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萧山》的作家叶梓曾客居萧山多年,以其“客”的视角,将萧山的山水胜迹、人物故事、饮食风俗娓娓道来。从跨湖桥牵连的历史记忆,到陶釜承载的多重意义;从湘湖莼菜到免贡樱桃;从任伯年到蔡东藩;从李白、杜甫到李渔、汪辉祖;从衹园寺到萨依娜的小面馆……历史的、传统的、当代的、民间的……景、物、人、意,关于萧山的一切,都变得具象而立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客居萧山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叶梓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客居萧山》的作家叶梓曾客居萧山多年,以其“客”的视角,将萧山的山水胜迹、人物故事、饮食风俗娓娓道来。从跨湖桥牵连的历史记忆,到陶釜承载的多重意义;从湘湖莼菜到免贡樱桃;从任伯年到蔡东藩;从李白、杜甫到李渔、汪辉祖;从衹园寺到萨依娜的小面馆……历史的、传统的、当代的、民间的……景、物、人、意,关于萧山的一切,都变得具象而立体。 内容推荐 《客居萧山》为作家叶梓的一部随笔集。叶梓曾客居萧山多年。萧山的山水胜迹、人物故事、饮食风俗在叶梓笔下生动鲜活。因为是“客”居萧山,“客”的心态,叶梓也把握得相当好,对此地人文的认同和向往以及自己对故乡异乡的追问,都能深深打动读者。 目录 辑一 跨湖桥遗址 独木舟记 涂了漆的弓 多重意义的陶釜 甑 辑二 大海的遗址 公元1112年的那个春天 越王城下 告别之歌——临水祖道亭记 老虎洞前 张岱的湘湖 独有渔罾挂湖角 菊花山 魏骥 有亭翼然 辛庐 道南书院 古老而风雅的一天 一册长卷 一首有关湘湖的现代诗 越堤的黄昏 石岩山的下午 古老的钟声 高邻 砖瓦 湖边的茶 湘湖莼菜 免贡樱桃 湘湖有杨梅 西施藕 土步鱼及其他 遇见白鹭 绿头鸭的冬天 音乐喷泉 湘湖十帖 辑三 楼英 任伯年册页 航坞山下 父亲 民间之花 杭行记 骗与被骗 画像里的吴昌硕 高邻或曰紫砂的梦 “一炷香” 画奴 任伯年小学 音乐性 不想画了——画家的洒脱之一 画荷记——画家的洒脱之二 鸦片之殇 跋任伯年的苏轼肖像图 任伯年在苏州 任伯年的四幅茶画 寻找蔡东藩 沈草农 朱家溍 郁达夫 “乱头粗服” 张桂凤 “一个戴灰帽子的人” 俞梁波 孙道荣 马毓敏 陆亚芳 谢君 莫艳梅 半文 蒋兴刚 陈叶斐 所见 辑四 诗读钱江潮 李白在秋风里想起他的忘年交 杜甫登高 市隐斋 《快园道古》里的萧山旧事 李渔遇劫 撰美堂记 辑五 茅湾里窑址 落日古渡一渔浦记忆 梦笔桥 祗园寺的早晨 “江南第一碑” 江寺 蜀山草堂 城河,七座桥 辑六 奔竞不息 大围垦 进化的山水 寺坞岭小记 临江湿地 霉干菜 桃花水母 虾油鸡 萧山花边的似水年华 装在雪碧瓶子里的茶 一篇关于萧山萝卜于的文章及其他 “十碗头” 潮头鱼 访问纸 官窑 有关徐同泰酱园的几句闲话 闻堰有江鲜 蒸蒸日上 回忆玉兰花 打呆鹁鸪 梅酒 杜家杨梅 大樟树下 一册《黄帝内经》以及萧山的古籍印务 未尽的…… 辑七 如何丰盈我们的生命——对话施麒虎 折翼的天使也飞翔 辑八 方言有敌——夜读《回乡偶书》而戏作 乡愁的桥 横石板弄8幢 漤 “初夜” 按图索骥 经过 我来了 次坞打面 2013:这一年 2014:从一到十 萨依娜的小面馆 后记 附录一:参考书目 附录二: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老虎洞前 小时候,读书成绩不理想了,或者考试退步了,常常要挨老师的训斥。这时候,总会在白纸裁成的小本子上写一句话鼓励自己。当时,图书资料少,不像现在的学生能读到那么多的心灵鸡汤,所以,可供抄写的名句箴言实在有限,要么写一句“有志者事竞成”,要么写一句“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前一句人人皆知,后一句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忘了,估计是老师讲的吧。 多年以后,我才发现自己竟然与卧薪尝胆的地方离得这么近! 萧山闻堰的老虎洞山,就是相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之一,为什么说是“之一”呢?