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学肖像/诗意人生系列/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帕乌斯托夫斯基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文学肖像》是由一些关于作家的回忆片断和生活逸事组成的,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在文学史书中读不到的珍贵资料,但是,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不可避免地在自己的文字中流露了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以及他对幻想、浪漫主义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的思考,对语言的态度问题的思考等。这些思考既和他所叙述的作家有联系,也和他自己的创作有密切关系。

内容推荐

《文学肖像》主要由二十五位卓越作家的逸闻趣事组成,这些作家或多或少都与作者帕乌斯托夫斯基有过交往,并与他有着相同的爱好或者生活经历,所以无论是浓墨重彩的工笔,还是一蹴而就的速写,他关于这些作家的描写都让人觉得格外亲切和生动。作者的叙述真诚而平静,十分富于感染力。

目录

奥斯卡·王尔德

马雷什金

邂逅狄更斯

爱伦·坡

不朽的吉尔

鲁维姆·弗拉叶尔曼

与盖达尔的几次会面

悼尤里·雅诺夫斯基

弗里德里希·席勒

一位童话大师(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吉里亚伊叔叔(弗·阿·吉里亚罗夫斯基)

亚历山大·格林的一生

伊里亚·爱伦堡

生命的湍流(关于库普林散文的札记)

米哈伊尔·洛斯库托夫

一杯克里木的泥土

格奥尔格·托佩恰努

一个普通人(记康斯坦丁·费定)

布尔加科夫和戏剧

关于一个人,一位朋友

雅罗斯拉夫·伊瓦什凯维奇

弗谢沃洛德·伊万诺夫

一顶桂冠

小议巴别尔

伟大的天赋

试读章节

一八九五年十一月,著名的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戴着手铐,被从伦敦押送到了里丁苦役监狱。他的罪名是“道德败坏”,因此被判数年关押。

在里丁火车站,一群好奇的人围住了王尔德。当时作家身上穿着带道道的囚衣,周围是一群卫兵,他淋着冰冷的雨水,平生第一次哭了起来。围观的人群则哈哈哈大笑。

在此之前,王尔德从来没有落过泪,也没有受过苦。在此之前,他是伦敦一个出了名的纨绔子弟,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又是一名能说会道的天才。他到彼卡吉利散步时,胸襟上常佩戴一小朵向日葵花。整个贵族化的伦敦都在模仿王尔德,穿戴得像王尔德,重复着他的俏皮话,和他一样大买宝石,也几乎和他一样眯缝着眼睛,傲慢地审视着周围的世界。

王尔德不想去发现在英国俯拾皆是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每当遭遇那些现象时,他总是以他圆滑的奇谈怪论,努力缓解自己的良知,他藏身在书斋之中,欣赏自己那些诗文、名画和宝石。

他喜爱一切人工的东西。对他来说,温室比森林更可爱,香水比秋日田野的芬芳更可亲。他不大喜欢大自然。对他来说,大自然显得粗糙而又令人厌倦。他像摆弄玩具一样摆弄着人生。世上存在的一切,甚至锐利的人类思维,对他来讲,都只是可以用来取乐和享受的东西。

在伦教王尔德家的旁边,有一个乞丐。他的破衣烂衫使王尔德十分生气。他请了一个伦敦的好裁缝,让他给这个乞丐用上等好料子缝制了一套衣服。

衣服做好时,王尔德还亲自用粉笔标出了衣服上的缺陷之处。从此之后,王尔德住处的窗户下就常站着一个身着好看的贵重衣衫的老人。乞丐从此也不再惹怒王尔德的趣味了。“甚至连贫穷也应该是美丽的”。

王尔德就是这样生活的,他目空一切,醉心读书,赏玩宝物。他每天傍晚都要去夜总会和沙龙,这是他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他整个人都焕然一新。他浮肿的脸也会变得年轻而又白净。

他很善于叙述。他讲过几十个童话、神话和故事,其中有悲伤的,也有欢乐的。他常常用他那出人意料的新奇思想、出色的比喻和论述,把它们汇集成一门罕见的知识。

魔术师能突然从袖口拉出一大堆彩色绸条,和魔术师一样,他也能让自己讲述的故事随心所欲,出口成章,使得听众十分惊讶,而且内容又从不重复。在他离开时,他会把刚刚讲的故事忘得一干二净,他会把他的故事当成礼物送给第一个听众。他把他给大家讲述的故事提供给朋友们,让他们写下来,而他本人却写得很少。在他讲述的大量故事中,事后能被写成文字的充其量也不过百分之一吧。王尔德是一个既懒惰又慷慨的人。

