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世奇谈(怪事奇谈纪念珍藏版共3册)(精)》囊括不容错过的冯骥才小说代表作《三寸金莲》《神鞭》《阴阳八卦》,全新图文珍藏版,完整保留1986年版文字内容,全新收入作者亲自遴选的200余幅私藏图片并新增新版序言!
本套书是《俗世奇人》姊妹版,清末民初奇人异士传奇,从争议走向经典的大师之作,深度剖析中国文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怪世奇谈(怪事奇谈纪念珍藏版共3册)(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冯骥才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怪世奇谈(怪事奇谈纪念珍藏版共3册)(精)》囊括不容错过的冯骥才小说代表作《三寸金莲》《神鞭》《阴阳八卦》,全新图文珍藏版,完整保留1986年版文字内容,全新收入作者亲自遴选的200余幅私藏图片并新增新版序言! 本套书是《俗世奇人》姊妹版,清末民初奇人异士传奇,从争议走向经典的大师之作,深度剖析中国文化! 内容推荐 《怪世奇谈(怪事奇谈纪念珍藏版共3册)(精)》囊括不容错过的冯骥才小说代表作《三寸金莲》《神鞭》《阴阳八卦》。 《阴阳八卦》讲述了黄姓大户人家围绕着寻找祖传的金匣子,婶侄反目,主仆决裂,挖地三尺,各路人马使尽浑身解数,结果把家财折腾尽了,主妇折腾死了,恶仆席卷细软而去。否极泰来,正气压倒邪气,侄子及众位朋友重振门庭,过起安稳日子。 《神鞭》讲述了一个关于辫子的神奇故事,是一部充满了津门乡土风味的风俗画式的文化小说。作品通过“神鞭”的兴衰变化,细致真切地再现了晚清时具有浓郁的天津味的市井生活,书中既充满了文化批判精神,又渗透着变革意识。 《神鞭》讲述了一个关于辫子的神奇故事,是一部充满了津门乡土风味的风俗画式的文化小说。作品通过“神鞭”的兴衰变化,细致真切地再现了晚清时具有浓郁的天津味的市井生活,书中既充满了文化批判精神,又渗透着变革意识。 目录 《阴阳八卦(纪念珍藏版)(精)》 闲语 第一回 来个元宝大翻身 第二回 神医王十二 第三回 不是冤家不对头 第四回 一道干金尹瘦石 第五回 倒霉上卦摊 第六回 祖传金匣子 第七回 闹鬼儿 第八回 阴长阳消 第九回 火眼金睛穿墙透壁截裤子看屁股 第十回 波光月影禅语破天机 第十一回 拴红绳的大鲤鱼 第十二回 糊涂八爷 第十三回 阴盛阳衰精豆儿称王 第十四回 正气出丹田 第十五回 刨祖坟 第十六回 阳春三月 《神鞭(纪念珍藏版)(精)》 第一回 邪气撞邪气 第二回 跳出一个大傻巴 第三回 请神容易送神难 第四回 不信也是真的 第五回 谁知是吉是凶是福是祸? 第六回 祖师爷亮相 第七回 广来洋货店的掌柜杨殿起 第八回 出洋相 第九回 佐爷的本事是抓辫子 第十回 它本是祖宗的精血 第十一回 神鞭加神拳 第十二回 一个小小的洋枪子儿 第十三回 只好对不起祖宗了 第十四回 到了剪辫子的时候 第十五回 神枪手 附录 《三寸金莲(纪念珍藏版)(精)》 书前闲话 第一回 小闺女戈香莲 第二回 怪事才开头 第三回 这才叫:怪事才开头 第四回 爷儿几个亮学问 第五回 赛脚会上败下来 第六回 仙人后边是神人 第七回 天津卫四绝 第八回 如诗如画如歌如梦如烟如酒 第九回 真人真是不露相 第十回 白金宝三战戈香莲 第十一回 假到真时真即假 第十二回 闭眼了 第十三回 乱打一锅粥 第十四回 缠放缠放缠放缠 第十五回 天足会会长牛俊英 第十六回 高士打道三十七号 附录 试读章节 《阴阳八卦》 跟着是画老钱的白粉不中意,昨后晌二奶奶叫精豆儿告诉账房九九爷预备好白粉,九九爷为讨二奶奶高兴,打发灯儿到日租界浮岛街静文斋买包洋粉笔。