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古知今,温旧思新。了解迭部的过去,是为了立足现在,开创未来。迭部县党史办组织编写的《迭部史话》,分“沧桑岁月”、“往事峥嵘”、“红色印记”、“人物春秋”、“藏传佛教”、“艺文荟萃”、“名胜奇观”、“民族风情”等11个板块,全方位多角度地浓缩介绍了迭部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民俗,资料丰富,文图并茂,通俗生动,可读性强。它的出版与发行,有助于人们加深对迭部历史和县情的了解与认识,也有助于激发家乡人民热爱迭部、建设迭部的热情和信心,对于传承历史、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国内外人士了解迭部、认识迭部、支持迭部提供一个窗口和指南。
迭部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白龙江上游的甘川两省结合部,东邻舟曲县、宕昌县,北接卓尼县、岷县,西南与四川省若尔盖县、九寨沟接壤。境内居民以藏族为主。这里有俄界会议遗址、茨日那毛主席旧居、腊子口战役遗址等红色革命遗址,有古叠州、芳州城等遗址,以及全省唯一的萨迦派多儿白古寺等23座藏传佛教寺院。境内原始森林浩瀚苍茫。山川河流纵横交错,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1949年9月,迭部地区迎来了和平解放,翻开了民族历史上崭新的一页。从此,迭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冲破封建势力和旧制度的桎梏,步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明大道。
解放前的迭部,因历来地处偏僻,舟车不通,生产条件极为落后,数百年土司封疆自治,闭关自守,与外界交往甚少,民众常受兵燹匪患、纠纷械斗、自然灾害、疫病等天灾人祸的侵扰和折磨,生活穷困,苦不堪言,过着原始的农奴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迭部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开展剿匪、建政、禁毒、平叛等斗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60年来,迭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在曲折中前进和发展。尤其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党的一系列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落实各项政策,全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农业上彻底改变了过去“刀耕火种”式的原始生产方式。先后通过改革耕作制度、推广新式农具、发展农业机械、培育引进良种、兴修农业水利等一系列措施以及农业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使全县农业不断增产,得到较快的发展。粮食总产达到2250.26万斤,比解放前的133万斤增长616.9倍。
牧业生产上,在继承和发扬本地藏族人民经营畜牧业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改良畜种、改造畜群结构、保养草场、加强疫病防治、改革经营体制、退耕还牧等重要措施,使牧业得到稳步发展,各类牲畜总数达到15.89万头,比解放前增长5.4倍。
林业生产上,自20世纪60年代开办国营省属森工企业起,大量采伐林木,通过水陆远销省内外,支援国家的建设。至1980年,根据甘肃省委(1980)94号文件批准本县贯彻“以林为主”的生产方针后,迭部县每年平均生产20万立方米的商品木材,为国家建设和迭部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因过量采伐,森林资源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木材蓄积锐减,濒临枯竭。1998年,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迭部林区禁止采伐,对破坏的生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才得以逐渐恢复。
公路交通发展尤为显著。旧时迭部交通闭塞,舟车不通,靠盘山羊肠小道或悬空栈道通行,运输全靠人背马驮。如今交通落后的状况已得到彻底改变,主要沟谷都已修通公路。县境有省道2条,境内长148.9公里;县、乡道路6条,长146.8公里;林区和矿区专用简易公路28条,长约463公里;11个乡(镇)、49个村委会、146个自然村全通汽车。近年改善的公路有“江迭”公路、“两郎”公路;正在建设中的有“岷九”(岷县至九寨沟)公路、“达黄”(迭部达拉沟至四川黄龙)公路。在白龙江和主要河沟上共修建桥梁51座。
水利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迭部的水电建设起步于1966年县城附近修建第一座36千瓦水轮泵发电站。此后,县乡各级政府逐步重视对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先后投资建成24座中小型水利发电站,使县内水电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截至1990年,实际运行的水电站只有16座。改革开放以来,县上围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快发展”的战略目标,先后共建各类水利工程329项,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了水资源。通过对原有水电站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共有21座水电站正常运行,同时完成联网线路改造,使全县11个乡(镇)全部实现了通电,告别了昔日靠松明照明的的历史。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县确定了“加快水电工程建设,实现滚动发展”的水利资源发展思路,通过招商引资、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形式融资兴建了尼傲峡水电站、达拉河水电站、多儿河口水电站、尼傲加尕水电站、卡坝班九水电站、代古寺水电站等,先后投入使用。高峡处处起平湖,龙江处处亮明珠,成为白龙江流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矿产开发完成从联合办矿到独立办矿的过渡。迭部“十沟九有水,十山九有矿”。据调查,迭部地下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初步统计矿藏有金、铜、铁等18种,岩金矿和沙金矿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桑坝、腊子、洛大、多儿一带;铁矿点15处,总储量约1.4亿吨,主要分布在白龙江地区。近年,随着区域性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的优惠政策,迭部把发展地矿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源建设项目来抓,根据国家经济和发展长远规划要求和产业政策,确立了“立足资源、科学规划、加快发展、依法保护、提高效益”的地矿工作方针,以资源为依托、地勘为重点、黄金生产为龙头,引进资金、人才和设备,对矿产资源进行了地勘和开发。以加勒克矿和卡玛金矿点为中心,与烟台科技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联合,实现采、选、冶一条线的生产模式,在桑坝建立一日处理矿石100吨的金矿选矿厂。2000年县矿业公司成立,独立开发查布金矿,标志着迭部完成了从联合办矿到独立办矿的过渡。P12-13
迭部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白龙江上游的甘川两省结合部。境内居民以藏族为主,还有汉族、回族、东乡族、满族、蒙古族等民族。这里万山苍翠,风光秀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展现出诱人的魅力与风韵。
