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山海交响/八闽风采纪实文学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许怀中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茶园无处不飘香

暮春四月,刚参加完河南的炎黄二帝巨像落成庆典活动,便从汴京古都来到安溪中国茶都采风。古都的中原文化和茶都的茶文化,在我的脑海里交相辉映,荡漾出中华优秀文化的雍容风采。

走进我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在这里,可以感受到“铁观音王国”历史性的变化:那一片片正在兴建中的工业园——德苑工贸园、龙桥工业园、城南工业园、城东工业园,那风韵独具的安溪铁观音集团、八马茶业有限公司,那馆藏丰富的中国茶都博物馆……处处都在显示安溪茶叶为这块热土所带来的无限风光。

然而,令我特别难忘的,是安溪那一片片绿色茶园:西坪镇茶园、金谷镇尚芸村生态茶园、茶叶大观园……真是安溪茶香远扬,无处不茶园。这里山秀茶奇,风景绝佳,在全国各类茶园中都称得上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铁观音,我从小就有记忆,家父常叫我到离家数百米的一间茶铺去买一小包铁观音茶叶,它的香味至今犹在记忆深处飘荡。

西坪镇是铁观音的发源地,地处安溪的中南部、戴云山麓,古称“栖鹏”,意即大鹏曾经栖息的地方,后人取其谐音,故名。这里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为铁观音营造了成长的温床。1996年被命名为“铁观音乌龙茶生产基地”,新千年入选中国三大茶文化黄金旅游线路。我们乘坐的旅游车盘山而上,茶园历历,楼田层叠,像是展翼欲飞的大鹏;山的一侧有座小山,犹如童子拜观音。车在一个石坊前停下,一块巨石被栏柱圈起,上书:“茗圣”,里面有几株铁观音茶树,就是茶之圣者了。西坪镇面积150平方公里,茶园将近4万亩,年产5000吨茶叶,是安溪铁观音的主产区之一,茶叶是镇里的经济支柱,90%的人是茶农或涉茶者。这里的铁观音,是典型的“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香气悠远,茶韵独特,走俏海内外。现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获“茶王”之美誉。镇里现有人口5万,在外地的西坪人则有8万多,在台湾的人数则和本地的一样多。台胞是安溪铁观音的重要传播者。在夕阳中下山,山道盘旋,只觉胸中对茶、对茶乡之情也在缠绵。

安溪金谷镇的生态茶园,是别具一格的茶园景观。金谷镇位于晋江中游,离城17公里,是闽南主要侨乡、台胞祖籍地和革命老区。当地茶农兴奋地告诉我们,朱镕基总理曾在此处留下足迹,他做客茶农家的情景,茶农们记忆犹新。这里也有万亩茶园,在已建成的4000多亩生态茶园中,标有“示范”的,就有1500多亩,是正在打造中的安溪茶叶发展重镇。站在这里,田野间、山坡上,满眼茶园,处处飘香。我沿着水泥小径而上,茶园间,树木茂盛,涧水环绕,茶。园里种树留草,套种绿肥,保护生态平衡。抬头远眺,茶园的山顶有一片翠绿的防护林,山腰上保留着一带植被,为茶园增添美的绿色屏障;茶园地块间隔着林带,茶园行道问每亩种植约十株的凤凰木、合欢树和香椿;茶园壁上的藤木带,竞如挂在腰间的绿色佩带……勾勒出茶园“头戴美帽、腰缠绿带、脚穿绣鞋”的景图。茶园被打扮成如此美丽,让人不由想起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这里的茶园也是俏丽的“佳人”。宋代许多名士如欧阳修、梅尧臣、蔡襄等皆爱品茶,并多品茗诗赋和著作传世。这里的茶农创造了多种植物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呈现着茶树生长与茶园生态系统和谐的氛围,加上完善的水利和道路等配套设施,已初步形成茶、林、肥、水、路的合理配套的生态茶园系统。恢复茶园植被,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繁衍有利茶园的生物,有效控制、减少病虫害;茶园小气候的改善,促进了茶叶成长,保证了茶叶的质量;这一切都为精制好茶打好了基础。同时,它还美化了环境,打造了“蓝天、青山、碧水”的茶文化旅游胜地。这里的山水原来就美,传说唐朝廷派御史至安溪视察,路过金谷,便被此地的山水所吸引,留下不走了,有御史庙留存,现在茶乡更美了,走下山坡,见清澈的河水绕过人家。我们进入一家茶农新居,受到热情的接待,品味铁观音的香馥甘醇,回味金谷自然景观和茶文化的俱美双佳。

