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作者 王艳明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顶级国学大师的智慧,钱穆教你学会如何学史、如何诗史、如何论史。本书将钱穆大师的史学主张浓缩为50余个主题,去芜存菁,让学习变得更高效!以500多幅漫画映衬钱穆的史学心得,轻松活泼,让阅读变得更有趣!

内容推荐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的两大特点:将钱穆大师的史学主张浓缩为50余个主题,去芜存菁,让学习变得更高效!以500多幅漫画映衬钱穆的史学心得,轻松活泼,让阅读变得更有趣!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钱穆和历史

 大陆、香港、台湾的文化苦旅

 一生为招故国魂

 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孤独的大师

第二章 发现历史的价值

 历史的分量:世代经营的财富

 没有传统的民族犹如散沙

 不读历史,莫谈爱国

 欲人信者,先要自信

 “学术”不在国外,在人心

 耶稣教也没能挽救罗马

 亡文化便要亡天下

 古人绝非腐朽之辈

 家国需要自己的仪式

 先名正,后言顺

第三章 远近高低看历史

 历史是不能分割的整体

 制度,用章法来掩护人心

 社会,传统生长的土壤

 文化,没有任何人被遗忘

 管中窥豹,于一斑中读历史

 政治,不过是学术的傀儡

 盛衰得失辨英雄

 地理与文化的相互成全

第四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

 读史的准备课

 有灵魂的材料才是历史

 无门之见,但慕大师遗风

 做足“说文解字”的工夫

 读史的智慧:读书的学问才是真学问

 莫为批评而批评

 带着疑问来读书

 读史的深度:从文字中寻觅人

 司马迁与班固:-“龙”-“猪”

 刘勰与刘知几,谁才算史家

 欧阳修《新五代史》,正史中的异数

 评大师读史:交响乐中拉二胡

 梁启超,有史才而无史学

 胡适,西化危险分子

 章学诚,支持的同时还要反对

第五章 历史需要细看

 敦厚笃实的汉风

 弹性皇权,理想照不进现实

 为官先做读书郎

 土地,从国有走向了私有

 二十三岁服兵役的用心

 骄傲面孔下的唐患

 “六部”,政治史上的一大进步

 藩镇:大国的肿瘤

 租庸调到两税法:经济从计划到自由

 安史之乱坏在胡兵

 榆杨难挡辽人蹄

 宋臣:过分谦卑反不自重

 谏官:政治上的一种技术

 欲变学究为秀才,却转秀才为学究

 明朝是历史上的退步之朝

 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

 官吏分途,吏制大坏

 划行省中的不祥“省”字

 无奈的八股考试

 三百年明朝,不堪一击

 真正的独裁的有清一代

 秘密政治最可憎恶

 为满人而划的禁区

 太平天国,“文盲”的运动

第六章 老故事,新想法

 答史学疑惑

 天下大同:最宝贵的世界观

 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贤者的意见胜过多数人的意见

 被忽略的另一种古人

 古人的时间观念写在路上

 艺术是中国人的宗教

 文人不著政治书

 恰是一个太讲法的社会

 历史第一冤案:“封建专制”

 最懂政治的中国人

 科考,大国的选举方式

试读章节

钱穆的一生,一直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他先是自学成为小学教员,随后发表著作进入大学执教,最后离开大陆到台湾讲学。钱穆不仅是一位历史研究者,也是一位历史的见证者。在他所生活的近百年里,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但痛苦没有将他变成尖刻的批评者,反而让他如苏东坡那般,越多磨难,便越是温柔。

有一年暑假,钱穆在香港犯了严重的胃溃疡。他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自己创办的新亚书院一间空教室的地上。这时前来看望他的学生,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国学大师余英时看到了这一幕,心里不禁为他难受。余英时问他,“有什么事要我帮您做吗?”他说: “我想读王阳明的文集。”余英时便去商务印书馆给老师买了一部,回来的时候,钱穆仍然一个人躺在教室的地上,如同一叶被浪拍打过的孤舟。

这是历史学家余英时对他的老师钱穆的一段回忆。那时的钱穆身患疾病,形单影只,刚刚在香港创办起了新亚书院。

钱穆先生本为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十七岁辍学后自学,十八岁时开始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自此,他的青年时光大半就在家乡中小学的那三尺讲台上度过了。

直到三十六岁的时候,钱穆因《刘向、刘歆父子年谱》而成名,通过北大教师顾颉刚的推荐,被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

P4-5

序言

历史又火了。万历年间的旧事有了新说法,曾经老朽的四书五经上开出了新花样,“国学”成了一个时髦词汇。只可惜,在这样一片热闹繁华的景象中,少了钱穆先生对历史所怀有的那一片温情和敬意,多了西方人看历史时的“客观”和“冷静”

但西方的历史怎能和我们自己的历史相提并论。

西方人的历史里,古希腊亡了古罗马兴起,罗马帝国亡了北方民族兴起,种族在更换,地域在变化,古代的罗马人不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今天的欧洲人也很难说继承了罗马人的血脉。直到近代的民族国家兴起,他们才开始回望本国抑或欧洲的历史,但终如秦越之人相视,饥饱肥瘠不相关。西方人对父母长辈直呼其名,对历史,自然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本能。历史之于他们,与生物、化学等一样,甚至还没有它们耀眼。

但中国人读中国史,却一直附随着一番对于自己民族生命的甚深情感。历史积累越深,民族情感越厚。三千年前周公作《周书》,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作《春秋》,为此下的中国人共同推崇,《周书》与《春秋》,成为中国史书的经典之作。一部《春秋》之后,多少人用一生去解读孔子的用心。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积厚流光。中国人尊重历史,胜过企悬将来。有过去,才有将来,如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前人种树,后人乘荫。

但是在我们这一代,历史遭遇了“滑铁卢”。

胡适赞叹着西方的强盛,批评中国传统的惰性实在太可怕了,我们应该“全盘西化”;鲁迅亮出匕首和投枪,向吃人的封建社会呐喊,他告诫青年要“多读外国书,少读书甚至不读中国书”。此后,线装书应该被扔进茅厕,文言文要从地球上消失,我们要赶超英美……人人唯恐避旧思想、旧文化之不及。

但钱穆说:“你们大家尽在那里讲中国的坏处,我不得不来多讲一些中国的好处。”

“我们的箭头刀锋尽向着自己,对自己总是敌意多、善意少,攻击胜过了引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