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雷抒雁散文精品集/中国当代文学百家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雷抒雁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雷抒雁,当代诗人,作家。1942年生,陕西省泾阳县人。196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曾任工人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主任;《诗刊》社副主编;1995年调鲁迅文学院任常务副院长;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获得过各种文学创作奖,并有多种文字翻译诗作发表于国外。

《雷抒雁散文精品集》收入了《天空的翅膀》《向生活发问》《生死之间》《分香散玉记》等散文作品。

内容推荐

《雷抒雁散文精品集》作者雷抒雁以诗歌和散文名世。其作品语言精练,明快、朴素,给人留下深刻奇特的印象。《雷抒雁散文精品集》入选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含精巧绝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读者既能得到心灵的享受,也可从中感知时代的变迁。

目录

前言

青春之门

 蚕

 秋魂

 犁铧,耕耘着宫阙

 天空的翅膀

 银杏

 悬肠草

 寂寞与无聊

 向生活发问

 流玉的湖

 期待晴朗

 为秋天鼓掌

 生命的选择

 最后的牵手

 青春之门

 村橘的论争

 履痕

 与风擦肩而过

 青春一闪

 谁,你也别小瞧

 无知的乐趣

生活如蓟

 生命的承诺

 生死之间

 创造生活

 铁马

 思念梁南

 悠闲的人,你曾经忙碌过

 惊艳唐山

 从历史深处走进石家庄

 彩色的荒漠

 雪,误落都市

 一袭青衣

 普者黑,人性的山水

 冰雪雕成的梦幻

 自然的芳香

 塞上看柳

 东瀛秋事

分香散玉

 口味

 口音

 舌苔上的记忆

 麦天

 扫云

 忙年

 派饭

 答问

 屠龙之河

 乡村版文学

 乡间“聊斋”

 分香散玉记

 一日,长过井绳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历史的流沙

 历史的流沙

 时间的品格

 飘逸的诗魂

 大街上的“毛古斯”

 木妖

 水淫

 奢床

 沧浪之水

 饥饿是什么滋味

 忒弥斯的天平

 “杏花”案

 乱翻书

 智者的忧思

 翻飞蝴蝶乱纷纷

试读章节

犁铧,耕耘着宫阙

农夫只低着头认真地看着脚下的犁沟,一声声呵斥着疲惫的耕牛。也许他想趁着傍晚,多犁几垄,然后回家。他知道,妻子和子女已备好香喷喷热腾腾的晚餐,正期待他的归去。

我静静地躺在中都古城的断垣上。

这是秋天,又是黄昏,无力的残阳,在断垣上涂抹着血色。那些波光闪闪的水面,曾是这中都紫禁城的护城河,如今被切成一方一方湖泊,暮色中晃动着蓝的、黄的和红的旗帜。

这便是那位乞食和尚做了皇帝之后在凤阳这偏僻穷困的土地上兴建的都城么?人们只知道北京的故宫,却不知北京故宫只是中都故宫的一件极其简陋的复制品!

“那里是东华门,那里是西华门!”我注视着那些坍塌的城门,在心里猜想着。北面那座山该是“万岁山”了,那山的位置差不多就像北京故宫后边的景山。要是当初不迁都北京,那条吊死朱明王朝的绳子也许就会挂在这“力岁山”上。

午门,正在我的脚下,城楼已荡然无存,荒草里,只有一个个被风雨洗得发白的石础。社坛、太庙、承天门、金水河、洪武门以及圜丘,依次从午门向南排去。这些宏伟的建筑,这些曾经神圣得不许百姓涉足的禁地,如今都已成泥,或者堆着牛粪,或者翻着泥浪,青青的、针锋般的麦苗正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近处,有农夫斥牛的声音。我循声走下城垣,只见一位农夫正扶着耕犁在耕作。那里曾是太和殿,中和殿,还是嫔妃们的寝宫?我猜想着。农夫只低着头认真地看着脚下的犁沟,一声声呵斥着疲惫的耕牛。也许他想趁着傍晚,多犁几垄,然后回家。他知道,妻子和子女已备好香喷喷热腾·腾的晚餐,正期待他的归去。

