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末代翰林李用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石瑛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石瑛编著的《末代翰林李用清》李用清可谓,“俭”矣,却被人所笑。李用清谓:贤”矣,却被人所忌。李用清可谓“忠”矣,却被人所弃。李用清肩负重任,却步步艰险,而皇朝的不仁,更超过他所面对的凶残敌人。后人观之直欲为之而鸣不平,李公当时的心境当所如何?

内容推荐

石瑛编著的《末代翰林李用清》以晚清名臣李用清的为官足迹为主线,以文写史,以史著文,将清王朝的腐败,朝臣的结党营私,官场的明争暗斗墨吏的贪赃枉法,上豪劣绅的横行霸道,酉姓的疾苦、灾难及起义斗争,以及列强橙华野心,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壮举,徐徐展开,娓娓道来。既存金戈铁马的血腥场面,又有绝处逢生的悬心镜头,更有情男痴女的情缘纠葛……尤其描写李用清赴任山西赈灾大啦、广西海防事务协办、广东惠州知府、贵两兵备道、贵州布政使、贵州巡抚、黔桂滇三省阅兵大臣、陕西布政使等职期间,为保“大清江山永固”禁熘兴农,剿匪险恶,惩治贪墨,冒死谏上却遭来几起几伏、几伤几残的颠沛离奇命运,其人物塑造别出心裁,独开一面;情节铺设夭矫跌宕,扣人心弦,读来令人荡气霹肠,掩卷深思。

《末代翰林李用清》是一本长篇小说。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一、钦命赈灾

 二、娘子关解危加

 三、崇善寺叙旧

 四、微服巡粮

 五、破谜察奇冤

 六、太谷访粥场

 七、黄河岸拉纤

 八、吉州除暴

 九、杖责“和大烟”

 十、围审大同府

 十一、结庵巡抚门

 十二、回京复命

第二章

 十三、忧边献良策

 十四、怒斩范庆

 十五、边境遇险

 十六、“贼”营疗伤

 十七、智探刘永福

 十八、望断镇南关

 十九、谅山接密诏

 二十、独闯保胜

 二十一、游说黑旗军

 二十二、降任惠州

 二十三、行卜查案

 二十四、子夜逃命

 二十五、深入虎穴

 二十六、兵踏韩宅

 二十七、撒网缉凶

 二十八、韩村遇刺

 二十九、较量古校场

 三十、求兵援河内

第三章

 三十一、调任兵备道

 三十二、归里守制

 三十三、夺情复出

 三十四、巧过甘泉谷

 三十五、严察属员

 三十六、赴约刀靶水

 三十七、奉诏剿匪

 三十八、初讨朱洪竹

 三十九、智取威宁

 四十、兵败盘子湖

 四十一、篝火祭游魂

 四十二、大破蜗牛洞

 四十三、许愿城隍庙

 四十四、铲绝鸦片烟

 四十五、重创莫军

 四十六、赌阵南盘江

 四十七、奇袭西林城

 四十八、艰难抉择

 四十九、获罪革职

 五十、冷水谷遭难

第四章

 五十一、夜叩师门

 五十二、谪任陕西

 五十三、醉搅抚台宴

 五十四、无端开缺

 五十五、难渡黄河

 五十六、生死望河楼

 五十七、打入天牢

 五十八、入宫谢恩

 五十九、铩羽求辞

 六十、情注书院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清光绪三年,山西、陕西大旱,春种至秋,颗粒未获。

原本“糠菜半年粮”的晋、陕百姓,六七月间就靠树皮、草根过活。老弱病残之家,挖不来草根、剥不到树皮,便吃白土、干泥填肚子。没吃几顿就肠断肚裂,一命呜呼,其状惨不忍睹。到了八月,吃草根树皮者,十有二三面肿身浮而死。草根挖完了,树皮也剥光了,有人便偷偷地剁割死尸肉煮熟充饥。又过了一段日子,灾民饥饿至极,吃死尸肉相互不再避忌。村里凡死下人的家户不敢哭啼、声张,趁着深更夜半偷偷掩埋。一旦走漏风声,被邻里得讯,便执刀提斧前来宰分尸肉。死者家属与外人之间、外人相互之间,常常因为抢夺死尸而打得头破血流、难解难分,人残命丧者不乏其人。

