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青蛙/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编著者金建华。
科学童话具有双重魅力。它是童话,充满幻想,十分迷人;它又传播科学,给人智慧,十分诱人。孩子们读了它,就如著名科普作家郑文光说的那样:“会锻炼出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头脑,一种力图窥探物质世界奥秘的意志;他会逐渐学会观察他周围的丰富世界;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爱学习、爱思索、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人。”
我们将近百年来我国原创科学童话的精品力作选人这部丛书中,它似一个百花园,可以让小读者们尽情地欣赏品味;又似一个科学宫,可以让小朋友们穿越时空,上天人地,漫步遨游;当然,它也是一个资料库,对于家长、童话作者和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来说,可以到这里来学习、借鉴和研究,为繁荣科学童话创作添砖加瓦。
《会飞的青蛙/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编著者金建华。
《会飞的青蛙/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内容提要:《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中国科协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项目。计划出版五至六辑。“大系”将把我国近百年来的科学童话名篇、名著全都展现给少儿读者及其家长、老师,也是研究我国科学童话发展史的珍贵资料库,这对繁荣我国的科学童话创作和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少年儿童创新意识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小熊很勤劳,在园子里种了棵胡桃树,经常浇水、除草、施肥,胡桃树长得可好了。
这年春天,胡桃树开花了,满树条形的花就像一个个白色的小辣椒,喜得小熊整天乐呵呵。
小熊天天守在树下,生怕顽皮的小动物偷采胡桃花。
一天,小猴、小猩猩、小鹿经过小熊的园子,它们跑过来说:“小熊,你的胡桃树花开得正旺,真好看。”
小熊却不想搭理它们,希望它们赶快走。
“我们能在树下玩吗?”小猴问。
“对不起,我要睡觉了!”小熊故意这样说,身子往下一躺,假装睡觉。
三只小动物很扫兴,走了。
秋天,胡桃树结果了,但没有几个。
花开了那么多,怎么果子这么少呢?小熊有点想不通,怀疑是不是夜里被小猴它们偷摘了果子。
第二年的二月间,胡桃树又发芽开花了,小熊不但白天守在树下,夜里也把床搬来睡在树下。
小猴、小猩猩、小鹿又经过小熊的园子,小熊见了它们,心里直冒火,嚷道:“你们赶快滚,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三只小动物气得不行,不知道小熊为什么会这样。小猴性子最急,它跳起来骂小熊:“你这蠢熊,为什么如此无礼?”
“去年,我因为不让你们在树下玩,你们夜里就来偷摘果子,是不是?”小熊把窝在心里的话一股脑儿倒了出来。
“什么?你说我们是小偷?”小猴被惹火了,它冲过去,刷刷刷爬到树上,把许多花芽掰掉了。
小熊跑去向大象博士告状,大象博士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又找到小猴它们,得知小熊说它们偷摘果子确是冤枉它们。大象博士又特地跑到小熊的园子里,仔细看了看胡桃树。
大象博士心中有数了,它把小熊和小猴叫到一起,既批评小熊不该随便乱怀疑,又批评小猴不该恶作剧。
“不过,”大象博士又说,“小猴无意中帮小熊干了件好事,今年的果子肯定不会少。”
小熊听糊涂了,心想:小猴把许多花芽都掰掉了,怎么会有好收成呢? 谁知,到了深秋,胡桃树上果实累累,被大象博士说中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小熊赶紧去请教大象博士。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胡桃树是同株异花的树,靠风传播花粉,雄花生得多了,消耗树体营养;雌花又生长在当年新枝的顶部,吸收营养不够,便会影响发育。小猴掰去了许多雄花,无意中帮助了雌花生长,所以使胡桃树多结了果子。
喇叭花和向日葵是邻居,早晨醒来,它们互相打招呼。
“你好!”喇叭花说。
“你好!”向日葵说。
随后,它们各自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客人——小蜜蜂。
可是等啊等,总不见小蜜蜂来。
“怎么回事?早超过时间了。”喇叭花说。
“是啊,小蜜蜂在信中说好9点钟到的,现在已经9点30分了。”向日葵说。
昨天,喇叭花和向日葵收到小蜜蜂的信,小蜜蜂在信中说今天9点钟一定准时来拜访它们。
整个上午都过去了,小蜜蜂还是没来。
喇叭花和向日葵由先前的不快转为担忧,会不会小蜜蜂出什么事了?它们不约而同地想。
那边飞来一只小蝴蝶,喇叭花和向日葵赶紧喊道:“小蝴蝶,快过来,快过来。”
小蝴蝶飞过来,问:“什么事?”
“你认识小蜜蜂吗?”它们问。
“认识。”小蝴蝶说,“它出事了!”
“出事了!”喇叭花和向日葵几乎同时紧张地喊道,“出什么事了?”
P41-P43
我国的白话文自然科学知识童话(以下简称“科学童话”),是从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
1920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8卷第l期上,刊登了陈衡哲写的科学童话《小雨点》。这是至今所能看到的最早公开发表的白话文科学童话作品之一。
1936年至1937年,《中学生》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我国科学文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高士其写的《菌儿自传》。这是我国第一部中篇科学童话,也是一部科学性、思想性和文艺性完美统一的经典之作。
从1920年到1949年,我国从事科学童话创作的作家有陈衡哲、韩襄、贺宜、吕梦周、董纯才、高士其、郭以实、何公超、金近、施雁冰等。其中尤以董纯才创作的《凤蝶外传》和《狐狸夫妇历险记》最为著名,被人誉为中国科学童话的“奠基之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50年代中叶,党中央先后发出了“繁荣儿童文学创作”和“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于是,科学童话创作犹如注射了兴奋剂,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之后,1978年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和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座谈会、科普创作座谈会,更多的科学家和作家投身到科学童话的创作中来,从事科学童话写作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起来,发表科学童话的阵地遍地开花,中央及各省市的科技报刊纷纷刊登科学童话,《我们爱科学》、《智慧树》、《少年科学画报》、《少年科学》、《儿童时代》等杂志,还专门辟出专栏。更有影响的是,《人民日报》、《新观察》都开始注意和提倡科学童话创作,先后发表了老作家袁静等写的科学童话。
人们欣喜地看到,这一时期作者的视野开阔了,跳出了从生物世界撷取题材的小圈子,开始注意到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质、电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基础科学和新科技知识方面的题材,作家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了当代科学童话的风格和写作特点。这些科学童话,不但传播了科学知识,启迪了智慧,发展了想象力,也对广大读者进行了心灵美的教育。
科学童话具有双重魅力。它是童话,充满幻想,十分迷人;它又传播科学,给人智慧,十分诱人。孩子们读了它,就如著名科普作家郑文光说的那样:“会锻炼出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头脑,一种力图窥探物质世界奥秘的意志;他会逐渐学会观察他周围的丰富世界;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爱学习、爱思索、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人。”
我们将近百年来我国原创科学童话的精品力作选人这部丛书中,它似一个百花园,可以让小读者们尽情地欣赏品味;又似一个科学宫,可以让小朋友们穿越时空,上天人地,漫步遨游;当然,它也是一个资料库,对于家长、童话作者和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来说,可以到这里来学习、借鉴和研究,为繁荣科学童话创作添砖加瓦。
祝我国的科学童话创作更加兴旺!
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高端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