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贞观时期的文明/话说中华文明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默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

秦王李世民在创建唐业中,功勋卓著,威望日升,手下精兵强将颇多,太子建成功逊世民,兄弟间深怀敌意,皆竭力招贤纳众。建成获得齐王元吉及后宫支持后又得到李渊的偏袒,在双方较量中占有优势。武德七年(624)后,建成几次谋害世民,其中一次暗下鸠毒,使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此后李建成与李元吉又欲收买秦王部下名将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等未成功,后又上疏高祖,诋毁秦王谋士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均被高祖逐出京师。

武德九年(626)夏,突厥兵进攻唐境,太子李建成荐李元吉代秦王出征,并奏请以秦王大将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等随行,太祖诏准。李建成与李元吉密谋欲在为元吉饯行的宴会上谋杀李世民。李世民得知消息,密奏高祖,并细诉太子及李元吉俩人淫乱后宫等事,高祖答应来日(六月四日)询问建成、元吉俩人。六月四日清晨,秦王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伏兵于玄武门。太子李建成闻知秦王密奏高祖之事,便召元吉密议,李元吉认为应布置军队,托疾不入朝,坐以观变,等待消息。建成说已经布置就绪,只待人朝,打听消息。此时,高祖已召裴寂、肖璃、陈叔达等臣审议秦王所奏之事。建成、元吉则对形势估计不足,认为已布置停当,便仍从容上朝。俩人赶到玄武门,一进宫门,到临湖殿,便发现形势不对,立即策马欲东奔回各自宫府,李世民在后追赶,并呼叫建成、‘元吉俩人停下,元吉张弓欲射李世民,但慌忙中未能拉开弓弦,而李世民却一箭就将太子建成射死于马下,元吉也被赶到的尉迟敬德射下马来。李世民亦从马上掉下,被树枝挂住,元吉带伤返回,夺世民手中弓,欲用弓扼死李世民,尉迟敬德跃马大喝,元吉慌忙快步奔向武德殿,尉迟敬德紧追不舍,一箭射死李元吉。

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死后,两府部众方得知讯息。翊卫车骑冯立、副护军薛万彻等将领东宫、齐王府精兵2000余人赶至玄武门外,欲杀李世民,为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两主复仇。李世民的云麾将军敬君弘掌宿卫兵屯玄武门,领兵挺身与冯立、薛万彻力战,不敌而战死。李世民的心腹猛将张公谨力大无比,在玄武门内闭关门抗拒冯立、薛万彻两将所率人马,使其不能人关。坚守玄武门的李世民部众与薛万彻、冯立军马力战很久,薛、冯二将久攻不下,便鼓吹要攻打秦王府,秦王将士大惊,尉迟敬德便持李建成、李元吉俩人首级示于城门,东宫、齐王府军队才大乱而退。

高祖闻知此事大惊,与裴寂等臣商议,肖璃、陈叔达答道:“建成、元吉本未参与起义,又无功于天下,而嫉妒秦王功高,狼狈为奸。现在秦王讨伐并诛杀他们。陛下可将国事委许秦王。”高祖于是点头称善。六月七日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后又被迫让位李世民,自称太上皇。至此,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而登上帝位。

李世民增设相位

贞观元年(627年)九月,李世民命御史大夫杜淹“参预朝政”,相额开始增加。

唐朝初年宰相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但因尚书省主要负责执行政令,且权力有过大之嫌,制定政策的“机要之司”渐渐转移至中书、门下二省,但二省官员人数不够,而太宗即位后,为广集思路,决定吸收一些有才干而资历浅的官员参决大政。贞观二年(628)九月,令御史大夫杜淹参预政事,开始以“他官参预政事”。其后又设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均为宰相之职。后又于贞观十六年(642年),因中书令、待中皆三品,授李劫“同中书、门下三品”,他官任宰相名称始起于统一。

房玄龄(579~648),曾任秦王府记室,贞观元年(627)任命为中书令,后于贞观三年(629年)三月,被任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585~630年),曾任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与房玄龄同时拜相,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房杜俩人均长年追随秦王四处征战,房玄龄善谋略,而杜如晦则善于决断大事。贞观三年,房杜二人拜相后,成为唐太宗的主要助手,房杜俩人成为唐朝名相,人称“房谋杜断”。

贞观之后,任宰相者除中书令、待中外,长期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省长官也不能例外。贞观时,以他官任相职者人数很多,其中有杜淹、魏征、李靖、李劫等大量人才。李世民藉此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干,为“贞观之论”提供了重要保证。

玄奘西行取经

贞观三年(629),玄奘为统一佛法分歧西行取经,前往天竺。

玄奘,唐代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翻译家。玄奘俗姓陈,洛州偃师人,出身儒学世家,13岁出家后,游历各地,遍访名师,博读经论,但感到各种佛教理论有分歧,无所适从。于是决定西行天竺寻求可以总结诸论的《瑜伽师地论》,遂聚结僧侣上表太宗,乞准赴天竺求经,有诏不许,众僧侣都退缩,唯有玄奘坚持,并于贞观三年(629)八月,独自一人由长安出发,经数年艰难跋涉,终于到达印度。在天竺十几年研习经文,于贞观十九年(645)携657部梵文佛经返回长安。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盛大欢迎。

玄奘精通梵、汉文,将直译、意译巧妙融为一体,共译经论775部,1235典,对佛教传播作出了贡献,并耗时一年,写成介绍西行沿线经过的国家、地区的情况的《大唐西域记》,以满足太宗了解西域及天竺各国情况的急切之心。