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从清水岩到茶叶大观园。一路上,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不时飘来淡淡的茶香。在半山腰,有一个花园式的茶圃,就是茶博物馆,里面标名铁观音、大叶乌龙、毛蟹、本山……林林总总的茶树,与树林、花卉交错,相谐成趣。石坊处刻着“茶缘”二字,能和茶结缘,是一种多么高雅的缘分。在“茶缘”坊前,带领我们参观的县旅游部门领导和导游小姐对起“茶歌”来,那是台湾的茶歌,却也是安溪传过去的茶歌。茶叶大观园,是茶园的缩影,是茶园天然的陈列室。

流连中国茶都安溪,真是无处不茶园,无处不飘香。每一片土地,每一条溪流,每一座山峦,每一个村落,都有飘香的茶园,都是飘香的土地。它在平地,在山坡,在山巅,一片片,一丘丘,一块块,一垄垄,一岭岭,一坡坡,一沟沟,一层层,是平面,又是梯田状的立体,汇作一派绿色的海洋,飘逸着绿色的云彩,流泛着清香的波浪。茶树朴素、自然、随意、优雅、静默。它默默地吸取日月精华、山川灵气,酝酿着清灵的韵致;它和茶农息息相关,像茶农们创作的一件件艺术珍品,倾注了他们的劳作、辛苦和心血,寄托了世代茶农的期待、梦想、憧憬和希望;茶园是茶农生活的整个天地,是赖以谋生的处所,是精心培护的家园,是辛劳结晶的金色仓库。

P1-3

后记

流年似水,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在这迎新辞旧之际,编好“走进”八闽系列丛书之一的《山海交响》散文集,这是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省作协共同组织编写反映海西福建县、市、区的县域社会经济以及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等方面报告文学、散文集,首先应该感谢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给采风人员出书的机会。

这集子收进我六年多来将近50篇的散文,记得2008年从“走进”安溪的《茶园无处不飘香》开始启动,截至年底的“走进”宁化采风,我几乎是全过程参加并写作,其中只有去泰宁因病住院未能参加外。

这套书总名《“八闽风采”纪实文学丛书》,个人集子的书名又不好重复“八闽”,我想这些年所写的散文,多以地方特色文化角度切入,有些篇章表现福建茶文化底蕴,这和闽山有关,如《到武夷山吃茶去》等。此外,便多是海洋文化,如同安的《海天为怀》中的海洋文化,《连江的“三口”和“三湾”》《平潭的海洋文化》以及莆田市荔城区的《水乡秀色》。所以我便以“山海交响”作为书名。而这里的山和海,又与地方文化特色关联,故有“八闽文化走廊”的韵味,从中可品味福建各县的、特色地方文化,这在过去所出版的散文集,有明显的区别。

纪实性强,是散文集的一个特点。它是“走进”八闽大地的各个县市区采风成果,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回顾这些年采风团足迹遍及全省之一半以上县域,也特别感到欣慰。在撰写中不仅坚持纪实性,而且注意文学性和可读性,作为共同创作这套丛书的成员之一,也是应尽的职责。

所有这些,和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及省作协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是民间社团组织,研究学术,组织创作、社会宣传,闽台文化交流等,又很有亲和力,研究会刚成立时,我当选了副会长,因年事已高,2014年换届退下来,受聘为顾问,这套丛书的编委会主任还留着。研究会负责人和同仁,包括采风团的团队,相处都很和谐。

