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是如何从月牙山上的弧形阴影推出地球是圆形的?贝尔是如何根据人的耳骨薄膜发明电话机的?牛顿是根据怎样的思考原理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运用什么思考方法克隆出惊世骇俗的克隆羊“多莉”的?一次思考如何激发灵感的火花?一种思维又是如何洞察到事物背后的玄机的?
成功的奥秘、命运的密码就藏匿在我们的思维里。打开青蛙王子著的《学一点思考的魔法你也可以是大脑强人》,如同打开一个思考方法的魔盒,收敛思考法、发散思考法、逆向思考法、质疑思考法、抽象思考法、演绎思考法、类比思考法、博弈思考法、联想思考法、仿生思考法……一个个充满魔力的思考方法纷至沓来,让你应接不暇、大开眼界,又惊叹不已、获益无穷!
知识经济时代,一切竞争最终都是脑力的竞争、智能的竞争。谁的脑力开发程度高,谁的智能就强大,技高一筹,事半功倍,在竞争占据先机,立于时代大潮的巅峰。而思考力的开发和提高无疑是提高脑力和智能的重要手段。
思考技能是天赋还是养成的习惯?思考有规律可循吗?思考有捷径吗?青蛙王子著的《学一点思考的魔法你也可以是大脑强人》如同一本思考魔法书,为你揭开了思考的奥秘。全书着眼于现代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总结了各种神奇高效的思考方法,以深入浅出的文字、鲜活有趣的事例,从原理、训练、应用三大方面深刻而又生动地探讨了思考的方法和窍门,为广大读者突破思考瓶颈、提升思考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科学的指导。
学一点思考的魔法,来一场思维的革命。学一点思考的魔法,让命运发生彻底改变。
间接注意法,即用一种拐了弯的间接手段,去寻找“关键”技术或目标,达到另一个真正目的。也就是说,要求你把东西分类别,分类的过程导致另一个后果。对被分类的东西进行仔细考察,去评估每一种有关的价值,这才是使用间接注意法的真实意图。
一个农夫叫懒惰的儿子把一堆苹果分成两种装进两个篓子里。一个篓子装大的,一个篓子装小的。傍晚农夫回到家里,看见儿子已经把苹果分开装进了篓子。而且,鸟啄虫蛀的烂苹果也被挑出来堆在一边了。农夫谢过儿子,夸他干得漂亮。然后他取出一些口袋,把两个篓子里的大小苹果混装在一起。结果,大小苹果被胡乱搅和在一起。并没有分什么大小来分开装。儿子气坏了,他认为父亲在戏弄他。想试试,看看父亲是否愿意干活。反正父亲是要把苹果混在一起的,干吗又要他把苹果分开呢?这是白费劲呀!农夫告诉儿子说,这不是什么花招。原来他是要儿子检查每一个苹果,把烂苹果扔掉。两个篓子只不过是拐了一个弯的间接手段,他的目的是要儿子非常仔细地检查每一个苹果。如果他不拐个弯,而是直截了当地叫儿子把烂苹果扔掉,那么儿子就不会仔细检查每一个苹果。他就会急忙地把苹果翻检一下,只寻出那些一望而知已经坏透了的烂苹果,而不会去检查那些貌似完好其实已坏的烂苹果了。
古代同时有几个邻国的使者来聘波斯国公主。皇帝说:“我要出一个题目考考你们,谁最聪明,谁就可聘到公主。”
他拿出一个有着弯曲通道的玛瑙球,要求使者们用丝线穿过去。谁穿过去了公主就嫁到谁的国家去。第一个使者用金丝钩钩着丝线直接往里穿,穿了个眼冒金星也没穿进去。第二个使者换了个花样,用嘴在玛瑙的另一端直接吸气,想把线吸过去,累了个满脸通红,也没把丝线吸过去。第三个是吐蕃国的使者,他将丝线系在一个大蚂蚁腰上,在玛瑙的另一端涂上蜂蜜。蚂蚁为了吃到蜂蜜,在弯曲通道里急速前进,很快地就将丝线穿过了玛瑙球。使者通过蚂蚁间接地实现了穿线的目的。
在军事战略理论中,英国的战略家利德尔·哈特提出了著名的“间接战略”原则。他认为,间接战略路线就是要使战斗行动尽量减少到最低的限度,其主要原则是避免正面强攻的直接作战方式。他认为,在战略上,最漫长迂回的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军事上的典型战例有:围魏救赵、欲擒故纵、围点打援、迂回进攻、声东击西等。
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总统之一林肯,早年曾当过律师。有一次,他接到这样一件案子: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人被人诬告为谋财害命的杀人凶手。证人福尔逊一口咬定,亲眼看到阿姆斯特朗在半夜行凶杀人。对此,阿姆斯特朗难辩冤屈,眼看就要定案。林肯接案后,经过大量调查、访问并亲自勘察现场,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真相和事实。一开庭,林肯就巧妙地逼使证人一起“爬雪坡”,采取不直接揭露证人的谎言,而是迂回一下,让证人自己露出马脚的办法。下边是当时对质的记录:
林肯:你起誓说认清了阿姆斯特朗吗?
