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阐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的基本阅读文本。
本书是“和谐文化读本”丛书之一,该书介绍和论述了和气生财的财富观,力图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顺的丰富思想。全书旁征博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和气生财/和谐文化读本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陈胜利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深入浅出阐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的基本阅读文本。 本书是“和谐文化读本”丛书之一,该书介绍和论述了和气生财的财富观,力图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顺的丰富思想。全书旁征博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和谐文化读本”丛书共五本,包括《以和为美》《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分别介绍和论述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和气生财的财富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每本书都力图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谐、和睦、和美、和平、和顺的丰富思想,在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分别论述其主要内涵及特征,尽可能旁征博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编辑出版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众阅读的基本文本。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 “和”的文化 一、“和”本义指各种不同声音的互相协调呼应/011 二、“和”是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和关键性的概念之一/014 三、以和为贵、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022 四、西方的和谐思想同样源远流长/032 第二章 财富之“和” 一、儒家肯定人们对富与贵的追求,同时强调“以义取利”/040 二、佛教对财富的看法既有毒蛇之喻,也有净财之说/045 三、道教主张生财聚财,财神是中国民间最受欢迎的神/050 四、西方在宗教改革后完成了财富观念的转变,主张克制、节俭、履行“天职”的新财富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055 第三章 修身之“和” 一、淡泊平和,宁静致远/064 二、做人忠诚,经商守信/072 三、广结善缘,“和气”生财/085 四、自强不息,坚韧不拔/091 五、修身齐家,遗德后人/100 第四章 经营之“和” 一、以人为本,凝聚团队/111 二、质量第一,恪守信誉/123 三、顾客第一,服务至上/130 四、竞争为和,合作双赢/137 第五章 社会之“和” 一、善待企业家,善待财富/148 二、财富即责任——财富的意义/160 三、科学发展——和谐地创造财富/169 四、共同富裕——和谐地共享财富/177 试读章节 三、广结善缘,“和气”生财 中国有一句俗语——和气生财,意思是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做生意讲求和气生财,作为传统商业伦理的精华,千百年来一直为中国人所推崇和遵循。 《韩非子》中讲了一个狗恶酒酸的故事:宋国有个卖酒的人,酿制的酒香味醇厚,人也和气、公道,待客人殷勤周到,但是生意却很清淡。店外酒旗高高飘扬,可酒就是卖不出去,很多酒都变酸了,这个人很苦恼,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于是他请教了邻里的一位长者。这位长者说:你人很和气,可是你养的那条大狗太凶猛,大家很怕它,谁还敢来买你的酒?狗恶酒酸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和气生财的道理。正如和气的人往往人缘好一样,和气待客的商家往往能赢得顾客的青睐,从而赢得经营的成功。 犹太人性格谦和而有耐性,善于经商。美国被称为犹太人的“天堂”,20世纪90年代,美国犹太人总数600万,虽然不足美国人口的3%,但他们对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舆论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控制,远远超过任何别的族裔。在经济领域,犹太人控制着百货、服装、钢铁、石油、化工、军工、电子、餐饮、娱乐等行业。犹太富豪在金融界的实力更是首屈一指,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金融大鳄”索罗斯、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二的“股神”巴菲特等都是犹太人。