“在人类历史上,”他的一位传记作者写道,“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才华横溢的交谈者。”

可判刑以后,一切都完了。朋友们离他而去,书籍被烧毁,妻子因悲伤过度死去了,孩子也被夺走了,贫穷和苦难成了这个人的命运,一直到死也未得解脱。

在牢房里王尔德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痛苦,什么是社会的不公平。他饱受压抑和羞辱之后,极尽最后的力量大声抱怨所受的苦难,呼唤公平,把这呐喊的声浪,像一口带血的唾沫,吐向出卖他的英国社会。王尔德的这声呐喊,就是《里丁监狱之歌》。

在此之前一年,他曾狂妄地感到奇怪,人们为什么要去同情穷人的苦难,那时,他认为应该获得同情的,只有美和欢乐。现在他却写道:

“穷人是智慧的。他们更富同情心,更温情,他们的感受也比我们更深。我将来出狱,若到富人家乞讨,肯定一无所得,凡是能给我一点儿充饥的东西的,可能都是穷苦人家。”

P1-2

序言

断想数章

通常,作家对自己的了解要胜过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对他的了解。这就是我答应出版社的建议,为自己的作品集写一个简短序言的原因。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作家阐述自己的可能性又是有限的。有很多难题束缚着他,首当其冲的就是,对自己的书进行评价,总是让人感到有些尴尬。

除此之外,期待作者解释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件毫无益处的事情。契诃夫在这种情况下说过:“请去阅读我的作品吧,我的一切都已写在了那里。”我很愿意重申契诃夫的这句话。

因此,我只想简单地说说有关自己创作的一些看法,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生平。详细地叙述生平是没有意义的。我从幼年起到三十年代初的全部生活,都已写入了六卷本的自传体小说《生活的故事》,那部小说也被收入了这部作品集。对《生活的故事》的写作,我现在仍然在进行。

一八九二年五月三十一日,我出生在莫斯科市格拉纳特胡同一个铁路统计员的家里。

我的父亲是扎波罗热哥萨克的后代,那些哥萨克在谢恰溃败后迁居到了离白教堂不远的罗西河两岸。我的祖父祖母在那里生活过,我的祖父曾是一名尼古拉军队的士兵,我的祖母是土耳其人。

虽然从事着需要冷静看待事物的统计员工作,我的父亲却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幻想家和抗议者。由于自己的这些品质,他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呆得太久。莫斯科之后,他还在维尔诺和普斯科夫工作过,最后,多少有些稳定地落户到了基辅。

我的母亲,一名糖厂工人的女儿,是一个威严、厉害的女人。

我们的家庭成员多,构成也很复杂,喜欢从事艺术活动。在家里我们经常唱歌,弹钢琴,争论,我们诚挚地热爱戏剧。

我在基辅第一古典中学上过学。

六年级的时候,我们家破裂了。从那时起,我得自己挣钱维持生活和学业。我靠非常艰难的工作——做所谓的补习教师——来勉强维持生活。

中学的最后一年,我写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并将它发表在基辅的一本文学杂志《星火》上。根据我的记忆,那是在一九一一年。

中学毕业后,我在基辅大学上了两年学,之后转到莫斯科大学,来到了莫斯科。

在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我在莫斯科有轨电车上做电车司机和售票员,之后,在后方和战地的救护列车上当过护理员。

一九一五年秋天,我从救护列车上转到野战卫生支队,和支队一起走过了漫长的撤退之路,从波兰的卢布林一直撤到白俄罗斯的小城市涅斯维日。

在支队中,我从偶然见到的一小块儿报纸上得知,我两个身处不同战线的兄弟在同一天阵亡了。我回到母亲身边,她那时住在莫斯科,但是我不能在一个地方呆得太久,于是又重新开始了漂泊的生活:我到了叶卡捷林诺斯拉夫,在那儿的步良斯克公司的冶金工厂工作,然后又从那里来到尤佐夫卡的新俄罗斯工厂,而从那里又到了塔甘罗格的涅辅一维里代锅炉厂。一九一六年秋天,我离开锅炉厂来到亚速海上的渔业合作社。