福尔逊:是的。
林肯:你说你在草堆后面,阿姆斯特朗在大树底下,两处相距二三十鹤,能认清吗?
福尔逊:看得清清楚楚,因为月光很亮。
林肯:你敢肯定不是凭衣着猜测的吗?
福尔逊:我肯定认准了他的面容,因为月光正照在他脸上。
林肯:你能肯定凶杀时间正是晚上11点钟吗?
福尔逊:绝对肯定,因为回家时,我看了时钟,为11点一刻。
林肯通过迂回办法,首先将证词一一敲定,让福尔逊自己“爬上雪坡”,然后再“往下滑行”。于是林肯从正面发起攻击。
P019-021
人类离不开思考,自从人类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思考活动便开始了。
篮子里有四个苹果,由四个小孩子平均分,到最后,篮子里还有一个苹果。请问,他们是怎样分的?
这个时候,你陷人了思考中,在动用思考方法解决问题。那么,什么是思考呢?
思考,重点在于思。所谓思也就是“想”,就是开动脑筋、想办法,让人的大脑细胞处于活动的状态。一个正常的醒着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想,想什么呢?有许许多多想的方式,如联想、回想、推想、幻想、梦想、猜想、构想、遐想、冥想、臆想、狂想、妄想……从思考科学上说,每一种方式代表一种思想活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的反映。
回到上面所说的问题,答案是怎样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四个小孩一人一个。这个答案,许多人可能不服气:不是说四个孩子平均分四个苹果吗?那篮子里剩下的一个怎么解释呢?首先,题目中并没有“剩下”的字眼;其次,那三个小孩子拿了应得的一份,最后一份当然是最后一个孩子的。至于他把苹果留在篮子里或者拿在手上,这并没有什么区别。答案的过程就是一个运用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考在解决问题中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2500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语录。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学习,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会毫无收获。学习需要思考,工作需要思考,管理需要思考,发明需要思考,创新需要思考,就连日常的人际交往也需要思考。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思考,是开发大脑潜能的钥匙,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正是思考,人们从五禽动作悟出神奇医术,从舞剑悟到书法之道,从飞鸟飞翔造出飞机,从蝙蝠飞行联想到电波,从苹果落地悟出万有引力,从澡堂洗澡发现浮力定律……
成功的奥秘、命运的密码就藏匿在我们的思考里。在当今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不论是何种行业、何种领域,都需要有高超的思考能力,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高智能的时代,提高思考能力不再是对某类职业、某类人的要求,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对所有职业、所有人的要求,这是我们这个新时代的竞争游戏规则决定的,要想参赛就必须遵守这种规则,否则只会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如果你是一个不甘平庸、渴望成功的人,如果你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如果你面对困难踌躇不前、犹豫不决,如果你渴望有一种力量支撑你走向成功的尽头、欣赏最美丽的风景,那么就得从思考入手。如今不是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就能够取得成功的年代,只有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人才更容易成功。善于思考,就会有好的思路,有好的思路就会有好的出路。思考,让你多了一双睿智的眼睛,时时给自己添一些远见、一些清醒、一些对现实更为透彻的体察与认知。
那么,思考的机理和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思考活动是自动完成的吗?能不能通过主观努力来管理和控制它?创造性的思考力是与生俱来、不能习得的吗?只有高智商的人才具有创造力?思考有规律可循吗?思考有可借鉴的方法吗?
《学一点思考的魔法,你也可以是大脑强人》如同一本思考魔法书,为你揭开了思考的奥秘。本书着眼于现代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总结了各种高效思考方法,同时综合了最新的有关思考的科研成果。全书打破了单调、机械地讲解思考方法的俗套,以深入浅出的文字、鲜活有趣的事例,融合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教育学、逻辑学等学科知识和原理,从原理、训练、应用三大方面,穿插图形和表格,深刻而又生动地探讨了思考的方法和窍门,为广大读者突破思考瓶颈、提升思考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科学的指南。书中所讲解的思考方法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不仅适用于广大莘莘学子,也适用于已经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各类成人读者。
打开本书,如同打开一个思考方法的魔盒,收敛思考法、发散思考法、逆向思考法、质疑思考法、抽象思考法、演绎思考法、类比思考法、博弈思考法、联想思考法、伪生思考法……一个个充满魔力的思考方法纷至沓来,让你应接不暇、大开眼界,又惊叹不已、受益无穷!
知识经济时代,一切竞争最终都是脑力的竞争、智能的竞争。谁的脑力开发程度高,谁的智能就强大,技高一筹,事半功倍,在竞争中占据先机,立于时代大潮的巅峰。而思考力的开发和提高无疑是提高脑力和智能的重要手段。
学习思考的魔法,走出思考定势,激活思考本能。掌握思考的魔法,做大脑强人、时代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