犹太人认为只有和气才能生财,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健康而友善的关系,把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作为他们事业成功和发财致富的重要技巧。不管生意是否做成,犹太商人总是呈现一副笑脸,即使双方意见不合,不欢而散,犹太人还是会礼貌地向对方说声“再见”,如果第二天早上遇上你,他仍会微笑着道声“早上好”。犹太历史上最著名的拉比(犹太教负责执行教规、律法并主持宗教仪式的人)之一希雷尔,曾对犹太文化的精髓作过界定,他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不要向别人要求自己也不愿做的事。”这句话一直被人们广泛引用。犹太教典籍《塔木德》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有位拉比要召集六个人开会商量一件事,邀请他们第二天来。可是,到了第二天却来了七个人,其中肯定有一个人是不请自来的。但是拉比又不知道这第七个人究竟是哪一位。于是,他只好对大家说:“如果有不请而来的人,请赶快回去吧!”结果,七个人中最有名望、大家都知道一定会受到邀请的那人却立起身来,然后走出会场。大家非常清楚,这位有名望并被邀请来的人替别人背了黑锅。这个人心里也清楚,这七个人中必定有人未受邀请,而他既已到这里,又要他承认不够资格而出局,是难以让人接受的。因此,这位有资格的人,宁愿自己名义上受点影响,却保护了那个不请自来的人的自尊心。这正体现了“不要向别人要求自己也不愿做的事”的精神。《塔木德》编选这个故事当然有褒扬帮助别人的精神的一面,而更深一层的寓意是,这个有名望的人表面上看来是“背黑锅”了,而实际上他的声望却因之而更高。这个故事意在讲明,帮助别人、注重和气使人人受益。 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在现代西方社会如此,在重视人情味的中国,人际关系对商人的重要性就更不言而喻了。 清人儋漪子曾专为商人写了《士商要览》,说:“太过者满则必倾,执中者平而且稳。凡人存心处世,务在中和。不可因势凌人,因财压人,因能侮人,因仇害人。倘遇势穷财尽,祸害临身,四面皆仇敌矣。唯能处势益谦,处财益宽,处能益逊,处仇益德。若然,不独怀人以德,足为保身保家之良策也。”指出,为人中和、与人为善是商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晋商笃信“和气生财”,高度重视各方面关系的和谐,包括财东与掌柜、伙计关系,同行同业关系,客户关系的和谐等等。以日升昌为代表的晋商票号,实行了严格的两权分离制度。掌柜(经理)对商号资本和人事全权负责,财东(董事长)不加干涉。财东只有首任掌柜的聘任权和分红权,下任掌柜由上任掌柜聘请。掌柜一经聘用,财东则委以全权,掌柜则做到忠心事主。掌柜对外代表商号,而财东则不能以商号名义在外活动,不得在号内食宿、借钱,不得指使号内人为自己办事,不得干预商号业务。太谷曹家聘用的“富生峻”钱庄经理,因经营不利,几年间把曹家给的本钱全部赔光。曹家问清原因,不但不加责难,而且再付给他本钱,让其继续掌管钱庄。后来终于转败为胜,不仅使“富生峻”起死回生,而且又新开了四家分号:“富盛泉”、“富盛长”、“富盛诚”、“富盛义”。晋商与同业往来中,既保持平等竞争,又保持相互支持与关照。商号的友好合作伙伴,互称“相与”。对待“相与”,必竭力维持,明知无利可图,也不中途绝交。万一对方倒闭,成了呆账,也就听之任之,当做教训。据记载,如民国初年包头双盛公财东杨老五欠复盛全白银六万两,无法偿还,杨老五给当家乔映霞磕了一个头,就算了事;大顺公绒毛店欠复盛公现注一千元,还了一把斧头、一个箩筐即算了结。这种平和而大方的气魄,充分体现了晋商和气生财、以和为贵的精神追求。 徽州有句广为流传的民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许多著名徽商从小就背井离乡,出外学艺,奋力拼搏。他们重勤俭,重自强自立,重谦让,信奉“世事每逢谦处好,便宜多自吃亏来”,“忍半时IXl,~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以营造和谐、和气的经商环境。因此,徽商的客户关系、同行关系、宾东关系、政商关系特别融洽,为自身发展增强了合力,减弱了阻力。 “全聚德”是我国饮食行业的著名品牌。“全聚德”烤鸭店自清同治三年即1864年创建,至今已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成立之初,“全聚德”只是一个无名小店,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国内一家大型餐饮集团。1998年,北京电视台曾策划过一次“哪些产品最能代表北京的品牌形象”的问卷调查。结果,“全聚德”烤鸭名列榜首,被一致认为是最能代表北京品牌形象的标志性产品。1999年,“全聚德”品牌又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我国首例服务类驰名商标。2004年,经有关权威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全聚德”品牌价值已达84.58亿元人民币。“全聚德”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全聚德”烤鸭店在长期经营中总结出的九字诀,即“鸭要好”,“人要能”,“话要甜”。“鸭要好”,是确保质量;“人要能”,说的是人才;“话要甜”说的是要笑脸迎客,礼貌待人,服务八方客,招待天下人。 在美国一个超级市场里,有个中国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好,引起其他摊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无意把垃圾扫到她的店门口。