洋粉笔得使得劲,可二奶奶赛见一包虫子,扔了一地。洋人属邪,邪气冲福,这就火上加油了。幸亏精豆儿用心,头年使剩的木炭还存着,赶紧跑去拿来,才把这漏子补上。 随后是二少爷画不好。二少爷是病秧子,嘛药都尝过,嘛病都带着,就差没死过。他捏块炭灰打门口画梯子,一猫腰,腰赛柳条子,没劲儿,就趴下,腿没劲儿就跪下,手也没劲儿,每条线都画得东扭西歪南斜北拐,赛长虫爬,又赛雨后蚯蚓爬的道道儿。人爬线爬,爬进院子,就喘起来,气贯不到手上,线打哆嗦,愣把一架梯子画成烂蜘蛛网。待画到老钱,不成圆,赛大枣核儿两头尖,涂了再画更差,好比一片大海蜇。侍候二少爷的老妈马婆子说:“二少爷这才缓上来几天,别叫他再受这份罪了!”可是这种事非得主家自己干,佣人不得插手。偏偏二爷远远站着,不动劲不帮忙不吭声。二奶奶心火压不住,腾家伙蹿上来,面红耳赤青筋跳,说声:“我来!”打二少爷手里夺过灰炭,趴下大胖身子就画。 二奶奶天天晚上拜佛烧香,必看香头。凡事是吉是凶全要等着三炷香烧到一半时,看三炷香哪高哪矮,对照香谱才定。烧半根香得不小的工夫,所以她无论是趴是跪,全有功夫。可心里有火有气,就不一样,猛地一趴,火朝前冲,气朝前顶,赛炮膛一轰上脑袋,眼前一黑,收不住身子,一下来个元宝大翻身,不知哪块骨头撞在冻硬的地皮上,咔嚓一响,跟手连翻俩个儿,浑身滚成一个肉团儿,一时分不出脑袋屁股脚丫,只听打肉团儿里冒出杀猪赛的尖嚎。一家人先惊后慌,找着她胳膊大腿,打算往屋里抬。但这大肉蛋,摸哪儿都叫疼,没法下手。奇了,这一下就摔散架了? 她叫起来: “肋叉子全断啦!哎呀哎呀,疼死我啦……我就知道今儿要犯邪,昨晚烧出‘恶事香’来了。哎呀哎呀,小的不争气,老的耍蔫损,成心逼死我,好讨小老婆呀……哎呀哎呀,别拉我呀,我知道你们是阎王爷派来的小鬼,拉我死呀……” 谁碰她骂谁,精豆儿打屋里抱出两个大棉花枕头,垫在她脑袋下边才算稳住劲儿。可这大冷天,不能叫二奶奶总躺在当院。再找二爷,人不见,回屋了。老爷不急,下边人着急,急也没辙。 忽然哗啦大门一响一开,门口乐呵呵站着个高大胖子。狗脸哭,猪脸笑,一脸喜庆。 “惹惹!”九九爷脱口叫道,好赛来了救命恩人。跟手又改了称呼说,“大少爷来啦!” 只见这人三十多岁,大耳垂,双下巴,白面红唇,头扣亮缎帽翅,元青暗花大棉袍子,酱紫对襟羊皮马褂。要看他细皮嫩肉,早早发福大肚囊子,是位阔人;细瞅袍子上好几块油,马褂襟口出锋的羊皮沾土发黑,帽子几处瓜皮开了线,透出穷气。他一瞧这场面,目光一跳,大步几下到院中,叫道: “哟,这是怎么档子事?” 精豆儿舌灵口快,把事一说,二奶奶又嚎开了: “哎呀哎呀,打进了黄家就没过一天好日子呀!男不是男女不是女,这回该报应啦,家破人亡啦,命到头啦,凶灾险难大祸小祸全来啦……” 惹惹大腿一弯蹲在二奶奶身边说: “二婶,可不兴念损。是祸是福,您比我心里透亮,年头一跤,灾祸全消,好事全在后头,您往后瞧吧!马妈,快把二少爷搀回屋,院里凉,瞧他脸全不是色了。精豆儿、灯儿、影儿,站着等嘛?快帮把手抬二奶奶进屋。精豆儿,你托住脑袋,九九爷,您跟我托身子,灯儿影儿你俩一人抬一条腿。一齐用劲,起!好,步子小点,蜷着她点身子,走,好!走,走,走……” 一下大伙有了主心骨。病人比好人沉,死人比活人沉。好赛抬块大石头。 二奶奶又嚎,叫疼。惹惹对众人说: “别打住!疼点好治,不疼难治。二婶,我料定你不过扭了腰,拧了脖子。