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拿起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的作品,你就会感到一种享受。《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5版)》同样不会让你失望。
金德尔伯格是一位学术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经济学家。在对金融危机的研究中,他很快发现了金融危机的模式、规律、起因和影响。尤为吸引他关注的是经济危机中的非理性因素。金德尔伯格对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为的相互作用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投机疯狂、市场恐慌和崩溃的不期而遇及其最终的规模也有赖于当时的货币和资本市场机制。
第一章 金融危机:顽疾难医
投机狂热与信贷
政策启示
本书结构安排
第二章 危机典型剖析
历史学与经济学
模型
国际间传导机制
模型的有效性
模型的现实相关性
第三章 投机狂热
市场理性
个人理性和市场非理性
外部冲击
投机对象
投机本性的国别差异
第四章 火上浇油:信贷扩张
货币学派与银行学派
债务质量
汇票
短期拆借资金(Call Money)
金汇兑本位制(The Gold-Exchange Standard)
信贷不稳定性和大萧条
第五章 关键阶段
预期变化
警讯
财务困境
困境会持续多久?
危机的开始
崩溃与恐慌
第六章 经济繁荣与投机过热
郁金香投机狂热
股市与房地产市场
商品价格、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
第七章 危机的国际传播
谁应为危机负责?
传导机制
劣币危机(The Kipper-und Wipperzeit)
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泡沫
1763~1819年的危机
1825~1896年的危机
1907年的危机
1929年危机的国际后果
亚洲金融危机的传播
第八章 资产价格泡沫的国际传播:从东京到曼谷到纽约
东京和大阪的资产价格泡沫
日本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时点
东京资产价格泡沫破裂的原因和时间
东亚经济奇迹和亚洲金融危机
理性繁荣和非理性繁荣
滚滚资金(sloshing money)和资产泡沫
第九章 欺诈、骗局和信贷周期
欺诈与狂热
泡沫与欺诈
贵族赌徒
腐败的媒体(venal journalism)
可疑做法
20世纪20年代与90年代
银行的诱惑
恶有恶报——在20世纪20年代和90年代
第十章 政策应对:任其发展,抑或另辟蹊径
任其发展
道义劝说(Moral Suasion)及其他措施
拖延和银行假日
关闭市场,暂停交易
清算所票据
银行合作
1828年的阿尔萨斯危机
1857年的汉堡危机
债务担保:巴林银行危机
存款保险
财政票据
银行监管
运气:一点补白
第十一章 国内最后贷款人
概念的起源
谁来担当最后贷款人
给谁,给什么?
何时,多少?
第十二章 国际最后贷款人
从历史角度看国际金融危机
伦敦与巴黎:国际金融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后贷款人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国际货币安排
条件(Conditionality)
墨西哥危机
东亚金融危机
美国与美元
第十三章 历史的教训及最为动荡的数十年
金融动荡的原因
货币冲击和信贷市场冲击事件的后果
国际最后贷款人能否带来改观?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