这个中国妇人却从不计较,反而把垃圾都清到自己的角落。旁边卖菜的墨西哥妇人观察她好几天,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这里来,为什么你不生气?”中国妇人笑着回答:“在我们国家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多就代表会赚很多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的摊位上,我怎么舍得拒绝?你看我生意不是越来越好吗?”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现了。 今天,和气待客不仅仅是一种经商态度,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和气已内化为商业的精神,发展为一种基本的商业制度,贯穿于商务活动的始终,日趋纷繁的现代商务礼仪便是其典型的外在形式。日本人十分重视商务礼仪,他们认为,商务礼仪可以提升人们的社交形象,辅助工作、事业的进行,改善自身境遇,获得成功。作为社会人的社交基础,如果给别人不快的感觉,无论多么能干,也不能算是成功的商业人士。日本人在社交活动中,爱用自谦语言,并善于贬己怡人。“请多关照”、“粗茶淡饭,照顾不周”等,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客套话。一些短期到日本的外国人往往有这样一种印象:似乎日本人个个温良儒雅、彬彬有礼、春风拂面。旅居日本并加入日本国籍的英国文学家拉夫卡迪奥·赫恩在随笔《日本人的微笑》一文中,将这种错觉归于日本人的微笑:“见到日本人微笑时的第一印象是……首先,在一般的情况下日本人的微笑最初总让人感到一种迷人的魅力,感到愉悦。但之后有时也会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比如相同的微笑竟会在不同的场合下出现,即便是在恼怒、羞愧或是失意时也会做出微笑状,真是神秘和莫名其妙。日本人在与长辈、上司和平辈谈话时,在愉快的情况下露出笑容是当然的,但即使是在极不愉快的情况下他们也都面带微笑。无论对谁来说,最惹人喜爱的就是笑容,这种笑脸在双亲、老师、朋友和带有善意的人面前经常可以见到,这也成为生活上的一个习惯。……即使在心绪烦躁时也在脸上露出凛然的笑容,这是社交上的义务。”正是这种“当然的”微笑,给外国人造成了错觉,为日本人赢得了国际声誉,日本人被公认为是最善于做生意的民族之一。 P85-91 序言 和谐精神是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人自身的内在和谐,都离不开和谐精神的熏陶、和谐文化的支撑。可以说,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在我们这个5000多年的泱泱文明古国,有着优秀而深厚的“和合”文化传统。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比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重视尊重规律、休养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重视家庭和睦、融洽相处;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重视睦邻友好、互利互惠。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以“和合”思想为核心的和谐精神、和谐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性和重要价值取向。大力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文化传统,在历史提供的高起点上创造出更具有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的和谐文化,是当代文化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职责。 基于这样一种想法,我们组织编写了“和谐文化读本”丛书。本丛书一共五本,包括《以和为美》《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分别介绍和论述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和气生财的财富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每本书都力图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谐、和睦、和美、和平、和顺的丰富思想,在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分别论述其主要内涵及特征,尽可能旁征博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编辑出版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众阅读的基本文本。 本丛书作者都是勤于思考、富有朝气的青年学者,希望这套丛书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王强 2008年元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