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部关前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的传记;书中涉及近七十位受访者,包括传主本人亲身讲述。
《斯特劳斯-卡恩传》作者在两年里采访了六十五位见证者,从亲戚朋友到政治盟友或对手,尤其是采访了斯特劳斯-卡恩本人和他妻子安娜·辛克莱从未发表过的内心吐露。米歇尔·多波曼同时也既直截了当,又严肃诚恳地讨论了这个敏感的话题;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与女人们的关系,他是个贪得无厌的色鬼还是毫无顾忌的性暴力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斯特劳斯-卡恩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法)米歇尔·多波曼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内第一部关前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的传记;书中涉及近七十位受访者,包括传主本人亲身讲述。 《斯特劳斯-卡恩传》作者在两年里采访了六十五位见证者,从亲戚朋友到政治盟友或对手,尤其是采访了斯特劳斯-卡恩本人和他妻子安娜·辛克莱从未发表过的内心吐露。米歇尔·多波曼同时也既直截了当,又严肃诚恳地讨论了这个敏感的话题;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与女人们的关系,他是个贪得无厌的色鬼还是毫无顾忌的性暴力狂? 内容推荐 斯特劳斯-卡恩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在法国乃至世界政坛上取得了耀跟的成就。他被誉为法国最成功的”经济部长”;在任IMF总裁期间,”他让IMF成为了一个值得为之争斗的场所。”他还是2012年法国大选总统宝座最有力的竞争者。 卡恩却因他的风流个性屡屡地栽跟头,但围绕着在纽约的性侵案,却是疑窦丛生的迷云,到底哪种政治势力在拖他下水? 米歇尔·多波曼的调查研究让我们能深入认识斯特劳斯-卡恩的内心世界,《斯特劳斯-卡恩传》从亲友到政治盟友乃至政坛对手,由六十五位当事人对卡恩进行真相大揭秘。 值得一提的是,《斯特劳斯-卡恩传》专列了一章深入探讨了斯特劳斯-卡恩案的司法进程,作者米歇尔·多波曼披露了与这桩举世皆知的丑闻有关的令人惊异的新内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活在法国无忧无虑 敖德萨 走向突尼斯 文化混合 第二章 斯特劳斯和卡恩 玛留斯 工人国际法国支部(SFIO) 第三章 吉尔伯特和捷克琳娜 费丽娜 滑稽的婚礼 体弱多病的婴儿 第四章 阿加迪尔 美满生活 童年回忆 失落的天堂 怀念故里 第五章 摩纳哥 第一次恋爱 活络扳手 Pilpoul(对犹太教义的辩证研究法) 吉尔伯特 第六章 高中生和新郎 克莱里斯 坚不可摧的友谊 热衷国际象棋 美好的家庭 第七章 铺路石下,复习备考 随大流 反左派运动 马克思和马尔库斯 考试 第八章 共产主义,生意和背包旅游 大块头 学生会的“赤色分子 半日制的共产主义者 勤奋又风趣 巴尔干半岛度假 多米尼克和太阳神殿 第九章 从多米尼克到斯特劳斯-卡恩 科研人员 以斯特劳斯-卡恩署名 游遍全世界 史蒂芬凯达 蛮横和可爱 玛留斯的政治 信任 人生终点 玛留斯的影子 第十章 社会党人 通过左派加人社会党 左派里的两个派系 朋友杰克 专家 第十一章 DSK 再见,斯坦福 布隆多同志 吞吃罐头的人 “严厉的新教徒” 一个复杂的朋友 实用主义 高官 党的领导人 第十二章 征服巅峰 空投 着陆 山区选战 尚未成功 胜利 