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蒙德·马利克编写的这本《管理成就生活(珍藏版)》对管理中的诸多误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指出有效管理应当遵循的六大原则、管理者的五大任务以及七大工具,为帮助中层经理取得更大的成功给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于即将走上中层岗位的MBA学员以及企业的高级经理,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管理成就生活(珍藏版)/欧洲管理经典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奥)弗雷德蒙德·马利克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编写的这本《管理成就生活(珍藏版)》对管理中的诸多误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指出有效管理应当遵循的六大原则、管理者的五大任务以及七大工具,为帮助中层经理取得更大的成功给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于即将走上中层岗位的MBA学员以及企业的高级经理,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编写的这本《管理成就生活(珍藏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人们希望自己能够像经理人和专家那样,不但在自己的工作上,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提高效率并获得成功,那么他们应该具备何种知识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管理成就生活(珍藏版)》是各种组织中所有成员的日常必备之物。它的基本内容是如何在未来的组织中有效地工作。 书中讲的是所有组织(包括公司、各种其他机构和社会组织)都会经常使用的知识和工具。如果一个人希望做好管理,提升绩效,并且过上高品质的生活,那么这本书可以告诉你在每个位置上的要求。 通过《管理成就生活(珍藏版)》这本书,你将会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管理、良好的管理。你是否自称为管理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组织内的工作、活动、职能以及岗位对你的要求是什么。虽然这本书是为商界的管理者所写的,但它的适用群体绝不仅限于此。管理已经超越了商界,延伸到社会上的各个领域。 目录 总序(郝平)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篇 专业化管理 理想的管理者 全能的天才 高效能的普通人 没有共同基础 关键因素是条件还是行为 访谈没有用 专业化管理是可以学习的 错误的理论与管理误区 错误的理论 管理误区 管理是一种职业 法治思想 作为一项职业的管理 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职业 一种大众化的职业 缺乏培训的职业 管理职业的组成要素 第二篇 有效管理的原则 导言 原则一:关注结果 显而易见的事实 错误认识 不接受此原则怎么办 要快乐还是要结果 原则二:为整体作贡献 考虑职位还是贡献 要专家还是要通才 整体思维 贡献与激励 重要的是贡献而非头衔 组织管理的结果 原则三:聚焦关键 取得成果的关键 没有道理的反对 应用范例 原则四:利用优势 对弱点的过分关注 让优势和任务匹配 应该忽视弱点吗 不要试图改变个性 为什么会专注于弱点 向伟人学习 如何识别优势 弱点的类型 一流业绩的两个来源 原则五:信任 坚实的管理环境 如何建立信任 原则六:正面思考 关注机遇而非问题 从激励到自我激励 天生的、后天学会的还是逼出来的 摆脱依赖 做到最好 总结 管理的质量 第三篇 有效管理的任务 导言 任务一:制定目标 拒绝官僚系统 个人年度目标 总体方向 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 任务二:组织 对“重组病”的警告 没有“完美”的组织 三个基本组织问题 “坏”组织的症状 任务三:决策 误区与错误 制定决策的程序 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问题 任务四:监督 必须监督 信任是基础 如何监督 评估和判断力 任务五:人的发展 重要的是人而不是雇员 具体个人而非抽象个人 其他方面 补充 其他任务 第四篇 有效管理的工具 导言 工具一:会议 减少会议次数 关键成功要素:前期准备和后续跟进 主持会议需要自律 会议的类型 会议不应该蜕化成社交活动 会议的议题类型 没有行动就没有议题 争取达成一致意见 需要做会议记录吗 没有议程的会议 最重要的因素:执行和后期跟进工作 工具二:报告 提升效能的一小步 语言简明准确 陋习、无理要求和愚蠢行为 工具三:工作设计与任务控制 工作设计中的六种错误 任务控制 工具四:个人工作方法 也许枯燥,但极为重要 高效能工作方法的基本原则 定期评估和调整 基本问题 工具五:预算和预算编制 合理使用 把数据变成信息 特别提示 清晰地记录 工具六:绩效评估 没有标准化的评估标准 没有标准化的人物模板 一种更好的方法 哪些情况适合标准化 专家怎么评估 不愿接受评估怎么办 工具七:系统的“垃圾”处理 虽然知者甚少,但至关重要 从观念到方法 产生重要结果的关键因素 提高个人效能的途径 有些垃圾清除不掉怎么办 小结与提示 总结 职业行为的检验标准 后记 从艺术到职业 附录 本书框架摘要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职业 我早已表明管理在原则上和其他职业并无二致。