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后的关公(吴佩孚)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温靖邦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他到什么地方,就把冯玉祥的手引到什么地方。

方振武一军人马越过南阳,往邓县移动;孙连仲也从西面逼迫过来;张联升在南端宣布投靠冯玉祥,公开举兵叛吴。

危机四伏,促使于学忠内部产生了骚动。师旅长们推举阎得胜劝于学忠赶吴佩孚走,理由是吴大帅在这里,目标太大,容易招引各方面来进攻。

于学忠十分不悦,强抑情绪,用平心静气的口吻进行批评。他说玉帅今正患难,就是朋友也应该援助,何况他还是直军统帅,我们怎么可以落井下石?如果大家执意这么办,俺别无他途,只好自杀以谢玉帅。

部属们见他态度那么坚决,不好再言语。

不再言语,不等于不动心思。

第七师师长阎得胜,前一阶段冯玉祥方面来人招降,还在犹豫,此刻冯又派田镇南潜来劝降。田镇南是阎得胜的老友,巧言善辩,加上情势已不如前,阎得胜便动摇了,应允相机归冯。同时还说服了第八师师长秦建斌届时与他一起行动。

第十八师师长毛永恩,资格也很老,很多年以前与他胞兄一起同在张敬尧麾下。张敬尧督湘的时候毛永恩已经是团长了。两兄弟都很讨张敬尧的欢心,世人呼为大毛二毛。毛永恩与张宗昌部属张宗富、褚玉璞相识,张敬尧又在张宗昌那里当食客,派人来招降,约定了适当时候派兵接应。

于学忠其实也风闻他们各有异志,而穷途末路之军,羁縻乏术,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吴佩孚考虑到邓县已成敌军合围之地,要于学忠移师豫东,背靠张宗昌、孙传芳。于学忠决定遵命执行。毛永恩、阎得胜两师都驻在新野,秦建斌师跟着于学忠驻邓县。于学忠向各师长发出通知开会。阎得胜托故只派副官长来,毛永恩也称病叫人代替。会后,于学忠硬性下达了东移命令。毛、阎虚应之,按兵不动。秦师开拔,离城十里又折回去了。实际开拔的只于学忠兼师长的第二十六师。

部队开到~个叫田营的地方,离邓县只一百华里左右,埋锅造饭、宿营。

晚间,吴佩孚与于学忠正在院中谈话,墙外忽然枪声大作,手榴弹四处爆炸。原来是樊钟秀残部来袭击。不久就被打退了。这却引起了吴佩孚的思考:此去豫东,并非无人之境。除了樊钟秀残部,还有各种杂牌部队,最大的一股是岳维峻,一万多人。吴佩孚明白,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是以退为进,暂避到蒋、冯触角还伸不到的地方去,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正好四川杨森又拍来电报,邀他人川,遂决定暂作巴蜀之游。

于学忠十分沉痛地对吴佩孚说:“不管天下风云如何变化,学忠始终听从大帅。北伐军兴,所针对的目标首先是我帅,所以今后学忠不论如何穷蹙,将始终不附庸南军。冯玉祥乱臣贼子与我帅对立,学忠亦无附冯之理。我帅既去,学忠个人相从,于事无补;若简率兵丁,那四川系防区制,何处防区能容这么多的客军?现在学忠只好解甲归田,与我帅同进退,把队伍交给部将,听其自求生存。”

吴佩孚认为他没有下野的必要,但他坚持己见摇摇头说:“学忠下野理由有三:大帅来学忠军中,学忠不能有所作为挽回颓势,对不起大帅,应下野者一;邓县一带年来歉收,民有菜色,驻此重兵,深扰父老,应下野者二;官兵无粮无饷,亦无服装,不及早让位,深负部属,应下野者三。”

吴佩孚流下了眼泪,于学忠也相对潸然。

吴佩孚再进行劝解:“孝侯不满四十,望勿萌退志;风云无常,不会永远如此,总有发展机会的!”

但于学忠主意已决。他把所部第二十六师分编为第二十五、第二十六两师,以杨殿云、马廷福两位旅长分任师长。同时下令第九军各师,暂时归第七师师长阎得胜指挥。又召集刚刚分编的两个嫡系师的团以上军官开会,说明归阎得胜指挥,是为了保全第九军系统,以免星散。将领们都是他多年旧部,感情很深,表现得依依不舍;都说归阎得胜辖制,一定会被带领投降冯玉祥,冯玉祥其人据说忌刻多疑,时间长了恐怕不能见容。

于学忠长叹一声,也无可奈何,对大家说:“这个就只能靠各位好自为之了。日后你们能有立足之地,俺当躬耕故里,永不再穿军衣;如果你们不能安身立命,再来找俺,俺再为各位驰驱几年,绝不会推辞!”

