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冯梦龙的一部反映社会百态的短篇小说集,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俗称《三言》,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与《两拍》并称明代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开创中国小说的新领域。本书强烈冲击了封建传统观念,其内容丰富,有反映爱情婚姻的;有抑扬封建官吏,暴露吏治黑暗的;有讴歌行侠仗义,谴责忘恩负义的。故事情节离奇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充满情趣。
本书以民国通行版本为底本,经过全文校对,确保不失原作本色。此外,本书还精心选择文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详细加以注释。书中附有部分插图,图文并茂。
《喻世明言》,话本小说集。明末冯梦龙著。与其另两部话本小说集,《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喻世明言》所收作品题材广泛,描绘了城市市民生活的真实面貌,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愿望和道德标准。其内容大致包括几个部分:一、赞扬忠贞爱情、谴责忘恩负义,如《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二、揭露官场黑暗,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三、反映敌寇入侵和百姓痛苦,如《杨八老越国奇逢》;此外,还有歌颂舍生为友的《羊角哀舍命全交》,以及描写神仙佛道的《粱武帝累修成佛》等。
到初四日早饭过后,暖雪下楼小解,忽听得街上当当的敲响。响的这件东西,唤到“报君知”,是瞎子卖卦的行头。暖雪等不及解完,慌忙检了裤腰,跑出门外,叫住了瞎先生,拨转脚头一口气跑上楼来,报知主母。三巧儿分付:“唤在楼下坐启内坐着。讨他课钱,通陈过了,走下楼梯,听他剖断。”那瞎先生占成一卦,问是何用。那时厨下两个婆娘,听得热闹,也都跑将来了,替主母传语道:“这卦是问行人的。”瞎先生道:“可是妻问夫么?”婆娘道:“正是。”先生道:“青龙治世,财爻发动。若是妻问夫,行人在半途,金帛千箱有,风波一点无。青龙属木,木旺于春,立春前后,已动身了。月尽月初,必然回家,更兼十分财采。”三巧儿叫买办的,把三分银子打发他去,欢天喜地,上楼去了。真所谓“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大凡人不做指望,倒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直到二月初旬,椿树抽芽,不见些儿动静。三巧儿思想丈夫临行之约,愈加心慌,一日几遍,向外探望。也是合当有事,遇着这个俊俏后生。正是:
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这个俊俏后生是谁?原本不是本地,是徽州新安县人氏,姓陈名商,小名叫做大喜哥,后来改口呼为大郎。年方二十四岁,且是生得一表人物,虽胜不得宋玉、潘安,也不在两人之下。这大郎也是父母双亡,凑了二三千金本钱,来走襄阳贩籴些米豆之类,每年常走一遍。他下处自在城外,偶然这日进城来,要到大市街汪朝奉典铺中问个家信。那典铺正在蒋家对门,因此经过。你道怎生打扮?头上带一顶苏样的百柱骠帽,身上穿一件鱼肚白的湖纱道袍,又恰好与蒋兴哥平昔穿着相像。三巧儿远远瞧见,只道是他丈夫回了,揭开帘子,定睛而看。陈大郎抬头,望见楼上一个年少的美妇人,目不转睛的,只道心上欢喜了他,也对着楼上丢个眼色。谁知两个都错认了。三巧儿见不是丈夫,羞得两颊通红。忙忙把窗儿拽转,跑在后楼,靠着床沿上坐地,兀自心头突突地跳一个不住。谁知陈大郎的一片精魂,早被妇人眼光儿摄上去了。回到下处,心心念念地放他不下,肚里想道:“家中妻子,虽是有些颜色,怎比得妇人一半!欲待通个情款,争奈无门可入。若得谋他一宿,就消花这些本钱,也不枉为人在世。”叹了几口气,忽然想起大市街东巷,有个卖珠子的薛婆,曾与他做过交易。这婆子能言快语,况且日逐串街走巷,那一家不认得,须是与他商议,定有道理。
这一夜翻来复去,勉强过了。次日起个清早,只推有事,讨些凉水梳洗,取了一百两银子、两大锭金子,急急地跑进城来。这叫做:
欲求生受用,须下死工夫。
