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精)》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群众创作和作家创作相结合的典范之一,是成就很高、影响很大的古代历史演义小说。小说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民众的苦难和他们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小说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宽厚仁爱的刘备,残暴奸诈的曹操,一身正气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还有头戴纶巾、手摇羽扇的诸葛亮,以计谋见长的周瑜和司马懿。他们斗智斗勇的故事早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和第一部章回小说。它全景式地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揭露了董卓等统治者的某些罪恶,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结构宏伟,故事曲折,语言精练,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三国演义》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内涵,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历史的局限,作品封建正统思想严重,“拥刘贬曹”,对黄巾起义也有所诋毁。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日:“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日:“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又云:“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赍金帛,结交中涓封谓,以为内应。角与二弟商议日:“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遂一面私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驰书报封谓。唐周乃径赴省中告变。帝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谞等一千人下狱。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日:“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侑,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日:“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日:“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P1-P3
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古典文学,是我国伟大文化宝库中的绚丽瑰宝。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把古典文学名著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我们组织出版了一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这套名著的特点是:(一)选材精当。从浩如烟海的古代散文和代表古代诗、词、曲最高艺术成就的唐诗、宋词、元曲中,精选出意境高雅、千古传诵的名篇;从广为流传的古代小说中精选出思想性、艺术性都好的经典著作,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这套书可使读者以较经济的时间对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二)注释通俗。对难懂的词语、典故等用浅显通俗的文字作简明扼要的注解,对难认的字加注拼音及同音字,使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读者能够读懂。(三)物美价廉。书籍的装帧设计既美观大方,又简朴实用。书的定价较低,一般读者能够买得起。我们期望这套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和第一部章回小说。它全景式地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揭露了董卓等统治者的某些罪恶,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结构宏伟,故事曲折,语言精练,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三国演义》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内涵,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历史的局限,作品封建正统思想严重,“拥刘贬曹”,对黄巾起义也有所诋毁。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以及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某些有关的杂剧、传说,经过综合熔裁,再创作而成。目前所见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分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对这部作品作了修改,成为现今流行最广的一百二十回本。
这次校点,以醉耕堂版毛评本为底本,并以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光绪年间刻印的《增像全图三国演义》和197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的《三国演义》等版本,作为参照本,认真校订,择善而从。对原书中的明显错误作了改正;繁体字改为简化字;异体字和俗体字改为规范字;混杂使用的同音字,统一作了规范处理;通假字则未作改动,多数在第一次出现时作了注释。
本书的校注工作由董宝良教授完成。杨智先生协助做了不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