你放心,我认识能人,保管出了明儿,不出后儿,三天下床满地跑。” 直说得二奶奶不叫大伙笑。几下就把死沉死沉的二奶奶撂在炕上。惹惹马不停蹄,紧劲张罗着:“摔一跤不算事,大伙稳住别慌,乱了阵脚。谁该忙嘛谁忙嘛,事别撂下。地上的老钱还得画好,回头我来,我行。灯儿影儿你俩随九九爷去照看好大门和铺面。买卖不能总上着门板,要不老主顾来了,当咱纸局黄了。精豆儿,你给二奶奶熬点姜糖水喝,刚头在精冷地界趴半天,别受寒。记着,千万别叫她动劲儿,疼也别给她揉,我这就去请大夫,眨眼就回来!”说着掉身出去,屁股后边棉袍下摆赛帘子一扬一扬,腾腾腾几下出了大门。 九九爷瞅着惹惹背影笑道: “这人能救火,不能抱孩子。” 精豆儿没搭茬,悄悄在影儿耳边叽咕一句。影儿一闪,没了影儿。 二奶奶躺在炕上,出气也疼,吸气也疼,不喘气就死。可她顾不上疼,心里犯嘀咕。没出正月,没磕没绊,摔这一大跤,好赛鬼推的。到底是福是祸是吉是凶是嘛先兆?想起刚头自己那些话,又是家破人亡,又是命到头,又是凶灾险祸,全不是好话。她后悔,恨不得撕烂自己的嘴。话说出去赛泼水,撕了嘴也收不回来。再想就更不对劲,为嘛不喊别的,偏喊这些不吉利话?这话平时一个字儿也避讳着,别是哪来的恶鬼附身附体,借她的嘴喊出来的。愈想愈邪门愈害怕,一股凉气打脊梁骨顺肋叉子透了全身,凉气后头是冷气,冷气后头是寒气,寒气后头是鬼气,鬼气疹人,不觉眼神发直,手脚比院里的砖头还凉。精豆儿一看一摸,吓得一激灵,以为二奶奶完了。再看,二奶奶眨眼皮,又吓得一激灵。死了吓人,活了也吓人,这可不对劲。对劲没事,不对劲有事,跟手一大堆奇事怪事邪事巧事真事假事绝事就接着勾着引着牵着杂着并着来了,这是后话。 P21-26 序言 写在百花社重印“怪世奇谈”之前 当百花文艺出版社通知我,《怪世奇谈》将再度重印,我徒生两种感觉—— 一种是特殊的欣然。何谓特殊?是因为这部书问世后的三十年来,不管在各种选集、各家出版社印了多少次,但它最初却诞生于百花社,其中有百花社编辑“接生”它时付出的心血,我至今记得与编辑们讨论这部书的构思和写法时一些生动和令我感动的细节。我想,如今百花社重印它,并冠名“纪念珍藏版”,一定将它视为自己的一种果实,一定含有这样的情与意。百花社是我家乡的出版社,它是我最初踏入文坛有力的支持者,至今犹然。这部书在百花社重印意含非常,我喜欢这种感觉。 二是《怪世奇谈》包括《神鞭》、《三寸金莲》、《阴阳八卦》三部小说,写于1984年至1988年。那时代属于新时期文学的中后期,至今三十年,已是过往的文学时代之作;不管这几部小说当时如何炙手可热,又拍电影、又演京剧、又译成诸多外文版本,多么风光,现在已经进入历史。 这部书从表面看,所写虽是清末民初津门本土的人物与“生活”,却不是历史小说,而是假借历史形态,演绎现实灵魂。我曾将这荒诞不经的文本意图写在《我为什么写(三寸金莲)?》与《我与阿城说小说》几文中。可是这些三十年前藏在书中的寓意,今天的读者还能看得出来吗?今天的读者从中所得到的是什么?如果读者没有获得,书的生命自然完结。 所以说,这次“跨时代”的重印已不是一种再版,而是在一个新的生活时代里的再生,是一本另类的“新书”。作家将一本“新书”推入生活时,总有一种惶恐感。它将面对新一代的读者。新人不与旧人同。新一代读者必然会做出新的阅读反应。我所盼望的,是书中那些人物的性格与命运、那些人性感受、那种深刻留在民族记忆里的独异的文化、那些至今没有答案的历史问号,仍然能成为本书的生命。 是为序。 冯骥才 2016年4月7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