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意大利空战(1943-1945欧洲软肋上空的殊死争夺)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意大利战场虽不是二战中的主要战场,却拥有划阶段的重要意义。盟军攻克西西里标志着二战中期阶段的结束,登陆意大利本土则拉开了彻底击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帷幕。虽然胜负已定,德国空军却没有放弃最后的挣扎,他们与盟军的殊死争夺直至战争末尾依然浩大惨烈。

赵国星、冯涛编著的《意大利空战(1943-1945欧洲软肋上空的殊死争夺)》从多元角度出发,详细解析了意大利战役期间空中力量和地面战斗之间的密切联系,客观评述了各作战方在空战策略上的缺失。事实证明:谁的战斗机更先进,谁将更大可能掌握现代战争的制空权。

内容推荐

二战期间,盟军拥有着强大的空中力量,在意大利克服了所有遇到的困难。意大利战区最终成为了盟军尤其是美军航空武器和战术的试验场,中间萌生出许多杀伤力极强的空中军备。意大利战场上的空中行动亦成为空军之于现代战争重要潜力的初端。

赵国星、冯涛编著的《意大利空战(1943-1945欧洲软肋上空的殊死争夺)》一书以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详细数据及精要的文字,对战争中所出现的各类军机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一展作战各国空中力量竞备赛之风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沙漠出发

第二章 西西里空战

第三章 欧洲的软肋

第四章 萨莱诺

第五章 那不勒斯

第六章 战略调整

第七章 “鹅卵石”行动

第八章 修道院

第九章 小镇

第十章 “窒息”行动

第十一章 波河断桥

第十二章 “哥特”防线

第十三章 封锁布伦纳山口

第十四章 冬季空中绞杀

第十五章 最后一战

后记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第三章 欧洲的软肋

阿尔贝特·凯塞林1885年出生于巴伐利亚的一个优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904年高中毕业后加入驻扎在梅斯的巴伐利亚第2步炮兵团。一战期间,凯塞林在该部队积累了丰富的机动作战经验。1922年,凯塞林被调入柏林国防部,参与战后德国军队的重建。在柏林期间,凯塞林出色的行政管理和组织能力使他崭露头角。1933年,凯塞林被晋升为上校,随即被调入新成立的帝国航空部,任D局(即后来的空军管理局)局长。德国空军成立后,凯塞林于1936年晋升中将,并在同年6月继任瓦尔特·韦弗尔(Walter Wever)为空军总参谋长。此后,凯瑟琳于1937年晋升为空军上将,并先后被任命为空军第3军区(德累斯顿)司令和第1空军集群(柏林,即第1航空队)司令。

此后,凯塞林指挥第l航空队参加了波兰战役,并在西欧战役中指挥第2航空队。由于突出的表现,他在1940年7月19日被晋升为空军元帅。

1941年12月,凯塞林被任命为德军南线总司令(Oberbefehlshaber sud),负责对付马耳他英军以及确保通往北非的地中海德军海上补给安全。凯塞林在名义上可以指挥该战区隆美尔的非洲军在内的所有轴心国军队。凯塞林组织了针对马耳他的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地毯式轰炸。同时,他利用自己的友善及亲和力,与敏感又自负的人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

凯塞林有一种能够抓住事物本质的天赋,加上朴素的信仰,能够让他任劳任怨地尽全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凯塞林拍照时经常会露出真挚的笑容,而他的手下为这个时常露出真诚微笑的骑士起了一个昵称“阿尔贝特大叔”。

1943年5月,希特勒告诉隆美尔,一旦意大利人决定投降,就让他全权指挥驻意德军。但是后来,希特勒又决定让隆美尔指挥希腊、克里特和爱琴海地区的德军。然而,在墨索里尼被推翻以后,希特勒再次改变了想法,把隆美尔召回到元首大本营,决定让他指挥意大利北部地区的B集团军群,而让凯塞林指挥罗马以南地区的C集团军群。8月17日,隆美尔赶赴位于加尔达(Garda)湖畔的B集团军群司令部履新,但是盟军很快在意大利本土登陆了。希特勒在凯塞林的意大利中部和南部新建了一个下辖6个师兵力的第10集团军,并交由装甲兵大将海因里希·冯·维廷霍夫指挥。最终,希特勒决定将意大利境内的全部德军置于一个单一的指挥部之下,但他对选择凯塞林还是隆美尔迟迟犹豫不决。凯塞林更热衷于在尽可能靠南的位置上将盟军挡住,隆美尔则认为要在较北部的地方构建防线。实质上,隆美尔反对在意大利中部进行抵抗,因为盟军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海上优势从侧翼迂回德军的防线;反之,作为一个重视空中战场的人,凯塞林认识到,让盟军的重型轰炸机尽可能远离第三帝国本土的重要性。最后,希特勒选择了凯塞林,支持他那种永不停歇的乐观主义,隆美尔则从维拉法兰卡(villafranca)机场飞赴诺曼底接受新的任命。

