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泰戈尔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印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泰戈尔的作品直接影响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新文学的创作。他并且亲自来过中国,访问过很多城市,发表过很多讲话。回国以后,他毕生对中国人民怀有满腔的热情。年轻时候,他曾痛斥英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到了老年,又关心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在临终病榻上还念念不忘中国的抗战。他一生始终不渝地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曾预言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复兴。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位伟大的哲人。

本书由白开元同志编译。鼎尝一脔,豹窥一斑,从这60篇散文中,泰戈尔的散文风格一览无余。相信能增加大家对这位伟大诗人的了解!

内容推荐

泰戈尔是一位极富东方理性色彩的文学大师。如果说他用诗歌构筑了一个庄严肃穆的理想国,那么,散文则是他灵魂家园所栖息的一片净修林:对邪恶的鞭挞,对弱者的同情,对纯净自然与美好人生的挚爱和向往无不给人以宗教般的震撼与感染;清淡洒脱、俊逸安详的笔墨更使他的散文透出一股哲人之气,往往使人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归依和眷恋。

本书精选了泰戈尔创作于不同时期的60篇散文作品,系泰戈尔散文的第一个中译本。

目录

前往喜马拉雅山

童年

季节

图书馆

旅欧书札

人生旅徐

鸦片——运往中国的死亡

恒河畔

新雨

萨罗希尼号船遇险

昼夜

净修林

孟加拉风光

溺死的男孩

通往天堂的路

孟买印象

出访

诗人叶芝

伊朗纪行

往事悠悠

春天的遐想

迎宾曲

生命一心灵

少女

圣蒂尼克坦的老师们

库帕伊河

中国和印度

阴天

小巷

云使

脚下的路

访日散记

土地女神

在穆门辛赫县群众大会上的演讲

预防疟疾

昆虫的天地

旧宅

一瞥

合作社

创建合作社的历史缘由及其宗旨

致阿米亚昌德拉·查克巴迪的信

爪哇通信

竹笛

朝夕

和一位朝鲜青年的谈话

俄国书简

在抗议枪杀政治犯集会上的讲话

圣诞节

地球

甘地的绝食斗争

探望狱中的甘地

十七年

首次伤悼

一天

负义的哀痛

森林女神

《泰戈尔全集》序

多刺的树

文明的危机

译后记

试读章节

二哥煞有介事地对我介绍,没有特别的能耐,上火车非常危险,脚一滑就完了。火车启动时,必须使出吃奶的力气坐稳,不然让人一推,便没影儿了。我走进车站,心里真有点忐忑不安。等我毫不费劲地上了火车,还猜想真正的“上火车”在后面哩。

火车轻快地启动了,我仍未发现任何危险的征兆,感到十分扫兴。

火车向前飞奔,列车两侧,一排排绿树镶嵌的广阔原野,葱郁树木掩映的一座座村落,画一般迅速往后滑动,仿佛蜃景里的湍流。日暮时分,我们准点抵达波罗普尔。上了轿,我立即闭上眼睛。我宁愿波罗普尔的一切奇迹明天闪现在我清醒的眼前,提前在苍茫暮色中窥见奇迹的影子,明天的乐趣将是不完整的了。

翌日清晨,我怀着怦怦跳动的心走到外面。先于我游览此地的二哥告诉我,波罗普尔与世界其他地方最明显的不同之处,是当地的卧房与院里厨房之间的甬道上,尽管没有布篷什么的,走在甬道上,却完全感受不到阳光的照耀和清风的吹拂。我到处寻找这种甬道,读者听了大概不会觉得奇怪,我至今尚未找到。

我是在城里长大的孩子,从未见到稻田。书中读到放牛娃的故事,就在想象的画布上,一丝不苟地勾画放牛娃的容貌。我从二哥口中得知,波罗普尔遍野是金黄的稻谷。和牧童做游戏,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主要的游戏,是从稻田运来雪白的大米,煮成香喷喷的米饭,和牧童坐在一起享用。

我急切地举目四望,唉,沙漠边缘地区哪有什么稻田!牧童可能在荒原的什么地方放牧,但一时无法和他们结识。

未遇见牧童的懊丧,转眼间云消雾散了。我观赏的景物,对我来说,已经够多的了。这儿,仆人不来管束我。职司方向的女神,用地平线在遥远的地方画了个太圆圈,我在圆圈里行动自由,不受干扰。

我当时还小,可父亲并不阻拦我外出游玩。旷野表层的土壤让雨水冲走,裸露出绛红的鹅卵石,形状奇异的小石堆,洞穴,一条条细流,颇似小人国的地貌。当地人称起伏的沙丘为“库亚伊”。我用衣摆兜着捡到的五颜六色的石子,欢天喜地地回到父亲身边。他没有现出不悦的神色,也不说我耐心地捡石子是可笑的举动。相反,他惊喜地赞叹:“啊,这些石子真好看,哪儿捡到的?”我洋洋得意:“还有好多好多,成千上万颗呢,我每天去捡。”“很好,很好,用石子装饰那座土山吧。”他为我出主意。

