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德尔斐的箴言让每个人解剖自我。《回声与倒影》作者赵荔红以女性特有的感知和视角,从细微处着眼,运用多种解读方式,细腻地描述自己对事件和人物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试图以被她抒写的女子为“影像”认识自己,同时也为我们重新审视西方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回声与倒影(精)/独立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赵荔红 |
出版社 | 海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认识你自己”,德尔斐的箴言让每个人解剖自我。《回声与倒影》作者赵荔红以女性特有的感知和视角,从细微处着眼,运用多种解读方式,细腻地描述自己对事件和人物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试图以被她抒写的女子为“影像”认识自己,同时也为我们重新审视西方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内容推荐 《回声与倒影》收录文学、文艺评论等数篇,主要以西方文学和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形象为阐述对象。 《回声与倒影》作者赵荔红摹写神话、经籍、戏剧、诗歌中的人物,靠近那些传奇女子,在一个尚利而实用的时代,譬如触摸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奥菲利娅,欧律狄刻,莎乐美,塞壬,伊莱恩,萨福……这些传奇女子宛如回声与倒影,让人凝视到美,感觉到爱。 目录 奥菲利娅的花环 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 笼罩在七层纱下的莎乐美 塞壬的裂变 爱上兰斯洛特的三个女子 弗里达与迭戈 侯麦眼中的中产阶级女子 可能的萨福 后记 试读章节 茴香与漏斗花,似暗指国王的乱伦、谋杀、负恩;芸香,味辛苦,有忏悔之意,似暗指王后辜负前王而痛苦地忏悔。奥菲利娅留给自己的是雏菊和紫罗兰。雏菊,古罗马传说为林中女仙贝尔蒂丝所化,象征纯洁、天真,如同奥菲利娅自己,花语是“内心隐秘的爱”,指向对哈姆菜特的爱;雏菊又名延命菊、幸福花,奥菲利娅却不幸夭折,或者意味着在死亡国度中她才能获得幸福快乐。紫罗兰,象征永恒的爱与美,奥菲利娅却说:“可是我的父亲一死,它们全都谢了。”或也指在所有人中,只有奥菲利娅代表永恒的爱与美。 溺水前,奥菲利娅想将花环挂在柳枝上。那是用花毛茛、荨麻、雏菊,还有长颈兰编织的花环。花毛茛颜色富丽,有高贵、无与伦比之意;荨麻,在英国,白色野荨麻花被称作“树荫下的亚当和夏娃”,象征爱情;雏菊如前述;长颈兰被称为“死人指头”。这些花,都是春天开放,将可怜的奥菲利娅环绕,漂浮在黑暗的生之长河,美丽花瓣、芬芳香气,簇拥着这个洁白的、多情的、柔弱的魂灵,终将抵达安宁彼岸。在死亡的无边国度里,仇杀、爱恨那深沉黑暗的旋涡,会舒缓成平静水流,思虑、苦痛终将消除,在永恒的睡眠中,一切归于和解。 三是上帝。上帝是悲悯的。在主的怀抱,灵魂被重新审视,事物被重新分配,苦痛得到抚慰。最微小,最柔弱,会得到最宽广的爱与支持,会变得最强大、最富力量。在奥菲利娅那些疯狂的零碎的话语里,无时无刻不忘记祝福:“上帝和你们同在”,“求上帝饶赦一切基督徒的灵魂”。这个慈悲圣洁少女,整出剧中,只有她—个,是基督的信徒。她溺水而死,被认为是自杀,按照教义,自杀是有罪的,只能安葬在圣地外,虽因王室关系,以最简陋的方式给她处女的葬礼,祷告她,鲜花环绕她,却没有《安魂曲》。奥菲利娅没有忏悔就死去,按照基督教标准,没有超度的灵魂不得永生,可是她哥哥说:“我的妹妹将要做一个天使。”因为她天性如此多情温柔,身心那样纯洁无瑕,她生前那样笃信上帝,上帝定然知道,也定会悲悯她的苦难,让她坐在身边。 纯洁美丽的奥菲利娅,在歌唱中,在花环中,在上帝的怀抱里,痛苦被虚化了;这幻觉的世界,无痛无恨,无欲无求,充满自由,如翱翔空中。她能感觉到的是歌声的动听,花环的美丽,天使的白色翅膀环绕。在疯狂的幻觉中,在死亡的永恒中,如兰波说的,她拥有了“天堂、爱情、自由”。所以,疯狂的奥菲利娅,于世人看是可怜可叹的,于她自己,解脱了、遗忘了、隔绝了这个世界狰狞的痛苦,又何尝不是喜悦的、甜蜜的?奥菲利娅在疯狂中,存留下的是对诗歌、自然、信仰的记忆,天性中存有的对善的追求,或说,她从来没有丧失过善,而整个现存世界早已背离、遗弃了善。从这个意义上说,丹麦王国的现实世界(千余年来,我们的现存世界依旧如此),整个处于“疯狂”状态中,所有身在其中的人,都卷入疯狂。在那无边的黑暗世界里,奥菲利娅,唯有奥菲利娅,没有疯狂,还存有天性的善,如同月亮,高高悬挂在黑暗夜空,闪耀着皎洁的光。 在我们的阅读中,(记忆与思想),那些经历了痛苦磨折的诗人、哲人、英雄,当现世政治及生活世界(或日城邦)已无可作为了,他们便逃遁到自己的世界中。