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衰退(美国与世界经济的未来)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作者 (美国)尼古劳斯·皮珀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南德意志报》驻纽约首席经济记者亲历危机的第一手记录!

乍看之下毫不起眼的单独事件与错误决策,是怎样演化成两代人以来最严重的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呢?《大衰退——美国与世界经济的未来》作者尼古劳斯·皮珀尝试将这场大衰退放在资本主义其他大型危机的背景中去考量,以从中得出第一手的教训。许多经济学家与经济记者尽管早就察觉到一些危机的征候——美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美国人持续下降的储蓄率,企业的过度负债——却完全低估了危机的规模。

内容推荐

美国正处于一场划时代的突变之中。2008年9月15日爆发于纽约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危机,起因在于华尔街过度的不负责任,更在于全球经济基础的不均衡。作者尼古劳斯·皮珀试图在《大衰退——美国与世界经济的未来》中对这场“大衰退”给出解释,他讲述了美国建国以来的历次重大经济决策及其后果和影响,并通过讲述各阶层民众的亲身经历分析了危机演变的过程。事实表明,美国再也不能独自解决它的经济问题,华尔街主宰世界经济脉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大衰退——美国与世界经济的未来》梳理了将世界带入“大衰退”的深远原因。

目录

引言

1/史无前例的试验

 大衰退

2/明斯基时刻

 曼谷前奏

 原罪之后

3/暗物质

 拟鳄龟

 一次后果严重的会议

 大师

4/一场美国梦

 国家失误

 拔腿就跑

5/华尔街和商业街

 卡尔·马克思的教学材料

 图书馆里的拯救行动

 美联储的诞生

6/圣杯

 号召拿起武器

7/贪婪

 布克兄弟牌衬衫

 道德风险

 拯救世界的委员会

8/部长的学习时代

 伯南克的学生

9/无债可借

 竭力纠正

 宝贝儿,快来钻油吧

10/自由者的国度

11/构筑你的梦想

 麦田里的守望者

12/中美共同体

 对国家破产的恐惧

 对通货膨胀的恐惧

13/不可或缺的国家

 开放的社会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

14/危险的十年

 危机的教训

 美国金融简史

参考文献

注释

索引

试读章节

4/一场美国梦

“我意识到,针对偿付能力较低的抵押贷款债务人的借贷标准的松动,可能增大了金融风险,房产补贴则歪曲了市场结果。但是,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我都认为,房屋产权广泛分布的好处能够抵消风险。”

玛丽·奥弗顿从未见过艾伦·格林斯潘。她甚至可能从来不知道格林斯潘是何许人,因为她既不读《华尔街日报》,也不看CNBC经济电视台。然而,以布鲁克林区这位75岁的寡妇为例,足以说明格林斯潘相信金融市场自我调节的观点为什么是错的,为什么源于全世界失衡状况的这场危机,会经由美国国内的私人住房市场爆发。

奥弗顿女士在贝德福德一施托伊弗桑特的拉斐特大街已生活了足足二十五年。贝德福德一施托伊弗桑特是布鲁克林的一个城区,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1838年,以前的奴隶在这里建立了美国第一个非洲裔美国人的自由居住区。19世纪末,这片城区经历了一段快速成长期,出现了漂亮的市民住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跟其他的城区一样,这里也开始衰败;贝德福德一施托伊弗桑特成了贫民窟,充斥着毒品、街头帮派和破败的房屋。1964年,白人警察托马斯·吉利根枪杀了一个名叫詹姆斯·鲍威尔的黑皮肤男孩,结果导致长达数天的骚乱和抢掠。1966年,民主党的希望罗伯特·肯尼迪历史性地探访了这片城区,以展示他对美国弱势群体的同情心。