向为我写作查资料、打印和帮助出版的同志们表示诚衷的谢意。

许怀中

2014年12月26日于榕城

目录

茶园无处不飘香

到武夷山吃茶去

崇武古城与地方文化

如人佳境

 ——德化生态文明掠影

山海情深

富春溪流韵

花的世界(外一篇)

金三角花市

重读金漳浦

土楼魅力——永定土楼文化

文化助县

凤凰之旅

牵动情思的湄洲岛沙滩

绿色东山

文化城的崛起

海天为怀

连城文化览胜

“一代才华”郑振铎故里感怀

魅力城厢

美哉,彩凤起舞

晋江文化走廊漫步

山清水秀美在永泰

永安文化景观

柘荣之特

滨海高山周宁的生态之旅

水乡秀色

林语堂故里遐思

历史文化名城新风采

寿宁之三大文化名片

古城文化新篇

集人文自然之美

新城崛起

连江的“三口”和“三湾”

临江楼遐思

美丽龙海

长汀与厦门大学

大美清流之花卉文化

“溪山第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平潭的海洋文化

融城文教之光

一座崛起的美丽新城

朱子文化漫笔

屏南兄弟作家

 ——记徐式庄、徐式圭

石狮与狮文化

涵江: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长泰特色文化集锦

闽清历史文化名镇坂东集锦

再探神奇的蛟湖

后记

序言

何少川

这套《“八闽风采”纪实文学丛书》,反映的都是有关福建的题材,大部分篇章是作者从《走进海西纪实文学丛书》中选取编辑而成的。

《走进海西纪实文学丛书》是一套反映八闽大地县域(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的纪实文学集。自2007年春安溪有关方面邀请采风创作起,至今已应邀走进53个县(市、区),出版了52册集子(其中包括应省有关部门邀请采风创作的专集)。这套丛书作品都是作者深入基层创作的,体例统一,布局合理,内容全面,特色突出,文化味浓,可读性强,得到普遍欢迎。丛书由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福建省作家协会联合组织编写。写作和编撰过程中,得到各地党政部门的帮助和支持。

八年多来,在采风和编纂丛书过程中,共有1400多人次的作家和新闻工作者投入,是福建省史上参加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成果丰硕的采风创作活动。作者老中青结合,有名老作家,也有初涉文坛的文学爱好者,有来自省里的,也有市、县的。到目前为止共创作了1100多万字作品,为福建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财富,为建设先进文化和培养文学新人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展示福建风貌,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研究决定,拟选取撰写丛书作品数量较多的作者,分期分批出版个人专辑,汇编《“八闽风采”纪实文学丛书》。专辑每册字数在20万字左右。收入专辑的文章主要选自“走进丛书”,不足的可补上撰写福建内容的纪实文学作品。第一批出12册,以后视情况将继续出版。

内容推荐

《走进海西纪实文学丛书》是一套反映八闽大地县域(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的纪实文学集。

许怀中所著的《山海交响》为丛书之一。

这集子收入作者六年多来将近50篇的散文,这些散文多以地方特色文化角度切入,有些篇章表现福建茶文化底蕴,这和闽山有关,如《到武夷山吃茶去》等。此外,便多是海洋文化,如同安的《海天为怀》中的海洋文化,《连江的“三口”和“三湾”》《平潭的海洋文化》以及莆田市荔城区的《水乡秀色》。所以我便以“山海交响”作为书名。而这里的山和海,又与地方文化特色关联,故有“八闽文化走廊”的韵味,从中可品味福建各县的、特色地方文化,这在过去所出版的散文集,有明显的区别。

编辑推荐

许怀中同志是福建文坛的常青树,是采风团里年龄最大的名作家。他的《山海交响》散文集收录了近50篇散文,从2008年“走进”安溪的《茶园无处不飘香》开始,直至2014年底宁化采风的《再探神奇的蛟湖》,7年多来,几乎全过程参加。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宽阔的文化视野,清新的文人笔墨,漫笔近50个县市(区)鲜明的地域特色,或发展变化的县域经济和绚丽多彩的山光水色,或淳厚的风土人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从中可品读出“八闽文化走廊”的韵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