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最受用的36种能力》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有创意的教学,以培养孩子应具备的能力.,那么新书《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将回到孩子的身上,去探讨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更好地了解孩子,让他们蕴藏在心里的潜能得以发光、发热!
如果您把这本书当作是一本校园故事集来看,五十篇的故事,也足以消磨、打发掉不少的时间。但如果您愿意去留意,我在字里行间一直想和大家分享的体悟与信念——用柔软的眼神看待孩子、愿意为了孩子而改变、找出任何一种和他深层对话的可能,那么您会发现您身边的孩子,正开始学会微笑;那潜藏在内心的热情,也即将会大大的发光、大大的发热!
“为什么你班上的学生,都那么贴心,那么热爱学习?尤其那些曾经放弃自己、行为偏差的,你是用什么方法改变他们?”
苏明进说:“每个孩子对我而言都是独一无二而珍贵的,每个孩子也都有他自己最优秀的地方,我们大人最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看见他们自己的优秀,并且激励他们好好发挥,让他们走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未来!”
激励孩子。从“懂”孩子、从“深层沟通”开始!
善用课堂游戏、同侪的正向力量,激发出孩子的“天才”!
当孩子的“放大镜”,随时“机会教育”,让孩子走出自己的未来!
曾以《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最受用的36种能力》惊艳无数老师与父母的苏明进老师,这次的新作《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以他最平实,却又最不平凡的用心,写下每一篇。这是教育的最前线,我们看见他对待孩子的每一刻,都令人动容。
自序 没有一个孩子是坏的,他们只是需要被“懂”!
激励方法1 机会教育(一)——从毕旅谈牺牲
激励方法2 最受学生欢迎的辅导——乖乖椅
激励方法3 联络簿创意大变身
激励方法4 念出好文,全班感情超棒
激励方法5 善用游戏,学习加倍(一)——我们都爱小番茄
激励方法6 “爱的小叮咛”卡片
激励方法7 在孩子手心写下,“我要认真”
激励方法8 不要急着把错误擦掉
激励方法9 学习不只在课本——桌上的脚踏车课程
激励方法10 优点大轰炸
激励方法11 水果大餐中的“分享课”
激励方法12 “反省单”着重辅导历程
激励方法13 用心观察,发现孩子优点——温馨的打扫课
激励方法14 善用游戏,学习加倍(二)——健康戏剧课
激励方法15 激发学习热情(一)——最爱体育课
激励方法16 因材施教这样教
激励方法17 培养孩子的勇气
激励方法18 影响我教学十几年的故事——深层沟通
激励方法19 失败,也是珍贵的学习课程
激励方法20 提高学习动机——小组竞赛
激励方法21 训练上台能力——笑话值日生
激励方法22 最让学生感动的处罚——骂自己
激励方法23 激发学习热情(二)——同侪的正向力量
激励方法24 向孩子的心灵深处喊话
激励方法25 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工作
激励方法26 与孩子的内心对话(一)——他们其实都懂
激励方法27 不厌其烦地提醒、鼓励孩子
激励方法28 辅导管教该有的态度
激励方法29 与孩子的内心对话(二)——变成很好的人
激励方法30 厘清学习的目的
激励方法31 确实把关孩子的作业
激励方法32 学数学,也学助人
激励方法33 菩用游戏,学习加倍(三)——小瓜呆制造工厂
激励方法34 师生之间的秘密(一)
激励方法35 当孩子的放大镜
激励方法36 小技巧,让孩子爱阅读
激励方法37 唤醒孩子的自学力
激励方法38 孩子吃苦不是坏事
激励方法39 激发学习热情(三)
激励方法40 善用游戏,学习加倍(四)——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激励方法41 看见孩子心里的热情——按摩达人
激励方法42 老师的觉知感
激励方法43 善用小白板,数学超有趣
激励方法44 机会教育(二)——懂得惜福
激励方法45 来场学习上的宣誓
激励方法46 赞美孩子的技巧
激励方法47 换个场所上课去!
