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菜肴除了材料与分量,价值因素还包括色、香、味、形、器、温度及出菜速度。既然不能在材料与分量上改进,那么改善它的色、香、味、形、器、温度和出菜速度,使这道菜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也会被顾客认为有价值,受到顾客的欢迎。
菜肴的色相可以用食物本身来表现,也可以用一些搭配食材加强。一条清蒸鱼上笼前保持外形完整,一只取肉做生鱼片的龙虾在上桌前要拼回虾的原形,就是运用食物本身来表现菜肴的美感,引人食欲大动。当食物在烹调过程中,形状、颜色遭到破坏难以呈现美感时,则可利用蒜白、姜黄、葱绿、椒红加以点缀,使这道菜端上桌时色彩缤纷,醒人脾胃。加强菜肴的色相美不是难事,关键在主事者的态度。只要厨师肯用制作艺术品而不是炒一盘菜的心态来制作菜肴,那么每道菜都能做到以貌取胜,替厨师的手艺加分。
菜肴的香气如同它的灵魂,香气十足的一道菜可以诱发客人的食欲,香气微弱的一道菜可能长久乏人问津。在任何一家餐厅里,客人点击率最高的往往是闻起来最香而口味不见得最好的菜式,因为真正口舌敏锐、懂得品尝的美食家还是将散发的气味作为点菜的依据。餐厅如能研究香料的用途,广泛而有技巧地使用在烹调上,可以使每一种菜品都能香气扑鼻,被顾客接受。
菜肴的味道和制作者的手艺有关。然而,有时候手艺无法改变,那么新鲜食材自然呈现的味道可以稍稍平衡手艺的不足,因此,餐厅要想使自己的菜味道好,至少要坚持采购最新鲜的材料。另外,味精过量会使菜肴风味尽失,是每道菜吃起来都一个味道的元凶,餐厅要减少味精的用量,多用高汤来提升食物的味道。
形态之美和色相之美的目的都是在视觉上增加菜肴的价值。形态美可以利用空间和造型来表现:将菜集中放在餐盘的某一个部位,让其他部位留白,是利用空美感;把食物摆放成一种形态,给人视觉上的享受,是利用造型来制造美感。法国菜和日本料理最擅长利用空间和造型赋予食物美感,让人赏心悦目,食欲大增。强化菜肴的卖相,使之更有价值感,不妨从法国菜和日本料理寻找灵感。
器具之美最能衬托食物的价值,可惜大多数餐厅忽略了这一点。五星级饭店和高级餐厅非常重视餐具,即使是盘炒青菜也会使用镶金边的骨磁餐盘,在精美餐具的烘托之下,几十元的售价也会被顾客接受。一般餐厅对餐具未做分级,炒青菜用普通的白色盘子盛放,高价位海鲜仍然用同样的盘子盛放,无形中使高价食物也变得和低价食物一样没有价值。餐厅要增加菜肴的价值感,必须使用精致的高级餐具,餐具的等级至少应超过顾客家用餐具的等级才有加分效果。就算不能全面精致化,也应到做餐具分级,一般菜肴使用一般性的餐具,高价菜肴则使用较高级的餐具。
菜肴的温度会改变食物的外观、气味和口感,影响顾客对食物的评价。要想让每一道菜在端到客人面前都保持在最佳温度,事实上很难做到,即使厨房全力配合,设法提高出菜的速度,也只能保证某些菜。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桌边料理或桌上加温,让那些必须高温食用的食物不会降低温度。这样顾客在享用的时候,必定会给更高的评价。
P14-15
第一章 产品是餐饮企业竞争之本
一、产品制造第一
二、专注,才能做出好菜品
三、专注于产品的5个原则
四、保持菜品口味一致
五、提高菜肴的价值
【标杆案例】大董以不变应万变的“5精”密码
第二章 做好顾客价值细分
一、顾客为王的时代到来
(一)真正回到顾客身边
(二)顾客的5种需求层次
二、如何进行顾客细分
(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什么是顾客细分
(三)顾客在哪里
(四)洞察客户真正的需求
三、如何提高顾客忠诚度
(一)从基本层面去思考
(二)让环境成为彰显特色的利器
(三)用服务预期引领顾客
(四)提高顾客忠诚度
(五)让顾客“上瘾”
【标杆案例】服务创造价值:北京宴主题宴会的“私人定制”
第三章 精准定位市场
一、小众化消费时代
二、如何回归市场
(一)学会取舍、细分
(二)打造强势品牌
(三)让文化成为品牌载体
(四)瞄准80后群体
【标杆案例】客户致胜:金百万玩转92万会员精准营销
第四章 找准盈利模式
一、精细化管理
二、多样化经营
三、培养高忠诚度员工
四、寻找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
(一)找盈利模式要趁早
(二)餐饮企业的3大特点
(三)餐饮企业盈利模式的要领
(四)你站在什么高度看问题
【标杆案例】王品集团多品牌经营成功之道
第五章 会算账才能盈利
一、餐饮业者不得不知的“三笔账”
(一)生死点:现金平衡点
(二)保本点:盈亏平衡点
(三)利润点:利润满意点
二、规模小比规模大容易赚钱
三、效率提高10%,利润倍增
四、一千位老主顾
五、学会算性价比、产出比
