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忠编著的这本《中村事件揭秘》以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真实地记述了日本帝国武力发动侵华战争的决策,派遣军事间谍中村震太郎到内蒙古兴安屯垦区刺探军事情报,被屯垦军第三团官兵擒获、处决的详细过程和鲜为人知的细节,颂扬了张学良和关玉衡的爱国之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村事件揭秘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冯学忠 |
出版社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冯学忠编著的这本《中村事件揭秘》以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真实地记述了日本帝国武力发动侵华战争的决策,派遣军事间谍中村震太郎到内蒙古兴安屯垦区刺探军事情报,被屯垦军第三团官兵擒获、处决的详细过程和鲜为人知的细节,颂扬了张学良和关玉衡的爱国之举。 内容推荐 冯学忠编著的这本《中村事件揭秘》讲述了: 东北军兴安屯垦军第三团上校团长关玉衡所部捕获侵入屯垦军军事禁区的日本帝国参谋本部派遣的军事间谍中村震太郎大尉等4人,并果断地予以处决,酿成“中村事件”。日本帝国主义军政当局以此为借口,煽动武力侵华狂热,84天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继而展开全面侵华战争。 目录 序 第一章 日本帝国武力侵华的决策——东方会议 一、第一次东方会议 二、第二次东方会议 三、两次东方会议的影响 四、《田中奏折》 五、《田中奏折》公之于世揭秘 王家桢的重托 潜入日本皇宫抄取机密 九死一生而报国无悔 海峡两岸给予公正评价 第二章 张作霖被炸身亡张学良子承父业 一、张作霖被炸身亡 二、事件真相 三、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第三章 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炮兵科同窗好友 一、关玉衡张学良结为莫逆之交 二、为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马骏,关玉衡遭到张作霖的贬谪 张作霖杀害李大钊 关玉衡极力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马骏 第四章 张学良就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一、东北易帜 二、张学良就任陆海空军副司令 第五章 张学良施行军队屯垦戍边 一、兴安屯垦公署第一号布告 二、屯垦军兵力部署 三、屯垦军建房垦荒 第六章 中村震太郎两下兴安区 第七章 关玉衡处决日军间谍中村震太郎 一、捕获日军间谍 二、处决日军间谍 第八章 关玉衡被张学良委任为帅府参议 一、土肥原贤二、川岛芳子毒设陷阱探内幕 二、日本政府制造反华舆论煽动战争狂热 三、王致中与关玉衡商议对策:决定对质 四、关玉衡被东北军宪兵“拿办” 五、关玉衡被张学良委任为帅府参议 六、“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疯狂报复 第九章 土肥原贤二到兴安屯垦区探查 一、土肥原贤二到屯垦公署 二、土肥原贤二中途折返 第十章 群魔密谋侵华大阴谋 一、“石原构想”的企图 二、土肥原贤二返日后的密谋 第十一章 中日关于“中村事件”的交涉 一、张学良的文电 二、中日关于“中村事件”的最后一次交涉 第十二章 张学良“不抵抗”揭秘 第十三章 关玉衡香山慈幼院托孤后奔赴抗日前线 一、北平香山慈幼院托孤 二、就任抗日义勇军右路军指挥 三、《何梅协定》签订后义勇军被解散 第十四章 周恩来赞赏关玉衡的抗日之举 一、关玉衡就任少将炮兵师长兼任横山县县长 二、周恩来称关玉衡为爱国军官 第十五章 “中村事件”后关玉衡及战友的命运 一、关玉衡 二、炮兵少将赵衡 三、陆鸿勋卖国求荣把命丧 附录 关玉衡遗作《中村事件始末》 参考书目 跋 试读章节 东方会议,是日本帝国主义决定以武力侵华的一次关键性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亦是日本帝国主义从明治维新以来,一贯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 1927年东方会议前的日本与中国时局错综复杂。1923年9月1日11时58分发生的那场突如其来的7.9级日本关东大地震,导致14.28万人死亡与失踪,1.28万户房屋被损坏,340余万人成了直接受害者。