能一世蒙蔽他人。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