第十三章 三个火枪手 火枪手阿托斯 阿拉米斯 波尔多斯 左派一支笔 别了,阿尔卑斯山 ……你好,瓦尔德兹省 回归本源 被密特朗抛弃 第十四章 反“老贝” 听证会与智囊团 左派的标杆 想法与自我 洛朗,利奥奈尔以及其他人 第十五章 年轻的部长 旁门 岌岌可危 旅行家 父亲 《世界报》和香瓜 第十六章 安娜 志向与迷恋 投入的观众 上门提问 在玛丽安娜的雕像下 拉比的祝福 第十七章 有二就有三 第一次失败 第二次失败 第三次失败 目标:市政府 萨尔塞勒市市长 超市和不安定社区 第十八章 领袖的诞生 法比尤斯退场 从大爆炸到大坍塌 进攻者艾玛涅利 6月19日的召唤 维希的幽灵 第十九章 就任财长之前 闪电战 第二十章 法国的“总经理” “我们是冠军” 市场万岁 ……以及它的调控而定 梦之队 第二十一章 “出界” 咨询师斯特劳斯-卡恩 走钢丝的演员 全法学生互助会 噩梦 第二十二章 陨落 梅里的录像带 孤独 第二十三章 触底 一位复杂的朋友 冬天过后是春天 第二十四章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 全球竞选 总裁 第二十五章 多米尼克“难以承受的轻率” “一夜情” 假道学的讽刺演员 第二十六章 谎言的大喇叭 新闻还是害人的花边新闻? 好色但没有强奸 纠缠不清吗? 后记 倒计时 3月 4月 5月10日 5月11日 5月12日、13日和14日 爆炸性的新闻 从政客们的喧嚣到司法的沉默 瓦莱丽斯特劳斯一卡恩的真相 有潜规则吗? 目标 曼哈顿没人要的人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活在法国无忧无虑 2011年春天。斯特劳斯-卡恩谈到他的童年、家庭和他的根。“我在阿加迪尔度过了我的童年,”他说道,“当我三岁的时候,我父母来到了这个摩洛哥南部的城市。我一生最初的记忆就在那里。我的脑海里会再现出阿加迪尔的海滩,无边无际。阳光、海浪、沙子、常年如夏,基本如此,几乎一整年。从2月份到11月份,那时候每个周末我们去沙滩上野餐,在一个几公里远的小湾里。我们成群结队,和父母的朋友们一起,一行人二十来个,其中有很多孩子。对一个小孩来说,能在沙子和水之间玩上一天,简直就是在天堂。我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以至当我来到一个阿拉伯国家的时候,我会重新找到我童年时那种感觉。”情感上是东方人,名字上是个阿尔萨斯人,宗教信仰上是犹太人,斯特劳斯-卡恩是多种因素结合的产物。“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移民的后代,”他解释道,“当一个人像我一样在国外一直住到11岁,他会感觉自己更是个法国人。我直到青少年时代,才意识到我祖先的出身。” 他的家族谱扎根于地中海和欧洲的各个角落。它有着各种传奇般的经历和令人难以想象的联姻,体现出一个几代以来习惯自由、思想出奇开放的家族特色。斯特劳斯一卡恩出身于商人和知识分子那个谱系,这些人最后都定居在法国——一个他们定居之前渴望的、定居之后热爱的国度。这些人撰写了这本《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的第一章。 敖德萨 我们不妨一起翻看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母亲家族的照片。他的高祖,穿着像个哥萨克人,有着蒙古人的眼神,同时,他却有着一位阿拉伯外高祖母。斯特劳斯-卡恩母亲的祖先是一对有着浪漫经历的、来自乌克兰的移民,他们的故事起源于1880年前后敖德萨的黑海岸。在当时,那个故事可以称得上是非常的疯狂。 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的外曾祖父母,格里高尔·布瑞特曼和塔提亚娜·贝尔考夫分别为22岁和18岁。