陈大郎进城,一径来到大市街东巷,去敲那薛婆的门。薛婆蓬着头,正在天井里拣珠子。听得敲门,一头收过珠包,一头问道:“是谁?”才听说出“徽州陈”三字,慌忙开门请进,道:“老身未曾梳洗,不敢为礼了。大官人起得好早!有何贵干?”陈大郎道:“特特而来,若迟时,怕不相遇。”薛婆道:“可是作成老身出脱些珍珠首饰么?”陈大郎道:“珠子也要买,还有大买卖作成你。”薛婆道:“老身除了这一行货,其余都不熟惯。”陈大郎道:“这里可说得话么?”薛婆便把大门关上,请他到小阁儿坐着,问道:“大官人有何分付?”大郎见四下无人,便向衣袖里摸出银子,解开布包,摊在桌上,道:“这一百两白银,干娘收过了,方才敢说。”婆子不知高低,那里肯受。大郎道:“莫非嫌少?”慌忙又取出黄灿灿的两锭金子,也放在桌上,道:“这十两金子,一并奉纳。若干娘再不收时,便是故意推调了。今日是我来寻你,非是你来求我。只为这桩大买卖,不是干娘成不得,所以特地相求。便说做不成时,这金银你只管受用,终不然我又来取讨,日后再没相会的时节了?我陈商不是恁般小样的人!”看官,你说从来做牙婆的那个不贪钱钞?见了这般黄白之物,如何不动火?薛婆当时满脸堆下笑来,便道:“大官人休得错怪,老身一生不曾要别人一厘一毫不明不白的钱财。今日既承大官人分付,老身权且留下,若是不能效劳,依旧奉纳。”说罢,将金锭放银包内,一齐包起,叫声:“老身大胆了。”拿向卧房中藏过,忙踅出来,道:“大官人,老身且不敢称谢,你且说什么买卖,用着老身之处?”大郎道:“急切要寻一件救命之宝,是处都无,只大市街上一家人家方有,特央干娘去借借。”婆子笑将起来道:“又是作怪!老身在这条巷住过二十多年,不曾闻大市街有甚救命之宝。大官人你说,有宝的还是谁家?”大郎道:“敝乡里汪三朝奉典铺对门高楼子内是何人之宅?”婆子想了一回,道:“这是本地蒋兴哥家里。他男子出外做客,一年多了,只有女眷在家。”大郎道:“我这救命之宝,正要问他女眷借借。”便把椅儿掇近了婆子身边,向他诉出心腹,如此如此。婆子听罢。连忙摇首道:“此事大难!蒋兴哥新娶这房娘子,不上四年,夫妻两个如鱼似水,寸步难离。如今没奈何出去了,这小娘子足不下楼,甚是贞节。因兴哥做人有些古怪,容易嗔嫌,老身辈从不曾上他的阶头。连这小娘子面长面短,老身还不认得,如何应承得此事?方才所赐,是老身薄福,受用不成了。”陈大郎听说,慌忙双膝跪下。婆子去扯他时,被他两手拿住衣袖,紧紧按定在椅上,动弹不得。口里说:“我陈商这条性命,都在干娘身上。你是必思量个妙计,作成我人马,救我残生。事成之日,再有白金百两相酬。若是推阻,即今便是个死。”慌得婆子没理会处,连声应道:“是,是,莫要折杀老身。大官人请起,老身有话讲。”陈大郎方才起身,拱手道:“有何妙策,作速见教。”薛婆道:“此事须从容图之,只要成就,莫论岁月。若是限时限日,老身决难奉命。”陈大郎道:“若果然成就,便迟几日何妨?只是计将安出?”薛婆道:“明日不可太早,不可太迟,早饭后,相约在汪三朝奉典铺中相会。大官人可多带银两,只说与老身做买卖,其间自有道理。若是老身这两只脚跨进得蒋家门时,便是大官人的造化。大官人便可急回下处,莫在他门首盘桓,被人识破,误了大事。讨得三分机会,老身自来回复。”陈大郎道:“谨依尊命。”唱了个肥喏,欣然开门而去。正是:
未曾灭项兴刘,先见筑坛拜将。
当日无话。到次日,陈大郎穿了一身齐整衣服,取上三四百两银子,放在个大皮匣内,唤小郎背着,跟随到大市街汪家典铺来。瞧见对门楼窗紧闭,料是妇人不在,便与管典的拱了手,讨个木凳儿坐在门前,向东而望。不多时,只见薛婆抱着一个蔑丝箱儿来了。陈大郎唤住,问道:“箱内何物?”薛婆道:“珠宝首饰,大官人可用么?”大郎道:“我正要买。”薛婆进了典铺,与管典的相见了,叫声唔噪,便把箱儿打开。内中有十来包珠子,又有几个小匣儿,都盛着新样簇花点翠的首饰,奇巧动人,光灿夺目。陈大郎拣几吊极粗极白的珠子,和那些簪珥之类,做一堆儿放着,道:“这些我都要了。”婆子便把眼儿瞅着,说道:“大官人要用时尽用,只怕不肯出这样大价钱。”陈大郎已自会意,开了皮匣,把这些银两白花花的,摊做一台,高声地叫道:“有这些银子,难道买你的货不起!”此时邻舍闲汉已自走过七八个人,在铺前站着看了。婆子道:“老身取笑,岂敢小觑大官人。这银两须要仔细,请收过了,只要还得价钱公道便好。”两下一边的讨价多,一边的还钱少,差得天高地远。那讨价的一口不移。这里陈大郎拿着东西,又不放手,又不增添,故意走出屋檐,件件地反复认看,言真道假、弹斤估两地在日光中炬耀。惹得一市人都来观看,不住声的有人喝彩。婆子乱嚷道:“买便买,不买便罢,只管耽搁人则甚!”陈大郎道:“怎么不买?”两个又论了一番价。正是:
只因酬价争钱口,惊动如花似玉人。 P4-6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一篇《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中说:“惟至明末,则宋市人小说之流复起,或存旧文,或出新制,顿又广行世间,但旧名湮昧,不复称市人小说也。”从中可知,鲁迅把宋代与明末市人小说分开来看,后者虽只加一“拟”字,却与宋代的市人小说相差很大,有其独特之魅力!