更有胆大不法之徒,结伙聚帮藏伏于行人途经的山林野僻处,用棍棒器械将过往行人打死,剁裂其尸,分包装袋,背回家里供家人吃。倘若有剩余,便放在瓮子里、用盐水浸泡当储粮。

拦路杀人者被官府拿住,供认不讳:“眼下若不使手段打闹人肉吃,定然是死路一条。能闹来些人肉,饥一顿、饱一顿凑合着活到来年,也许就能逃下活命。”有的甚至颇有经验地细细道来:“女人肉比男人肉好吃,小孩肉比大人肉好吃。腰以上的肉大多是油,腰以下的肉能切成块。人脑吃了最耐饥。每吃一个人脑,肚子好几日不饿……”

如此奇荒,亘古罕见。

晋、陕两省巡抚,几次拜折上奏朝廷给予赈济,不见回音。

九月十五日,山西巡抚曾国荃赍章进京,跪于养心殿前,面奏山西灾情、饥民疾苦,禁不住声泪俱下。

代光绪皇帝裁政的慈禧太后,巍然高坐在雕龙涂金的御座之上,正欣喜地看着督办新疆军务大臣左宗棠传呈的告捷折子,似乎没有听到曾国荃在说些什么。她看罢奏折,缓缓地抬起头来,轻声柔气地赞道:“好,好!左宗棠这人会当差,不几日就能完成平疆大业。”

众臣听了,立时跪拜高呼:“真乃我大清的洪福!太后的洪福!!皇上的洪福!!!”这呼声,将慈禧身旁端坐且倦意十足的小光绪惊得猛地一怔,精神了许多。

慈禧太后欣慰地看了一眼这些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的臣工,微微地抬了抬手,说了声“你们起来吧!”众臣谢恩起身,文东武西,又退立左右。而曾国荃肃然长跪,纹丝不动。慈禧太后不耐烦地看了曾国荃一眼,然后把目光转向工部侍郎阎敬铭,平脸询问:“阎大人,你是陕西人。晋、陕两省大荒,你听说了没有?”阎敬铭出班回道:“臣奉命督办黄河决口事务刚刚还京,对晋、陕灾情略知一二。臣闻此番荒灾赤地千里,亘古罕见。灾民饥饿至极,人相食人。以臣愚见,应速派朝臣赴晋、陕两省赈灾,救民于水火,以免灾民变成乱民。”慈禧太后听了这话,脸色由烦恼陡然变成威严阴森。众臣无不垂首肃立,敛声屏息。她目光掠过军机大臣李鸿藻,落到直隶总督李鸿章身上:“李大人以为如何?”李鸿章奏道:“回禀太后,阎大人所言极是。山西与直隶毗邻,距京畿甚近。倘若灾民饥不惜命,揭竿而起,必然后患无穷。臣以为,派阎大人为钦差,速往晋、陕督办赈务为妥。”

慈禧太后当下便传懿旨,命阎敬铭为钦差大臣,督办晋、陕赈务。同时令户部拨付白银三十万两,用于赈济晋、陕饥荒。阎敬铭跪拜受命之后,又奏道:“晋、陕两省地广域阔,臣唯恐单人匹马、势单力薄、顾此失彼,贻误了朝廷大事。恳请太后恩准记名御史李用清随臣回山西襄办赈务。”

“李用清?”慈禧太后问了一句。阎敬铭提醒道:“就是太后亲赐‘天下俭’的那个李用清。他现任国史馆总纂,刚刚册封记名御史。”慈禧太后道:“对了,想起来了。李用清是山西人。当年就是他从山西背着行囊,徒步千里,进京赶考的。”阎敬铭回道:“臣举荐的正是此人。伏乞宸裁。”

慈禧太后当即吩咐道:“传李用清。”

一旁垂侍的太后宫大总管李莲英,随即扯开公鸡嗓子喊道:“召李用清觐见——”

“李用清觐见——”掌管朝会传声赞导的鸿胪寺官员,一声声传了出去。

须臾,李用清疾步上朝。只见他身穿补子朝服,脚登千层底朝靴,项上悬着一串玲珑透明朝珠,红珊瑚顶圆帽子后插着蓝色孔雀羽翎,乌黑的长辫随着刚劲有力的脚步左右微摆,显出特有的庄重、儒雅和斯文。

李用清人殿,行三跪九叩大礼,呼道:“臣李用清叩见太后!叩见皇上!”

