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张可怕的照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辛酉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连市民辛酉的小说《一张可怕的照片》描述了一对新婚夫妻到台湾度蜜月,意外发现一张神秘的照片,每当夕阳西下时,照片上的一个背身女子就会转过身来。从此这对新婚夫妻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围绕着那张照片发生了一系列诡异的事情,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隐密?从台湾到大陆,灵异事件不断发生,难道真的有冤魂吗?真相到底是什么。

内容推荐

大连市民辛酉的小说《一张可怕的照片》描述了来自大连的“我”和新婚妻子到台湾度蜜月时,偶然发现了一张诡异的照片,每当夕阳西下,照片上的一个背身女子就会转过身来。回到大连后,“我”的生活被那张照片彻底打乱,各种恐怖离奇的事情接连发生。照片上那个叫肖妮的女子三年前为什么会突然失踪?她真的早已死于非命吗?为了找到事情的真相,“我”展开了一系列调查,没想到却遇到一个又一个新的谜团。随着调查的深入,肖妮和全林的那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慢慢浮出水面。在我即将接近真相时,肖妮前夫郑绪龙突然现身旋即横死家中,又引出了更大的问号。经过一番抽丝剥茧之后,“我”猛然发现,整件事竟然有N个不同的真相,唯一相同的是:每一个真相都会让人泪流满面。

这部充满悬疑情节的《一张可怕的照片》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大量的大连本土元素,吸引了众多天健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点击量、回贴量长期居高不下。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蜜月奇遇

第二章 探秘开始

第三章 谁在说谎?

第四章 疑窦丛生

第五章 峰回路转

第六章 因为爱情(一)

第七章 恐怖再现

第八章 因为爱情(二)

第九章 噩梦降临

第十章 再赴台湾

第十一章 监控魅影

第十二章 意外惊喜

第十三章 肖妮日记(一)

第十四章 肖妮日记(二)

第十五章 统一战线

第十六章 幽灵访客

第十七章 仙人指路

第十八章 午夜硝烟

第十九章 茶村遇鬼

第二十章 又起波澜

第二十一章 神秘拥抱

第二十二章 杭州解谜(一)

第二十三章 杭州解谜(二)

第二十四章 幽灵现身

第二十五章 肖妮日记(三)

第二十六章 针锋相对

第二十七章 情感往事

第二十八章 魔鬼来电

第二十九章 魔鬼之死

第三十章 浮出水面

第三十一章 “古董”手机

第三十二章 节外生枝

第三十三章 真相大白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在回大连的飞机上,我努力让自己的大脑什么都不去想,可又不由自主地被肖妮的那些恐怖画面所定格。本想着再次去台湾能解开谜团,没承想却带着更大的问号回来。这次台湾之行让我后悔不迭。

回大连后,我昏昏沉沉地过了几天,情绪慢慢平复了一些。这中间只做了一件和那张照片有关的事:通过QQ留言和手机短信两种方式,把在台湾的遭遇告诉全林。看不看是他的事,说不说是我的事。甭管他信不信,他都应该一起承受这些。至少在目前,他并没有摆脱嫌疑。全林没有给我回复,我也不奢望他能回心转意。但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在苏铁那儿意外传来了好消息,让整个事情的调查取得了重大突破。

苏铁那个支行有一个叫王明月的柜员曾经是肖妮的徒弟。2009年年底的时候,还和肖妮一起住过一段时间,知道一些情况。听到这个消息我欣喜不已,第二天一早就迎着满天的飞雪来到苏铁的办公室。苏铁随即把王明月叫了过来。我让苏铁骗王明月说我是便衣,来了解点情况,这样的身份更有利于她把知道的事情都告诉我。于是,我和王明月开始了也许是对整个事件的调查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次谈话。

我:“听说你以前是肖妮的徒弟?”

王明月:“对,我是2009年大学毕业后到行里工作的,一进来就是肖姐带我。”

王明月的普通话不是太标准,夹杂了一些南方口音在里面,听起来感觉怪怪的。

我:“呵呵,你不用紧张,就是随便聊聊。肖妮这个人怎么样,对她你了解得多吗?”

王明月:“肖姐这个人挺好的,很随和,没有什么架子。虽然我是她徒弟,但对她我不能算很了解,毕竟我来得晚,和肖姐前后加在一起也就相处了三个多月。”

我:“就以你们相处的三个月来看,她有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王明月:“那段时间她心情不是太好,有时候还会偷偷掉眼泪,具体什么原因我就不得而知了。”

我:“她没和你说过什么原因吗?”

王明月:“没有,在她眼里我就是一个小孩,怎么可能和我说呢。”

我:“在行里她有没有关系比较好的同事?”