年轻的医学生,也是磨坊主和有名的犹太教士的孙子,并非家产万贯,而女方的父母倒是很有钱。她的父母住在敖德萨中心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房子里,他们经常组织一些接见活动。塔提亚娜接受最好的教育,也受家庭女教师帕斯卡利娜教导,她教塔提亚娜伏尔泰的语言、英语、钢琴和礼仪。 法国,在西方代表着文化之“必修课”。年轻的格里高尔梦想去法国完成他的医学学业,逃离反犹太主义迫害。19世纪末,分布在立陶宛到乌克兰的八百万意第绪语系(Yiddish Land)犹太人深受反犹太主义的迫害。1881年,极有可能是格里高尔和塔提亚娜收获美丽爱情的那一年,敖德萨地区重要的犹太团体遭受到反犹太迫害,其中有一部分人遭到嚣张抢掠的暴力行为。 抢劫、强奸、杀戮经常袭击生活在这个沙皇帝国的犹太人。有些人开始移民到巴勒斯坦,但更多人转而逃到另两个避难国家,遥远的美国和被全世界的犹太人所钟爱的法国。在这个1791年发表《人权宣言》的国家,拿破仑在1808年赋予犹太人公民的身份。“活在法国无忧无虑”,意第绪语系的犹太人习惯这样传颂。或因格里高尔是犹太人?或因他贫穷?塔提亚娜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反对这桩婚姻。 为了继续他们的爱情,两个年轻人从敖德萨逃跑,一个黑夜,他们坐在先由两匹、后又变成一匹马拉着的小车上,穿越狼群出没的森林。几天之后,也可能几个星期后,他们来到了维也纳,在那个城市,塔提亚娜转而信仰犹太教,也是在那个城市,他们在一个犹太教堂里结了婚。 穿越了欧洲,这对年轻的情侣于1882年来到巴黎,他们住在拉丁区的一间佣人房里。格里高尔每天3点起床,去一家面包店当伙计。下午,他在医学院继续学业。而他年轻的妻子则教授一些俄语课。 1888年,格里高尔关于精神病的博士论文通过了夏尔克教授主持的论文答辩,然后他开始在一些外省的城市做临时性的医学服务,1895年前后在靠近布卢瓦的一个叫埃尔伯特的村庄开业行医。在那个村庄,布瑞特曼家族扎下根来。这个乌克兰移民,摇身一变成为了乡村医生,坐着四轮马车开始到处出诊。他废寝忘食,周日和黑夜也不休息,给那些穷困的病人送上他妻子塔提亚娜准备的蔬菜牛肉汤,赢得了“良医”的名声。他在1914年一战前死去,并被埋葬在埃尔伯特墓地一个后来发展成家族墓地的墓穴里。 像那个时期的很多犹太移民一样,布瑞特曼家族已经完全同化了。宗教习俗被抛弃,四个孩子取了法国名,他们热爱政教分离的共和国和让他们学业优秀的教育。其中有一个儿子,鲁斯恩,也成为医生,不过是在罗摩兰丁,他还被选为麦那图-苏尔-夏尔的村长。 有一个女儿,布朗西,1892年出生,即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未来的外祖母。她在布卢瓦初中读书,与众不同、才华横溢,想效仿家族的男人们从事医学工作。不过她父亲认为这个工作不适合一个年轻的女孩。 P1-3 序言 “斯特劳斯-卡恩飞得高,摔得狠……他将被一颗原子弹炸得粉碎。爆炸、海啸,这一切都会在5月发生。他将连社会党的初选都参加不了。”这些话语,我永远都不会忘记。2011年4月6日,巴黎阿里斯蒂德-布里昂路4号,在国民议会的一间侧厅里,正午时分,我听到一位当时在法国政府一个重要部门工作的女士说了这样一番话。她属于那些“消息灵通”人士。这一天我们一起出席了由社会党议员玛尼埃尔·瓦拉斯和人民运动联盟议员尼克尔·阿穆林共同主持的伊朗反对派记者招待会。 作为三本有关伊朗的书的作者,我对这场记者会特别关心,所以她的话开始时我并未在意,我还以为她指的是刚出版的一本书,书中透露了一件有关这位极有可能是左派总统候选人的丑闻。我对她回答道,两年来我一直在撰写斯特劳斯一卡恩传,想不出来还有什么被封锁的丑闻能阻挡他参选。我还告诉她,就我所知,除了我的书,没有别的有关斯特劳斯一卡恩的书将在2011年5月出版,接着我很快就离开了记者招待会。