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们的生存已经快走到了绝境,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动物的家园,给动物一个天堂。
1.用法律护航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森林资源长期过伐,全国森林资源消耗量急剧增加,出现了森林资源赤字,可采资源面临枯竭的严重危机。
针对上述情况与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颁布实施的《森林法》明确规定:“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法规定,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更新,实行管理和监督。”并在《森林法》中确立了以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为核心的一整套森林采伐管理制度。
自1985年《森林法》实施以来所逐步形成的我国林木采伐管理体系与一系列制度,在1987年底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时任林业部长的高德占同志指出:“森林资源是林业的基础,是研究一切林业问题的核心,也是各项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森林资源管理的作用与地位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2.采伐注重原则
(1)坚持生态采伐原则
坚持生态安全第一,森林采伐不以大规模地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协调好环境保护与森林开发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森林采伐对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生境、自然景观、森林流域水量与水质等生态环境的影响,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多种效益的可持续性。
(2)坚持消耗量不大于生长量的原则
《森林法》规定:“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也就是说确定用材林年采伐量的原则是消耗量低于生长量,其实质是控制森林采伐量。
(3)坚持事先申请,凭证采伐的原则
在正常情况下,凡采伐林木(农村居民采伐自用薪材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必须坚持事先申请、设计(或简易设计)、报批、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而后施工的原则。
(4)坚持依法采伐、合理采伐的原则
采伐管理中必须坚持不受理、不批准林地林木有权属争议的林木采伐的原则,并认真审核采伐方式是否合理、采伐对象是否选择正确是合理采伐的关键原则。
3.建立动物自然保护区
为了给动物留下最后一片乐土,世界各国正在千方百计地保护和改善一批自然生态环境,建立动物自然保护区。建立动物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将现有大自然的遗产和动物的家园保护起来,防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进一步破坏。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黄石国家森林公园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872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7988平方公里。这片地区原本是印第安人的圣地,但因美国探险家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的发掘,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它在197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1)保护动物资源及其基因
动物自然保护区是各种动物物种的天然储存库,人们从动物物种中获取生活的原料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的农业育种工作就一直把注意力集中于少数已被驯化或栽培的动植物物种。
育种学家发现,对现有已利用的动物品种进行改良和提高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除了对现有少数的物种进行育种和改良外,必须挖掘新的物种来源,到大自然丰富的宝库中寻找野生的物种资源。动物自然保护区正是为人类保存了这些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保护区无疑是动物物种资源的天然储存库。
(2)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自然保护区还能对森林里的植被及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在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能直接起到环境保护作用。当然要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仅靠少数动物几个自然保护区是远远不够的,但它们却是自然保护综合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P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