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溱湖鸳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黄海光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为失去故园和真情的人们而写的。这个世界,丢了故园的人有好多,丢了真情的人有好多,寻找故园与真情的人想必也很多。借一个梦中故园给你,好让你的心灵平静入睡。

试读章节

从我懂得一点世事起,所能了解的家族史,实在是一部过于简单而不明了的通史。在黄家家族传说中曾有个做过京城大官的祖先,推算起来,那位先人大约是在清朝中后期发达过。其实算不得什么荣光,汉人做了满清的官。何况他的后人们并没有得到祖上的阴功,因为他犯了事。至于犯的什么事,后来姓黄的谁都不晓得,成了流传在家族内的一个谜。为了避免满门抄斩株连九族,黄家后人只落得个逃亡他乡的一条路。

逃到溱湖地界的这支血脉,族丁不旺,当初的老弟兄五人,到我父辈仅存一支独苗。家族流变、人丁增减,是时间长河的自然的界碑。命运对于黄家的关照,好比是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后人倘有修家谱的雅好,也省心不少,像是修理谢了顶的头,寥寥无几的头发,吹一阵大风变不了几个小发型,且绝不会犯数典忘祖的大忌。屈指数来,算到我父亲黄元来这一辈上,喝溱湖水、食溱湖鱼的共有五代人生活在这溱湖地界。

五代为祖,三代为宗,祖宗待的地界就是祖籍。这样算来,溱湖算得上我的老家了,但祖宗的老家在哪里?据说在苏州阊门。究竟是哪一代祖宗的祖宗在号称天堂的那个白发苍苍的江南名城扎过根、发过芽,参照正史推算,那应该是元末明初。都于温柔之乡的张士诚被后来成了明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打败,苏州的许多涉嫌居民被迁徙到江北去,或至水乡垦荒,或到海边晒盐。大约那是祖宗十八代上的事了。父亲肯定说不清楚,父亲的父亲也没个交代。只晓得最近的祖宗已到了江北。父亲小的时候,随祖父清明祭祖,祖茔(溱湖人习惯把祖坟称为祖茔)在江苏中部的姜堰白米镇附近的小虹桥。据父亲回忆,那是一整片墓地,祖茔变得矮矮的,谦恭得很。不过墓园依旧古木森森,有些大树要几个大人才能合抱得过来。仅凭这一点就可以断言,祖上着实是个大户。正应了一句民谚:“高坟高树是大户,高坟矮树暴发户,矮坟高树破落户。”

祖茔大概在那里,但先人在哪儿居住,已无从考证。按照旧例,门槛高的大户人家,虽不能像皇帝那样大兴土木修筑许许多多的疑坟,却总喜欢在离家不是很远,也不是很近的地方,选块风水宝地,修筑祖坟。一来方便保佑子子孙孙享用祖宗积下的阴德,二来也免了与本家族有仇隙的人来做手脚,毁祖坟。在祖坟上来一点小动作,在从前的人看来,是大大的不吉利。不知我家祖茔有没有遭过黑手,反正后来黄家人老是流年不利。那曾在京城做过大官的黄家先人,城门失了火,还好我爷爷的爷爷们弟兄五人是机灵的池鱼,从上河逃到盛产芦苇野草、鱼虾蚌蟹和美女巧妇的下河,即后来成为我老家的溱湖地界。

这上河下河的说法,在苏中地区流传已久。因为苏中古邑姜堰一带地势较高,河流其间,乍看好像半悬在空中,所以当地土人把它叫做上河。也有一种说法,姜堰西接扬州段的京杭大运河,因为水位高,一年到头水往溱湖流,所以姜堰地界得名上河,溱湖地界得名下河。

上河不多的河道两岸通常是稀疏的树木,或者偶尔有一段整齐的大树,树枝连在空中,飘飘忽忽。而溱湖地界则是苏中下河地区著名的“锅底洼”,即像锅底一样的洼地,河流仿佛在“锅底”蜿蜒。从前没有后来驰名中外的江都水利枢纽,老天稍微多下一点雨,就分不清哪里是河面,哪里是湖面,哪里是岸面,一片水乡泽国的情景。每逢发大水的时候,这溱湖地界最醒目的就剩下原先长在河边、湖边和沼泽里的芦苇,一行行、一片片、一群群,只有芦苇尖露出水面,远远望去,像是无力呼救的溺水的人群,任随一缕缕头发在水上招摇。

不过,对于上世纪出于一种本能而逃亡的黄家人,溱湖倒是个好去处。天高皇帝远,从此便让后辈们结下一份新地缘,与溱湖相亲相识,厮守在一起过日子了。

这做人与什么时辰、什么朝代有很大关系,与地界的缘分(也就是地缘)也有莫大的关联。古之风水之说,仔细琢磨自有一番道理。“狗骨头不葬龙地”的古谚,跟西洋的环境论暗合。单说上世纪初的杰出人等,孙中山不会生长在闭塞的内陆,不出韶山冲也就没有毛泽东,所以人的出生地所在何处,对于人的一生命运多少有些宿命的意味。至于这些生于溱湖、长于溱湖的人们,便难免身心肤发与饮食起居都有些湖水荡漾过的痕迹。P1-3