县境内自然景点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和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有关的俄界会议遗址、茨日那毛主席旧居、崔古仓放粮地以及为纪念腊子口战役而修筑的“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等红色革命遗址,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遗存和古叠州、芳州城等遗址,有全省唯一的萨迦。派多儿白古寺等23座藏传佛教寺院。特别是浩翰苍茫的原始森林、纵横交错的山川河流、丰富的矿产资源,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给到过这里的人们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自设县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康、宗教和顺的喜人景象。
鉴古知今,温旧思新。了解迭部的过去,是为了立足现在,开创未来。迭部县党史办组织编写的《迭部史话》,分“沧桑岁月”、“往事峥嵘”、“红色印记”、“人物春秋”、“藏传佛教”、“艺文荟萃”、“名胜奇观”、“民族风情”等11个板块,全方位多角度地浓缩介绍了迭部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民俗,资料丰富,文图并茂,通俗生动,可读性强。它的出版与发行,有助于人们加深对迭部历史和县情的了解与认识,也有助于激发家乡人民热爱迭部、建设迭部的热情和信心,对于传承历史、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国内外人士了解迭部、认识迭部、支持迭部提供一个窗口和指南。
我们要大力加强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和整理工作,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培育民族文化产业,全力打造一个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新迭部,使迭部这片红色热土、绿色家园,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变得更加美丽妖娆。
《甘肃史话》丛书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展示甘肃省各市、州、县、区悠久的历史、浓郁的地方文化、秀美的山川和丰富的物华,弘扬甘肃的人文精神,赞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促进经济腾飞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批准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丛书的编纂和出版得以顺利实施。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原局长周德祥全盘规划和领导了丛书的出版工作。这套丛书高标准、高质量的出版定位,严谨鲜活的文风,图文并茂的装帧风格,是在他一丝不苟的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在提出这套丛书的选题构想获得各方赞同之后,精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这样一套卷帙浩繁、规模庞大的丛书出版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作为社长,他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处长罗和平是最早关注这套丛书出版规划的人士之一,早在这套丛书的计划阶段,他就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在丛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更做了许多指导性、服务性工作。甘肃文化出版社副社长管卫中是本丛书的项目负责人,是这套丛书出版工作中最忙碌的人,他拟订了编纂体例,负责组织各册稿件,审改全部书稿,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安排排版、校对、印制,监督图书质量,实施宣传方案,他的热情、执著、严谨、刻苦的品质,恰巧成就他为这套丛书最合格的实施人。甘肃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车满宝是本丛书的规划人之一,本丛书十分“养眼”的装帧设计,凝含着他的心血。
省地方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对这套丛书的编纂倾注了心力。他对这套丛书的贡献至少在三个方面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一是在对这套丛书的推动方面。他运筹帷幄,奔走南北东西,不遗余力宣传呼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终使这一选题喜获各方赞同支持。二是在对各分册主编的遴选方面。本丛书各册主编无一不是当地颇有造诣的文史工作者,无一不对当地文化历史有如数家珍般的了解,张克复慧眼荐举他们担纲各册主编。保证了丛书稿件质量。三是在对书稿文体篇目的确定方面。他渊博的地方文史知识和丰富的编纂经验使得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使一些有缺陷的书稿最终达到了史实的确凿、布局的完善和表述的恰当。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马成洋副部长、管钰年副部长和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李玉政、袁爱华等的支持。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关领导也对这一选题计划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全省各市、县党政领导对这套丛书的出版高度重视,给予了鼎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他们的支持是本丛书得以成功出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各市、县主持编写工作的宣传部、人大、政协、文化局、志办等单位领导同志的周密组织和编撰人员全身心的投入,保证了书稿的如期完成和文图质量。
《迭部史话》为《甘肃史话》丛书之一种。本书是由迭部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全体人员参加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迭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并在各有关单位的帮助下,经过近一年的辛勤耕耘才完成了书稿。本书主要参考了《迭部县志》《迭部文史资料》《红色热土上的追忆与畅想》《甘南党史资政》等书籍,并参考了《甘南日报》上的相关内容。所采用的图片大多为各单位提供的相关照片,并采用了某些书籍中的部分历史照片。中共迭部县委书记赵凌云和县人民政府县长仁青东珠为本书作序,并为出版发行创造条件。在此,我们谨向这些关心、支持《迭部史话》编辑出版工作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悠久丰富的历史和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相比较,任何文字的表述都是苍白的,都仅仅是撷取了几朵浪花。本丛书只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寻访甘肃大地历史文化蕴藏的线索图。有兴致的读者朋友们,不妨以本丛书为向导,顺藤摸瓜,寻幽探隐,以您的新发现,来批评、填补本丛书之缺憾。 《甘肃史话》丛书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