(一)性价比是基础
(二)产出比是保障
六、重视顾客的终身价值
(一)顾客的终身价值
(二)有多少方法可以做到
【标杆案例】性价比:外婆家的致胜之道
第六章 如何应对行业危机
一、探寻危机真相
(一)危机早已如影随形
(二)危机源于发展
(三)危机因外部环境变化
二、培养混沌状态下的思维方式
(一)营商环境还会更加恶劣
(二)要有“过冬装备”
(三)危机是成长的机会
(四)大众化不是“蓝海”
(五)要学会激发员工
(六)要关注顾客忠诚度
【标杆案例】破局:西北美食航母“德鼎逸品”转型实录
延伸阅读:解密沙县小吃
一、沙县小吃的前世今生
二、沙县小吃何以成“气候”
三、沙县小吃品牌真相与发展困境
四、家喻户晓的“商标”是品牌吗
五、沙县小吃机遇与挑战
六、成与败的启示
七、品牌再造
八、商业模式
九、顶层设计
吴坚先生是我在业界十分敬重的一位学者型管理专家,述其学者:一是风范儒雅,二是有真才实学,三是授道于人,创办商学院,有很多粉丝。我曾戏尊其为“大王爷”,王者至尊,爷是北京人尊称他人的口头语,说明我对吴某人的推崇和兄弟情分。
有机会提前拜读吴坚先生的新作《餐饮企业经营策略第1书》,受益匪浅,这不是客套话,是心得。因为中国餐饮业在2013年进入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最为缓慢的发展阶段,年收人为2.5万亿元,同比增长率为9%,进入个位数“稳增长”阶段,且限额以上的餐饮企业全年负增长。2013年通过高端餐饮痛苦转型、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节俭、高度重视大众餐饮市场这一系列努力下,全行业回归理性、回归市场、回归大众、回归创新发展,201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989亿元,同比增长10.1%,限额以上餐饭企业一改上一年度低迷颓势,同比正增长2.9%,转型成效开始显现。在全行业正在发生的趋势微妙变化阶段,餐饮业经营者无不耳语生意在哪里,路在何方。
我以为吴坚先生的新著是大旱甘霖,既解干渴又指引方向,餐饮行业是一个分布广泛、由数百万家小型企业搭建的老百姓饮食服务平台,是十分辛苦的“勤行”,而对餐饮经济进行专业深入研究的智者可谓凤毛麟角。在如此关键的行业转型时期有人能够有观点、有思路与大家共享,有实例、有实践与业界交流真是难能可贵。
吴坚先生这本书不是“斗室之作”,而是深入行业一线调研、广泛交流、不断论证的结果。例如,他就高端餐饮转型方式开展调研,在北京一待就是两个月;他应沙县邀请到沙县进行考察,不但对沙县小吃产业的提升给予指导,同时承担当地政府委托给他编制沙县小吃产业发展规划的工作。这些一线经历、一手资料带来的思考汇集成此书,对此我表示“赞”,表示支持。
日前,中国烹饪协会与吴坚先生就行业发展进行座谈,双方共同认为:一要打造全行业的“中国服务”,大力提升大众餐饮服务水平,为不同定位的餐饮企业提供学习案例;二要共同研究“可持续发展菜单”,在当前大环境、新政策、求发展过程中指导餐饮企业通过创新制造新产品,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
佛学中有一句话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体会到无常,心里有一种沉淀,“生其心”就是通过无常逼着你把握现实,激发出一种创造力。
吴坚先生以禅学的境界、以科学的态度,用简约的方式对餐饮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明示,用“解读”一词来看待此书的作用并不过分,“学而时习之”,受益存心间。
吴坚编著的《餐饮企业经营策略第一书/博瑞森管理丛书》从回归餐饮本质出发,围绕回归产品、回归顾客、回归市场和回归理性等问题,按照为什么需要回归、如何回归的逻辑,本着取势、明道、优术的原则,力求讲明白原理、看清楚门道、用的上方法,深入浅出地阐述餐饮企业产品之道、市场之道、顾客之道及盈利之道,同时,每个章节又选取了行业标杆企业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的解读,使之更具实战性。
在餐饮企业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如何找到出路是众多从业者苦苦思索而又不得其路的困惑,吴坚编著的《餐饮企业经营策略第一书/博瑞森管理丛书》从回归本质入手,进而引导餐饮企业回归顾客,回归理性,回归市场,更加科学、严谨的为从业者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有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