这对于人口稠密、国土狭窄、资源有限的日本来说,是致命的一击,如同即将干涸的池塘,又突遇少见的大旱。 与关东大地震接踵而来的,是一年胜似一年的财政吃紧、金融告急。尤其是192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近二十家银行宣布停业,日本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银行三周内停止支付。日本帝国顿时经济萧条,失业率猛增。同时又因受到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抵制日货运动之影响,日本对华贸易在短期内呈大幅下降的趋势。由于市场的缩小,工业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企业倒闭现象日益严重。 而此时的中国,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军“北伐”正以破竹之势发展,先后攻占汉口、上海、南京。对中国革命感到恐惧的英美等国还制造了炮击南京的事件。日本若槻政府虽未与英美一致行动,但其外相币原喜重郎却采取了分裂国共两党合作的办法,唆使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建立了南京政府,与在武汉的国共合作的国民政府相对峙。国民党武力统一中国之政策及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浪潮,直接威胁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和地震造成的窘境,转移国内矛盾和消减民众的不满情绪,以政友会等为代表的日本各种势力掀起猛烈指责“币原外交”是“软弱外交”的浪潮,叫嚣对华实行强硬政策,紧接着日本枢密院否决了若槻礼次郎首相要求颁布的“紧急敕令”,若枫礼次郎内阁被迫宣告倒台。田中义一就这样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田中内阁产生于1927年3—4月问的日本金融危机中。金融危机使日本财阀、在野党与军部的不满集中到“币原外交”上,他们大造舆论,攻击“币原外交”是“软弱外交”,是“追随欧美主义”,使日本政局陷于“僵局”,“走投无路”等。在这种情况下,若枫礼次郎内阁被迫宣告倒台,田中义一组阁上台。 田中义一(1863—1929)出生于日本常州藩。原名音松,8岁时改名义一,是日本陆军大将、政治家,是继山县有朋、桂太郎、寺内正毅之后名列第四号的长洲军阀的忠实继承人,并与宇垣一起成为“大正军阀的创始人”,是推行大陆政策的最典型代表人物之一。田中义一幼时就读于原冈山县知事石部诚中塾,攻读汉学。桂太郎的徒弟石部诚中对田中义一的成长影响很大。田中义一在14岁时跟石部诚中学习了唐宋八大家、韩非子等人的著作,也听过世界大势、俄国侵入北满,“朝鲜在大院君暴政下涉于危机”等情况。石部还给他讲了西南战争史,大陆扩张派“征韩派”惨遭失败的“痛史”,使其心里打下了同情“征韩派”的烙印,又接受了吉田松音的“志在世界”,并鼓吹“荻的天地做何也!”等对外扩张思想。从此,田中义一决心“雄飞海外”,把自己的“宿命之地放到支那大陆”。1883年12月,田中义一考入陆军士官学校。1889年12月,升入陆军大学,1892年毕业,晋升为中尉。1894年10月,田中义一参加甲午中日战争,随第二军第一师团从辽东半岛花园口侵入中国。在攻打旅顺的战斗中,因其所编制的《作战动员计划》被军部采纳,受到上司的赏识,被晋升为上尉。1895年2月,升任第一师团参谋,同年9月经大连回国。1896年10月,田中义一调参谋本部第二部任职。1898年5月,受川上操六、桂太郎等人的推荐,被派赴俄国留学。190l到1904年间,田中义一多次表示:赌命运与俄国作战。1905年他在《随感录》中论述了对俄国作战方针。 P1-3 序言 1931年6月26日,这是一个中国人民也应永远铭记的日子。 84年前的6月26日,东北军兴安屯垦军第三团上校团长关玉衡所部捕获侵入屯垦军军事禁区的日本帝国参谋本部派遣的军事间谍中村震太郎大尉等4人,并果断地予以处决,酿成“中村事件”。日本帝国军政当局以此为借口,煽动武力侵华狂热,84天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继而展开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文历史资料对“中村事件”皆有记载,由于彼此政治立场不同,其结论自然截然相反。 “中村事件”虽然已载人《中国抗日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10月版),但只有寥寥650字。当年,发生“中村事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事件的详细过程是什么?