因为也有人说卧薪尝胆之地在湘湖边的象山——据媒体报道,象山拟建一处有关卧薪尝胆的景区。我无心纠结到底哪一处更接近历史真相,反倒觉着老虎洞这个名字虎虎生风,就生出些许踏访之意。 然而,最先迎接我的却是莲花寺。 这座最初叫作“莲花庵”的寺庙,年代已无可考,现在见到的寺院,大抵建于20世纪80年代,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一应俱全,旁边的千佛塔高耸入云,极为壮观。为什么会有一座寺庙要建于这样一个有着威猛之名的地方呢?这,也是历史迷雾的一部分吧? 莫非,老虎洞山这个威风凛凛的名字,和这里曾有老虎之类的猛兽出没有关? 那么,勾践为什么要在这里“尝胆”呢? 湘湖一带,本来就是越王勾践的军港,他的水上军事活动基本上也是围绕湘湖一带而展开。其实,老虎洞山的历史远比春秋战国时代来得早。位于老虎洞村北部的老虎洞遗址,2014年3月21日至7月29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萧山博物馆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这一次发现了一处商周时期的聚落遗址,并清理了从战国至明代的墓葬34座,出土各类文物标本近300件。老虎洞遗址是杭州地区第一次发掘到商周时代文物的遗址,在这里发现了不少在浙江乃至全国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结构奇特的墓葬,毫无疑问,它为研究江南地区的商周历史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深入研究浙江乃至南方地区商周时期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为研究当时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直接证据。 从寺庙的一小门进入,过洞,即可见一只老虎雄踞其上,虎视眈眈,望着湘湖。 明代学者刘宗周为老虎洞撰有一联,曰: 此地曾传尝胆事, 我来犹忆卧薪人。 在这个春雨淅淅的早晨,我来到老虎洞前,也是来“犹忆卧薪人”的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也许我是来告别的,因为命运的轨迹出现了相似之处,我要从湘湖之侧迁居到苏州西南的石湖一带了。 石湖边上,有一条越来溪,就是越人开挖的。 P28-29 后记 这是一册阴差阳错的书。 因为我2011年阴差阳错地来到了萧山,开始自己的江南生活。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生抉择,也就没有这册书。我写这册书,纯粹是写作计划外的兴之所至,有一搭没一搭地写,直到后来我决计要离开萧山时,发现竟然写了八九万字,于是狠下心来,想着系统地写写萧山。毕竟,我在这里度过了三年多的时光——更让我内心妥帖的是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以萧山为圆心,实现了对江浙沪一带的漫游,这是我人生履历中重要的一页。我相信,曾经游历过的山水都会潜伏或者出现在以后的文章中。 当我完成这部书稿之际,我的人生轨迹又发生了一次小小的拐弯:我将要从这里出发,先坐地铁去杭州东站,然后搭乘高铁,去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两个月。同样,这也是我人生履历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我知道,我在那里会遇到一些气息相投的人,我亦知道在那里我会结识一些师长,但是,我不会忘记萧山朋友们的关爱与帮助,是他们让一个异乡人孤独的夜晚闪烁着温暖的烛火。在时光之河里,我会记住这些人名:孙道荣、俞梁波、张祥荣、徐益欣、蒋兴刚、莫艳梅,陈叶斐、颜林华、陶彩云……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没有在这里提及名字的朋友。谢谢你们!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朋友之情就是养育草木的水。 这册书,就是人生之河里泛起的一点涟漪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