我想,他也许不曾想过他的犁铧是怎样在那里翻动着历史,那是一排排整齐的土浪,便是一页页翻开的史册!他不时地弯腰把一些残砖破瓦捡起来,吃力地扔到路边。我随手拾起一块,擦净泥土,竟是黄灿灿的瓦当。尽管已经残破,但那张牙舞爪的龙纹,却极其生动和优美。算算时间,该是六百多年前工匠们的手艺了。当初。,军士工匠、南方的移民、北方的罪犯、各府县的民夫、役夫……足有“百万之众”在这一片土地上烧砖、琢石、雕木、画栋、砌墙、筑城,为朱元璋构筑“万世根本”的帝王梦!那景况使人联想到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你似乎还能听见督军、工头呼啸的皮鞭声,恶毒的斥骂声……

“虎踞龙蟠圣祖乡,金城玉垒动秋芳。”御用文人们却不失时机地献上阿谀之辞。然而,就在那些华丽建筑的近旁,堆积着苦役们的尸骸;凤阳花鼓梆梆地敲响着,滴着逃荒者的血泪。一场噩梦在这块土地上延续了多少个世纪!

我久久地望着耕田的农夫。我不知道他是否会唱花鼓,是否也有过逃荒的历史,也不知道他的家人中有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者。他只专心耕田,似乎一切希望都在这泥土里。

我轻轻地抚摸着手里的那块黄龙瓦当,似又看见那位贫困的和尚,当土地使他绝望之后,便离开土地去寻找新的命运;终于当了皇帝,在这片土地上盖起如云的宫阙。可是,他忘了正是这贫苦农民的血凝聚而成的建筑,使更多的人对土地绝望!

推倒重来!历史有时也像一场游戏。那些豪华的建筑,如同海市蜃楼,又悄然逝去。焚烧在义军愤怒的烽火里;坍塌在无情的风雨里;然后,覆没在锋利的犁铧下!留下的,依然是生长野草、生长五谷的土地,如同重新构思生活的稿纸铺展在农民面前。那些宫殿和城垛上的巨砖,都斑驳着杂色,被砌进屋舍,或被砌成猪栏和茅厕。贫困恶毒地嘲弄着古老的文明;文明断裂成我手上残缺的黄龙瓦当以及这些不成条理的思绪。

暮色更深。犁田农夫不知何时已归家了。我信步走着,随意伸手从路边折一根枯黄的茅草含在嘴里。一种野草的清香苦丝丝地杂成一种奇怪的滋味,随着口水缓缓流进心头。

P6-8

序言

在新时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格局下,编选一套有规模有实力的当代文学选本,不能不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此次编选的作品大多数来自作家自选的精品,或是经由资深文学编辑遴选成书,全套书在内容编选上突出强调名家的文化品格和所写时代的精神风貌。

此次选本把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作为重点来考察研究,因为她呈现当下的状态,从中我们可以探索当代文学的不足以及其未来走向。这一文学时段,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转型,社会经济体制转轨后,商品意识自然融进社会的各个文化领域,意识形态的格局也相应地发生了调整。八十年代呈现的是文学狂欢的盛宴,九十年代作家在“共名”状态的一元格局被打破,文化的多元化应运而生。在文学创作上,作家开始从宏大的叙事题材转向个人的“一地鸡毛”,特别是对民间立场的觅见和认同,身份开始从坐班转向了流民;进入二十世纪末,文化环境出现产业化思潮,对作家创作带来严重困扰:客观条件的制约使他们不能维系以启蒙和精英为元素的公共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同时由于时代的影响,他们本身也开始对自身的精神标签产生了疑虑和动摇。

