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全书结构新颖而奇巧,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人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
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众多的人物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绝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一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红楼梦》由曹雪芹、高鹗著。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泪记》《金玉缘》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本书前80回由曹雪芹所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一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遗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
第五章 刘姥姥攀亲进贾府
荣国府从上到下有三百多口人,每天大小事不下一二十件,如乱麻一般,真不知从哪件事说起才好。正巧,有一小户人家,前来与贾府攀附亲戚关系,现在就从这件事说起,倒也算是个头绪。
这小户人家姓王,是本地人,祖上做过小京官,当年与王夫人的父亲、凤姐的祖父认识,因贪王家的权势,就连了宗,认作侄儿。这个人死后,留下一个儿子王成,因家业萧条,已经搬到城外乡下住。如今王成又去世了,他的儿子狗儿娶了刘氏为妻,生下个儿子叫板儿,还有个女儿叫青儿。一家四口务农,孩子无人管教,狗儿就将岳母刘姥姥接来同住。
这刘姥姥是个久经世故的老寡妇,靠两亩薄田度日,如今女婿接她同住,她当然欢喜。
这年秋尽冬来,天气转冷,过冬的东西还没有准备好,狗儿心中未免烦躁,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里生闷气。
刘姥姥便对狗儿说:“姑爷,你别怪我多嘴,你小时候托娘老子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没钱就瞎生气。我们住的地方离京城不远,也算是在天子脚下了,遍地都是钱,你没本事拿,在家跳脚有什么用!”狗儿说:“你老人家在炕头说风凉话容易,难道叫我去打家劫舍不成?”刘姥姥说:“谁叫你去抢呢?你不想办法,那银子会自己长腿往你家跑?”狗儿冷笑说:“我既没有发财的亲戚,又没有做官的朋友,有什么法子可想?就是有,人家也未必肯认我们!”
刘姥姥说:“古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谋了,菩萨才会保佑,说不定能成功呢!我倒替你们想到个主意,当年你们祖上和金陵王家连过宗,二十年前人家还关照过你们家。我曾和女儿去过一趟王家,王家的二小姐待人可好呢,一点也不摆架子。如今这二小姐成了荣国府贾政老爷的太太,是个有名的大善人,我们为什么不去走动走动呢?人家拔根汗毛都比我们腰粗。”
刘姥姥的女儿说:“你老人家在家说得好,只怕凭我们这副嘴脸,人家贾府的大门都不让我们进,白白去丢人现眼讨没趣。”
狗儿名利心重,被刘姥姥说得有点儿动心,就对岳母说:“你老人家既然见过二姑太太,何不亲自再走一趟试试。”刘姥姥说:“哎呀,人家‘侯门深似海’,我算什么东西,只怕去也是白去。”狗儿说:“我教给你个法子,你去找贾府管事的周大爷,这周大爷当年和我父亲有些交情。”刘姥姥说:“你是个大老爷们,拉不下脸。我女儿是年轻的娘们,不宜抛头露面。反正我这副老脸不值钱,去碰碰运气也罢,万一有好处,对大家都有利。”
第二天一早,刘姥姥就起身梳洗了,带上外孙板儿,进城来到荣国府。
到了那儿,刘姥姥不敢靠近,在远处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边门前。几个挺胸凸肚、指手画脚的人正坐在门口谈东说西,刘姥姥蹑手蹑脚走上去说:“大爷们纳福。”众人打量了一会儿,问她:“是哪里来的?”刘姥姥赔笑道:“我是来找周大爷的,劳哪位大爷替我请周大爷出来。”那些人听了都没理她,过好一会儿才对她说:“你站远点等着,一会儿周大爷家就有人出来。”有一位年老的人对刘姥姥说:“别信他们的话,在这里等不着。周大爷在后面住,你绕到后街门口去找。”
刘姥姥道了谢,领着板儿绕到后街门口,只见门口停着不少做小生意的担子,有卖吃的,也有卖玩的,还有二三十个孩子围着担子吵吵闹闹。刘姥姥拉住一个孩子问:“请问哥儿,周大爷家在哪里?”那孩子说:“哪个周大爷?我们这里有好几个呢,他在府里是干什么的?”刘姥姥说:“这个周大爷是太太的陪房。”
刘姥姥找的是周瑞,这周瑞是王夫人出嫁时从娘家带出来的,所以叫“陪房”。
那孩子对刘姥姥说:“你跟我来。”到了周瑞家门口,那孩子喊:“周大妈,有个老太太找你们。”
周瑞老婆走出来问:“是哪位?”
刘姥姥忙迎上去赔着笑说:“你好啊,周嫂子!”周瑞老婆认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刘姥姥,你好啊!多年不见了,请进屋坐。”刘姥姥笑着说:“亏您老还记得我。”进了屋,周瑞老婆叫小丫鬟倒茶,一边问刘姥姥:“今天是路过,还是特地来?板儿长这么大了。”刘姥姥说:“今天一是特地来看看嫂子,二是来向姑太太请安。嫂子能行方便,领我见见姑太太更好;不能,就请嫂子替我把意思带到。”
P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