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钓(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精品集)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刘先平
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先平是中国国内第一位在大自然探索40年的作家,他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誉为“东方之子”,他被尊为“中国现代大自然文学之父”。在四十年的探险中,经历了重重危险,但也见识了普通人所不能见识的动植物、大自然的奇特和优美。

《海钓(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精品集)》里配有刘先平夫妇所拍摄的珍稀的野生动植物、景色,堪称一绝。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科学知识,在让孩子获得文学阅读的愉悦的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这对日渐远离自然的孩子来说,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尤为重要。

内容推荐

《海钓(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精品集)》是一部适合儿童阅读的短篇儿童文学作品集,作者刘先平从科学考察的亲身经历入手,记录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种种体悟,用生动活泼的文字铺染了奇妙的野生动植物世界,引人入胜。

目录

胭脂太阳

海雕行猎

雨中探访蘑菇世界

海钓

大美阿尔金

刘先平四十年大自然考察、探险主要经历

试读章节

有一次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海雕从海中抓起大鱼,我真以为是摄影师也在海边跟我一起观察了海雕猎获的场面,连它爪下的鱼也有那样红艳艳的鳞片,只是跟我看到过的结局迥异。当然,那是《动物世界》的片头。后来,看这个镜头的遍数越多,我越感到记忆中的美更为流光溢彩,奔腾欲出。

那是1983年1月25日。早晨出发时红日冉冉。到达陵水时,路边翠绿肥厚的蕉叶上,有序有列地垂挂着累累的香蕉,引诱得我们人园小憩。主人送来一大串香蕉,说陵水的香蕉在海南数第一,一定要我这位北方来的客人尝尝。果然,蕉大肉厚,香味尤其独特,久久留于唇舌间。

我们原计划先到新村港,参观闻名遐迩的珍珠养殖场。养殖场以马氏珍珠贝和白蝶贝为主要特色,这两种贝出产珍贵的海珠,曾不止一次养育出了“珍珠王”。其中有颗直径达15.5毫米,珠层厚O.6毫米,实属稀世珍宝。

当我们到达海陵珍珠养殖场门口时,向导却改变初衷,要我们赶紧去海湾渡口,说马上就要变天了。朗天如洗,而海珠的色泽又那样诱人,但向导说再不抓紧时间,就别想去南湾猴岛了。毕竟,考察南湾猕猴种群退化原因是这次考察的目的。

各色渔船挤满了平静的新村港,对面如臂伸出的就是南湾半岛。两膀虽贪,仍未能环抱住一汪蓝宝石般的大海,留下了一个大缺口,这就是只不过百米多宽的海峡。我心里正埋怨向导,却见他风风火火地招来渡船,并示意我向外海看去:果然海浪变色了,一条如墨的水线正如云影掠地般飞来。阳光依然灿烂。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我们刚坐上船,浪已掀翻了平静的海面。船尾的两人裤子已被打湿。船上都是赶渡的游客,船小人多,浪峰上下一颠,不惯风浪的人早已吓得面色如土……就在这时,我感觉到有个影子在我眼前晃了一下,便抬眼向海湾看去:啊!巨大的翅膀,流线型的羽齿,飘动的羽毛,黄褐色的闪光,盯视海面的贼亮眼睛,如钩的尖嘴——一只巨大的海雕从蓝天俯冲而来。

它收翅了,射向海面,接着伸出利爪,一头扎下。

即将胜利但尚未成功的片刻,是猎人最为激动不已的时候。

只见水花四溅的刹那,海雕已升起,双爪紧紧抓着一条红鱼,鱼肚皮金黄耀眼。

这是力和速度的颂歌!一切都发生在瞬间,令人眼花缭乱。海雕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缘,因而取得了成功。

那条红鱼,刚才可能是在愉快地游戏,要不就是沉溺在猎食的喜悦中,或者正酣然大睡(科学家已证明,鱼也需睡眠)……它定然是被突发的袭击闹蒙了,否则怎么会如此愣头愣脑?

抑或已受到致命的一击?那条红鱼总共有二十多斤重,是横着身子被抓住的,连尾巴也不甩一下,只是张着嘴。

以体重来说,海雕绝对没有红鱼重。可是,它为何能抓起红鱼飞行?能源在哪里?是那双巨大的翅膀还是闪电般的速度?

海雕鼓动双翅,得意扬扬地向我们睥睨一眼,又扭头向猎物瞧瞧,显然醉心于猎获的胜利。然后它升高,斜飞,往东奔向岸边的山岩……

一浪打来,渡船倾侧,惊叫声四起。向导大声呵斥,叫游人不要乱动,又指挥大家向外戽水。我却只管注视着天空。

突然,红鱼猛一摇头,狠一甩尾,拼命一挣。就在海雕惊得一哆嗦时,红鱼已得解脱,一低头,冲向大海,留下一条红线。没有一朵水花,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P7-P10

序言

生态道德的缺失,是造成生存环境危机的肇因之一。

感谢大自然!在四十年的山野跋涉中,大自然给予了我最生动最深刻的生态道德教育。因而无论是我创作的描写在大熊猫世界、相思鸟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还是我描写的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的奇遇,我都在努力宣扬生态道德,呼唤生态道德在人们的心间生根、发芽。

环境危机重压着这个世界,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人们纷纷追究其原因,并寻找济世的良方。实际上,环境危机就是生态危机。

建设生态文明可以让中国为世界树立榜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必然呼唤着生态法律的完善、生态道德的树立,以从根本上消解环境危机,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

法律和道德是一切文明的两大支柱,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几千年来,我们已拥有处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法律及道德规范,却缺少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辞海》对“道德”的释义是:“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论和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手段和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社会价值形态。”这足以说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根本未纳入“道德”的范畴,生态道德缺失;抑或可以说,生态道德根本没有进入我们的观念。这是认识的失误。

