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双编写的《稳定战线--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的全景和脉络,并眼于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稳定战线--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共和国的历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广双 |
出版社 | 蓝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广双编写的《稳定战线--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的全景和脉络,并眼于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内容推荐 周广双编写的《稳定战线--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主要讲述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的战斗故事和发展过程。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是为打破敌“联合国军”从我侧翼登陆的企图而实施的进攻 战役。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五十天的战斗,歼敌“联合国军”八万二千余人,缴获和消耗了敌人大量物资装备,迫使敌军转入了战略防御,也使中国军队进一步取得了对美军作战的经验。 目录 一、西线突击 第五次战役全面打响 割断敌军联系 全歼皇家营 血战九陵山 向中央求援 二、东线作战 展开围歼战 重创美法联军 攻占大水洞 整个战局开始出现变化 三、向北转移 展开朴达峰防御战 步炮协防芝浦里 二十军拼力保卫华川 精心策划铁原阻击战 不让敌军前进一步 孤胆英雄独战坦克 血战突出重围 试读章节 第五次战役全面打响 1951年4月22日的黄昏,残阳如血。 在朝鲜,从北汉江西南面的名胜洞,沿仓平、上实乃里一直向东,经间村、葛岘洞、赤巨里,再经三串里、元等里、德寺里,直到泰斗洞及其以西的地区,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和喊杀声。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正式打响了。 这次战役对志愿军方面来讲,是经过周密部署的。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结束前,志愿军新入朝部队就于4月16日全部到达集结位置。 此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共有14个军,除第三十八军、第四十二军及新入朝的第四十七军在后方休整及担任抢修机场等任务外,正面战场有3个兵团共11个军。 第十九兵团辖第六十三军、第六十四军、第六十五军,除一部担任一线防御外,分别集结于市边里、金川、新溪地区。 第三兵团辖第十二军、第十五军、第六十军,除一部担任一线防御外,分别集结于伊川、安峡、晓星洞地区。 第九兵团辖第二十军、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并指挥新入朝的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其中第二十六军、第四十军、第三十九军担任一线防御,第二十军、第二十七军分别集结于淮阳、平康地区。 这些部队经过政治思想教育和祖国第一批赴朝慰问团的鼓舞,斗志很旺。 但是,新入朝的部队对敌人情况、地形等均不熟悉,另外,经过长途徒步行军,体力也还没有恢复。 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经过几次战役作战,减员很大,十分疲劳,还没有进行休整补充。 志愿军的战地物资储备有限,随着部队增多,后勤保障更为困难。“三八线”附近地区因频繁作战已成为无粮区,难以就地筹粮,形势不容乐观。 此时,种种迹象表明,敌人有在中朝军队侧翼实施登陆的企图。为粉碎其登陆企图,避免两面作战,志愿军总部决定提前于4月22日发起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的基本目标是: 以3个兵团共12个军,含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在西线实施主要突击,第三兵团居中,从正面突击,第九兵团、第十九兵团分别从左、右两翼实施战役迂回,以分割歼灭汉江以北、汉江以西美军3个师,即第三师、第二十四师、第二十五师,英、土耳其军3个旅,即英第二十七旅、第二十九旅、土耳其旅和南朝鲜军2师,即第一师、第六师 具体部署是: 第十九兵团指挥第六十三军、第六十四军、第六十五军及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为右翼突击集团。 以一个军首先扫除临津江以西的“联合国军”,随即在葛岘洞至元等里31公里地段上突破临津江。第六十三军、第六十五军首先歼灭英军第二十九旅,然后向东豆川里、抱川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协同第三兵团和第九兵团会歼美军第二十四师、第二十五师。 第六十四军迅速向议政府(地名)实施战役迂回;截断敌人退路,阻击敌人增援部队,获得胜利后,以一部向汉城推进,并相机占领。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首先歼灭开城、汶山地区的“联合国军”,然后向高阳、汉城实施突击,占领后担任汉城的守备任务。 第三兵团指挥第十二军、第十五军、第六十军为中央突击集团,在三串里至新兴洞15公里地段上进行突破,首先歼灭美军第三师、土耳其旅,然后协同第十九兵团、第九兵团主力在永平、抱川地区围歼美军第二十四师、第二十五师。 P2-4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段时间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有如弹指—挥间,但它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六十多年里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卖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六十几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但对身处其间的个人却是并非无足轻重的。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的历程》。 《共和国的历程》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我们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4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