1983年,玛丽·奥弗顿的丈夫买下了位于拉斐特大街的一幢在世纪之交建成的四层楼房,贝德福德一施托伊弗桑特此时仍然是一个贫穷而没落的城区。在布鲁克林,人们把这些房子称为棕色石头,它们让这座百万人的大都市的许多地方给人以伦敦市郊的感觉。就奥弗顿家这一个案来说,这桩买卖已经被证明为一项目光长远的投资。这个街区的情况有显而易见的改善,凶杀案减少,垃圾场和街头帮派逐渐消失,贝德幅德一施托伊弗桑特发展成了一个舒适的街区。当时,尽管人们还是会看出拉斐特大街的艰辛历史——街上有许多污泥,还有光秃秃的地块,但趋势是向上的,地价也是向上的。

奥弗顿女士拥有这份小小的财产,却没有充分利用它。除房子以外,她很穷困。她每个月能拿到622美元的养老金;此外,还能从纽约市获得316美元,因为她还要照料未成年的孙子。所以,当2005年5月收到银行塞到门缝下的一份广告时,她被打动了,银行似乎能为她提供一份划算的产品:她应当将房屋抵押以换取贷款,用这笔钱来修缮房屋。这家阿梅里奎斯特银行的宣传单上印着电话号码,奥弗顿女士就打了过去。不多时,一位和善的女士来到了她位于拉斐特大街的住所,在起居室与她对坐而谈。这位女士自称金融经纪入,名叫梅利莎·方。她的话听起来非常有说服力。奥弗顿女士通过抵押获得的贷款,不仅可以用于修缮房屋,还够用于归还欠债。这样,她可以把上面的几层出租,得到更多的养老金。方女士还带来了一位建筑公司的先生,他可以规划好所有事项。

然而,当贷款合同在几天后放在厨房桌子上等待签字时,玛丽·奥弗顿女士一阵惊疑:她的月供款将达到2291美元,这相当于她每月全部生活费的三倍。她理智地拒绝了。这时,那位金融经纪人方女士就一点也不和善了,还开始威胁奥弗顿女士:现在已经不能拒绝了,建筑公司的那个男人已经购买了材料,而她将把奥弗顿女士告上法庭。最终,这位寡妇屈服了。“我被唬住了,”她后来说,“这是我最大的错误。”

接着,这位寡妇就被结结实实地掏空了。这笔贷款的利息是浮动的,可能从8.99%上升至14.99%。抵押换来的28.5万美元中,有13624.15美元作为费用扣除,还有几百美元付给律师和公证员,而奥弗顿女士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两个人。至于用抵押贷款偿还债务的事,根本就不可能,因为银行直接将剩余的钱汇给了建筑公司。他们也是立刻就开始工作,将后墙拆除,却没有事先获取建筑许可,纽约市相关部门提出了异议,而这幢房子就这么敞开后墙放了两个月之久。“幸好当时是夏天,”奥弗顿女士说。她和孙子在那几周里简直就是睡在露天。

最后来说说那笔房屋贷款。由于她甚至没看到这笔贷款中的一分钱,也就无力偿还利息和分期款。所以烦人的电话铺天盖地打了过来。电话铃声一天会响很多次,有时夜间11点后也会打来,威胁着她。他们威胁道,如果她不能还钱,就要将拉斐特大街的房子强制拍卖。在窘迫之下,她最终向一个消费者保护组织求助,即布鲁克林的“防止丧失抵押品赎回权项目”(FPP)。在纽约有许多这样的机构关心美国经济中的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命运。FPP的律师将这件案子诉至地区法院。他们在审查文件时的发现让人大吃一惊:这些贷款材料不仅组织凌乱,简直就是公然伪造,其意图明显是让玛丽·奥弗顿看上去有更高的信用度。最曼妙动听不过的是,这份证明将这位75岁妇女说成是雅芳公司的化妆品顾问。事实上,玛丽·奥弗顿像许多收入微薄的美国人一样身体超重,她患有严重的关节炎,根本走不了太远的路。

当玛丽·奥弗顿带着忧虑求助FPP组织时,她以为,这完全就是一起普通的诈骗案,用来算计像她这样不擅长金融事务的人。她无法想象,拉斐特大街那幢房屋所负担的“次级贷款”只是庞大金融建筑的一部分,而这座大厦即将倾覆。还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玛丽·奥弗顿就成了最早的一批危机受害者。