吴佩孚与于学忠商量人川之路,决定取道太平店渡汉江,行南漳、房县、竹溪到城口。城口就是古代的上庸,属四川范畴。

于学忠叮嘱吴佩孚,到了太平店,须尽快渡江,不可停留。那里是张联升防地,张已公开投冯,不可不防。

吴佩孚愠怒地说:难道张联升记不得他的旅长兼镇守使是从哪里得来的吗?

于学忠苦笑说:张联升这人胆子小,现在既然是投冯玉祥了,冯有命令,他肯定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大帅起程以后,学忠当暂缓离军,率部靠近张的防地,使他知所顾忌。

吴佩孚在于学忠军中住了大约一月。患难之交,洒泪而别,无限凄凉。

于学忠本来和奉系没有什么联系,但他的威名早就远播关外。东北军的一个师长应振复派一个名叫江择安的来联系。这个应师长以前在湖北做事,曾任第八师师长王汝勤的参谋长。江择安闲谈中对于学忠说,应师长常常在张雨帅和张少帅面前赞扬于军长是中国军人中最强悍优秀的,于军长的部队是鄂军中最能征惯战之师,大家应该合作。

P364-365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序言

故事开始之前的饶舌

温靖邦

这是一部透视近现代风云人物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借以揭示中国数千年兴亡更替之秘的书。

近现代军阀的兴起与衰落,他们作为社会人与自然人所综合构成的心理底蕴,将是本书重点探究的课题。

然而这一切丝毫无损于本书作为信史的品质。

文学传记有着比历史传记更丰富的内容和更深刻的指向。一个只考虑堆砌资料的历史学家永远不可能理解历史;同样,一个只醉心于考究地叙述、生动地描绘的小说家,永远写不出具有时代深度和历史厚重感的作品。文学传记若能达致辉煌,则其发光之源定然在于准确地揭示了一切发生和存在的最初原委。

北洋军阀是些什么样的人?自从国民党政权建立以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几十年,很难见到谁能真实地介绍他们,以致留在现代和当代的人们心中的印象,无一例外都是一些身穿西方十几世纪军服、头上顶着滑稽帽花的小丑,或愚蠢颟顸、胸无点墨,或暴戾恣睢、杀人如麻。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灰色的历史、陆沉的时代。

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那是一块虽窄小却异常丰富的历史断片,是中国的古代社会通向现代社会的走廊,是社会转型期的枢纽。中国人正经历着步履彷徨的民族惆怅期,民主共和其实只是少数先驱的奢侈品,人们失去皇权以后无所适从,茫然地在黑暗中冲撞;这也是一个抚慰伤痕,重新寻找憧憬,重新确立价值取向的大磨合的时代。

这种磨合其实正是由北洋军阀来完成的。

本书中的人物将表明,他们不论良莠,对历史都有一种感情上的义务,对价值都有一种理智上的义务,并且每个人都力求使这两种义务相一致。这就是文化的道德意识与现实的政治需求相统一的一种追求。这些人物身上有着两千年历史大树投下的阴影,也有西方近现代文明越过万里海洋斜映在他们身上的一缕熹微。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自己是在祸国殃民,没有人不认为自己是在做着正义的事业。私欲并不能解释一切;私欲有可能是启动一切的初因。唯有结果,才能评判是非。探索仅仅到此就戛然止步就将流于肤浅,重要的是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考察。因为动机产生于人们的存在的需求——需求的相当大一部分不可避免地植根于文化;效果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终点,其中社会环境、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状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其间也晃动着文化的身影。这样我们就不能不重视文化对历史人物潜在的极为强大的制约作用。

一个能够存在——哪怕只是短暂地存在的社会,是一个人们在普遍原则上选择他们所继承的独特文化的社会。中国人热爱他们的文明,不仅因为他们生活在这文明之中,而且因为他们认定它是美好的。

内容推荐

他是美男,身长八尺,相貌英俊,自比关公;他有文化,满腹诗书,精通兵法,谈诗论道;他打仗一马当先,扮成关公震慑敌军提升士气;他想靠自己统一中国,富国安民,不受外侮。他是个秀才,他是个忠臣,他是个大丈夫,他还是个大军阀。为了理想,他发动内战,屠杀工人,举借外债;但他一生“不纳妾,不积金钱,不留洋,不入租界”;最后,他死在日本人的手术刀下。他就是“最后的关公”吴佩孚。《最后的关公(吴佩孚)》一书为我们讲述的就是他的故事。

《最后的关公(吴佩孚)》由温靖邦编著。

编辑推荐

北洋军阀分直系、皖系、奉系。直系是那个时期最具影响力的集团,由温靖邦编著的这本《最后的关公(吴佩孚)》以直系的兴起、壮大与衰亡为主轴,描写它与皖系、奉系之间的分合恩怨,展开对直皖战争、两次直奉战争的生动叙写。以信史笔法还原历史,勾勒出直系吴佩孚、皖系段祺瑞等大军阀的真实面目,颠覆了以往对历史人物脸谱化简单化的认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2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