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中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本书以严谨的学术风格和生动活泼的纪实文笔,既为读者提供了新四军抗战的全景图画,又突出展现了新四军抗战将士的个人风采和动人事迹;既描绘了引人入胜的战斗过程,又让读者能领略其中高妙的战争指导艺术;既展现了广大抗日军民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又讴歌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四军抗战纪实/抗日战争历史纪实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郑云华//舒健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中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本书以严谨的学术风格和生动活泼的纪实文笔,既为读者提供了新四军抗战的全景图画,又突出展现了新四军抗战将士的个人风采和动人事迹;既描绘了引人入胜的战斗过程,又让读者能领略其中高妙的战争指导艺术;既展现了广大抗日军民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又讴歌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 目录 序(1) 第1章 艰难谈判(1) 第2章 走出丛林(26) 第3章 弯弓射日到江南(50) 第4章 挥师大江两岸(79) 第5章 东进北上(111) 第6章 风雨豫东(143) 第7章 淮南争锋(169) 第8章 挺进武汉外围(195) 第9章 翱翔豫鄂水云间(215) 第10章 席卷淮海(234) 第11章 初见分歧(253) 第12章 东进序曲(270) 第13章 决战黄桥(297) 第14章 投畀有北(319) 第15章 北移决策(351) 第16章 茂林悲歌(382) 第17章 重铸雕弓(410) 第18章 江淮今属谁(439) 第19章 “实验区”的破产(467) 第20章 江海怒潮(485) 第21章 长天淮水鹜争飞(511) 第22章 江汉狂飙起(532) 第23章 浙东太阳红(561) 第24章 东江战旗卷(581) 第25章 南天一柱天(616) 第26章 珠江惊涛涌(649) 第27章 反攻序幕(668) 第28章 绾毂中原(690) 第29章 奇兵战东南(717) 第30章 曙光照耀(739) 第31章 南域神兵(759) 第32章 向日寇最后一战(774) 第33章 红旗十月满天飞(792) 第34章 南面定天下(811) 第35章 新的使命(838) 第36章 尾声(864) 参考书目(869) 后记(883) 试读章节 1938年5月11日下午3时,9团将部队集合于银屏山下进行了简短动员。团首长首先向指战员讲清进行这一仗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打好这一仗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最后要求大家要首战必胜,多杀几个日本兵,为死难的同胞报仇,让敌人有来无回。 动员会后,部队翻山越岭,涉水渡河,像一把利剑直插蒋家河口,并在第二天拂晓前,按预定计划进入阵地,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了埋伏任务。 按照计划,团部侦察队隐蔽在河口西岸堤埂后面,从正面截击敌人;4连2排隐蔽在侦察队后面的小村里,4连连长率1、3排潜伏在离河口二三公里远的北面小山包下,准备阻击由巢县增援的敌人。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弹上膛,刀出鞘,严阵以待,决心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 上午8时许,日寇的汽艇过来了。一个日本鬼子趾高气扬地站在船头,头上的钢盔和手中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十分刺目。钢盔下一双贼眼四处搜索,活像一只秃鹰翻动着血红的眼珠在贪婪地寻觅食物。新四军战士个个如守候多时的猎人,两眼紧盯着这群恶狼,只等他们一上岸,就叫他们束手待毙,有来无回。 敌船靠岸了,一些日军下船后毫无戒备,敞开衣胸,捧起运漕河的水向胸脯浇着,倒背着枪,哼哼呀呀地唱着歌,大摇大摆地上岸了。 埋伏在河口西岸的新四军战士见此情景,个个牙齿咬得咯咯响。这时只听“叭”的一声,子弹带着尖利的呼啸,划破长空,穿进敌人的胸膛,一个日军惨叫一声倒了地。这是郭思进发出的战斗信号——这也是新四军进入华中敌后抗击日军的第一枪。 紧接着,埋伏在前沿的团侦察队的机枪、手榴弹一齐吼叫起来。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搞得措手不及,晕头转向。敌人见势不妙,不敢抵抗,企图逃命。 3排以猛烈火力封锁河口,阻敌退路,侦察队乘势一跃而起,集中手榴弹将船炸翻。新四军居高临下,占绝对优势。敌人被逼下河后,困在水中,难以施展,处于被动挨打境地,结果大部分在水中被歼。有个日军企图潜游逃命,被侦察队一战士发现,他便猛力扑去,一把卡住敌人的脖子,死死按入水中,这个日本兵挣扎了几下便像死狗似的沉入河底。 这场战斗出敌不意,动作迅速,仅用了20分钟,就全歼了二十余名来犯之敌,缴获枪十余枝,日本军旗一面,新四军无一伤亡。 P92-93 序言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解放军国防大学的数位专家学者撰写了这套《抗日战争历史纪实丛书》,与全国人民一起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 60年前结束的那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中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翻开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把中华民族一步步地推向民族危亡与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遭受侵略与欺压,饱尝血泪与屈辱,为民族的解放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多少志士英烈抛头颅、洒热血,但都没能使中国人民摆脱被侵略、被掠夺、被奴役、被压迫的悲惨地位。只有到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才改写了屡战屡败的历史记录,第一次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抛弃前嫌,共赴国难,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一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民族耻辱。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005年5月8日至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他在会见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时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太平洋主战场上,不屈不挠的中国军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并消灭了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大量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上千万中华儿女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捐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牺牲之重、作用之巨,都是举世瞩目的。