当时,杰西卡·阿蒂也没有料想到会是这样的规模。她是玛丽·奥弗顿这起案件的律师,坐在布鲁克林法院街的办公室里,面前摆放着几幅纽约地图。地图上画有黑色的斜线和红点。黑色阴影部分表示非洲裔美国人和拉美移民占多数人口的居住区。红点代表因房主无力偿还债务而被公布强制拍卖的房屋或私有公寓。令人吃惊的是,红点和黑色线条区域几乎完全重叠,例如在布朗克斯、皇后区的一部分以及贝德福德一施托伊弗桑特区。“放贷人在有针对性地挑选有色人种为目标,”这位女律师说。相比白人和亚裔人,非洲裔美国人和拉美移民的教育程度往往较低,他们收入少,家庭生活困难。“或者向他们兜售无法负担的贷款,或者兜售代价高昂的次级贷款,尽管他们也可能获得便宜很多的常规抵押贷款。”由此,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房屋被强制拍卖的威胁。这位女律师得出了一个悲哀的结论:“这些放贷人抽走穷困街区的财富,然后转移到了华尔街。”

在2007年2月,杰西卡·阿蒂当时还想象不到,和那些受害人一样,这个过程同样使华尔街遭受了损失。

讲到这儿,我们来回顾一下。次级贷款是向穷人提供贷款,因此,从本质上讲它不算坏,而且还是一种社会进步。从前,贷款是富人的特权:拥有越多,银行给的越多。因为他信誉良好,就能容易地实现自己的愿望,获得贷款,进行投资。信用合作机构、穷人储蓄银行及建房互助储蓄银行均有助于维持社会均衡。现在,贷款对于穷人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清楚了。2006年,孟加拉的银行家、预言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因他的孟加拉乡村银行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该银行专为贫困农民提供贷款,与美国人所说的次级贷款毫无二致。

贷款是通往未来的桥梁,是有可能改善穷人生活水平的途径。因此,美国的银行家常常也是社会进步的中间人。例如阿玛迪·贾尼尼,一个意大利移民的儿子,于1904年在旧金山为穷困移民创办了一家银行。这就是美国银行的前身,以总资产规模计算,今天它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银行。在弗兰克·卡普拉1946年拍摄的电影《生活多美好》中,主人公乔治·贝利就完美地展现了穷人贷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联。詹姆斯·斯图尔特饰演的贝利,是一座名为贝德福德·福斯的小镇上一家小银行的老板。他的业务是帮助贫困家庭获得廉价的房屋贷款。影片中的反派名叫亨利·F.波特(莱昂纳尔·巴里摩尔饰演),他拥有城中多栋破败的房屋,在今天或许会被人称为“恶房东”。贝利是个烦人的竞争对手,波特想要破坏他的业务:穷人就应该老老实实租住他的贫民窟。贝利却帮助他们搬出贫民窟,他和客户就像是一家人:为了拯救这家银行,帮助贝德福德·福斯的穷人,这位银行家放弃了去外面的广阔世界干一番事业的梦想。穷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报答他。当他的银行濒临破产时,城中的民众聚在一起,为贝利提供拯救银行的资金。他们在圣诞夜将钱交给他,这一情节让《生活多美好》这部电影成为了美国家庭的经典圣诞片。在一个关键场景中,贝利对他的对手波特喊道:“您说,他们(指穷人)在考虑购买体面的房屋之前,应当耐心等待,把钱攒起来。等待!等待什么?等着孩子们长大?等到他们衰老?您知道一位工人攒5000美元需要多长时间吗?请您记住,波特先生:您口中的乌合之众完成了这座城里的大部分工作,付款,生活,死去。这些人工作、生活、付款、死去,只是想拥有带浴室的房子,这样的要求过分吗?”

