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活力及热情——这三样是演讲者必需具备的条件。
如何才能作虎虎生风的演讲,以维系听众的注意力呢?这里我将给你五个妙法,帮助你把热情和热诚加入演讲中。
1.选择自己热衷的话题
对自己的演讲题目要深切地感受,这一点极为重要。除非对自己所选择的题目怀着特别偏爱的情感,否则就别期望听众会相信你那一套话。道理很明显,如果你对你选择的题目有实际接触与经验,对它充满热情——像某种嗜好或消遣的追求等,或者你因对题目曾做过深思或有着个人的关切,因而满心热诚,那么就不愁讲演时会不热情了。
几乎所有的演讲者都会怀疑,自己选择的题目能否提起听众的兴趣。有一个方法保证让他们感兴趣:点燃自己对题目的狂热,就不怕无法掌握人们的兴趣了。
历来雄辩的最大吸引力,尽皆出于一个人深切的信念和感觉。真诚建在信仰之上,而信仰则出于心灵对自己所要说的事情的热切情感,出于头脑对于要说什么的冷静思考。“此心自有道理,是为道理所不自:知”。
2.重现自己对题目的感觉
我们去看话剧、电影的原因之一,即是想要见到、听到感情的表露。我们很害怕自己的感情会当众吐露,因此去看话剧,以满足这种感情流露的需要。
当众说话时,你便要依着自己倾注谈话中的热心程度而表现出自己的热诚与兴趣。不要抑制自己真诚的情感,也不要在自己真实感人的热情上加个闭气闸。让听众看看,你对谈论的题目有多热诚,如此,他们的注意力便在你的掌握之下。
3.表现热烈
当你走上台去要对听众讲演时,应是满心企盼的神态。轻快跳跃的脚步也许大部分是装出来的,可是却会为你制造奇迹,并会令听众觉得你有自己非常热切想要谈的事情。就要开讲前,深呼吸,不要靠着讲桌,头抬高,下颔仰起。你要明白你将要告诉听众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因此你全身每一部分都应该清楚无误地让他们晓得这点。现在你是大权在握,像威廉·詹姆斯所说的,要表现得好像是这样。若能设法将声音传至大厅的后方,这样的音效会让你更有把握。一旦开始做起手势来时,它们更能振奋你。
总之,记住这句话:表现热烈,你便会感到热烈。
4.增强自信
演讲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排斥恐惧,增强自己的自信,这是演讲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很多人害怕当众说话,但是依然希望自己可以在公众面前侃侃而谈。假如不建立自信的话,就无法在演讲中获得成功,体会不到演讲带给你的快乐。所以,对于演讲者而言,建立自信心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一过程就是和怯场作心理斗争的过程。
我们当着大众说话时所产生的恐惧心理便是“怯场”。美国著名作家、演讲家戴尔·卡耐基毕生从事于演讲教学事业。在他总结自己的演讲体会时曾说:“我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协助人们克服恐惧、增强勇气和信心。”
怯场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反应,可以说每位演讲者都需要越过这一道演讲障碍。社会学家的调查显示,即便是文化层次高、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有80%-90%的人在一开始演讲时有不同程度的怯场心理。但相关的研究表明,轻微的怯场对演讲反而有些帮助。因为轻微的怯场能使演讲者对外来的刺激保持某种警觉性,因此临场的反应能力会变得更加敏捷,说话也会更加流畅。
怯场心理的产生原因,人们莫衷一是。美国演讲学家查尔斯·R·格鲁内尔提出的“自我形象受威胁论”则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理性的、社会的、性别的、职业的自我形象。当人们进行演讲时,其自我形象就会暴露于公众面前。因为担心自我形象会在演讲时受到破坏,因此产生窘迫不安的怯场心理。例如,1969年两位从事演讲学研究的教授在纽约开会,当他们向大会报告论文时,因为怯场而晕倒。“自我形象受威胁论”解释,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两位教授因自己的职业自我形象毫无掩饰地暴露在诸多同行面前,从理论到实践检验,内心无底,思前想后,顾虑重重。因而产生了一种急剧的焦虑和恐惧,当这种恐惧发展到一种极端时,导致了两位心理学家的失态。这种事件的发生简直是对教授本人的一种嘲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无意识的幽默。
因此,增强自信在演讲中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自信建立在演讲水平的基础之上,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调控能力。如果缺乏自信,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讲家。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