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被尊奉为封建社会的“亚圣”,和孔子一同作为儒家正统思想的代表,对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由李季林编著的《心通孟子/传记读库》由“孟子外传”和“孟子百问”两部分组成,分别介绍了孟子的生平,并以问答形式介绍了孟子其人其书以及孟子研究的概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通孟子/传记读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孟子被尊奉为封建社会的“亚圣”,和孔子一同作为儒家正统思想的代表,对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由李季林编著的《心通孟子/传记读库》由“孟子外传”和“孟子百问”两部分组成,分别介绍了孟子的生平,并以问答形式介绍了孟子其人其书以及孟子研究的概况。 内容推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著有《孟子》。孟子以人性善为理论基础,认为“仁义礼智”四德犹如人的四肢是天生的,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省刑罚,薄税敛”,主张仁政、王道、德治,提倡见利思义、舍生取义、君臣平等、与民同乐等。 《心通孟子/传记读库》由李季林编著。 目录 孟子外传 一争社稷七雄动武逢乱世百姓遭殃 二慎择邻三迁无悔善教子一诺必信 三继儒学访师游鲁通圣道欲匡天下 四怀大志初次游齐交匡章不畏流言 五赴宋国路遇宋钘话仁义一往情深 六绝粮薛邑悲困顿断炊邹国叹人生 七助膝国推行仁义驳许行卫护分工 八转道鲁国别所图批评慎子另有意 九劝惠王舍利取义评襄王不似人君 十再次至齐任卿相志不遂致仕还乡 十一理想破灭空悲叹感受难忘徒凄怆 十二诲弟子力阐人性撰巨著永传后世 孟子百问 (一)孟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二)孟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三)孟子的“字”究竟是什么 (四)孟子一生可曾做过官 (五)孟子的父母是谁 (六)孟母三迁是怎么一回事 (七)孟子的老师是谁 (八)孟子的学生有多少 (九)孟子是怎样被尊奉为“亚圣”的 (十)与孟子同时代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十一)孟子为什么反墨子 (十二)孟子为什么反告子 (十三)孟子为什么反许行 (十四)孟子为什么骂杨朱 (十五)孟子为什么反对法家、兵家 (十六)孟子为何不屑与管仲相比 (十七)孟子为什么与淳于髡论辩 (十八)孟子为什么没点名批老庄 (十九)孟子与庄子有无相同之处 (二十)司马迁为什么将孟子与荀子并列入传 (二十一)思孟学派是个什么样的学派 (二十二)孟子应不应列入稷下学 (二十三)孔孟之道指的是什么 (二十四)孟子是怎样评价孔子其人的 (二十五)孟子的仁政学说为什么不被当世者所用 (二十六)孟子的“仁”与孔子的“仁”有什么区别 (二十七)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哪些思想 (二十八)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哪些思想 (二十九)孟子是怎样看待义利的 (三十)孟子是怎样看待王霸的 (三十一)孟子是怎样看待“孝”的 (三十二)孟子是怎样看待“礼”的 (三十三)孟子是怎样看待“友”的 (三十四)孟子所讲的“神”是什么意思 (三十五)孟子是主张法先王还是法后王 (三十六)孟子的天命观是怎样的 (三十七)孟子的历史观是怎样的 (三十八)什么是孟子的“天人合一”思想 (三十九)怎样理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四十)孟子思想中有无民本主义 (四十一)怎样理解孟子的“天时、地利、人和” (四十二)怎样理解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 (四十三)怎样理解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四十四)怎样理解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四十五)怎样理解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 (四十六)怎样理解孟子的“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 (四十七)怎样理解孟子的“权变”思想 (四十八)孟子为什么主张人性善 (四十九)怎样理解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区别 (五十)孟子的性善论对宋明理学有什么影响 (五十一)孟子“四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五十二)“四端”与“四德”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五十三)孟子所说的“井田制”是怎么一回事 (五十四)孟子所说的“不忍人之心”是什么意思 (五十五)孟子所说的“不忍人之政”是什么意思 (五十六)孟子所说的“不动心”是什么意思 (五十七)孟子为什么说“春秋无义战” (五十八)孟子为什么说武王代纣不是“弑君” (五十九)孟子是否有“尚贤”思想 (六十)孟子是否有“五行”思想 (六十一)孟子的“浩然之气”何意 (六十二)“良知、良能”何意 (六十三)“求其放心”何意 (六十四)孟子所讲的“大人”是什么意思 (六十五)孟子的理想君主是什么样的 (六十六)孟子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六十七)孟子的理想人格是什么 (六十八)孟子是怎样看待人生的 (六十九)孟子思想中的消极成分有哪些 (七十)《孟子》的经济思想有哪些 (七十一)《孟子》的政治思想有哪些 (七十二)《孟子》的美学思想有哪些 (七十三)《孟子》的伦理思想有哪些 (七十四)《孟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七十五)是谁最早评价孟子 (七十六)最早的孟子传记是谁写的 (七十七)韩愈为什么说孟子接续“道统” (七十八)康有为是怎样评孟子的 (七十九)冯友兰是怎样评孟子的 (八十)胡适是怎样评孟子的 (八十一)鲁迅是怎样评孟子的 (八十二)郭沫若是怎样评孟子的 (八十三)毛泽东是怎样评孟子的 (八十四)牟宗三是怎样评孟子的 (八十五)《孟子》一书有什么特色 (八十六)《孟子》是否孟子亲著 (八十七)《孟子》究竟有多少篇 (八十八)《孟子》作为科举考试科目始于何时 (八十九)《孟子》作为儒家经典的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九十)《孟子节文》是什么性质的书 (九十一)朱熹的《孟子集注》有什么特色 (九十二)现代常用成语中有哪些出于《孟子》 (九十三)《孟子引得》是什么性质的书 (九十四)《孟子外书》是什么性质的书 (九十五)《孟子私淑录》是什么性质的书 (九十六)记载孟子早年生平的著作有哪些 (九十七)有关孟子的重要年谱有几种 (九十八)是谁最早注释《孟子》 (九十九)历代有哪些重要的注解《孟子》的著作 试读章节 这一次,她有意地把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附近。学宫里,时而书声琅琅,那是先生在领着学童们诵读诗书;时而乐声阵阵,那是先生在带着学童们演习礼仪。孟轲站在窗外看着,起先觉得新奇、好笑。看了一会儿,就找地方去玩了。但学宫附近实在没有什么热闹去处,他只好又转回来,看着学童们读书、演礼。渐渐地,他能平心静气地站在那里,一看就是好几个时辰。回到家里,他也学着那些学童们摇头晃脑的样子,“之乎者也”地大声胡乱背诵起来。没想到,聪明的孟轲通过“旁听”,还真的记住了一些句子。有时,他模仿学童们演习礼仪,还拉着母亲和他一道,做出施礼时的揖让、进退、跪拜等动作。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为自己这一次的搬家而庆幸不已。这位一心培养儿子成人、成才的妇女,如此不惮其烦、不辞劳苦地为儿子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因为在她看来,环境的好坏是儿子成长过程中的大事,决不可等闲视之。 在一些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孟轲的母亲也从不马虎,而总是想到这些事对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一次,孟轲听到邻居家的杀猪声,就问母亲:“今天又不是过年,他家干吗杀猪?”母亲随口应了一句;“杀猪给你吃呗。”但话一出口,她立刻意识到自己失言了。她想,如果现在赶紧对孩子说,妈妈刚才的话是逗你玩的,隔壁杀猪,是因为他家有事,要招待客人。那么小孟轲也不会把刚才的话当真,更不会哭闹。可是这样一来,不就等于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有些事是可以随便说说,不必去兑现的吗?想到这里,她决定宁可最近每天节省一点日常开支,今天也要给孩子买肉吃。她打开家里放钱的瓦罐,取出一些钱,数了数,转身朝邻居家走去。这天的餐桌上,就真有了一碗喷香的红烧猪肉。从这件小事也可以看出,孟母为了使孩子能够成人、成才,是如何的执着认真、煞费苦心。 