当地人挖池塘,因下面土质坚硬而作罢。挖出的泥土堆在南边,形成土山似的高台。父亲拂晓上高台坐在蒲团上祈祷,旭日在他前面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他鼓动我用石子装饰的就是这个高台。离开波罗普尔回家的时候,我未能带回我捡的一堆堆石子,心里很难过。我还不懂得运石子不容易,运费惊人。其实,并不非要与攒积的东西保持关系不可。然而,心理上至今不愿接受那种事实。那天,天帝倘若大发慈悲,满足我的心愿,说:“你可以一辈子捧着那些石子。”此刻谈及此事,我恐怕笑不出声来了。

沙丘地里有一个蓄满雨水的深潭,碧澄的水漫过潭口,汩汩流向沙地,几条小鱼神气活现地逆水游泳。我异常兴奋地向父亲报告:“我发现了一股十分美丽的泉水,弄几罐来,可以喝,也可以冲澡。”P2-3

序言

根据我的看法,中国加入世界文学行列,自五四运动前夕鲁迅的《狂人日记》始。从那以后,八十年来,中国大力介绍世界文学,其国别之多,作家之众,简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并世稀见。

在所有被介绍的外国大作家中,泰戈尔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他的作品直接影响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新文学的创作。他并且亲自来过中国,访问过很多城市,发表过很多讲话。回国以后,他毕生对中国人民怀有满腔的热情。年轻时候,他曾痛斥英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到了老年,又关心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在临终病榻上还念念不忘中国的抗战。他一生始终不渝地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曾预言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复兴。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位伟大的哲人。

但是,中国对泰戈尔的介绍,还不能说是没有遗憾。

最大的遗憾,我认为,就是我们还没有出版翻译他的全集,像莎士比亚、高尔基等等一样;其中也包含着对他的散文介绍不够。泰戈尔的诗歌、短篇小说、戏剧、长篇小说等已经介绍得比较充分了,而具有典型意义的散文则尚少介绍,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能不说这是一件憾事吗?

白开元同志是一个有心人。他看准了这个遗憾,决心用行动来弥补,选译了这一册《泰戈尔散文选》。鼎尝一脔,豹窥一斑,从这60篇散文中,泰戈尔的散文风格一览无余。我们对这位伟大诗人的了解,也更全面了。

我过去曾在一些文章中讲到泰戈尔。我认为,他既是伟大的诗人,又是伟大的哲学家。他把诗歌创作和哲学思想水乳交融地糅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连他的短篇小说都不像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著名的短篇小说那样浅显,而是充满了诗情,洋溢着哲理。至于他的散文,也表现了同样的情况。除了少数类似政论的文章以外,同样是诗情与哲理流露于字里行间,有几篇本身就是优美的抒情诗。

我在这里想特别提出一点来谈一谈。泰戈尔虽然生长在一个非常富于哲理与幻想的民族中,他的文学创作也继承了这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遗产;然而在八十年的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始终不是一个把自己关在象牙之塔中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印度古代的仙人。他关心自己民族的兴亡,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掠夺,抗议英国的鸦片贸易,抗议法西斯的横暴,抗议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侵华,关心周围的社会,同情弱小者、儿童和妇女,歌唱世界大同。所有这一切都表露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他既是低眉慈目的菩萨,又是威猛怒目的金刚。他这些优点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我认为,泰戈尔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这一本散文选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我相信,中国读者会与我有同感的。我就是怀着这样一个信念,写了这一篇短序。

后记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世界闻名的文学巨匠。他从八岁开始练习写作,直到逝世前口授最后一首诗《你创造的道路》,创作生涯长达七十余年。他的作品篇帙浩繁,种类繁多,除了五十余部孟加拉语诗集,还有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余篇短篇小说,三十多个剧本,两千余首歌曲,以及大量散文。

1913年,泰戈尔因代表作《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随之各国掀起译介他作品的热潮。二十年代,他的英译本传入我国。他的诗歌集对我国刚刚兴起、急需借鉴的新诗运动起过推动作用。之后他的数量可观的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剧本相继译成中文,深受中国读者喜爱。

大概是语言障碍的缘故,泰戈尔散文译介一直是个空白。其实,和其他文学门类一样,散文创作也贯串泰戈尔的一生。

泰戈尔出生于书香门第,排行第十四。几位兄长有的是文学家,有的是戏剧家。家中编辑出版杂志《婆罗蒂》(意谓文艺女神)。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泰戈尔自小爱好文学,勤奋习作,颇得文艺女神的青睐。《旅欧书札》、《鸦片——运往中国的死亡》等文章,是泰戈尔最初回赠文艺女神的礼品。