激励方法48 enjoy与孩子的相处——十八相送
激励方法49 师生之间的秘密(二)
激励方法50 保持距离感与适度放手
后记 在孩子心里,植下一颗种子
六年级的毕业旅行,应该是每个孩子最朝思暮想、最想参加的学校活动吧?这次班上去垦丁的毕业旅行,每个孩子都玩得十分尽兴,不仅在营火晚会上感动得泪流满面,甚至主动加码说他们还想多玩几天。看着Blog上一张张笑开怀的照片,就可以知道这趟毕业旅行,已变成了他们收获满满、六年来最难忘的一段回忆了。
但是其实去毕业旅行前,发生了一件满棘手的事,那就是——在住宿房间的规划上,班上有三个孩子必须要拆班,和别班同学凑成一间寝室!
我知道这是件很令人沮丧的事,毕竟这是他们期待很久的毕业旅行,大家总是希望能在房间里和同学聊聊心事、嬉闹~整晚。如今,必须有三个人“牺牲”,谁也不想这件苦差事落到自己身上。
我说:“没办法,因为人数的关系,我们必须有三个同学被抽离出来,和别班同学凑成一间房间。我知道这很为难,不过我们真的需要三个同学……”话说完,每个人都低着头,没有人想被老师点到。
我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人答腔。
于是我微笑地看着娴娴,想请她帮忙。娴娴是我第一个就想到的最佳人选,因为娴娴的个性大方、懂得自high,而且交友极广,我想隔壁班应该也有她认识的朋友吧!果然,没啥心机的娴娴先是想了一下,然后就开心的答应了。不过,她说:“但是,还要有两个人陪我才行!”
我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很多人问我书上封面的女孩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我说她呀,是个心很好的孩子。虽然刚开始她有点大小姐脾气,例如之前在扫厕所时跟我大喊着‘我不要扫厕所,厕所好脏’,但是后来我进去厕所看,所有人里扫得最好、最认真的人,却是娴娴。她的心很好,很单纯,这种为团体牺牲自己的伟大情操,更值得我们尊敬。”
说完我又看了大家,继续等着另外两个人举手自愿。不过等了许久,还是没有人愿意跳出来。于是我继续微笑着说:“那……我们就这么一直等,看看有哪两位同学会自愿举手。”
我站在台上望着他们,他们也头低低的不知所措。这几分钟对他们而言,应该有如一世纪那么漫长。后来,小琪姐姐慢慢地举手了,阿潘也跟着举手了,全班爆出热烈的掌声。
我看得出来小琪姐姐脸上那小小的落寞,于是我让她们好好去想一下,愿意了,再来答应这个请求。反倒是有一群男生也一直举着手:“我、我、我,老师,我自愿!”呃,这是女生寝室,你们想做什么呢?
解决了这个问题,接下来就是编小队,这时我说:“刚才有‘牺牲’的人,可以优先选择。”这些“自愿牺牲”的人满心欢喜地冲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队。
后来又到了编桌次的时间,我说:“刚才有‘牺牲’的人,可以再出来优先选择。”于是这些“自愿牺牲”的人,再度爆出一声欢呼。而其他人这时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自愿牺牲,可以得到这么多好处呀?
我站在台上,和他们聊了好久有关“牺牲”这件事。我说:“每个人都想保护自己的好处,而不愿当团体里被牺牲的那一个。只是当一个团体中的每个人都这么想,那么整个团体就做不了事、达不成共识。反过来说,这些愿意为大大的团体,牺牲掉自己小小的福利的人,才是最伟大的、最值得我们尊敬的。有时候,吃亏其实是占便宜,等你长大了,你会明白这个道理。”P2-3
没有一个孩子是坏的,他们只是需要被“懂”!
二○○九年春天,《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最受用的36种能力》出版了。感谢大家热情的推荐,让这本书获得相当大的反响。我的Blog上经常有来自备地、各国的新朋友,和我分享他们从这本书所得到的感动,也和我分享他们在教学上的转变。二○○九年九月及十月,大陆的简体版,以及马来西亚的简体版陆续出版,这真是一件令人十分振奋的消息!