慈禧太后向下看去,见其三十八九光景,身材高大,仪容峻伟,隆准巨目,大口方头,脸色黝黑,声若洪钟;那质朴稳健的举止,笃实敦厚的容貌,流露出敢于任事的凛然锐气。殿下垂立的御史陈友周侧目窥视,见方才还一脸冰硬的太后,嘴角登时浮上一丝悦意,嫉恨之心顿生:李用清赴晋赈灾,定会得功升迁,岂能让他……正欲出班谏言,一时又想不出恰当的理由,只得把溢到嘴边的酸水咽回肚里。

慈禧太后对李用清说:“阎大人推举你回山西赈灾。你要用心办好赈务,安抚好百姓,切勿使灾民生乱。”李用清受命道:“臣当尽心竭力办好赈务,下解黎民之苦,上报知遇之恩。”P4-5

序言

石瑛携稿来南阳,求为《末代翰林李用清》作序。

李用清,晚清一代名臣,山西平定州乐平(今昔阳)县人士。石瑛秉文学之志,搜集用清生平之记载,研读用清遗世之文章,循其迹而探其幽,揆其情而度其理,呕心沥血,十年成书。

盖为文,境界有三:一日搏取功利,故有雕虫小技之说;一日教化育人,故有“教科书”之说;一曰安邦定国,故有“文章乃不朽之盛事,经国之伟业”之说。此三者。虽无有是非标准之衡量,也无有黑白分明之界线,但确有高下品位之分也。我读石瑛此书,初读,觉自然实在;继读,欲拍案击节;再读,则令人深思矣!

文理自然者,为文之道也。受无巧不成书之说所影响,写书者往往极尽附会凑趣之能事,大凡名人,多半被演绎附庸,成传奇而至神,似早已不食人间烟火。而石瑛笔下之用清,则纯朴自然,可亲可敬。且看少年用清,因迷恋书本误了农活而遭大人责备时,他辩解道:“书迷人,书有过;驴不吭,驴亦错。”纯真和聪颖让生气的爷爷转怒为喜。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一幕该勾起我们多少烙印在心底的情愫,文稿始终保持了这样一种风格,令人可信。

拍案击节者,为主人公命运而扼腕叹息也。吉州惩恶霸,大同擒贪吏,惠州平奇冤,独闻保胜地,剿匪蜗牛洞,奇袭西林城,陕西斗盐道……李用清肩负重任,却步步艰险,而皇朝的不仁,更超过他所面对的凶残敌人。后人观之直欲为之而鸣不平,李公当时的心境当所如何?

令人深思者,吾有三矣。其一,李用清可谓“俭”矣,却被人所笑。他当地方官多年,历任知府、布政使、巡抚等职,一介不取,克己奉公,官场绰号“天下俭”。他告诫属员:“由俭入奢易。由奢变俭难。崇节尚俭是为政者清廉做官之基。”但同僚们对他的行为并不以为然,甚而交相弹劾。同朝一位对其素有成见之官这样评述:“李用清体态笨拙,文字粗陋,惟耐苦,恶衣食,捷足善走,盖生长僻县,世为农氓,本不知有人世甘美享受也。”又言:“御史汪鉴列纠之,且言其清操不可取,犹之马不食脂,生性然也,都下以为笑柄……”

其二,李用清可谓“贤”矣,却被人所忌。例证之一,李用清赈务完后回京,本可得御史实缺,惟因其刚直之声治闻于朝廷上下,皆忌其内用,贬谪至广西边疆协办军务。例证之二,李用清为晋中一大儒,其学以宋儒程朱一派躬行实践之理学为主,而又注重经世致用之学,可叹其学行既不能与人为便,亦不为时俗所共赏,故声教所及泯焉不闻。

其三,李用清可谓“忠”矣,却被人所弃。禁罂粟,惩墨吏,蹈厉奋发,屡起屡踬而不顾;他犯颜直谏,置生死于度外,却最终在最高统治者的贬黜中黯然回乡;他寄望于通过书院为国家培养人才,却在一个王朝的没落中郁郁而终。

文以载道,警示后人。但愿石瑛此书不仅仅是人们床头的摆设,或者茶余饭后的消遣,但愿你我不是冷漠的看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2: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