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编写的《旗开得胜--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的全景和脉络,并眼于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旗开得胜--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共和国的历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亮 |
出版社 | 蓝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亮编写的《旗开得胜--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的全景和脉络,并眼于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内容推荐 刘亮编写的《旗开得胜--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主要讲述志愿军发起反登陆作战的战斗故事和发展过程。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此次战役也是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进行的首次作战,共歼敌1万5千余人,将进攻的美国及仆从军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此次是敌我双方在运动中的不期遭遇战打响的,彭德怀将其称为“遭遇与反突击战役”。志愿军以战略上的后发制人和战役的突然性,将冒进至鸭绿江的敌人以迎头痛击。 目录 一、战略方针 十三兵团渡江计划 志愿军统帅与部队失去联系 彭德怀与金日成会晤 各路大军隐蔽开进异国他乡 毛泽东指示“运动中歼敌” 彭德怀展开战役部署 “先拿西线伪军开刀” 二、首战告捷 “口袋阵”里“吃肉包子” 韩先楚亲临前线坐镇指挥 全歼南朝鲜军第七团 三、云山大战 志愿军调整作战部署 扫清云山城外围 击败美军王牌骑兵第一师 激战要地飞虎山 西线转入正面防御 四、浴血阻击 拉开坚守黄草岭序幕 边打边退诱敌深入 惨烈肉搏烟台峰 偷袭美军炮兵阵地 激战十三个昼夜 五、战役总结 全线停止进攻 前线部队秘密撤退 挺进敌后展开游击战 梁兴初气呼呼地走出会议室 试读章节 十三兵团渡江计划 1950年lO月19日,天气阴沉,浸满雨水的铅云压在沈阳机场上空。 一架银白色客机拔地而起,向北飞去。不久,飞机与护航的4架战斗机会合,随即风驰电掣地朝边境机场安东(今丹东)飞去。 客机上,彭德怀穿着一身粗呢黄军装,靠在座椅上,低头看着从朝鲜发来的最新战报。 自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从仁川登陆后,朝鲜战争形势就发生了逆转。已经打到三八线以南的朝鲜人民军在“联合国军”优势兵力和优势装备的打击下,不得不撤回到三八线以北地区。 “联合国军”不顾我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他们发挥机械化的优势迅速北犯,悍然越过三八线。到19日,“联合国军”已经占领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的首都平壤。 就在飞机离开沈阳机场前,彭德怀还听到美军飞机轰炸鸭绿江大桥的爆炸声。 入侵朝鲜绝不是美国人所说的捍卫朝鲜半岛的和平与自由,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北压朝鲜,南侵台湾,东连日本,三面虎视新中国。 面对严峻的形势,毛泽东洞若观火,他决定以实际行动告诉美国,像当年日本入侵中国那样把朝鲜半岛作为跳板已经行不通了。10月18日,毛泽东电令志愿军第十三兵团: 自明日19时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 彭德怀临危受命,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此时,彭德怀心急如焚,一方面,前方战况急如星火,一天数变;另一方面,他也非常担心美军发现我军的意图。 按照毛泽东最新的部署,我军隐蔽入朝后,将在平壤、元山铁路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线。如果敌人来攻,则在阵地前分割歼灭;如平壤美军、元山南朝鲜军两路来攻,则打孤立较弱的一路。 这个部署的关键是,我军一定要隐蔽开进,否则就会遭到美军优势火力的打击。 彭德怀不时地向舷窗外望去。虽然,乘飞机比当年用双脚快了许多,但他依然嫌飞机飞得太慢了。 飞机终于在安东机场降落。彭德怀急匆匆地下了飞机,登上汽车。汽车一路飞奔,驶进了十三兵团的驻地。 十三兵团司令邓华,副司令洪学智、韩先楚等早已等候在院子里。 “马上给我准备吉普车,”彭德怀没有寒暄,直接对邓华说,“我先过江。”邓华转身让人马上准备车子。 来到会议室,彭德怀扫视了一眼围成一圈的兵团首长们,说:“从今晚起,在安东和辑安两个渡口,部队利用夜色掩护,秘密渡江。现在美军和伪军兵分两路,中部隔着狼林山脉和赴战岭山脉,两路失去联系,无法协同作战。我们一定要利用敌人的骄傲麻痹,出其不意,打一个漂亮仗!” 邓华抓紧时间向彭德怀简要介绍了渡江计划: 除四十二军16日晚先渡江外,今晚的开进计划是四十军两个师开始渡江,即一一八和一二〇师。明晚军部和一一九师渡江。21日晚炮四十二团及军后勤渡江。 彭德怀严肃地问了一句:“这是从安东吧?” “是的,是的。从长甸河口,三十九军一一七师今晚渡江,明晚全师进至朔州以南向泰州开进。军主力乘车运至安东,22日晨1时开始尾随四十军自安东渡江。” P2-4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段时间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有如弹指—挥间,但它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六十多年里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卖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六十几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但对身处其间的个人却是并非无足轻重的。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的历程》。 《共和国的历程》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我们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4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