然而,与其他职业相比,管理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因此需要得到特别重视。 在社会中,各种职业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如果没有登山向导,大多数人会觉得准备不够充分。作为一个满怀激情的登山者,我们很可能也会遇到困难;不过只有其中的几项困难会真正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果没有滑雪教练,问题会很严重,但还不至于无药可救。当登山运动员这一角色变成飞行员、律师、医生时,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就会截然不同,当然这对于管理者也一样。 在我们的社会中,几乎一切重要的东西都要依赖于管理,依赖于在管理的实践中产生的职业主义及其优良品质。这就是事实,无须歌功颂德。管理——对社会的组织、控制和指导——同样决定着经济价值的创造,继而影响社会的繁荣水平。管理可以动员全社会资源或让其闲置,它将原材料转变为资源,再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 一个社会的生产力与技术革新依赖于管理。资源可以有效利用,同样也可能被浪费。它们可以被旧的、过时的生产方法所用,同样也可以被新的、有前途的生产方法所用,这一切都依赖于管理。 一个社会及其经济是否有竞争力。主要依赖于管理。习惯上我们总是谈论有趣或无聊的行业、好的或差的行业,然而,仔细斟酌之后,我们发现这样做并无多大意义。在每一种行业中,都有业绩出色的企业,也有身处困境的企业。大环境在行业间可能不尽相同,但在行业内却很相似。如果竞争机制相似,效益却不相同,那么影响产出的因素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公司的管理。瑞士和日本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榜样,它们在竞争中和经济上取得了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的管理能力出色。翻开它们的整个历史,通常不会发现它们拥有被人们看重的地理优势,日本的例子同样清晰地说明了,管理失误如何导致竞争的失败,及其发生的过程。 我觉得很有必要将这种观点展开说明。我的确主要分析西方发达国家,总的来说,我从这些国家提取典型事例,然而,管理并不只是这些国家的特有产物,其重要性也不只局限于这些国家。另一种看法更像是事实:管理对于那些不发达国家来说更为重要。抛开对不发达国家的意识形态、理想主义的解释,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和它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的。因此,世界上不存在不发达国家,只是因为这些国家中存在不发达或不正确的管理,其中包括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引进和发展管理,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都会有所改善。 其实是在发达国家中,尤其是在非经济部门中,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如果我们将眼光放宽一点,看到经济领域之外的部门,而且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管理同样决定着我们的健康水平和教育水平,这两方面都依赖于其管理者,即便他们不愿或根本不把自己称作管理者。通常,他们有别的头衔——医院主管、站长、主任、院长、机构领导等,然而,他们工作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是管理活动,这些管理活动与商界的营销管理者、财务管理者或工厂主管非常相似。这个事实可以推而广之,严格来说,当今各行各业处处有组织,因此也就处处有管理。 最终,大多数人的满意度以及他们是否生活幸福,都受管理者的行动所左右。我并不认为让人们生活幸福是社会组织的责任,更不是商业部门的责任。在前面章节中,我已阐述过这个命题。然而,每个人都品尝过与优秀上级一起工作的快乐,与平庸无能甚至优柔寡断上级一起工作的苦涩。当所有一切都完成之后,这一天的经历和所发生的事并不会被留在工作场所,而是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带回家。根据统计数据,每一个上班族大约与其他2.5个人打交道,其中包括他们的配偶和子女。上班族会用他们的经历、心态和感情影响周围的人,从而这些人也间接地受到管理的影响。 仅仅这些观察的结果就完全可以说明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其给予重视。这就是为什么在管理卜必须实行高标准,实际上是最高标准。在管理中,初学者难堪大任。同样也不能将经济繁荣时期易于解决的管理问题作为标尺,那些困难的问题才应该被当作衡量管理中专业化程度的标准。管理是一种“全天候”职业,或者干脆将其看作一种“坏天气”职业。当形势一片大好、组织正常运转而且经济一片繁荣时,管理并不是必需的,在困难形势下则截然相反。对管理者的培训和准备必须针对这种困境而特殊设计。在其他任何一种职业中,这也都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飞行员不会专门挑天气晴朗时训练,他们必须时刻准备着迎接困难天气和局面的挑战。 P25-27 序言 本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人们希望自己能够像经理人和专家那样,不但在自己的工作上,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提高效率并获得成功,那么他们应该具备何种知识以及如何采取行动。