“生态”一词的出现,至今不过二百来年的历史,而对生态与人、与生存环境的紧密关联的讨论,在时间上则是更近的事情。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认识人与环境方面的重大失误,更加说明了树立生态道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果不能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生态道德的观念,就无法建设生态文明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正是生态道德的缺失带来了环境危机。长期以来,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根本没有建立系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法律也严重滞后。因而,人们对大自然进行无情的掠夺,无视其他生命的权利,任意倾泻垃圾;没有预后评估、监测的科技滥用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让生态失去了平衡。这些行为招来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直到危及人类本身的生存时,人类才迫不得已地去重新审视其与自然的关系,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和生态道德的重要性才得以凸显。生态道德与其他道德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它强调、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亟须建立人类针对自然的行为规范,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消解环境危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命题之一。

相比较而言,树立生态道德比制定、完善生态法律,有其更为艰巨的一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而道德则是公民应具有的修养和品质,是自觉的自我约束。当然,对法律的遵守,也是完善修养和道德的表现。法律可以明令从哪一天开始执行或终止,但同样的方法并不适用于道德。例如,有的行为违背了道德,却并不违背法律。这大概也就是媒体纷纷设立“道德法庭”的原因。生态道德在全社会的树立,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任务,需要经历启蒙和培养的过程,对一个人来说,甚至可能是终生的。它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和努力。

四十年来在大自然的考察,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让我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树立生态道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四十年前我所描写的青山绿水,现在已有不少变得面目全非: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了,很多小溪小河都已退化或干涸,有些物种消亡了……

记得1981年我第一次到西部去,云南的滇池,四川的岷江、大渡河、若尔盖湿地所具有的美丽而壮阔的景象,让我心潮澎湃。现在,滇池早已被污染,变臭。2007年10月,我再去川西,走过岷江、大渡河流域,看到到处在建水电站,层层拦江垒坝。在一个山村水电站工地,村民忧心忡忡地诉说:“大坝建成后,村前的小河就会干涸,到哪里去找吃的水啊?”这种只顾眼前的利益,无序、愚蠢地“改造自然”的行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早有显现。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泥炭层最深达9米,它在雨季吸水,枯季溢水,l000克干泥炭可吸蓄8千克至12千克的水。它是黄河上游的蓄水库,蓄水量相当于三个葛洲坝。枯水季节,黄河水的30%(一说40%)由这里补给。但在20世纪人类曾挖沟沥水采掘泥炭,现在湿地已大面积退化为草原,沙化、鼠害严重。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有摄制组在这里拍摄红军战士过草地的场景时,竟然无法找到可以让演员深陷其中的沼泽,只好人工制造。如此,黄河屡屡断流,当然不足为怪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污染给整个生物链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让人类的健康、生命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中国五大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群的代表,是人口最为密集地区的生命线,号称“鱼米之乡”。但只经历了短短的二十多年,其中的太湖、巢湖已是一湖臭水,根本无法饮用。其他的也都面临着湖面缩小、水质被污染等生态恶化问题。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水污染更是触目惊心。

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可我们缺失了感恩,缺失了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妄自尊大,胡作非为。当人类对自然缺失了道德,自然也会还之以十倍的惩罚!

我曾立志要为祖国秀丽的山河谱写壮美的诗篇,但只是短短的二三十年,我所描写的山川河流不少都已成为“历史”和“老照片”。

我曾冒着种种的危险和艰难,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无论是描写滇金丝猴、梅花鹿、黑叶猴,还是红树林、大树杜鹃,都是为了歌颂生命的美丽,但总是见证着生命的悲壮——它们在人类的猎杀和砍伐下苦苦挣扎。就连每年要进行一次宏伟生育大迁徙的藏羚羊,或是给人类带来福祉的麝,或是山野中呼唤爱的黑麂,都无可避免地遭受着厄运。它们生存的空间正被人类蚕食、掠夺。

这使我产生了无限的忧伤和愤怒,也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呼唤生态道德的树立,也更寄希望于孩子——他们是人类的未来。

正是大自然的生存状态,激起我决心在一些作品之后写下后记,为过去,为未来,立此存照。

四十年来,大自然以真挚、淳朴和无比的热情,接纳了我这个跋涉者,倾听我的诉说,抚慰我的心灵,与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无论是山川湖泽,还是野生动植物世界的生灵,都是我的朋友。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是生态道德最基本的范畴。

我们来自于自然,与自然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早期的人类对自然是顶礼膜拜的。很多的部落,将动物的形象作为图腾。我们的祖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曾有过很多智慧的表述,如“天人合一”、盘古开天地的创世记传说等,至今仍是经典。

从世界教育史考察,对自然的认识,一直是教育的最基本、最经典的内容,它为我们讲述天体、气象、山川、森林、环境和资源等。我们的祖先曾以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作为人生的启蒙,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培植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恩。但这种优良的传统,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淡化或消失。城市钢筋水泥的建筑,活生生地切断了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系。现在城里的孩子不知稻、麦为何物已不是怪事,甚至连看到蚂蚁也会发出惊呼。缺失生态道德的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失去了“自然”,更为可怕的是使孩子们也失去了自然。

我希望用大自然探险奇遇,还给孩子们一个真实的大自然世界,激活人类曾有的记忆,接通人类与大自然相连的血脉,让他们接受生态道德的洗礼、启蒙,同时启迪他们智慧的成长。请千万不要忘记,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大自然也是知识之源,人类正是在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中,才使得科学技术发展到辉煌灿烂。即使到今天,生命的起源仍是最艰难的命题。

道德是一个人的品质、修养、不朽的精神;道德力量的伟大,犹如日月星辰。我一直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济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