王明月:“这还真没有,至少我是没发现。说起这个我还觉得奇怪呢,肖姐人那么好,但大家和她都不怎么亲近。反正她和行里的其他人没什么工作以外的来往,完全是两路人。”

我:“后来你们住在一起是怎么回事?”

王明月:“哦,其实总共也没几天。那时候我自己租了个小两室的房子住,为了减轻负担,想找个人一起合租,后来肖姐就搬过来和我一起合租了。”

我:“她是大连本地的,有房子住,为什么要出来租房子?”

王明月:“其实是个意外,我记得那天晚上都11点多了,外面也像今天这样下着很大的雪,她突然到我那里,什么东西都没拿,就一个人来的,而且两个眼睛红红的。好像是和家里人因为什么事情闹翻了,具体什么原因她没说,我也没细问。正好当时我那里有地方,她就住了下来。”

我:“住了多长时间?”

王明月:“也没多久,就一个星期吧。”

我:“后来呢?又搬走了?”

王明月:“根本就没搬走,她是打算长住的,但很蹊跷,后来就再没见到她。”

我:“为什么说蹊跷?你怎么确定她是要长住的?”

王明月:“前一天她还在往我们租的那个房子里搬东西,而且没搬完,还说第二天接着搬。”

我:“后来她怎么就不见了呢?”

王明月:“不知道,那天她说要回家收拾东西,就再没回来。”

我:“你和她再就没联系过?”

王明月:“联系了,可一直都联系不上。肖姐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问这话的时候,王明月的身体不由自主地有些向前倾。苏铁在旁边瞪了她一眼:“不该问的别问。”王明月又缩回到沙发上,表情很是沮丧。

我:“肖妮不去上班,行里没什么说法吗?”

王明月:“开始的时候大家也没多想,就以为她有什么事请假了,后来大家猜测说她可能是辞职不干了,这事慢慢也就淡了。”

我:“你刚才说肖妮往你租的那个房子搬过一些东西?”

王明月:“嗯。”

我:“都是些什么东西?”

王明月:“一些衣服和被褥,再就是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没什么贵重的。”

我:“现在还在吗?”  王明月:“在,我又搬了几次家,但肖姐的那些东西我一直都留着,放在一个纸箱里。”

我:“能拿给我看看吗?”

王明月点了点头说道:“没问题。”

王明月没说谎,肖妮的那些东西里确实没有什么值钱的,但里面有两样东西还是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把它们带走了。一样是一件绿色T恤,就是照片上肖妮穿的那件。另一样是一个密码本,看样子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的,封面还是第一代青春美少女,需要按对四位数的密码才能打得开。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内容,是账本,还是日记?或者根本就没有内容,是空的?由那张照片引发的一系列灵异现象会不会通过这个密码本找到答案?全林和王明月都说是在2009年年底和肖妮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失去联系的,那段时间肖妮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在心里盘算着该怎么打开密码本。使用暴力肯定能打开,但那是下策,到最后没办法了才能用,我想尝试着用温和一点的办法,通过密码来打开密码本。结果仅仅试了三次就成功了,我最后输入的密码是4个1,这并不是瞎碰运气,而是我知道全林的生日是11月11日。

密码本上有内容,而且很多,还是我最最希望看到的,是肖妮的日记。我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寻找着我想要知道的一切。P50-53

序言

听年轻人讲“鬼故事”

人都有听故事的习性,听故事也是人的天性。我们从小就听故事。我就曾经问过姥姥,什么是故事?姥姥说,故事就是瞎话。那么什么是瞎话呢?姥姥说,冬天天短夜长,穷人家点不起灯,小人们坐在黑影里,听大人们讲的故事就是瞎话。当我也成了花甲老人的时候,想起一个大字也不认得的姥姥把故事内核归纳得如此精辟,让我感叹。

小时候,我最害怕的是鬼,但是,我最爱听的,也是鬼故事。在阅读《一张可怕的照片》之前,我拒绝读武侠,甚至没有读过一部玄幻、悬疑、推理、穿越之类的小说。当我拿起《一张可怕的照片》时,便再也放不下了,几乎一口气读完了这部小说。我也说不好应该给它下一个什么定义,猛然间,我觉得自己遵循了几十年的创作原则有些被颠覆。就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恐怕是一个写作者最为用心之处。但《一张可怕的照片》里的人物似乎只是一个个有生命的符号,出没于字里行间。作者把握了一个原则,小说就是叙事艺术,说白了,就是在给读者讲故事。这让我不由得想起马尔克斯在写《百年孤独》的时候,也没有塑造具体的人物形象,更谈不上什么有血有肉。但是,小说读起来就是一个接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作者的意图也就达到了。

