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编著的《三十六计》是一部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智谋全书,它精练地概括了中国历代智慧谋略的精华,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
为了让青少年朋友更深刻地理解每个计策,编者闫仲渝在“三十六计”原文基础上,附有“译文”“浅解”“探源”等小栏目,并以智谋故事的形式将计谋更好地延展开来。每个计策用若干个故事进行阐述,推演出“三十六计”中刚柔、奇正、进退、攻守、彼己、主客、劳逸的兵法精髓。书中的智谋故事涉及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采撷自《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历代典籍,均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性。此外,这些故事生动贴切,扣人心弦,记录和再现了古代战场上敌我双方智慧的较量。
佚名编著的《三十六计》是前人根据中国历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智谋全书。全书按计谋顺序排列,共分六套计谋,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计谋又分为六个计策,总共三十六计。本书以原文翻译注解和经典战例相结合的形式,再现了由“三十六计”推演出来的刚柔、奇正、进退、攻守、彼己、主客、劳逸的兵法精髓,便于读者理解与体悟。
借刀杀人
【原文】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
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这是从《周易》中的“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浅解】
所谓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用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再进一步,则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置敌于死地的目的。“损”卦的卦象上说:“损下益上,其道上行。”说的是“损”与“益”之间的转化关系,二者不可截然划分,而是相辅相成,充满了辩证的思想。
【经典战例一】
二桃杀三士
春秋齐景公时期,齐国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个个武艺高强,勇气盖世,为国家立下了赫赫功劳。这三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兄弟。由于自恃武艺高,功劳大,他们非常骄横。
国相晏子是看在眼里,忧在心里。于是,他让齐景公召来三位勇士。三人来到殿前,只见案上的金盘中盛放着两个娇艳欲滴的大桃子。晏子说:“这是当季新结的水蜜桃,美味无比,大王想赐给各位尝尝。可惜现在只熟了两个,给谁好呢,真是为难啊。”
公孙接是个急性子,抢先道:“想当年我曾在密林捕杀野猪,在山中搏杀猛虎,如此勇猛的我不该得到一个桃子吗?”说完他上前取了一个桃子。
田开疆也不甘示弱,说:“我老田曾多次领兵作战,在纷飞的战火中击败敌军,捍卫齐国尊严,守护齐国人民,这还不配享受一个桃子吗?”说完,他拿走了第二个桃子。
古冶子一看桃子没了,傻眼了。他愤怒地说:“当年国君渡黄河,是谁豁出命来与水中的鳖怪战斗,救了国君的性命?我是勇敢不如你们,还是功劳不如你们呢?”说完,他一气之下拔出宝剑自杀了。这下,另外两个勇士震惊了。他们都是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觉得对不起古冶子,一时羞愧难当,就都拔出剑来自杀了。
就这样,晏子仅仅用了两个桃子当道具,就让三位勇士顷刻间都倒在血泊之中。这三位勇士死后,景公叹息不已,派人厚葬了他们。圃
【经典战例二】
刘备借刀除吕布
吕布,字奉先,东汉末期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西)人,勇猛过人,原依附汉末权臣董卓,后反叛。公元196年,吕布乘汉末割据势力之一的袁术与刘备争夺徐州之机,率领军队攻破刘备的根据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并虏获了刘备的家眷。不久,吕布又攻破刘备暂居的小沛(今江苏沛县),致使刘备不得不投奔了汉末大将曹操。
与此同时,曹操与占据冀州的袁绍矛盾日益激化,曹操打算攻打袁绍。但是,曹操的谋士郭嘉认为:吕布才是曹操的心腹大患,应该先攻打吕布,然后再除掉袁绍;否则,吕布一定会趁着曹操攻打袁绍时乘虚进攻曹操的根据地许都(今河南许昌东部)。此时,投奔曹操的刘备也十分赞同郭嘉的建议。
原来,刘备因为吕布攻占下邳并俘虏他家眷的事一直怀恨在心,而且,刘备担心吕布有朝一日会成为他的一大敌手,所以总想找个机会除掉吕布。但是寄人篱下的刘备没有这个能力,他一听说郭嘉的建议,便极力支持,希望借曹操之手杀掉吕布。
曹操最终接受了郭嘉的建议。公元198年,曹操率军进攻吕布,十月攻破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大军直逼下邳。可是,吕布一直坚守下邳,不出城应战。吕布认为曹操太狡诈,不能轻举妄动。于是,他待在房里,终日不出,只和妻妾严氏、貂蝉饮酒解闷,即使听说曹操大军决开沂水、水淹下邳也无动于衷。一天,吕布取镜自照,发现自己面容消瘦,惊呼道:“我被酒色害了!从今天起,一定戒除。”于是,吕布下令全城将士,只要有喝酒的都要被斩首。
不久,曹操又来攻城。吕布亲自上阵,从清晨打到中午,曹兵稍退。吕布筋疲力尽,便把画戟放在一边,坐在门楼上休息。不料,已经暗中投降曹操的宋宪趁机赶走了吕布的随从,先把吕布的画戟偷偷藏起来,然后与同样投降曹操的魏续一齐动手,把吕布牢牢捆住,准备押送到曹操那里。
曹操很快攻下了下邳。曹操入城不久,吕布就被宋宪和魏续押到了曹操面前。吕布向曹操求饶,说愿意投降。曹操欣赏吕布的勇武,却也有些犹豫。此时,刘备也在曹操旁边,他心中憎恨吕布,于是趁机提醒曹操说:“你想重蹈丁原、董卓的覆辙吗?他们可都是吕布害死的。”曹操顿时醒悟,命人将吕布绞死。
刘备就此借了曹操之力,如愿除掉了吕布。
P16-19
集智慧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句话对我们来说可谓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确切来历。早在南朝宋时期,《南齐书·王敬则传》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难以挽回,唯有退却,方为上策。之后,此语被后世争相沿用,到了宋代,惠洪在《冷斋夜话》中将它改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至明末清初,始有无名氏采集群书编撰成兵书《三十六计》,使“三十六”从不确切的虚数词变为实实在在的计策之数,从而流传至今。但此书究竟为何人所撰、具体成书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历代兵志也未予收录。
《三十六计》是一部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智谋全书,它精练地概括了中国历代智慧谋略的精华,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三十六计》按计策顺序排列,共分六套谋略,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前三套为优势局面下所用之计,后三套则为劣势局面下所用之计。每套谋略又含有六个计策,一共三十六计。
长期以来,《三十六计》被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研习、应用,并且早已超出了军事斗争的范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科技、体育等许多领域,因而此书不只是政治家、军事家所必须掌握的谋略,亦是当今人们开创人生局面、掌握为人之道、深谙处世哲学的最佳“参照物”。
为了让青少年朋友更深刻地理解每个计策,编者在“三十六计”原文基础上,附有“译文”“浅解”“探源”等小栏目,并以智谋故事的形式将计谋更好地延展开来。每个计策用若干个故事进行阐述,推演出“三十六计”中刚柔、奇正、进退、攻守、彼己、主客、劳逸的兵法精髓。书中的智谋故事涉及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采撷自《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历代典籍,均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性。此外,这些故事生动贴切,扣人心弦,记录和再现了古代战场上敌我双方智慧的较量。
我们衷心希望每位读者都能在品读经典的同时,充分而深刻地领悟到书中的军事智慧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