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部敢和《论语》相媲美的书
《孔子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著作,内容十分丰富,对孔子的先世、孔子的出生与死亡、孔子的日常生活、孔子的教学活动、政治活动,以及孔门弟子的言行,都有记录和介绍。全书重点记述孔子的思想主张,尤其是政治主张、道德思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到如今仍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该书与《论语》珠联璧合,是研究孔氏家学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
在儒家著作里,《孔子家语》是唯一一部敢和《论语》相媲美的书。也许有的人对此说法可能一笑置之,甚至不屑一顾,但是如果读过这本书的话,你会深以为然。
不妨把两者做一下对比:《论语》篇幅短小精悍,《孔子家语》则以长篇大论为主;《论语》语言以简练见长,《孔子家语》则以资料详赡取胜;《论语》旨在阐发孔子的微言大义,追求一种“言有尽而义无穷”的境界,《孔子家语》则在于遍览诸家之书,而合之于一炉,俨然有一种“穷形而尽相”之妙。
两者各有短长,互为轩轾。如果你想对孔子的生平及思想做一个更深入、更广泛的了解的话,单靠一本《论语))彳艮难尽窥全貌,似有捉襟见肘之憾,而合之以《孔子家语》作为参照,则孔氏之门登堂入室,尽在其中矣!
此两书同为研究孔子思想之著作,虽有深浅之分,决无优劣之别,而且它们之间互为表里,称它们为孔子儒家思想之“双璧”,亦无不可!
但《论语》因其篇幅短小,语言简略,难以尽展孔子等人思想言行的全貌,而《孔子家语》足以弥补《论语》的缺憾。
《孔子家语》保存了最原始和可靠的材料。《孔子家语》保存了一大批比较原始的文献资料,有许多地方明显胜于其他相关古籍,具有重要的版本、校勘价值。
其次,《孔子家语》记载的内容比其他研究孔子的资料更为完整。仅从规模上讲,《论语》仅有16000多字,而《孔子家语》却比《论语》多出近4倍。朱熹在谈到读《论语》的方法时,引程子(指程颐)的话说,如果不通读全书,“终是不浃洽”,说的应该是准确理解、融会贯通的问题。《孔子家语》详于《论语》,所记全面又有孔子言行的生动情节,与《论语》相比,显然更能展现孔子的人品和思想。
最后,利用《孔子家语》有利于解决早期儒学中的一些学术问题。《孔子家语》保存了某些独一无二的文献资料,是研究孔子、孔子弟子及先秦两汉文化典籍的重要依据。这些独有的文献资料,有利于拓展对于孔子及其思想和有关学术问题的研究。例如:《孔子家语》一书中有《弟子行》和《七十二弟子解》等孔子弟子的材料专篇,所列孔子弟子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人物有不同。经学者考证,《孔子家语》中所记弟子在许多方面显示出更为准确、可靠。这一研究有助于反思孔子弟子研究在资料运用及方法上的一些不足,进而开拓孔子弟子研究的新局面。同样,利用《孔子家语》中的材料,可以推动因材料短缺而一直困扰学术界的“孔老关系”和早期“儒道”关系的研究、孔子的“五帝”“三王”观的研究等许多早期儒学问题。
历史仿佛与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这样两部奇书,从它们的发展过程来看,却是那样的千差万别:《论语》自一出道即风靡一时,被历代士大夫们奉为圭臬;相比之下,《孔子家语》则黯淡了许多,非但没有进入孔氏之门,反被斥为王肃伪造之书。
自从《孔子家语》的地位澄清后,不少颇有分量的研究专著也相继问世。如王德明主编的《孔子家语译注》,杨朝明主编的《孔子家语通解》等。这些著作,一改当年《孔子家语》备遭冷落的清冷气氛,大有冲波逆折之气概,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如同一处原来无人问津的桃源胜景,一旦踏足其间,绿水青山,奇花异草,令人目不暇接,留连而忘返。
P1-2
中华文明星光灿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古圣先贤仰观宇宙、俯察自然和社会的产物,是无数圣贤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持续五千年之根,是炎黄子孙世代延续的精神源泉。
文明是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出来的。最能全面而突出重点呈现中华文明的就是国学。因为国学的宗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其中,五术包括山(仙)、医、卜、命、相,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诸子百家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等。
国学源远流长,千年沉淀而成,恢弘壮阔,蔚为大观。国学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是中华儿女数千年的智慧源泉。我们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后备军,无论是从开启自身智慧角度,还是从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增强道德修养角度,抑或从增强民族自信心、向世界推荐中华文化角度,都需要学习国学——在学习国学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学习国学过程中吸取智慧。
然而,由于国学著作以文言文写作而成,文繁意深,微言大义,青少年朋友难以读懂,往往浅尝辄止,难以深入阅读,至于从国学典籍中吸取智慧更是难上加难。此外,古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社会观念、所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与现在又大有不同,这又造成青少年在阅读国学著作时容易产生理解障碍。
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朋友消除阅读障碍,轻松快乐地学习国学,有效地从国学中吸取智慧,我们组织广大专家学者编撰了这套读国学长智慧丛书。挑选国学中最能启迪人智慧的经典名著进行翻译、解读,并以专家的视野进行智慧点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读就懂,一读就能启迪智慧。