用作者本人的话说,他自己也无法为这部小说做一个界定,因为不想囿于爱情小说的写作,于是,他给自己的故事披上了一层惊悚的外衣来吸引读者的眼球,不经意间,作者的意图达到了,以至于他几乎没费周折,便把我引入了他精心构思的故事脉络与迷局之中。作者所设置的那些个悬念一个接着一个,不断“绞杀”着读者的阅读神经。我不能说全林与肖妮的爱情有多么的与众不同,至少我以为这是当下青年人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的面面观。随着作者所设置的迷局,我“来”到了一个又一个小说里的人物曾留下足迹的地方,那些个真实的地名曾经让我迷惘了许久。原来,我苦苦寻找的那个隐藏在幕后的讲述者竟然就是我面对的作者。谜底总要揭开,无论是什么样的谜底,都是人设计的。我不得不佩服,作者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在这方面,作者把当下网络流行的惊悚、推理、穿越等等手法融合在一起,加之离奇的想象,诡异的构思,夸张的笔法,反讥的笔调,彰显了年轻作家们的新颖艺术才情。在读过《一张可怕的照片》之后,我觉得必须要承认老一代作家与新生代作家之间的距离。辛酉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至少我已经把故事从头到尾读完了,我甚至产生了想沿着书中标明的街道和路牌走一趟的想法,甚至想去探望一下普兰店那个能够预言的大仙,看看能不能偶遇到什么。

我不想为一个我并不熟悉的创作题材做评判。但是,作为一名写作者,我以为辛酉的小说属于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学。他的表现手法和价值观是多元化的,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审美习惯。作品当中也包含着奇异、怪诞的当代文化特征。辛酉年过三十,他本人曾经有过在报社工作的经历,所以他的文笔如同行云流水,他的叙事老到精妙,文体结构也十分严谨,与当下很多网络写手有着本质的不同。按照传统的创作思维模式,长篇小说的创作需要大量的生活积累,我们不少中生代年轻作家为什么创作长篇小说总是难产?我想答案已经由辛酉解答了,辛酉比他们智慧,他选择了自己擅长的创作模式,所以,他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相信他会接着走下去,而且会走得很顺畅。因为他触摸到了时代的脉搏,脚步踩在了现代人生活的节奏点上。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需要文学,需要精神抚慰,更需要一种崭新的审美情趣。所以,辛酉的《一张可怕的照片》得到了读者的喜爱也不足为奇。艺术穷其极尽,乃心灵的自由。创作属于自己,希望辛酉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走下去。网络是一个多么浩瀚的大千世界,能在这个世界获得人们的喜爱,你有理由自信。

以此短文,代为小序。

徐铎

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2013年11月

后记

时至今日,我依然不敢相信,一年前那不经意间的灵光一现能转化成现在十几万字的淡墨清香。恍惚间,仿佛做了一场梦,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你可能很难置信,《一张可怕的照片》这部小说的写作会有一个非常随意的开始。刚在网上连载的时候,我和读者们一样,不知道小说的最终结局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把这个故事写完。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自始至终广大的读者们都给了我源源不断的鼓励和支持。有的读者很早就为小说的出版出谋划策,有的读者专门为小说建立QQ读者群和微信群组织大家分析讨论,还有读者为小说写了近万字的读后感寄给我。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能坚持写到最后的动力源泉。在此我由衷地向那些可爱的读者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把《一张可怕的照片》进行题材归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论是悬疑、推理,还是惊悚、爱情,都无法准确界定这部小说的类型。只能说我的初衷是想写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却囿于不善于言情类题材的写作,只好给故事披上一件恐怖的外衣来吸引大家的眼球。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也算是歪打正着吧。

前面提到过,这部小说并不是我在构思完全成熟的前提下起笔的,但这并不妨碍写作过程中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小说里的那些人物、那些对白、那些场景、那些情节似乎不需要太多的冥思苦想,就能自然而然地从我的脑海里进发出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还是要说一句俗话,感谢生活!

一本书所能达到的高度,并不完全由作者的写作水平来决定,出版编辑的眼界和敏感也是决定性因素。很幸运,《一张可怕的照片》能遇到三位能力出众且真诚朴实的资深编辑。相对于写作过程,书稿的修改过程更为轻松,方向也更加明确,这完全得益于三位编辑的指导。在这里,我要真诚地对三位编辑说一声谢谢!也非常感谢徐铎老师为本书作序以及大连出版社给予我的支持。

在一次又一次的期盼和等待中,这一年就这样过去了。绚烂之极总免不了归于平淡,在茫茫书海里,我只是一个过客,终将会回到原来的轨道里。不过,还是要说一声:很高兴和你们相识!

辛酉

2013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