尽管凯塞林成为了大半个意大利的实际统治者,但他的拥护者可能寥寥无几。首先,意大利是一个不稳定的盟友。凯塞林在其自传称,“德国在意大利的军事行动,就像被危机四伏的流沙包围的礁石一样。”此后,1943年9月15日,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政权在加尔达湖畔的萨罗城(salo)粉墨登场。但是,墨索里尼的统治仅限于波河流域(Po Valley),意大利北部另外6个省被置于德国“最高行政长官”的管理之下,而且人们很快就发现,萨罗共和国不过是德国占领军的傀儡而已。凯塞林说道:“意大利人对战争非常厌恶,而我们的盟友缺乏战斗力,对德国的忠心也相当摇摆,在意大利这种微妙的环境下作战要比孤军作战的情况还艰难得多。”

凯塞林仅可以指挥大约10万意军。但是,意大利游击队(墨索里尼估计大约有60个旅)在1944年6至8月频繁发动袭击,击毙了大约13000名德军,并让约相同数量的德军负伤。德军第77战斗机联队的记录就反映这种典型状况,游击队夜袭了该联队的机场和人员宿舍,并且在昼间袭击了该联队一些执勤和休假的官兵,两名在湖中划船的地勤人员甚至也遭到了袭击。总之,此时的驻意德军必须要在一个遭到当地居民普遍漠视,且极其敌视的环境中作战。

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使局势更加恶化——凯塞林很难得到上级的坚定支持。他必须无时无刻地要让希特勒认识到意大利战场的实际情况,而且不同于盟军指挥官们与丘吉尔或罗斯福的关系,凯瑟林和希特勒之间并不存在这么一种相互沟通,以适时改变那些不合常理或是显而易见的错误。凯塞林写道:“除了我与元首大本营之间就压力重大的战事上缺乏愉快的交流,激烈的空战逐渐染遍整个意大利以及暗淡的战争前景,让我的情绪渐渐低落下来。”P39-40

序言

今天,二战中的意大利战场基本上已经为人们所遗忘。不过,尽管这场战役并不是二战的主要战场,却有划阶段的重要意义。从时间上来看,盟军进攻意大利是紧随在西西里登陆战之后,但是从更大的战略层面来定义的话,这两场战役却分别处在两个阶段:盟军攻克西西里标志着二战中期阶段的结束,登陆意大利本土则拉开了彻底击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帷幕。

直到1944年6月盟军解放罗马,地中海战区一直都是英美进行联合作战的主要战区。此后,盟军的重点开始转向诺曼底和太平洋战区的登陆作战。虽然自“霸王”行动开始后,意大利战区便成为次要战场,但是对于在意大利参战的盟军士兵来说,当地的战斗绝不是“次要”的。仅在1944年,美国第5集团军便阵亡了32000人——仅略少于美军在整个朝鲜战争中的阵亡人数。二战中美军荣获勋章最多的士兵奥迪·墨菲(Audie Murphy)的许多勋章正是在意大利战场所获得,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意大利战役的惨烈程度。

盟军拥有着强大的空中力量,最终在意大利克服了所有遇到的困难。另外,非常重要的是,意大利战区成为了盟军尤其是美军试验航空武器和战术的试验场,其中许多武器和技术如今已经司空见惯。本书引用了诸多采访、日记、信件、公开及未公开的回忆录、官方历史与作战日志来叙述意大利空战。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清楚地发现在意大利战役期间空中力量和地面战斗之间的密切联系,而且盟军空军几乎参与了所有意义重大的战斗。然而,最终盟军在意大利的优势并不明显。也正因为如此,意大利空战可以作为判断今日空中力量能否达到水准的参考。

后记

至1944年,德国空军在亚平宁的蓝天只能扮演一个跑龙套的角色,而战局也每况愈下。1945年4月1日,盟军在该战区有12482架飞机,其中4393架为一线作战飞机。相比之下,轴心国此时只有130架堪用飞机,且经常只能在有限的航程内作战。

不过平心而论,意大利战场对盟军来说绝非轻松。在萨莱诺战役结束后至德军投降的20个月苦战中,盟军总共伤亡有313495人,德军在同一时期损失了3:36650人。鉴于盟军一直处于进攻的一方,其仍承受了如此高的伤亡着实令人惊讶。从1943年9月到1945年5月,地中海联合航空兵总共出动了865000架次各类作战飞机,自1944年1月以后总计投弹超过50万吨。但是,盟军也损失了8011架飞机。实战证明,在面对一支处在防御状态,没有空军可言的军队时,盟军的空中行动可以说是代价高昂且浪费严重。