我的心里其实很激动,毕竟有这个机会,和这么多人在书的世界里交流,我真是再幸运不过的人了。
不过接下来的好长一段时间,我和出版社都一直在思索着下一本新书的方向。到底新书该有什么样的内容,才能给老师与家长提供真正的帮助。
如果说《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最受用的36种能力》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有创意的教学,以培养孩子应具备的能力.,那么新书《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将回到孩子的身上,去探讨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更好地了解孩子,让他们蕴藏在心里的潜能得以发光、发热!
这让我想起教书生涯中的两个孩子。
第一位孩子是我刚出来教书时遇到的四年级学生,那时我刚大学毕业,充满活力与创意,因此我在教学上展现了高度的热情,让这班孩子过得快乐又幸福。
可是我的班上,有位被认定是行为偏差的孩子,他会说谎、偷窃、有暴力倾向、跟老师顶嘴、缺交作业……每天我都要跟他对战好久。有时候他生起气来会拳头紧握,对我怒目而视。那瞪着我的眼神中,充满着挑衅与不甘心。
我不太明白,我可是用尽了力气去带这个孩子,为什么他不喜欢我?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他才四年级,就已经变成人称小流氓的角色?
后来我去当兵了,我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二等兵。排在我上头的有各式各样的军宫、士官,还有可怕的老兵,我突然变成了一个最底层的被管理者。面对来自每个管理者的种种不合理要求,我突然明白了那孩子的眼神是什么!那是一种“只能用眼神来反抗”的唯一出口,是一种“其实你根本就不懂我”的无奈。
退伍之后,我再度回到学校教书。我调整了我的教学方法,我明白只有活力和热情是不够的,我应该设身处地地去和孩子们交心。那两年是我第一次带毕业班,我和那群孩子创造了好多珍贵的回忆。不过这个班上,也有个令我束手无策的孩子。
这个孩子总是全身脏兮兮、总是看着我不发一语,他的作业经常缺交,经常在教室外游荡不愿进教室……我试过各种方法来带这个孩子,我甚至还偷偷带他到校长室去洗澡。看得出来这孩子在行为上变得好了些,但是我知道,这个孩子其实一点都不快乐。
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我遇到跟他同一届毕业的同学,问起了这个孩子的近况。我很感慨地说:“如果是现在的我,一定可以把这个孩子带好!”
他的同学笑了笑,说:“我相信呀,因为那是你带的第一眉毕业班嘛!”
为什么在这里我要提到这两位孩子?因为我的心里始终牵挂着这两位孩子。我常在想: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会更有智慧去解决他们的问题。我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两位孩子带好!
教学就像是一趟旅程。沿途总会遇见备式各样的美景,以及各种各样的孩子。我很感谢我生命旅程的这些孩子,他们让我体认到我的不足,也为我奠定了带下一届孩子时的经验与方法。 我的Blog常有老师发出SOS讯息,他们总是为班上孩子的偏差行为而头痛不已,我也试着提出一些实质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但其实,教学真的是一趟孤独的旅程,你必须亲自走过了,你才懂得这事情发生的原因与个中的滋味。
我真正想告诉这些老师的是,应该要改变的,是他们看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老师看待孩子的态度,会决定教学的成败。
我比其他老9币花了更多时间来调整我班上孩子的“心”;我也比其他老师,在品德教育上更用心。有些老师会说:“教书都来不及了,还做这么多千什么?”但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却告诉我,这才是教学的核心!
师生关系一旦和谐了,老师无须多说什么、多做什么,只要一个眼神,自然会达到我们要的教学效果;也由于我们唤醒了孩子内在的自律感,教室内不再吵吵闹闹的,我们反而能缩短教学时数,创造出令人惊艳的教学品质。
所以我想让《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这本书,回到教育的最原点,也就是回到孩子的本身。我想带领着大人如何去欣赏你的孩子,如何真正去懂你的孩子。就像我常分享的信念:没有一个孩子是坏的,他们只是需要被“懂”罢了!只要遇到一个“懂”他的大人,他就能将遮盖优点的尘埃擦拭干净,让那潜藏许久的能力释放出来。
老师算是孩子某种程度上的家长;但在某种程度而言,家长也算是孩子的老师。这书中的观念,不单单只适合在教室里头,’如果家长有心,也可以试着把这些方法运用在家庭的教育之中。有读者提到,他在家里也让他的孩子去写反省单,藉由反省单和他的孩子做深层的对话。
书中提到的《从毕旅谈牺牲》一文,也很适合于在家里容易和兄弟姐妹吵闹的孩子。我们在家中凡事力求公平,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彼此间的比较心。家长应该创造出各种机会,让他们去感受一下:原来偶尔小小的牺牲,也能获得这么多好处?