空闲的时候,我开始在塔甘罗格写作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浪漫主义者》。

后来,我来到莫斯科,二月革命开始的时候,我正好在那里,我开始从事记者工作。

我是在苏维埃政权下成长为一个人和一名作家的,这种历程确定了我未来的生活之路。

我在莫斯科亲历了十月革命,成为一九一七至一九一九年间许许多多事件的见证人,听过几次列宁的讲话,过着紧张的杂志编辑部生活。

但是,很快我就“掉进了旋涡”。我来到母亲身边(她又一次迁回了乌克兰),在基辅经历了几次巨变后,我又从基辅到了敖德萨。在那里,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年轻作家的圈子——伊利夫,巴别尔,巴格里茨基,申格里,列夫·斯拉温。

但是,“远游的缪斯”并没有使我平静,我在敖德萨呆了两年后,去了苏呼米,之后去了巴统和第比里斯。我从第比里斯去过亚美尼亚,甚至到过波斯的北部。

一九二三年,我回到莫斯科,在那里当了几年罗斯塔通讯社的编辑。那时我已经开始发表作品了。

我第一部“真正的”作品是短篇小说集《迎面驶来的船》(1928年)。

一九三二年夏天,我开始着手创作中篇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写作《卡拉·布加兹海湾》和其他几部作品的历程,我在随笔集《金蔷薇》中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叙述。因此,我将不在这里重述。

《卡拉·布加兹海湾》问世后,我辞职了,从那时起,创作了我惟一的工作,它占据了我全部的身心,它有时是折磨人的,但却永远是我钟爱的。

……

我无法给自己的主人公做出一个不偏不倚的评价。因此,我很难讲述他们。就让读者自己来对他们做出评价吧。

我能说的仅仅是,我总是和自己的主人公共命运,总是试图在他们身上发现善良的品质,展示他们的本质和他们身上有时不为人察觉的独特性。这些我做的是否成功,不该由我自己来评价。

我总是和自己喜爱的主人公共处在他们生活中的一切场景——共处在痛苦与幸福中,共处在斗争和忧虑中,胜利与失败中。我热爱最微不足道、最朴实无华的主人公,热爱他们身上真正的人性的东西,我以同样的力量憎恨人类的积怨、愚昧和无知。

我的每一本书都是各种年纪、各种民族、各种职业、各种性格和行为的人们的集合。因此,某些批评家指责我写人的时候很潦草,很冷淡,这使我感到有些惊讶。

是啊,这一切验证起来很容易。为此,随便拿一本我的作品,哪怕是自传体系列小说,看一看我们在作品中会遇到的是些什么样的人。

杰出人物们的生活总是使我感兴趣。我曾试图找出他们性格中的共同特点,那些推动他们进入到人类最优秀代表行列之中的特点。

除了关于列维坦、吉普林斯基、塔拉斯·舍甫琴科的专门作品外,我还有一些中长篇小说的章节、短篇小说和特写,它们写到了列宁、高尔基、柴可夫斯基、契诃夫、施密德中尉、维克多·雨果、勃洛克、普希金、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莫泊桑、普利什文、格里格、盖达尔、沙尔·德·科斯特、福楼拜、巴格里茨基、穆尔塔图里、莱蒙托夫、莫扎特、果戈理、爱伦·坡、弗鲁别利、狄更斯、格林和马雷什金。

但是,我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愿意写一些朴实无华的人,写手工业者、牧人、摆渡手、护林巡查员、浮标手、更夫,还有乡村的孩童——我真挚的朋友。

在自己的工作中,我十分感谢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和学者。我不想在这里列举他们的姓名,从《伊戈尔远征记》的无名作者和米开朗琪罗,到司汤达和契诃夫,这些名字为数众多。

但是,我最想感谢的是生活本身,简单而又意义重大的生活。我有幸成了它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最后,我想重申,我是在苏维埃制度下成为一名作家和一个人的。

我的国家,我的人民,以及他们创造的崭新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是我为之服务的最崇高的东西,过去,现在和将来,我都在用自己写下的每一个词语去为之服务。

书评(媒体评论)

真正的文学就像菩提花一样。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闻到它的清香,感觉到它不朽的美。如果时间能熄灭爱情的火焰和人类所有其他感情,正如能消灭对一个人的记忆那样,那么对于真正的文学作品来说,时间却会创造不朽。

——帕乌斯托夫斯基

他在苏联也深受尊重,他的名字成为“正直的象征”,同时他又是一位大师,在散文中发现了诗。

——《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词典》

他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对人的好奇心是相等的,在他的脑海中,铭刻着这两方面的无数条细节。……与其说是情节,到不如说是抒情的风采、情感的一致性、一种不间断的音符,使他那不连贯的散文具有一种统一性。

——马克·斯洛尼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