而横观明末的拟市人小说里,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潆初的“二拍”,就是其中最为典型之代表。所谓“三言”者,是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二拍”者,则为《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简称。
它们代表着我国白话短篇小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内容复杂,题材广泛,从多个角度真实再现了宋、元、明时期的社会生活,其中的优秀之作,无论故事情节还是艺术技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是此前小说无可比拟的,即便现在来看,还是相当出色!
通观“三言”和“二拍”,其题材大都来自干当时的社会生活,尤其是以城市为主的普通市民的生活,虽有一些以史传为题材,但其所反映的实质,则直接来源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可以说,它们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普通市民们的心态。
阅读“三言”、“二拍”,透过那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了那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而且让我们对于人性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审视,虽然其中也夹杂着一些所谓的淫谈亵语,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作者用他们那如掾之笔,写下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官吏们的腐朽堕落,小市民们的悲哀无助,流氓无赖们的肆意横行,妓女们心灵遭受的折磨……,而这一幅幅的图画,正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把这一切,一切的真实全部撕开来给人看。
尽管其中不免鱼龙混杂,有卑鄙,有美好,有善良,有险恶,但是,正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正义一定会压倒邪恶!丑恶,有时也可作一味良药来服,尽管它苦口,难以下咽,但是它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什么是痛,只有痛定思痛,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开始自己的自强与超越。而善良,虽然有时在权势和金钱面前显得那么无足轻重,但它恰似黑暗中的一盏灯光,尽管很微弱,却在召唤着那些迷途不知归返的人们。所以,在这些故事里,甚至看似嬉笑怒骂之间,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的反思和折射,在灵与肉的相互碰撞与交织中,既让我们承受住了恶的考验,又让我们经受住了善的洗礼,可谓一部人生的教科书!
也正因为如此,这二部作品一经刊行,便在社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纷纷购书读之,在它们的带动下,还掀起了白话短篇小说创作的热潮。但是,一些士大夫以封建卫道士自居,对“三言”、“二拍”中的某些故事大肆辱骂和诽谤,并称其为“淫书”,公然要将其全部销毁殆尽。他们简直是太天真了,也太愚蠢了,事实胜于雄辩,如今,那些所谓的士大夫早已作土,被永远地尘封进了历史的坟墓里,而冯、凌二先生,以及他们所编的“三言”和“二拍”,却大行于天下!
自近代以来,自鲁迅先生对于它们的版本以思想脉络进行一系列的梳理和介绍之后,“三言”、“二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之后,随着郑振铎、胡适等一大批文学大师先后给予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和肯定,这二部小说集遂日益深入人心,并越来越受人们的钟爱。而其中的一些典型人物形象如杜十娘、卖油郎甚至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用语。
有鉴于此,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我们决定将“三言”与“二拍”重新刊刻并出版。
在版本上,均以民国通行的最佳点校本为底本,再依其它各本核校个别错字,确保本书在版本上的权威性。在一些古今异体字方面,采用了尊重原著的原则,维持原貌,尽量保持当时的时代特征。同时,书中还加入了部分注释,以方便读者的阅读。
除此之外,本书还配以古版画作为插图,这些版画与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一一对应,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既可以为读者所观赏,起到点缀作用,又可以配合文意,起到帮助读者理解的作用。
总之,随着历史的车轮戛戛而过,大明王朝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冯、凌二先生留下的“三言”、“二拍”,其中所塑造的一个个生活的人物,仿佛一幅幅社会风情画卷,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隔阂,重新回到那个时代中去,让我们洞悉世情,体会人生!
独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宋元旧种,亦被搜括殆尽。
——凌濛初《<拍案惊奇>序》
(冯梦龙)至所纂《喻世》、《醒世》、《警世》三言,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
——松禅老人《<今古奇观>序》
“三言”中的小说,既是投合广大市民阶层读者的阅读趣味的,也反映着作者严肃的人生思考和艺术追求——特别是在一部分精美的篇章中。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