如果您把这本书当作是一本校园故事集来看,五十篇的故事,也足以消磨、打发掉不少的时间。但如果您愿意去留意,我在字里行间一直想和大家分享的体悟与信念——用柔软的眼神看待孩子、愿意为了孩子而改变、找出任何一种和他深层对话的可能,那么您会发现您身边的孩子,正开始学会微笑;那潜藏在内心的热情,也即将会大大的发光、大大的发热!
在孩子心里,植下一颗种子
呼,新书终于完稿了。农历过年时,我还窝在计算机前修改新书文稿。当终于写完最后一个字时,突然有种两眼茫茫、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感觉。
不知道这满满的五十篇故事,一口气读完,究竟带给您什么样的感觉呢?是感动?是笑到喷饭?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在心里回荡着?
我和出版社都觉得,好像新书的最后,应该安排个大爆点来当结尾才对!但是我左思右想,到底要出现什么大爆点,才会让人大呼过瘾呢?……我想,也许应该来一张老厶义的个人清凉照吧?
(对不起,我耍冷了……)
对了,说到“老ムャ”这两个字,一直有朋友问:“为什么你的学生都叫你‘老厶义’啊?”其实,这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姓苏;再加上“老师”这两个字,台语叫起来,谐音就是“老ムャ”。孩子们喜欢这么叫,感觉这样比较有亲切感,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这个可爱的昵称了。
不过这倒也为难了中国大陆以及马来西亚的出版社,因为他们没有注音符号,恐怕也很难理解台语谐音的笑点究竟在哪。
不好意思,我是离题大王,赶紧回到正题。
今天早上,发生了两件事,让我还满有感而发的。一大早,我就发现之前的学生在我Blog里留言。她目前就读于台中有名的高中,并且正在努力准备着明年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她小小年纪,就已通过“剑桥英语认证”中最高级的CPE认证,她和弟弟都是亚洲年纪最小的保持人。她璀璨的未来,正在她眼前等着她。
后来在我去学校途中,行经学校附近,巧遇以前毕业的学生,他正准备进入工地打工。听说他好不容易上了大学,但后来他被退学了,现在四处打工。今天匆匆一瞥,我有点惊讶,心里留下好多的问号。
这一个个孩子,都曾经是我手上最珍惜的珍宝。如今他们正用自己的一步一脚印,写着自己的未来。有的孩子大步向前,有的孩子在人生路上跌跌撞撞。但不管如何,我依然记得他们小时候可爱的童颜,脸上那漾着笑容的神采。
看着每个孩子,我衷心期盼在他们的心里,能一直怀抱着童年时那幸福快乐的感觉,让他们有足够的能量去面对诡谲多变的未来;我也希望能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期待有一天它在历经风霜后,终将开花。
最近有位朋友,请我帮她写序。十年的流浪教师生涯,让她历经许多的人生低潮,所以她希望为自己出一本十年教师的纪念专辑。她说至今她仍不放弃,是因为她一直想着我们的一次对话:“教书,是救人的大事业!”
是呀,教书真的是一项救人的大事业!我常想,如果我们能在正确的时间点,提供协助给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他们重新站起,那么他的人生也许会因此走上正确的道路,他的未来也会变得截然不同。
我一直都是这样想的。这样的信念,给予我源源不绝的强大力量,让我能够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挫败了仍不放弃,受伤了仍不退缩,坚持着只想带好他们的决心。
这也就是“希望教室”最初发想的缘由,期许每位老师都是“希望教室”里的主角,享受教学所带给我们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