这部影片无疑只是个童话,但它也部分地反映了现实,那就是对于房屋贷款而言,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通常有着极大的共同利益,只不过银行家不是像乔治·贝利这样童话一般的好人。对于购房者是否有能力支付利息和分期款,银行必须保持关注。如果无法支付且长时间拖延的话,所购房屋就会变成银行的财产,就会被变卖。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强制拍卖通常意味着损失。因此,在给予贷款之前,银行的信贷人员通常会严格审核客户的收入情况。粗略的法则是要求每月利息和分期款的数额不超过家庭月收入的30%。如果超过这条标准,就很难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所以在银行看来,把客户当做富人是荒谬可笑的,例如玛丽·奥弗顿的案例。

P53-58

序言

故事从一个陌生的词开始。有一次,我应邀去曼哈顿参加一场中国春节招待会,当时我已经在纽约为《南德意志报》工作了四个星期了。席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和肯聊上了。他是一名投资银行家,就职于一家位于康涅狄格州的小型财务公司。我向他打听了一些行业内的情况。我问他:“华尔街的人们都在谈论些什么?金融市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忙些什么?”肯的回答相当简洁:“次贷。”

在那之后全世界都知道了“次级贷款”意味着什么。这个字面意思为“非一级贷款”的词把世界金融体系逼到了崩溃的边缘。那晚肯对我说的许多话,现在看来都是非常有远见的——那些抵押银行以房价会持续上涨为假设前提开展业务,因此无限度地发放贷款。这些银行根本不在意客户到底是否能承担房价,因为他们一签完信贷合同就又转手把房产抵押债券卖给华尔街上的银行。现在这些银行都要为自己的罪恶而受到惩罚,因为那些无法偿还贷款的客户把他们的房子钥匙丢给了银行,而这些房产必须大降价后才能卖出。但肯在当时(2007年2月)也没有预测到,这个惩罚实际上会如此之重。

本书可以看做这样一份报告,它告诉我们这场两代人以来最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是如何从一系列起初不起眼的个别事件以及畸形的发展演变而来的。它尝试着联系资本主义的其他重大危机,进而观察这场经济大衰退,并从中吸取最重要的教训。我是怀着非常谦卑谨慎的态度写这本书的。如同其他经济学家及财经新闻记者一样,我虽然看出了一些危机的预兆,比如美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美国人不断降低的储蓄率、公司收购融资中过高的负债率,但我完全低估了危险的程度。一开始我把美元崩盘看做最大的危险,因此当美元兑欧元汇率跌至1.6美元兑1欧元,但之后并没有继续下跌时,我松了一口气。结果一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美元并非问题所在,问题出在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它的情况比多数专家预想的要糟糕得多。世界金融体系就像是一座空中楼阁,仅仅等待着倒塌的一刻。要弄清这个本世纪最重大事件的全部后果,这个尝试只是刚刚开始。

2009年6月,在这本书完成时,我们有理由期待这场危机最困难的时期能够过去。然而危险的情况并没有改变。大多数人,尤其是在德国,仍然面临着最糟糕的情况,那就是失业。银行依然守着近10亿美元的未销债务。因此所有关于这场危机的评价都带有暂时性的特点。但要避免新的错误并预防危机的再次来临,就必须要做出评价。

许多人都为此书的诞生做出了贡献。他们作为我的采访对象贡献出了他们的时间、经历、想法和知识。他们之中有些是经济学家或金融专家,其他一些则是以不同方式遭受到此次经济危机影响的业外人士。我给出了部分采访对象的姓名,但许多人的名字并没有被提及。对他们所有人我都要致以衷心的感谢,尤其要感谢的是我的妻子克里斯蒂娜。正是有了她专业的建议、她批判性的问题以及她的耐心,这本书才得以完成。

尼古劳斯·皮珀

2009年6月于纽约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作品梳理了将世界带入“大衰退”的深远原因。这本书比其他同类题材的出版物更出色、更好读,因为它除了丰富的信息、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而外,更具有稳健的宏观经济视角,皮珀以此展示了全部事件的来龙去脉。

——《法兰克福汇报》

“读懂经济”是德国经济学图书奖的信条。尼古劳斯·皮珀以特别令人信服的方式实现了这一信条。

——《商业报》  委员会一致认为,这部作品出色地表现了经济危机的主题。尼古劳斯·皮珀成功地揭示出,这次危机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他甚至清楚地指出,能够并且应当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进。这部书获奖并非因为其题材,而是因为其质量。”  ——德国经济学图书奖评审委员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