本书是各种组织中所有成员的日常必备之物。它的基本内容是如何在未来的组织中有效地工作。 本书讲的是所有组织(包括公司、各种其他机构和社会组织)都会经常使用的知识和工具。如果一个人希望做好管理,提升绩效,并且过上高品质的生活,那么这本书可以告诉你在每个位置上的要求。 通过本书,你将会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管理、良好的管理。你是否自称为管理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组织内的工作、活动、职能以及岗位对你的要求是什么。虽然这本书是为商界的管理者所写的,但它的适用群体绝不仅限于此。管理已经超越了商界,延伸到社会上的各个领域。 高级医师、科研机构负责人、剧院经理、公务员、大学校长和系主任、大学董事和中学教师、科研项目管理者、博物馆馆长等,也都面临着管理问题。在现代社会,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在组织里度过自己的职业生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多人都在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管理。随着知识、信息和服务时代的来临,未来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还会迅速增加,这方面的需求也会明显扩大。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或是否理解管理,也不管我们是管理他人(员工、同事或上级),还是只管理自己,大部分人都必须应对管理工作。然而,只有少数人对此做好了准备。 无一例外,我们都会受到管理的影响。不管喜欢与否,我们都应该关注管理的质量。准确区分正确与错误的管理、好的与差的管理,对于我们非常有用,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会直接影响我们能否取得成功。它决定着每一个社会组织的效率、商界的竞争力和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 管理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职能,在发达国家是这样,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更是这样。大量事实表明,导致所谓不发达国家身陷困境的真正原因,是管理不成熟,是由于管理不能发挥作用,或者发挥作用的方式不符合实际需要。这就使得管理质量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因为管理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及其各部门的组织力量和推进力量。对于这种情况是不是良性的,或是否意味着社会进步,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毋庸置疑的是,管理已经成为工作中挥之不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接受这一现实。 然而,我们没有必要屈从于当前的管理方式、管理质量和管理效能。这些都是可以改进的,而且我相信必须得到改进,在某些情况下还要进行大幅度的改进。同样,我们也没有必要接受那些不断增加的、打着“管理”的幌子到处传播的垃圾知识。 从历史的角度看,管理学仍旧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还不到100年,且大部分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的。这就说明了,与其他有着悠久历史、发展比较完善的学科相比,我们要对管理学有更多的耐心。然而,就算我们很有耐心,也不能对以下事实视而不见:没有任何一个其他领域能够像管理学这样容忍大量的垃圾肆意横行,而毫无反对声音;那些没有逻辑性的毫无意义的管理时尚、虚假理论、浅薄观点以及伪科学任意传播,人们居然不加批评地接受它们。 这在任何一门科学或任何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专业工作中都是难以想象的,比如说医生、工程师、律师、财务专家和金融专家。考虑到管理这种社会职能的重要性,这种情况绝对值得关注。实际上它是非常危险的。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管理领域专业标准的创立做一些贡献。到目前为止,管理这种社会职能还没有自己的专业标准。由于专业标准的缺失,才使得各种垃圾看起来多多少少都是有一定效力的、正确的,或是可以接受的。然而,这只会导致局面更加混乱,而且会产生危害。 在过去的25年里我作为管理学老师、咨询顾问、独立创业家和经理人的职业生涯中,结识了数以千计的管理者,他们几乎来自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位,并且拥有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与他们进行讨论,观察他们。更重要的是,我与他们合作,在不同的情境下解决差异很大的各种问题。我逐渐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对他们来说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什么让他们步履维艰;什么使他们高兴,什么让他们痛苦,以及他们对这些情况会做出何种反应。他们当中有大公司或小型家族企业的经理人,还有一些是政府机构或非政府机构、营利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他们既包括那些成功人士(已经习惯于成功并且长期被成功所眷顾的人),也包括那些失败者(可能是个人原因,也可能是源于个人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原因,但又必须由自己承担责任)。