事件对于中日战争的影响是什么?事后,关玉衡及战友的命运如何?至今,史无专著。《“中村事件”揭秘》以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真实地记述了日本帝国武力发动侵华战争的决策,派遣军事间谍中村震太郎到内蒙古兴安屯垦区刺探军事情报,被屯垦军第三团官兵擒获、处决的详细过程和鲜为人知的细节,颂扬了张学良和关玉衡的爱国之举。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给予高度评价,称关玉衡为“爱国军官”。 这部史学著作,在记述“中村事件”的同时,客观真实地记述了张学良、关玉衡崇尚民族大义,为国家的安危不畏强敌、坚持抗日的爱国之举。这充分说明,不管你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的官兵,也不管你是将军还是士兵,只要是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战斗,都会得到应有的肯定,享有应有的尊崇和纪念。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有必要将“中村事件”以专著形式呈现给全国各族人民,提醒其不忘历史,牢记日本军国主义当年的侵华罪恶,弘扬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团结一致,粉碎日本右翼政权企图否认侵华战争罪行的阴谋,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党史地方志原局长冯学忠编审,耗时30载,先后赴东北辽、吉、黑三省的档案馆、图书馆和省政协文史委及河北文史书店搜集有关“中村事件”的历史资料和史学书刊,其征引资料谨严审慎,可见资料收集之广,考证甄选之严。纵观全书,所引历史资料皆堪征信,所挖掘的历史资料尤为全书增色,形成权威的专著,在作者“不惑之年”奉献给读者,填补了中国抗日战争史史学研究的空白,同时也是一部难得的爱国主义教材,可喜可贺! 冯学忠教授是我十分敬重的挚友,他的为人坦直、热诚,做学一丝不苟,多年来皆为我的楷模,可敬可佩! 我已届高年,各方请序,多被婉辞。而今读《“中村事件”揭秘》心中甚喜,颇多领会,谨择其要,揭示其学术上的价值,并在此向学界和读者推荐。 是为之序。 2015年3月28日 后记 1984年初,我就任《科尔沁右翼前旗志》主编始,着手搜集有关“中村事件”的历史资料。根据已到手的史料撰写了《中村事件》稿,载入第一部《科尔沁右翼前旗志·军事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版)。这部志书于1993年9月6日,荣获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之后,我又陆续到辽、吉、黑三省的档案馆、图书馆和省政协文史委搜集“中村事件”的新资料,并先后撰写《张学良与“中村事件”》《抗日将领关玉衡》《“中村事件”后关玉衡及战友的命运》文稿,相继在《法制与新闻》《方志研究》《内蒙古史志》《名人》《文史精华》《档案与社会》《纵横》等刊物发表。 关于处决中村震太郎的细节,在2013年10月之前,我一直遵照当事人关玉衡生前发表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76号《中村事件始末》的说法,即枪决。同年10月28日,我查阅到原东北军兴安屯垦军三团二营中尉骑兵中队长金东复《中村事件亲历记》后,否定了关玉衡原来的说法,将处决中村震太郎等人“枪决”改为军刀“待候”。这一鲜为人知的细节第一次呈现给世人。关玉衡当年在《中村事件始末》中为什么隐匿了这一历史上真实的情节,我们不得而知。但历史就是历史,史实不容更改。至此,先后经历了30年的沧桑岁月,所有关于“中村事件”的历史资料已搜集齐全完整,谨严审慎考证甄选之后编著《“中村事件”揭秘》。正是: 沧桑三十载,史海足作舟。 撷粹成籍典,马年谱新篇。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历史学院教授田志和、曲晓范,辽宁省政治协商会议文史委主任姜东平,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胡玉海,辽宁省图书馆王斌、刘竞,河北文史书店经理李根华和“冯锼史志工作室”冯国、都晓兵的热情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参照摘录了多位专家学者的佳作,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2015年3月28日竣稿于冯锼修志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