用诗篇,用歌唱,用“哲学的花园”,用宗教信仰,环绕起一个自成自在的世界。在这些美丽花环围绕的世界中,他们静悄悄地存在,或以诗歌与自然百汇万物沟通,或与朋友自由畅谈如伊壁鸠鲁在他的花园,或与上帝低声细语如耶稣和他的门徒,或沉浸在自我内心独白如那些哲人圣人,他们的自语与对话,与奥菲利娅的自言自语,自己歌唱,何尝不是一样?这花环围绕的世界,何尝不是一个“理想国”?这样的生活,于世人看是疯狂、癫痴,又何尝不在慰藉我们多灾多难的苦痛人生?经由此,抵达天堂。P17-20 后记 从前我是少年和少女 是灌木是鸟儿是海里静默的鱼 恩培多克勒的诗句。埃及人、希腊人都有这样说法,说人的身体一旦消亡,灵魂就进入其他生物体内,这生物就活起来,灵魂经历了陆地、海洋、天空所有生物之后,又会回到初生的人类身体内。这样说来,那些少年少女,那些花朵、树木、鸟儿、鱼儿、走兽,都可能是一个个“你”。你化身万物。或万物之中皆有你。那些前世的女子,那些文献传奇中的女子,也可能是你的一个个“影像”,你从她们那里,看见了自己的某个侧面。你热爱她们,如同爱自己。 就如纳西索斯(Nacisus)迷恋自己的倒影,伊可(Echo)化为山谷中的回声。 “认识你自己”,德尔斐的箴言回响天际。我试图以被我抒写的女子为“影像”认识自己,譬如借一朵花认识春秋寒暖,与一只鸟对话知道昼夜四时。然而,“影像”为谁?他者是否自己?盲先知看不见世界万象,却能预言俄狄甫斯弑父娶母的命运;聪明如俄狄甫斯回答了斯芬克司关于“人”的谜底,却不能认识父亲母亲,也不能认识自己,无法摆脱命运。 人不是神,人既无法完全认识自己,也无法完整认识世界,更无法把握真理。苏格拉底有“无知之知”,方为圣者,他也只敢称自己是爱智者。即便如此,人深知自身的缺失,方有探索的欲求。凭藉她们这些“影像”,我走在探求的路途。正如米开朗基罗说的: 我的眼睛,渴望美好的事物 而我的灵魂,同样得到它的救助 没有别的办法升到 天国,除了凝视所有这样的事物。 阳光闪耀在叶片上,花环随水流逝,洁白的芦纸写满诗行,是谁听见远古、未来、此时的歌声?泪水激动起涟漪,织毯飞出窗户,黑船载去睡眠的少女,是谁的舞步唤起欲望、梦幻与激情? 摹写神话、经籍、戏剧、诗歌中的人物,靠近那些传奇女子,在一个尚利而实用的时代,譬如触摸镜里之花、水中之月。奥菲利娅,欧律狄刻,莎乐美,塞壬,伊莱恩,夏洛特,萨福……她们环绕在我身边,声音或远或近,影子模糊又清晰。 追寻这些倒影与回声,我凝视到了美,感觉到爱。我用爱来抒写她们。 收入这本小集中的文字,围绕文学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展开,之前陆续刊发在一些杂志中。先是画家徐累编《艺术·经典》,我应邀写了塞壬、弗里达两篇,将人物形象与绘画结合来写;萨福一篇,是评述田晓菲译的萨福诗集,为彭伦刊在《书城》上,以现在眼光看,这篇角度较小,因有纪念意义,故收录;侯麦眼中的中产阶级女子,为王雁翎刊于《天涯》,时值侯麦去世,以此文献给我热爱的大师;奥菲利娅、欧律狄刻、莎乐美、马利亚,以及爱上兰斯洛特的三个女子(夏洛特、伊莱思、葛妮薇儿),这五篇是应谢锦邀请在《小说界》上开设“倒影”专栏而写的,也感谢方铁的编辑,刊发时因杂志篇幅而有删节,如今全文收入在这本集子中,为写这组文章,阅读了不少好书及绘画、影像作品。这些分散刊发在杂志的文章,此次完整收入集子,仅做文字润色、资料订正、体例统一的工作。欲穷尽西方现实或文献中的传奇女子,这本小集远没做到,仅就篇幅上成为一本书罢了。因为篇幅关系,马利亚、爱洛伊丝两篇未收入。文中涉及的图像,也因篇幅关系,无法全部采用。全书又难免错漏,敬请方家指正。 2008年,初识祝勇,问起我的写作计划,答以想分别写一组西方的、中国的女性形象。几年后,海豚出版社社长俞晓群组织出版几套海豚书系,祝勇是“独立文丛”策划,便将我这本西方女性形象纳入其中。至于中国的一组,需假以时日方可完成。感谢以上诸位主编、编辑。感谢海豚出版社的出版、责任编辑郝付云具体而微的工作。 诗人沈苇、翻译家高兴,读过我这组文章的大部分,并提出诚恳意见。他们曾担心,我如此埋沉于爬罗剔抉典籍文献,会丧失我的抒情散文文字的个性光泽。假如阅读出现障碍,那还是我的理解不够深入,资料运用不够自如,文字驾驭有欠火候。只要读一读海涅的《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里尔克的《艺术家画像》,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就知道,我的缺陷有多么大。 最后要感谢我的先生洪涛。在他看来,要正确理解、阐发某一形象或主题,非得对有关文献有充分的占有和长时间的研究,与他的博学严谨深刻见地相比,我的局限显然。为了不拂逆我的探求热情,他帮助我找到想要阅读的书籍,于研究进路多有切中;遇见迷惑难解之处,也请教于他,往往给我启发。多少次,我们一起讨论某些形象的象征意味、典籍中的精奥之处,如果说,写作是快乐的,阅读的过程,探知的过程,更是快乐的。如今书成,假如先生能够读到一点点我的恰当的阐发,正确的理解,一点点体悟,并在文字上具有一点点特色,我就很高兴了。 以同样的心情,我将这些文字摆放在读者面前。 赵荔红 2013年9月4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