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推动和领导下的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算起,中国的抗日战争实际上持续了14年之久。在日、德、意法西斯势力崛起,世界和平受到空前严重威胁的形势下,是中国人民最先举起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军民共击毙、打伤、俘获日军二百五十多万人,超过美、英、苏等国所消灭的日军总和。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总兵力的2/3,其中含日本陆军的80%、空军的50%,从而打破了日本“北进”侵苏计划,迟滞了日本“南进”侵略步伐,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援和策应了苏、美、英等盟国作战。同时,中国也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军民伤亡达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多亿美元。中国为战胜和消灭法西斯势力、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尊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贡献。她在战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是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丰功伟绩换来的,是当之无愧的。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从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及时提出了动员全国民众,实行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以及华南等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深入敌人后方,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轰轰烈烈的敌后游击战争。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取得了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首次胜利。1940年8月至12月,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此役,八路军所毙、伤、俘和投诚的日伪军达46480人,从而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计划,有力支持了国民党军的正面战场作战,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敌作战十二万五千多次,消灭日伪军一百七十多万人,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了大片国土。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牢记历史、不忘过去,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今天,饱经战争惨痛折磨的中国人民选择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奋斗。而日本国内一些军国主义分子和右翼势力,至今仍在美化那场侵略战争,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为战争罪犯招魂开脱,这不能不让人警惕。广大日本人民同样是那场侵略战争的受害者。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在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同时,也在损害着日本人民的利益。日本政府只有以实际行动深刻反省那段侵略战争的历史,才能真正取信于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邻国人民。 这套《抗日战争历史纪实丛书》的作者们,都是多年从事军事历史和军事思想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他们用长期教学科研的心得和大量的历史资料,以严谨的学术风格和生动活泼的纪实文笔,既为读者提供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全景图画,又突出展现了抗战将士的个人风采和动人事迹;既描绘了引人入胜的战斗过程,又力求使读者领略其中高妙的战争指导艺术;既展现了广大抗日军民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又讴歌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 本丛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人民出版社领导和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并获得了解放军国防大学、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有关专家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还望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侯树栋 范震江 二00五年六月 后记 任何人的著作都不可能真正独立完成,我们之所以敢于冒昧承担本书的撰写,无疑是其他许多学者先前的研究工作促成的。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是我们通过其作品才得以熟悉其姓名的。在此,对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引用较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徐君华等著)、《新四军发展史》(马洪武、童志强著)、《新四军战史》(《新四军战史》编辑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图集》的作者,以及众多新四军人物的传记、年谱和回忆录的作者与整理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名为《新四军抗战纪实》,但作为《抗日战争历史纪实丛书》中的一卷,按照出版社和主编的分工要求,华南抗日纵队的抗战事迹和八路军第359旅南下征战也被列入了本书的写作范围。 解放军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侯树栋中将,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范震江少将、副主任张伊宁少将,对本书的撰写给予了有力指导;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王淼生同志在审稿过程中,为本书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人民出版社编辑侯春同志为本书做了大量工作,使本书的质量明显提高;解放军国防大学的很多同事对本书的编写始终十分关心,研究生院的李想同志还撰写了本书的前两章。 谨志于此。 郑云华 舒健 二00五年六月二十八日于北京红山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