序言

精神还乡者的家园梦

王干

与黄海光认识的时候是在电视台,我做一个辩论赛的嘉宾,他是制作人。知道他是电视界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他的电视制作也总是在从容中夹着严肃的思考,在看似平淡的语言背后蕴含着不寻常的思想。没想到他还是一个文学的痴迷者,在繁忙的电视工作之余,他也写作,主要是一些随笔和诗歌。与我们这些经常需要按照日程表登台表演的“专业演员”不同,他总是在观察,然后兴之所致,即兴来上一段儿。所以,他的写作总是自由而从容的,总是能够获得一种“旁观者”的立场而识得文坛的“庐山真面目”。这一次,黄海光居然花多年时间,写起了长篇小说!我刚刚拿到的时候,还真替他捏了一把汗,可等到读了第一部分的时候,我开始放松下来,也开始暗暗为他叫好。自称“票友”的水平尚且如此,也难怪中国当下文坛的边缘地带藏龙卧虎了。

《溱湖鸳梦》以作者家族流变为经,以溱湖地界为纬,淘出阵阵离奇风情,勾出片片情爱故事,写尽人间风流人物,是一部写得非常纯美的小说。说它纯美,一方面是指小说的内容和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舞台纯净秀美。孕育鸳梦的溱湖会让人想起万里无云的蓝天下清澈碧蓝的湖水,湖面上丰姿绰约的芦苇和湖里面自由自在的鱼儿,想起江南的透亮和明净。一切都是工业时代到来之前的样子,都是“原生态”的样子。 而在这样的溱湖中勾勒的“鸳梦”,也无疑是如今已经鲜见的“绿色爱情”:至情至性。

我想这是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在钢筋水泥的“工业爱情”已经变得匆忙而寡淡的时候,黄海光的泥巴清水般的原生态爱情却变得有滋有味,生龙活虎。与此同时,勾勒了溱湖地带的风情画和风俗史,成就了一幅动态的溱湖风情图。

此外,小说的纯净还与写法有关。当代文学史上追述家庭历史从而投射整个社会历史的小说不在少数,写作风格或厚实沉重如陈忠实的《白鹿原》,或先锋锐利如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或平实动人如余华的《活着》。而所呈现出来的历史或如寻根小说一样主题叙事含蕴丰富而最终落脚点犹疑尴尬,或如新历史小说一样历史叙事厚实而文学性单薄,或如先锋小说一般寓言效果明显而可读效果欠佳。至少,《溱湖鸳梦》在单纯的叙事中透出了语言干净,意境悠远,人物鲜活,故事跌宕起伏等“原生态”叙事的诸多要素。于是,一种单纯和简单反而产生了新异的审美效果,仿佛给充满了疲惫的现代性的文坛吹来的一阵原始风情的清风,而这样的情形对于一个在业余从事文学创作的人而言,实在是不俗的表现。

《溱湖鸳梦》带着江湖传说的“野狐禅”风格。长辈师长与女弟子浪漫而不乏酸楚的忘年恋情,谢家班与黄家班阴错阳差的误会所成就的美好姻缘,谈谎媒谈出来的坚贞爱情,两个被人忽视的人之间撼天动地的以身相许等等。林林总总的爱情与行医江湖、与江湖卖艺、与民间传说、与佛、与道、与匪、与宿命、与巫术、与禁忌、与生、与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段声情并茂的历史,一个快意恩仇的家族谱系。海光的书写显示了他的游侠气息,对于重然诺、重道义的江湖气息的探究和对于“不成夫妻则成仁”的爱情的书写都显示了他寻找传统、回归本然的努力。这或许是一个紧贴时下生活的人对于心灵自由的最浪漫的想象了。

正如他在题记中所写的那样:

“溱湖鸳梦,是为失去故园和真情的人们而写的。这个世界,丢了故园的人有好多,丢了真情的人有好多,寻找故园与真情的人想必也很多。

借一个梦中故园给你,好让你的心灵平静入睡。”

我曾经数次路过溱湖,溱湖是水乡版的“香格里拉”,是中国十大民俗节庆之一“溱潼会船节”的所在地。乎日里的溱湖,没有繁华热闹的溱湖,确实是一个可以让心灵平静安详的所在。至于溱湖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丰富而奇异的口头传说,这些都是这个地区“隐秘的历史”,需沉浸其中才得见,所以自幼生长于斯的海光书写起来,灵动自如而情趣盎然。

而对于我来说,阅读《溱湖鸳梦》其实是一次精神还乡,这种精神还乡不仅是我远居他乡,感受溱湖遥远而亲切的气息,更重要的是,海光所抒写的家园已经消逝,成为纸上的梦想。工业革命和电子时代的喧嚣摧垮了我们记忆中的故乡和家园,文学则有能力和义务保存这份记忆,为精神还乡者营造心灵的栖息地。

对于小说创作而言,美学风格上的出于本然和叙事语言上的个性鲜明是两个重要的砝码,而黄海光的《溱湖鸳梦》同时崭露了这两个方面的峥嵘,这非常难得,也非常值得坚持下去。我曾听海光带着发誓的口气谈,写完这部《溱湖鸳梦》就不再搞文学了,我能明白文学对他情感的纠缠如挥之不去的空气一样,让他欢喜让他忧。尽管如此,我知道海光其实是离不开文学的,这本书不是终结,而是开始,他会走下去,并且步履矫健,因为文学是永远的精神家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