光阴荏苒。不几年,孟轲也进学宫读书了。刚开始,他学习劲头很足。以往他只能站在窗外“旁听”,现在可以堂堂正正地坐在先生的面前听课了。他上课时专心听讲,放学后认真读书写字,老师说他是一个好学童。可时间一久,孟轲开始觉得读书是一件单调、枯燥的事。他虽然每天照旧去上学,但对于学习已经没有当初的热情。这种变化,瞒不过母亲那双时时在观察儿子举动的眼睛。一天,母亲在织布,孟轲放学回家后,坐在一旁读书。读着读着,思想渐渐走了神,竟停下来不读了。母亲见了,便问孟轲:“近来你的书念得怎么样啊?”谁知孟轲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还不就是那么回事,天天如此罢了。”母亲一听,猛地站起身来,拿起剪刀,将刚刚织出的布一下剪成两段。孟轲在母亲这突如其来的举动面前愣住了。他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将辛辛苦苦织出的布剪断。这时母亲说:“你看这布!一旦剪断,就成了无用之物。学习也是这样,只有不断地学,不断地长进,才能学有所成.天天如此,不求长进,你就只能成为无用之人。想不到你竞能说出这种不思进取的话来!”听着母亲愤激的话语,看着母亲因昼夜操劳而早生的缕缕白发,孟轲不自觉地跪下了。他流着泪对母亲说:“我错了,我错了。今后我一定发奋读书,在学业上不断进取。娘请放心,孩儿决不做无用之人!”自此之后,孟轲日夜苦读,手不释卷。他好学多思,而且好问。对于一时想不清楚的问题,他能一连想上好几天。渐渐地,他所提出的问题,连老师也感到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能说清楚的了。 不觉寒来暑往,冬去春来。数年之后,少年孟轲以品行和学识闻名于乡里。不久,按照当时早婚的习俗,他娶妻成家了。但母亲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孟轲的教诲。她认为,“读书明理”固然不错,但并不是说读了书就一定能明理。很多道理,只有经过历练的功夫,才能真正懂得。要让儿子成为懂道理、有见识的人,自己还必须遇事随时多加点拨。事实说明,她的看法是对的。 一天午饭后,孟轲的妻子田氏独自于卧房之中,斜靠在床上休息。孟轲突然推门走了进来。按当时的规矩,妻子见到丈夫,要起立施礼,表示恭敬。可田氏此时正感到饭后的慵懒,而旦刚刚在饭桌上还和丈夫在一起,她觉得也不需要那么客气,于是就向孟轲略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不料孟轲却生气了。他转身就走,来到母亲房里,说:“你的儿媳不懂礼节,我想休了她。”母亲忙问:“她怎么不懂礼节呢?”孟轲将刚才的情形说了一遍。他以为,一向教导儿子注重礼节的母亲会支持自己休妻的主张。 P8-9 序言 民间有句谚语:“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筮婆子下假神”。现实生活中,跟着神婆装神弄鬼的人可能不多,但是“跟着秀才会拽文”的人肯定不少。 的确,人是他所在的环境和文化的产物。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然,近着圣贤,我们未必就能够成为圣贤,而由于近着圣贤、从而濡染了圣贤的某些本色,则是无疑的。 “心通圣贤”这五本书包括《心通老子》《心通庄子》《心通孔子》《心通孟子》《心通墨子》,是“传记读库系列丛书”的一部分。它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解读的典范,是传统经典现代化、通俗化、大众化的一个努力。 在我国思想史上,先秦时期、“民国”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是三个思想发展的高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的扩大,中国文化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讲话、论述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植根的文化沃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更是一种独特的战略资源。 我社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眼,组织有关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集中策划、编撰、出版大型图书文库“传记读库系列丛书”,计划五年之内,出版五十种、近百本图书。 为了使这套图书不断臻于完善,希望读者朋友多提宝贵意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