“五四”以来的文学,大多数时期都处于一种意识“共名”状态,一种思想主题支配一个时代的文化,比如“五四”的反帝反封建和个性解放、抗战的民族救亡、五六十年代的阶级斗争等。“共名”基本概括了一个时段的文化思潮,作家只要通过作品阐释或反映这一思潮,就会被这个时段认可,但是在这种文化状态下,作家的艺术独创性往往被掩盖,个性因素很难彰显出来,他不能与“共名”造成对立,否则就会出局,而作家的独立品格往往是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核,离开了独创性,只能是臃肿的文学。与“共名”对立的“无名”,也不是说没有时代主题,它通常是指多种主题并存,无法达成“共名”的状态。在三十年代出现过短暂的“无名”状态,由于军阀割据混战,导致地域交流阻塞。比如京派文学、南京的民族主义、上海左翼以及东北流亡文学等多种对立的文学思潮共生的局面,其间有冲突和斗争,不管怎样融合都无法达成“共名”,这个就有点像无名的文化状态。九十年代的文学不难发现它所含有的“无名”特征与三十年代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从文学本身打破了八十年代文学思潮的线性发展,凸显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状态,多种文学走向并存发展,表现强劲的多元价值取向。比如主旋律文学由官方掏银子供养,消费文学以获得大众认购为目标,纯文学只要圈子内的人认可或一些小众读者,形成官方、知识阶层和草根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多层次的复合文化结构给出文学多种走向的自由,这样作家的叙事立场发生了转向,即使许多作家的写作视点非常接近,也是以不同的方式来生发对所处时代的体念和看法,几乎每个作家笔下都是一个精神独立的世界,渗透其个体生命最隐秘的部分。“共名”时代的消亡使得作家放手开拓个人心理空间的写作实验,转向贴近生活的个人叙事方式,一批新生代作家应时而生。

上世纪末包括现今都是一个文学碎片的世界,不同的作家立场不同,各自按自己的观念出牌,这样看起来很乱,有些文本令读者感到陌生,但是她摆脱了时代“共名”的制约,让文学在社会文化空间发出更多独立真实的声音。

文学是人类呼吸的器官,作为编辑出版人员,我们有义务传承一些健康洁净的文学作品,时下的网络文学泥沙俱下,无法从中遴选经典。我们只能选取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文本,给本世纪提供一套具有恒久性的当代文学名家选本,是传承和研究当代文学的需要。

“作为文学批评界的一员,我认为自己遭遇了最糟的时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虽然没有像布鲁姆所描述的那样,但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混乱时代”的种种文学征兆在作家的文学实践中也是很常见的。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界虽然浮出一些重要作家,诞生一批不可忽略的作品,作家的主体意识和写作经验技巧都得到扩张,但是面对物质化的时代,面对利益阶层重新分配和伦理体系不断颠覆的人性场景,一些作家不断沉溺于某种焦虑和失落的精神状态,缺少慎思、缺少觅见、缺少悲伤。有些作品,要么屈服庸常,要么对公众聚焦的描红,要么对低俗趣味的宣泄等。文学的审美和教育功能十分鲜见,其功利性、实用性、媚俗性俯拾即是。文学不一定要恢复崇高,但是我们要在真正意义上找回文学内在的精神品格,这是对自身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角色与使命必须要做出的回答。萨义德曾说:“知识分子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类的自由和知识。”作家不是充当好大喜功的文学领袖,也不是迎合权力机制的工具。其内心深处始终对社会自然有一种与之呼吸同在的连体感觉,对大众从骨子里有一种体恤和亲密的挚情,对个体精神独立性的顽强坚守,对现实秩序敢于表达真理之音。高尔基曾说:“道出真理与实情,是一切艺术中最最困难的艺术。”对阵这种巨大的挑战,我觉得作家们要有鲁迅那样的傲骨,用直面一切的勇气和力量道出民族精神内核的缺陷,披露历史暗藏的本质,还原大众生活的真相。只有穿透一切世俗的迷障,才能写出内涵深广的作品。

当下各种文学思潮一浪拍死一浪,文坛颓废和山头之风盛行,各种文学活动表面看起来扩大了文学的影响力,实际上成为一些商家敛财的外衣。回顾近年来的文学创作,有些作品展现人性或陷于人性中不能自拔,卑琐欲念、变态心理、性宣泄等充塞其中,虽然文学不一定要庄重,但是这些猥琐要能给我们警示,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一味地寻求阅读刺激。针对文学创作的这些境况,我们有感于主编一套当代文学百家的必要性,一方面规整写作者的精神姿态,另一方面给青少年学生以健康洁净的引导。“对于刚刚用自己的血和泪写出人类史中最有奇特一页的这一代人,必须给予更高尚的东西”。

中国当代文学百家编委会

2012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