读国学长智慧丛书包括《周易智慧》、《论语智慧》、《孔子家语智慧》、《道德经智慧》、《墨子智慧》、《孟子智慧》、《荀子智慧》、《庄子智慧》、《鬼谷子智慧》、《韩非子智慧》、《孙子兵法智慧》、《三十六计智慧》、《吕氏春秋智慧》、《智囊智慧》、《菜根谭智慧》、《近思录智慧》、《传习录智慧》、《颜氏家训智慧》和《孝经·二十四孝智慧》。
《周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涵盖万有,纲纪群伦,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其影响遍及中国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周易智慧》是我们学习国学智慧的源头活水。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是儒家经典著作。儒家思想影响中国最为深入。《论语智慧》的含金量不言而喻。《孔子家语》是孔子的“起居实录”,与《论语》相媲美。从儒家思想吸取智慧,《孔子家语智慧》是绝不容忽略的。
《道德经》又名《老子》,记录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无论是从做人修身角度,还是从做事处世角度,《道德经》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墨子是“劳动人民的哲学家”。《墨子》中“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观点都是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提出的。劳动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墨子智慧》自然是不容小觑的。
孟子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号称“亚圣”;苟子继承孔子的“外王学”,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地总结和吸收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因此,要进一步吸取儒家智慧,必须读《孟子智慧》和《苟子智慧》;要进一步吸取道家智慧,必须读《庄子智慧》。
《鬼谷子》是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的书。《韩非子》呈现了韩非的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专制君主提供了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不难看出,《鬼谷子》和《韩非子》非常实用,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三十六计》是有心人博集群书编撰而成的兵家通俗读物。《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所挑选的精华千百年来就应用于各领域,为人民所喜爱和接受。
《吕氏春秋》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家、墨家、法家、兵家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它是“包容并蓄”诸子百家“客观公正”的著作。《吕氏春秋智慧》对广大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近思录》、《传习录》、《智囊》和《菜根谭》都是中国古代优秀读书人结合自己心得和领悟,在某一方面进行的智慧总结——或者是为学智慧的总结,或者是修身智慧的总结,或者是处世智慧的总结。从国学中吸取智慧,《近思录智慧》、《传习录智慧》、《智囊智慧》和《菜根谭智慧》都是精中选优之作。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北齐人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是吸取古人治家智慧和家教智慧的首推之选。
相比世界其他文明,中华文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孝文化。《孝经》和《二十四孝》是中华文明传承孝文化中的“一雅一俗”,相映成辉。传承中华传统孝文化,《孝经·二十四孝智慧》将会提供最美味的精神食粮。
诚然,国学博大精深、蔚为壮观,以上所选著作仅仅是沧海一粟,但却是“国学经典中的经典”。广大青少年朋友通过阅读本套丛书,能准确地了解国学的精髓、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粹,最有效地吸取智慧、启迪才智,提高国学文化素养和自身修养,达到开阔眼界和增长智慧的目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只要广大青少年朋友勤于学习国学,乐于学习国学,从国学中吸取智慧、增长见识和修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将会变成生活中最愉悦而有意义的事。
编者
2015年3月6日
《孔子家语智慧/读国学长智慧》由桑艳军主编。
《孔子家语》是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为孔子门人所撰,但已佚。据近些年来的考证,今本《孔子家语》陆续成于孔安国以及与王肃同时代的孔猛等孔氏学者之手,经历了一个很长的编纂、改动、增补过程。它是孔氏家学的产物,对研究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理论价值。
与《论语》珠联璧合,是孔子的“起居实录”,唯一敢和《论语》相媲美的儒家经典。
《孔子家语》是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资料汇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的必备书,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物、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桑艳军主编的《孔子家语智慧/读国学长智慧》即是对《孔子家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