泰戈尔的父亲厌恶红尘,一生耽于山水,但他坚持要在孟加拉文坛崭露头角的儿子去经管祖传田产,认为这是儿子应尽的世俗义务。父命难抗,泰戈尔只身前往东孟加拉希拉伊达哈,处理庄园事务,乘船巡视黄麻、水稻种植情况。这在泰戈尔是深入实际了解农村现实的难得的机会。在写给亲属尤其是写给侄女英迪拉·黛维的书信中,泰戈尔抒写了泛舟帕德玛河、领略孟加拉水乡旖旎景色的喜悦心情,记述了佃农的淳朴、憨厚,与他的融洽关系,以及可恶的陈规陋习和洪水泛滥给农民造成的困境。近十年的乡村生活,为泰戈尔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影响了他的作品风格,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现实主义的分量明显增加了。

英迪拉·黛维是个有远见的聪慧姑娘。泰戈尔的每封书信,她都视为珍宝,精心保存。在泰戈尔五十岁生日之际,她把145封书信工工整整地抄在两本精致的日记本上,作为生日礼物献给泰戈尔。泰戈尔稍加整理,以《碎叶集》为集名发表。后来又委托侄子苏伦德罗纳特翻译其中的78篇,更名为《孟加拉风光》,在英国出版。

泰戈尔为后半生确定两大目标:发展教育和兴办合作社。1901年,他在圣蒂尼克坦实施教育计划。经过二十余年的奋斗,把开初只有五六名学生的小学逐步扩建成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他的诺贝尔文学奖金,孟加拉著作的稿酬,圣蒂尼克坦的土地、房子,全部捐赠给学校。急需资金的时候,他甚至变卖妻子的首饰。在殖民主义统治下,教育救国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但泰戈尔呕心沥血发展民族教育的执著精神令人敬佩。泰戈尔任校长数十年,经常对学生发表讲话,就社会改革、宗教、哲学、文化艺术、文学创作、教育、人生,阐述他那体现传统观念和闪耀理想主义光辉的观点。这些讲话汇编为演讲集《圣蒂尼克坦》,共17集,分别收入《泰戈尔全集》第13卷至16卷。像题为《净修林》、《昼夜》等讲话,不乏真知灼见,是研究泰戈尔思想的重要材料。

获奖诗集《吉檀迦利》译成英文,采用的是散文体裁,失去了原作严谨的格律形式,但保留幽美的意境,耐人寻味的哲理,流畅自然的内在节奏,外国读者读了仍如痴似醉。这给诗人深刻的启发,成为他写孟加拉散文诗的动力。泰戈尔认为:汲取无拘无束的散文风格,可以扩大韵文的表现力。他尝试着写了《脚下的路》、《云使》、《竹笛》等17篇。可能他觉得这些作品尚不够凝炼、简洁,尚未跳出散文的范畴,达到散文与诗的美学素质浑然交融的境地,就把它们纳入散文集《随想集》。也许,称它们为抒情散文更合适一些。

泰戈尔十二次远涉重洋,访问包括中国在内的几十个国家。写了《俄国书简》、《旅欧日记》、《访日散记》、《爪哇通信》等大量游记和回忆文章,记录了他与各国人民以及叶芝等文豪的友情。《俄国书简》反映泰戈尔改变了对暴力革命的偏见,十月革命后苏联发生的巨变,使他感到欢欣鼓舞。《文明的危机》表明他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世界进步事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本书择译的散文,大体是上述几个类型。

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诗的韵律,构成泰戈尔散文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尤其是《云使》、《多刺的树》等短篇,玲珑精致,以洗练的词句、空灵的意境,表达对世事对爱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美的享受。《小巷》通篇是象征,表面上描写小巷,实则揶揄坐井观天、墨守成规的平庸之辈。《文明的危机》一类的政论性文章,也以寥寥几笔,勾勒出诗意盎然的画面,把抽象的观点表现得生动形象,显示不同凡响的艺术技巧。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泰戈尔对中国人民怀有真挚友好的感情。他二十岁那年发表的著名文章《鸦片——运往中国的死亡》,揭露英国殖民主义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恶行径,对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同情。泰戈尔是近代中印文化交流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他访问中国后,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在他创办的国际大学成立了中国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和印度》。中国学院的成立,是中断约十世纪的中印两国人民的交往大道得以复修的标志。抗日战争爆发后,泰戈尔发表立场鲜明的诗篇《射向中国的武力之箭》,强烈谴责日本侵略军“用刺刀挑起惊天动地、撕心裂胆的惨叫,斫断千家万户爱情的纽带,把太阳旗插在夷平的村庄的废墟上。”对浴血抗战的中华儿女表示坚决的声援。周恩来总理1957年参观国际大学时,赞扬泰戈尔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热爱。中国人民也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艰苦的民族独立斗争所给予的支持。”

本书翻译过程中,曾得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语组专家查希杜尔·豪克的热情指教。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会长季羡林教授百忙中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谢忱。

译者的孟加拉语、中文水平有限,译文难免有不当之处,祈望读者批评指正。

白开元

1993.3.2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