玄奘还创“法相宗”,他综合印度十大论师著作糅译而成《成唯识论》,作为“法相宗”经典,提出“入识论”,宣传“万法唯识”、“心外无法”,故法相宗又称唯识宗。唐大破东突厥·平定漠南

贞观四年(630年)正月,唐大破东突厥颉利可汗,俘男女牲畜各数十万。

突厥势力最大时在公元六世纪,东至辽海,西达成海,南抵阿姆河南,北抵贝加尔湖,屡与北朝、隋战争。583年后分为西、东突厥两部。

唐朝武德初年,东突厥处罗可汗入侵唐朝并州,高祖派郑元踌为使劝处罗可汗退兵。后颉利可汗继位,扣留唐使郑元踌,并仗其强大军队和精锐骑兵,听从其妻隋朝义成公主及王世充使者劝说,进兵攻打汾阴、石州,621年四月又派兵骚扰雁门、并州,五月又扰北边,失利西还。622年三月,高祖因中国还未统一,对突厥态度谦恭,派使者送重礼与颉利可汗,对方送回扣留使者郑元踌、李瑰、长孙顺德、及特勒热寒、阿史那德,两国和好。P2-5

目录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

李世民增设相位

玄奘西行取经

唐大破东突厥·平定漠南

拓本方法开创

玄应编《一切经音义》

《艺文类聚》成为文学教材

《缉古算经》成书

魏征进谏

穆斯林建怀圣寺光塔

成玄英注《庄子》

王玄览著《玄珠录》

贞观之治形成

长孙皇后贺谏

唐平吐谷浑

唐定律、礼令

虞世南去世

西突厥分裂

孔颖达撰《五经正义》

停止刺史世袭

法琳撰《辩正论》

唐农业生产力提高

唐代变文流行

隋唐宫廷燕乐鼎盛

彩胜兴盛

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敦煌佛教艺术宝库形成

隋唐三教并用

字样学兴起

中国造船业驰名世界

草市普及

姚思廉撰《梁书》《陈书》

杨上善校《内经》

景教兴而复灭

拜火教在中国流行

使职制大量出现

王梵志成为通俗诗巨擘

《贞观氏族志》谱写氏族等第

重建长安城

六学二馆系统形成

大明宫建成

《隋书》陆续编撰

阎立本丹青神化

唐锦流行于西域

《周书》撰成

府兵制兴盛

唐建南北衙

律宗形成宗派

净土宗建立

“南青北白”·陶瓷并茂

唐蕃和亲

魏征卒

更立太子

唐太宗征高丽无功而还

唐平定薛延陀

王玄策破中天竺

唐发兵攻龟兹

李靖论兵

振兴儒学·运动兴起

李世民去世

昭陵六骏刻成

欧氏父子创欧体字

王绩《野望》显示唐律诗成熟

邸店成为最早的钱庄

踏歌流行

长安坊市兴旺

江东犁出现

卷轴装经折装图书盛行

李百药撰《北齐书》

修建九成宫、华清宫

唐人写经多出高手

走马灯出现

莴苣、菠菜、西瓜引进

开始人工培养食用菌

花卉业兴盛

《唐律疏议》颁布·唐律完善

武则天立为皇后

日本遣唐使几次来华

苏定方大破西突厥

武则天杀长孙无忌等

伊斯兰教传入

褚遂良集唐初书法大成

舞谱发明

突厥文字在北方广泛使用

焉耆龟兹文使用盛极

唐政府颁行《新修本草》

字母形成

凤首龙柄壶融合中外工艺

以十六国地置府州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大改官员名

苏定方平定百济

武则天垂帘听政

西突厥附吐蕃

唐军平定高丽

唐高宗大封天上地下

唐军大败于非川

珐琅器工艺发源

道宣去世儿1

道世撰《法苑珠林》

官营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唐代石刻线画成就辉煌

唐代造纸业蓬勃发展

修建道教太清宫

初唐壁画场面盛大

贺兰敏之自缢

虞昶监造妙法莲华经

始刻《集王书圣教序》

奉先寺建成

龙门石窟艺术达到高峰

尉迟乙僧在世

王勃为初唐四杰之冠

中国国家宗教成熟

长孙讷言新增《切韵》

大曲形成流行

斜纹纬锦成为主流

民间作坊兴盛

李淳风作《乙巳占》

四大名山佛寺兴盛

裴行俭尽灭东突厥残部

太平公主出嫁

裴行俭去世

以“同平章事”知政事

东突厥后汗国立

唐代马球运动兴盛

法师窥基卒

李善注《文选》

唐代手工制糖业兴起

变文演唱成熟

孙思邈总结传统医学成就

唐七军阵法创新

汉风艺术集中于库木吐喇石窟

序言

《话说中华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份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华文明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它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它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它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钓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冲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话说中华文明》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话说中华文明》,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话说中华文明》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内容推荐

李默主编的《贞观时期的文明(话说中华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 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本套书的意义和使命。《贞观时期的文明(话说中华文明)》作者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 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编辑推荐

李默主编的《贞观时期的文明》是《话说中华文明》系列之一,该系列全景式图文并茂的记录了中国文明历史,与考古密切相联,追寻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它可称为真正的“纸一博物馆”,文字、图片彼此相当,将中华文明人类历史上缔造的最光辉绚丽的文明呈现在读者面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