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城南旧事(青少彩插版无障碍阅读)/青少年成长必读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林海音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林海音所著、钟书主编的这本短篇小说《城南旧事(青少彩插版无障碍阅读)/青少年成长必读丛书》精选世界文学名著,针对10~15岁读者的年龄特点,在保持原著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简洁生动的改写,全本美绘,插图精美鲜明。特邀名师深度解读、赏析点睛,“精彩章节我问你答”及随书附赠的测试卷,紧贴要点优化训练,使少年读者能够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更好地领略名著的魅力。

内容推荐

由钟书主编的这本短篇小说《城南旧事(青少彩插版无障碍阅读)/青少年成长必读丛书》是知名女作家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60年。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来大学生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不料被火车压死。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后来,被赶出家门的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味道不对,英子很伤心,想了一个办法,把兰姨娘介绍给德先叔,使他们俩相爱,最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了,爸爸很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宋妈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英子随着爸爸的离开,真正地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真正的长大了。

目录

第一辑 城南旧事

 忆儿时(代序)

 冬阳·童年·骆驼队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第二辑 忆老北京

 【我的京味儿回忆录】

故居何处

珠市口

椿树上二条

新帘子胡同

虎坊桥

西交民巷

梁家园

南柳巷

永光寺街

南长街

 【北平漫笔】

秋的气味

男人之禁地

换洋取灯儿的

蓝布褂儿

排队的小演员

陈谷子、烂芝麻

文津街

挤老米

卖冻儿

台上、台下

一张地图

琉璃厂、厂甸、海王村公园

 【我的童玩】

我的“小脚儿娘”

从六岁到六十岁

挝子儿

跳绳和踢毽子

试读章节

忆儿时(代序)

我的生活兴趣极广泛,也极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

记得小时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乱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是怂恿着大人讲下去。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先是卖晚香玉的来了;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只,妇女们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再过一会儿,“换电灯泡儿的”又过来了。他背着匣子,里面全是些新新旧旧的灯泡,贴几个钱,拿家里断了丝的跟他换新的。到今天我还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什么用。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背着“话匣子”(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说电唱机了),提着胜利公司商标上那个狗听留声机的那种大喇叭。我便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亲被搅不过,总会依了我。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

“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到结果,他是不会走掉的。讲价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街坊的小孩和老妈子。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便会挨挨蹭蹭地跟进来,北平的土话这叫做“听蹭儿”。我有时大大方方地全让他们进来;有时讨厌哪一个便推他出去,把大门“砰”地一关,好不威风!

唱话匣子的人,把那大喇叭安在话匣子上,然后装上百代公司的唱片。片子转动了,先是那旬开场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金刚钻的针头在早该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的声音,啦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不过因为熟主顾,最后总会饶上一片“洋人大笑”,还没唱呢,大家就笑起来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更笑得凶,乱哄哄地演出了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

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代不同,比如妈妈那时候交给老妈子一块钱(多么有用的一块钱),叫她带我们小孩子到“城南游艺园”去,便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没有人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时候的母亲并不注重“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教条。

那时候的老妈子也真够厉害,进了游艺园就得由她安排,她爱听张笑影的文明戏《锯碗丁》《春阿氏》,我就不能到大戏场里听雪艳琴的《梅玉配》。后来去熟了,胆子也大了,便找个题目——要两大枚(两个铜板)上厕所,溜出来到各处乱闯。看穿燕尾服的变戏法儿,看扎着长辫子的姑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郑小秋的《空谷兰》。大戏场里,男女分座(包厢例外)。有时观众在给“扔手巾把儿的”叫好,摆瓜子碟儿的,卖玉兰花的,卖糖果的,要茶钱的,穿来穿去,吵吵闹闹,有时或许赶上一个发脾气的观众老爷飞茶壶。戏台上这边贴着戏报子,那边贴着“奉厅谕:禁止怪声叫好”的大字,但是看了反而使人嗓子眼儿痒痒,非喊两声“好”不过瘾。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夜半,雇洋车回家,刚上车就睡着了。我不明白那时候的大人是什么心理,已经十二点多了,还不许入睡。坐在她们(母亲或是老妈子)的身上,打着瞌睡,她们却时时摇动你说:“别睡!快到家了!”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睡觉?母亲说,一则怕着凉,再则怕睡得魂儿回不了家。

多少年后,城南游艺园改建了屠宰场,城南的繁华早已随着首都的南迁而没落了,偶然从那里经过,便不胜今昔之感。这并非是眷恋昔日的热闹的生活,那时的社会习俗并不值得一提,只是因为那些事情都是在童年经历的。(P002-004)

序言

3分钟/了解

全书概述

《城南旧事》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小说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透过英子童真的视角,描写其成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带有一定的自传色彩。

小说集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分别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在《惠安馆》中,作者讲述了疯子秀贞和妞儿的凄凉故事;在《我们看海去》里,作者描述了一个善良诚实、为生活所迫的小偷的形象;在《兰姨娘》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良后被赶出家门的妓女……

《城南旧事》描述了老北京胡同里人们的悲欢离合,故事中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故乡的思念。

此外,本书精选了多篇作者对老北京的回忆文章,可让读者感受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1: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