这使得我能够有机会了解那些优秀的管理者——管理得十分到位的经理人,以及一般的管理者——做不到这一点的人。 这样的区别的确存在,我们可以观察他们并从中学习。这种区分具有非常高的实践价值,一旦能够进行正确区分,我们就可以看出管理学和管理教育中存在的诸多误区、偏差和错误理论。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揭露这些问题,并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些错误涉及一些重要的管理领域,如动机与管理风格、企业文化与组织文化、跨国管理与跨文化管理。心理学在管理中有何作用,以及在哪些方面它被误用了,都能够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还讲到了某些动机理论的不良后果,这些理论不断地在各种书中和研讨会上被提及,虽然它想要实现让管理者自治、独立,但是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导致了大家对这些理论可怕的依赖性。书中还会提到,有些东西很大程度上被忽视或低估了,如信任的重要性与个人优势的发挥。与这些错误相关的一个现实就是:有些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系统)存在结构上的缺陷,例如在绩效评估、工作和岗位设计、员工的培训与发展方面,等等。在我个人看来,大部分试图进行人性化管理(这是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目标)的尝试,都是源于那些错误的理论。尽管它们出于好意,但是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我建议采取另外一种选择方案。管理、效率和生活,这三者肯定是可以同时实现的,但是达成这个目标的途径却和我们通常采取的有所不同。 在未来的新型社会里,整体经济及其所有组织机构会对管理提出高得多的要求,甚至是许多人所难以想象的。我们以前的组织可以承受各种错误。因为它们拥有耐心的雇员、善意的顾客,同时没有竞争对手,或者竞争对手非常遵守游戏规则。这些组织可以容忍和弥补管理上的错误,本质上它们还是在进行简单管理,因为它们是非常稳定的组织,并且所有的重要问题都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我们可以看到、听见和触摸它们。 在未来的新型组织中,信息和知识将会成为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常规的感官感知方式,几乎不可能直接得到什么重要东西。这些组织的员工训练有素,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和组织管理有着很高的质量要求和期望。然而同时,他们却很容易在管理方面犯错误,因为他们在管理上还都是新手。“传统美德”(如企业忠诚度)的价值将会降低,这主要是因为与以前相比,很多人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顾客变得不再善良,竞争也会变得残酷无情。 这样的组织无法容忍管理上的错误,也不会允许低水平管理者的存在。它们的管理必须是高绩效的精确化管理。这就需要达到目前管理领域的最高专业标准,甚至还要超越它。它要求对管理者的培养必须达到培训神经外科医生、飞行员和大型乐队指挥的水准,并且还要让他们拥有相类似的专业精神。这就是本书的第二个目的。 在此,我想感谢每一个曾经为本书的创作做出过贡献的人: 和我一起工作过、讨论过或者被我观察过的不计其数的管理者,他们很多人都成了我的朋友,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参与我的管理学研讨会的人。他们总是督促我反复审视自己的观点,分析关键的问题,从而使相关理论更为精确。 我班上的学生。他们帮助我找到当前管理者与未来管理者之间的联系。 圣加仑管理中心的同事们。这个团队拥有跨学科的专业能力,对我的理论进行了一次次的仔细审查,即使是那些我认为非常好的观点,他们也敢于提出质疑。 工业心理学家琳达·佩尔兹曼(Linda Pelzman)教授。我们进行过多次友好的专业讨论,感谢她对本书初稿的重要评价意见以及许多改进建议。 汉斯·希格沃特(Hans Siegwart)教授。他是一个企业管理专家,一生从事管理实务研究,他对本书的初稿提出了专业意见,并帮助我把本书表达得更加清楚,更加容易理解,这已经远远超出普通朋友的帮助范围了。 丹娜·舒伯特博士,她是一位高级管理顾问,总是不遗余力地反驳人们对本书有关概念的怀疑。 我要感谢妻子和孩子,虽然研究的是完全不同的学科,但他们帮我更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并且深化了不少观点。我还想感谢长期担任我办公室经理和秘书的鲁思·布卢默(Ruth Blumer)小姐,她以专业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态度,非常投入地为本书准备各种版本的书稿。最后,我要感谢Deutsche Verlags Anstalt出版社的朱尔根·霍巴赫(Jurgen Horbach)和斯蒂芬·博尔曼(Stefan Bollman)博士,他们提供了很多支持与帮助。