我心里主要惦记的是正等着我的工程,也就是审读《斯特劳斯-卡恩传》的清样。 自从2011年5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被捕以来,在国民议会听到的这番奇谈怪论又浮现在我的脑海。我联系了说这番话的那位女士,她在5月26日和我单独见面时又确认了一遍。她向我透露说这条“消息”来自法国商界的一位高层人物。和我一样,她在事发后也感到非常困惑不解。我把这番话用开玩笑的口气告诉了我妻子。在我调查研究斯特劳斯-卡恩期间,我已经听过许许多多无稽之谈。人们曾向我许诺提供海量肯定是爆炸性的“内部信息”,但最终都是漏洞百出……而这4月的某一天在国会听到的“预言”难道真的佐证了针对斯特劳斯-卡恩的阴谋论?要在这条路上往前走,还需要别的成分。预感?巧合?“4月6日的预言”至少表明了某些阶层围绕着斯特劳斯一卡恩的总统竞选所显示的氛围。两年来,丑闻随时就要暴露的谣传一直追着极有可能入主爱丽舍宫的斯特劳斯.卡恩,可都像是天边的闷雷,响个不停却不见暴雨大作。 长期以来,政界与新闻界这个小圈子一直对斯特劳斯.卡恩参选2012届总统的说法持怀疑态度。“他不会参选!”人们凑在一起总说。有人斩钉截铁地说:“斯特劳斯-卡恩?他只是说说而已,这是个随心所欲的家伙。”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不会放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舒适生活来蹚总统竞选的浑水。”还有人像说知心话一般小声嘟囔着:“他太贪图享受,他将因性问题而受阻。” 啊!性,一个包含了无穷幻觉的主题。在网上,有关斯特劳斯-卡恩与女人、金钱、犹太教的流言,经常是异想天开,极不公正。然而法国民众对政界和新闻界这个小圈子的态度无动于衷,他们对流言也不以为意,斯特劳斯.卡恩一直都是民意测验的佼佼者。从2010年夏天起,民众便保证他将在与尼古拉·萨科齐的第二轮对决中以至少60%的得票率胜出。 自从2007年9月当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以来,斯特劳斯-卡恩既换了身份,又改变了精神面貌。在法国政治版图上他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尽管形式上他已另有高就。作为国际高级公职人员,他如同国家元首般与这个星球上的大人物并肩而坐。无暇参加社会党代表大会和各类“小型”的全国研讨,他全力以赴致力于调整世界经济,职责要求他出言谨慎,必须咬紧嘴唇,“华盛顿的斯芬克斯”只能字斟句酌地用隐语来透露他对法国形势的看法。然而他的身影依旧笼罩着法国政治舞台。 远离让人想念。2011年的春天,尽管奥朗德一直在民调中上升,斯特劳斯一卡恩依然被看成即是社会党初选也是下一年总统选举的最大热门。雄踞在华盛顿高高的奥林匹斯山上,斯特劳斯.卡恩显示他是唯一可以与尼古拉·萨科齐“就像个国家元首”一样平起平坐的对话者。斯特劳斯一卡恩的声望建立在实实在在和深入的基础之上。他代表着寻求改革的左派,有能力,尤其具有国际经验,左派的某些人害怕他在政治上走中间路线,但许多人期待着他把重心移回到在最近几年里因移民、民族特点、社会安宁等而被冷落在一旁的经济社会问题上来。 2011年4月底,斯特劳斯-卡恩参选总统看来已是确定无疑。在他逗留巴黎期间,他在他的朋友、作家堂·法朗克的艺术家作坊里与社会党高层领导会晤,那些曾公开反对他的人也来毕恭毕敬地听他讲话,他还抽时间会见了《玛丽安娜周刊》《解放报》和《新观察家》三家报刊的编辑负责人。无论对谁,他都显得非常自信。什么都不能停止他奔向社会党初选的步伐,那也是通往爱丽舍宫的最后一道关卡。他周围的人并不想真正隐瞒他们已经开始准备这位候选人在法国的“着陆”,熟悉内情的人已经知道了日程,斯特劳斯-卡恩将在6月15日前后辞去总裁职务,极有可能在6月28日,也就是社会党内初选登记的日子,斯特劳斯-卡恩将宣布他夺取爱丽舍宫的心愿。 