对于意大利战役,可以总结出很多结论。首先,重点是选择并保持战役目标的推进。亚历山大的参谋长的约翰·哈丁将军指出:“1944年秋,盟军从意大利抽调部队到法国南部是战争中最大的战略失误”。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克拉克提前3个月解放罗马是这场完美的空地协同战役中的一个败笔:这个举动错过了1944年的“气候窗口”,将意大利战役结束的时间推迟了一年。无论如何,这两个例子都证明,强大的航空兵力量只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错误的战术或一厢情愿的战略带来的影响。萨莱诺登陆行动后,盟军曾认为意大利已经是只煮熟的鸭子,但实际上条件还远未成熟。

空中行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空地协同行动。英国官方曾认为:“航空兵之于意大利最后阶段攻势的贡献,不仅仅是空地紧密协同的结果,更是航空兵各部紧密协同的结果。但是,不仅英美两国航空兵在配合上仍存在着问题,各个型号的机种之间的配合问题也很复杂:昼间和夜间轰炸机,昼间和夜间战斗机,战略轰炸机以及战术飞机配合地面作战的问题。空战弹性很大,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事务,只能依赖清晰简单的命令和各指挥机构保持紧密联络进行控制。”

在地面战场上,三个主要战术因素影响着意大利战役行动:地形、气候以及德军指挥官在实施阻滞行动中,如何巧妙利用这些自然因素的能力。德军参谋人员十分擅长利用意大利的山脉、河流和运河来布置防线,并且当恶劣的天气经常减弱或阻止盟军空军行动时,德军也会利用这些条件进行重组休整或加快撤退行动,而且德军在这类行动中的协调性也要优于盟军的追击行动。在几乎严重缺乏空中支援的情况下,德军地面部队英勇奋战就显得更为难得了。

凯塞林及其麾下的将领们从未被盟军的空中优势所吓倒。凯塞林拥有出色的权威和能力,甚至他的老对手亚历山大元帅都在战争结束之后指出:“尽管凯塞林不得不经常接受失败的结局,而且他可能也有失算之处,但他绝不会被巨大的困难所压倒。”  即使是科学技术后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山脉、河流、植被、恶劣天气和人都是影响作战行动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意大利战役开始之后,盟军航空兵有三大目标——夺取制空权,近距离支援陆军和空中封锁,以及支援对德国战争机器的战略轰炸。通过实战检验,让人们认识到了航空兵的能力范围。

德国空军最后一任参谋长卡尔·科勒将军在谈到“为什么我们输掉了战争”这个问题时,曾经指出:“关键的问题就是丧失了制空权……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一直掌握着制空权,那我们在地中海战区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尽管凯塞林在1944年严重缺少战斗机,但轴心国高炮单位击落了713架敌机。至1945年3月29日,轴心国军队在意大利仍有3206门高炮,这支力量经常迫使盟军飞机不得不提高飞行高度,从而降低了轰炸精度,或者被迫转而轰炸其他次要目标。

空军往往秉承这么一种理念,即“控制了天空就基本控制了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这个理论是正确的。但是尽管盟军在意大利战役自始至终牢牢地掌握着制空权,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盟军并未迅速取得胜利。没有空中优势,盟军当然不可能成功在意大利登陆;掌握了空中优势,战役的最后结果也没有悬念,但胜利之路仍然是漫长而艰辛的。

在盟军飞机遮天蔽日的空袭下,轴心国军队经历了一年的辗转、苦战和撤退,但仍然牵制住了盟军。虽然在战役末期,盟军建立起了一套精妙的地空协同体系,除了恶劣气候之外,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但是以优势空中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地面战斗的理念,却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不过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一支地面部队很难在易守难攻的地形上击败一支组织良好、训练有素的敌军。归根到底,空地双方是不可或缺的整体,时至今日亦然。

盟军在意大利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空中封锁行动。空中封锁作战的目标是,在敌军实施有效行动之前摧毁、瓦解、破坏或延缓敌军军事潜力。在1944年3月的“窒息”行动的第一周里,盟军就至少在两处彻底切断了从北向南的铁路线。平均每天切断铁路达25处之多,轴心国的日运输量从80000吨下降到4000吨。英美联合轰炸行动的-最初三天里,便摧毁了波河上全部的23座桥梁。盖伊·加洛德将军曾中肯地作出定论:“空军可以说是致使敌军……陷入绝望困境的决定性因素,迫使其缺乏持续进行现代战争的一~xs#ks资。”