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 1999年12月29日于圣加仑 后记 我在南开大学给MBA以及EMBA学生上课的时候,经常发现一个困惑,学员也经常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的课程是给未来的管理者设计的,但工具类的内容却比较缺乏,这中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此时,恰逢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了本书,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 本书对管理中的诸多误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指出有效管理应当遵循的六大原则、管理者的五大任务以及七大工具,为帮助中层经理取得更大的成功给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于即将走上中层岗位的MBA学员以及企业的高级经理,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我以前曾经翻译过管理大师德鲁克的部分著作,在本书中,我发现作者对德鲁克非常尊重,声称每天都要读德鲁克的著作,从本书的叙述风格中,也颇可以看出一些德鲁克的影子——有很强的洞察力,直击管理的本质。实际上,本书作者弗雷德蒙德·马利克在欧洲是一位著名的管理大师,其管理思想影响深远,相信本书的引进会对中国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积极作用。 本书得以完成,得到许多朋友的无私支持。其中,南开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邹玉颜、王群、颜发明、王是业、李唏、韦家运、周斯龙、赖铖燕、周恒元、田玲、严妙承担了部分初稿翻译工作(各自分别承担一章或两章),张旭、刘相舜、赵晓航等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询和考证,我负责本书部分内容的翻译和全书的审校工作。 另外,本书在出版过程中,还得到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大力帮助,特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翻译得到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民营经济制度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03JZD0018)和天津市社科规划2005年度课题“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框架与实证研究”(TJ05-GL003)、南开大学科研启动项目“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的帮助,另外,还得到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资助(“中韩民营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比较研究”)。 由于本书内容较新,涵盖领域跨度很大,涉及中层管理的方方面面,使本书的翻译增加了不少难度。尽管译者始终谨慎动笔,仔细求证,但难免还会存在疏漏,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译者联系方式:022-23504501,电子邮件:yhg@vip.sina.com或guoyanhong627@Vip.163.com 李亚 干南开园 书评(媒体评论) 欧洲管理学领域中领先的分析师和专家。作为一位咨询顾问,他对这个领域的成形和发展方向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他都是权威性的大师。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棵大树,公司治理就是它的根基。如果大树的根基不牢,即使大树能够“开花”“结果”,“花”和“果”也会随之飘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当今众多所谓的“主流”管理概念、体系、态度和行为,马利克教授提出了现实的和建设性的批评意见,这使得他成为一位独特的学者。 ——李维安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 事实上,管理不能奏效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没有把一些管理的常识弄明白并且做出来,这些常识之所以有价值并不在于其所处的理论本身,而是在于将其应用到从资源转化为价值的行动中,这正是马利克理论的价值所在。 ——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欧洲最有影响的商业思想家之一,他的课程吸引了德语国家最高层的CEO。 ——《商业周刊》 从来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司治理模式,作者以自己的实践和理论,从另一个视角揭示、验证了一个真理:在建立公司治理结构时,只能从所处实际出发,削足适履则遗患无穷。 ——周孟芹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马利克的书是写给那些愿意实实在在地做企业管理的人看的,是写给那些想成为脚踏实地的未来管理者看的。读者怀有这种心态或是从这个视野去读他的书,去细细体味他书中的思想,一定会觉得受益匪浅。 —— 姜跃滨 天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管理成就生活》是一本难得一见的书,它能极大地提高你的知识与洞察力,帮助你成功地管理工作与生活。 ——郝睿强博士(Dr. Richard Hausmann) 西门子(中国) 有限公司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