无论是报刊还是在社会党内,人们好像已经忘记了几个月前对这位候选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犹豫不决,然而斯特劳斯-卡恩却记得清楚。4月28日,在和几名记者午餐时,斯特劳斯-卡恩透露说他担心在竞选期间就他的“女人、金钱、犹太人”问题而受到攻击。为了说得更加明确,他甚至谈到暗中陷害他的可能性。他说,有人也许会用几十万美元买通一个女人告发他在某处停车场强奸了她!这是预感,或是预言,偶合?女人问题不可否认是他的致命弱点。 2011年5月14日他被捕继而因试图强奸的罪名收监之后,人们对所谓的法国媒体对斯特劳斯.卡恩与女人们的关系有一条“不开口”的潜规则议论纷纷。本书作者没有回避这个话题,远远没有。5月5日,在纽约的一幕上演前夕,本书的第一版上市发行。书中用大量篇幅谈到了那些最敏感的话题,许多见证,尤其是那些来自对前财长十分熟悉的女士的见证都是初次披露。 本书用了长长的两章来讨论两桩被公开了的私生活纠葛:他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匈牙利女雇员皮罗斯卡·纳吉的私通,以及2007年在电视里接着又在网上播放过的年轻女作家特里斯坦娜·巴农指控斯特劳斯一卡恩对她粗暴侵犯。我第一个在一本书里对这桩纠纷用许多篇幅进行了探究。在增补的本书第二版里,我还对此事添加了新的内容,目的是让读者能自行判断,形成自己的意见。 在他被捕前,尤其是被捕后,许许多多有关斯特劳斯.卡恩的事都已经说过或是报道过,人们常说:“无风不起浪。”在两年的调查研究中,我一直努力不把风和浪混作一谈。我核实了各种各样的谣传,和男男女女各种不愿透露姓名的控告人会面。我从未放过任何消息来源,我曾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某些信息,某些内情透露,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被捕后有了新的重要性。我有责任从现在起让每一位读者们都对此了解。 5月14日在纽约索菲戴饭店的客房里到底出了什么事?这应当由法庭来回答。 在等待诉讼期间,我可以做的是为读者澄清这桩事件发生的背景,让大家了解斯特劳斯-卡恩及他的亲友们是如何经历了这一幕。 米歇尔·多波曼 2011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IMF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实际上已经沦为一个“跑龙套”的机构,卡恩上台之后把IMF变成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组织,在金融危机过后的重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影响。无论此次指责最后是否证明正确,卡恩本人应该说是金融危机催生的英雄。 ——中央银行赁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 斯特劳斯-卡恩留下的真正遗产是,他让IMF成为了一个值得为之争斗的场所。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家埃斯瓦·普拉萨德 卡恩是一个很有经验的政治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 ——巴黎政治学院院长、法国国家政治科学基金会主席理查·德冠 雄踞在华盛顿高高的奥林匹斯山上,斯特劳斯-卡恩显示他是唯一可以与尼古拉·萨科齐“就像个国家元首”一样平起平坐的对话者。 ——传记作家米歇尔·多波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