但是,驻意德军在静态防御状态下保持日均4000吨的物资供应,同时在波河以南的德军19个师仍然靠昼伏夜出的驳船和浮桥维持着供应。越南战争期间,越共也曾用同样巧妙的办法对付美军的空中封锁。另外,大规模空中封锁并未能迫使德军撤退,盟军仍然要通过地面攻势击退德军。但是,空中封锁切断了德军通信,瘫痪了德军的机动能力,并且切断物资供应,从而孤立了战场,让德军从有序的撤退转为无序的溃败。

在亚历山大看来,1944意大利境内的战略轰炸机部队更多的是给他添加负担而绝非助其一臂之力。重型轰炸机的物资供应和维护要依靠地中海战区的资源,而其轰炸行动却不会对该战区的军事行动造成直接影响。但是,亚历山大这么看还是有些短视。在福贾基地的重型轰炸机作战半径之内,共有51座原油和合成油冶炼厂,其产量达到了德国燃料总产量的75%。在盟军1945年春季攻势开始之时,德军唯一真正短缺的资源便是燃料。第15航空队漫长的轰炸行动对盟军地面攻势的最大贡献在于其打击了轴心国的石油生产体系,让各条战线的德军部队几乎都丧失了机动能力。

1945年5月,尽管在意大利和奥地利境内仍然有100万轴心国军队,但他们已经无力再战。盟军南北两个方向双管齐下的战略轰炸已经击垮了德国的重心——德国本土的基础设施。而且相较其他战术行动,战略轰炸此时对意大利战役的结果拥有更重要的意义。

追根溯源,造成这些问题的起点在于,1943年5月和6月空中突袭潘泰莱里亚岛的关键点并非打击守军实体,而是士气的削弱。如果据守该岛的是日军或德军,可以想象盟军很可能要经过漫长而血腥的战斗才能夺取该岛。此后,盟军最初在卡西诺和修道院山受挫,不能仅仅用地面部队在轰炸后未能及时跟进来解释。盟军对博洛尼亚以南德军的山地阵地实施了数月的轰炸,但此后盟军步兵仍遭到了德军轻武器和迫击炮火力的猛烈阻击,而此前不久盟军重型轰炸机刚刚在气候良好且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对这些阵地进行过猛烈的轰炸。德军预料到了盟军可能的猛烈空袭,他们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决心咬牙坚持。所以德军在轰炸中的伤亡较少,经过最为猛烈的空袭之后,仍然出人意料地保持着很好的士气和战斗力。

航空兵行动在意大利战役期间多数时间只是作为一种心理战手段,但是轰炸对敌军所带来的心理影响既取决于轰炸效果,也取决于遭到打击一方的水平和领导能力。

英国皇家空军的缔造者特伦查德勋爵(LordTrenchard)曾经声称所有的地面战斗都是混乱不堪的,而航空兵的任务便是将敌军的混乱加剧至失控地步。意大利战役就是如此,但是如果说盟军靠“陆空”联手最终取得了胜利,那么意大利战役同样证明,即使是在彻底丧失制空权的条件下,防御方仍然能够据守阵地并且给优势方带来规模相当的损失。换句话说,对空军来说夺取制空权仅仅是个开始,它还要花很长时间来充分利用制空权的优势。

英美两国军队在意大利的最大差别是,英国人回到了一战的套路,打得更加谨慎。英军在战斗中更多依靠物质而非人力,在整个战役中,英军的地空协同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就是证明。而诸如马克·克拉克在内的一些美军将领曾以少牺牲生命为理念,但在今天看来美军当时并不如此。在至1945年4月23日的10天战斗中,美军第5集团军曾为仅伤亡5272人而庆幸。但是,在近50年后的索马里,18名美军特种兵在1993年10月殒命于摩加迪沙所带来的影响,最终迫使美军和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索马里。

值得当代忧虑的是,一支享有大规模空中优势并在数量上占优的专业化军队,可以战胜一个现代敌人,但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特别是如果战区地形像意大利一样复杂,或者这个敌人喜欢使用人质或自杀炸弹的话。很难说现代的公众舆论能否像1943年至1945年间的盟国领导人那样,给政治家和军方将领们更多的耐心。如果意大利战场当年有CNN的话,那恐怕盟军要比凯塞林先认输了。

换个角度来看,成千上万的士兵战死在意大利,但他们的牺牲却让更多的人得以重返家园,他们为之战斗,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在未来的任何一场战争中,维护好国内的公众及政治意愿与获得空战胜利同等重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