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话
美国警察局局长联合会执行会长丹尼斯·马丁说:“移动电话使我们变成了千里眼、顺风耳。”
这些移动电话有的固定在汽车里,直接从汽车电瓶中获取能源。另一种是便携式,其能源或来自车内的打火装置,或来自电话内的充电电池。然而,它们的操作方式都一样,拨通电话号码,电话公司覆盖这一地区的信号塔接收到无线信号后,自动将信号输入地面线路,传到相应的电话用户。如果跨地区拨号,电话公司的电脑会将逐渐变弱的信号自动转到下一个信号塔。美国现有这样的信号塔几万个,能为全国绝大部分用户提供服务。这样就大大便于特种部队与公民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移动治安联防队,为恐怖分子布下了天罗地网,有力地打击各种犯罪。
全球定位系统
1970年,美国海军首次发射“导航星”卫星,开创了利用卫星导航的先河。1973年12月,美国国防部决定建立一个供全军使用的、统一的全球军用卫星导航系统,后定名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CPS。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控制和地面用户三个部分构成。
空间部分包含24颗卫星(其中21颗工作星,3颗备用星),均匀分布在高度约2000千米的6个圆形轨道面上,轨道倾角55度,周期(即环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12小时。卫星上安装有3万年才误差1秒的高精确度原子钟;有连续发射L波段的载波发射机,可用1575.42兆赫和1227.6兆赫频率传输导航信号。也就是说,作战部队无论何时在地球的何处,都能接收到4颗GPS卫星所发出的电波。卫星可调制3种伪随机噪声码:P码(精码)、C/A码(粗码,或称s码)和Y码(加密的P码)。P码和Y码只限于美国及其盟国军事部门或授权的民用部门使用。P码一次定位精度为±10米,多次定位可达亚米级甚至厘米以内;C码可供民用,一次定位精度±25米,多次定位可达8米。
GPs的控制部分,包括设在阿森松岛(大西洋)、迪戈加西亚岛(印度洋)、关岛、夏威夷和夸贾林岛(太平洋)的5个固定地面站。总站设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斯普林斯。
地面用户部分为GPS接收机,用来接收卫星信息,经过计算处理,便能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现在接收机分为6类,包括单兵单通道背负式,地面车载式,直升机用双通道式,战斗机、轰炸机和核潜艇用5通道式。最小的接收机,大小如香烟盒,重1.5千克,使用十分灵活方便。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很多特点:一是可以全球覆盖24小时连续定位,向各类作战部队或其他用户连续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人们可利用接收机随时随地享用这些信息;二是定位精度高;三是定位速度快;四是受天气条件的影响小。
海湾战争中,由于沙漠地区缺少地面导航定位标志,加之多国部队需联合行动,因此,美国调用了16颗GPS卫星(其中新发射3颗),保证每天24小时至少有3颗GPS卫星飞越海湾地区上空,向地面发射导航数据。开战前,美国特种部队携带CPS接收机潜入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监视伊军的行动,借助GPS提供的精确坐标,报告伊军战场情况。多国部队行动之前,美国国防部向这一地区的美军紧急调运2万台GPS接收机,其中包括9100台小型C/A码接收机,2500台手持式接收机,1400台车载式接收机。
有了这些接收机,置身于茫茫大漠中的美国特种部队就可以及时为指挥部提供战场打击效应参数,其他兵种就可以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友邻部队在哪里,进而为调整多国部队诸军兵种的作战部署、加强协同和支援、准确有效地打击目标提供了可靠保证。因此,有人甚至认为,是全球定位系统打赢了海湾战争。
在波黑战场上,全球定位系统再次显示了威力,美国特种部队借助GPS接收机在深山密林中标定搜索到的目标,指引北约部队的作战飞机实施准确轰炸;巡航导弹得以提高反应速度和打击精度;远程空对地导弹得以迅速选定瞄准点。
目前,世界上拥有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止美国一家。1982年10月12日,前苏联用一枚SL-12“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批3颗导航卫星。到1990年5月,它共发射了16次共48颗导航卫星,其中42颗进入预定轨道。现在的俄罗斯特种部队也可借助接收机进行导航定位。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持式接收机的重量已由2千克降到300克左右,据西方报道,像手表一样的腕式接收机也已研制成功,不久便将装备特种部队。P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