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儿童文学新经典”均是近二十年来,在世界各国流行的儿童小说,它们虽然不像普遍意义上的经典作品那样,经历了时间的流逝,空间的变迁,但是这些作品中所具有的知识性、艺术性以及精彩的故事情节,不仅不亚于那些“古典作品”或“近代经典”,而且更贴近当今孩子们多姿多彩、充满幻想的生活。
本书为丛书之《通灵少女吉尔达》(作者珍妮弗·阿利森)讲述了吉尔达·乔伊斯,我们认识她的时候她十三岁,父亲早逝与母亲和哥哥一起住在密歇根,生活不富裕。她,精灵古怪,个性独立,直觉超凡,好跟踪,爱偷窥,有随手记笔记和用老式打字机写信的习惯。……
《通灵少女吉尔达》是“世界儿童文学新经典”丛书之一,由珍妮弗·阿利森编著。
《通灵少女吉尔达》讲述了:
吉尔达·乔伊斯,我们认识她的时候她十三岁,父亲早逝与母亲和哥哥一起住在密歇根,生活不富裕。她,精灵古怪,个性独立,直觉超凡,好跟踪,爱偷窥,有随手记笔记和用老式打字机写信的习惯。
她,自诩为通灵侦探,占卜板和《通灵大师手册》是她的法宝;她,自称小说家,速记本和打字机跟她形影不离;她,是时尚女郎,猫眼眼镜是她的标志,鱼网长筒袜、金色假发和晚礼服是她必备的行头。
她,不拒绝任何探险的机会,丰富的想象力和飞扬的文采,为为她开启了一扇又一扇探索之门。奇怪的人,蹊跷的事,闹鬼的老宅、湖中的幽灵……都是她调查的对象。
1 实现了就不是说谎
温斯托克夫人的八年级英语课上,教室后排,吉尔达·乔伊斯咬着一绺深棕色头发,假装在听同学们描绘暑期计划,这是本学年的最后一天。吉尔达没有心思听大家讨论,因为她在全神贯注地偷看一本卷了角的《通灵大师手册》。在人家旧货甩卖时淘到这本书之后,吉尔达就成了作者巴尔萨泽·弗罗本尼乌斯的狂热书迷。该作者出生在底特律最危险的一个街区,声称他曾用通灵天赋协助侦破过无数犯罪案件。
其他同学七嘴八舌地讨论要去密歇根湖、佛罗里达,或是肯塔基的岩洞时,吉尔达正在仔细阅读“听从本能冲动,无论它多么不合逻辑”这一章。巴尔萨泽·弗罗本尼乌斯解释道,通灵者有时会有独特的身体感觉:
……冲动在当时似乎莫名其妙,其实却会导致某种幸运的结果或是重要的信息。例如,一位通灵者可能会突然非常渴望某种特殊的食物,结果走到一个她在正常情况下决不会去的地方。除了食物之外,她在这个地方还会找到什么?很可能是一个寻求她的通灵能力帮助的人,或是一条能解开一桩悬案的线索。
对于通灵者,往往是意外的冲动将她引向需要帮助的人、破案的线索,甚至希望引起她注意的幽灵。
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你自己的生理暗示:你可能会有头疼、痒痒、疼痛、抽搐或其他感觉,那就是你个人的信号——一种能帮你发觉重要信息的通灵雷达。
读着这一段时,吉尔达感到左耳朵一阵奇痒。她心想这会不会就是自己的生理信号,预示她将有某种超自然的经历。
吉尔达抬起头来,发现温斯托克夫人正望着她。
“吉尔达,你呢?你的暑期计划是什么?”
此刻,她唯一明确的计划是,暑期要花许多时间侦察一个毫无魅力的年轻男子,吉尔达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格子裤”,此人在附近一家便利店上班。但她不想对温斯托克夫人坦白这一点。想起妈妈前不久提到在加利福尼亚有一位古怪的亲戚,吉尔达便脱口而出,“我要去旧金山。”
所有人都转过头来,惊讶而又好奇地盯着她,使得吉尔达立刻后悔说了这个冲动的谎话。
“你去那儿干什么呢?跟家人去度假?”
“我要写一篇小说。”她为什么要对温斯托克夫人这样讲?
吉尔达苍白的、长满雀斑的脸庞有些发红,温斯托克夫人怀疑地打量着她。吉尔达以前就被发现编过故事,她知道温斯托克夫人对她的大部分言论都持一定的怀疑态度。“对于你这么大的女孩子来说,写小说是一个相当宏大的计划。”
温斯托克夫人显然不相信一个八年级学生能写小说,即便是吉尔达——她有一种特殊的天赋,能用远远超过自己年龄的口吻写作。事实上,因为吉尔达在作业中用过“似是而非”、“鞭辟人里”这样的词语,温斯托克夫人曾不公平地暗示她认为吉尔达有几次抄袭。
“我已经写过几篇小说,”吉尔达答道,“所以没什么大不了。”此话有一部分真实性,她卧室的壁橱里塞着几篇离奇古怪的故事,她指望有一天能靠它们名扬天下。
“真有意思,”温斯托克夫人抱起胳膊说,“多给我们讲讲吧。”
吉尔达咬着铅笔头,竭力寻思说些什么才能让温斯托克夫人和全班不那样盯着她,好像她是一只癞蛤蟆突然自称喜欢唱歌剧。
痛苦难熬的几秒钟之后,本学年最后一次下课铃挽救了吉尔达。学生们马上叽叽喳喳地拥向门口,冲出学校。
吉尔达在过道里沉重地走着,她对自己很恼火。突然想到要去旧金山,这是真正的通灵冲动,抑或仅仅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说谎?近来,吉尔达真诚地努力要说实话。至少她向自己保证,假如情不自禁说了一个谎,她要想尽办法把那个谎话变成现实。为了坚持这个决心,她现在必须想办法在暑假里把自己从密歇根弄到旧金山去——这个计划突然显得彻底无望,因为她没有钱,而且她妈妈几乎肯定会反对。
“嗨,你什么时候决定去旧金山了?”吉尔达转过身,看到她最要好的朋友,温迪·蔡,背着一个巨大的蓝书包吃力地走来。
“你看,温迪,你要去音乐夏令营,对不对?我问过你一万个问题吗?”
“你问了。而且我这么问只是因为——嗯,你知道你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不相信我要去旧金山,”吉尔达说,“就打电话去问我妈好了。”她知道温迪决不会打电话给她妈妈。温迪讨厌被迫跟乔伊斯太太谈话。
“可是昨天你还跟我说,你打算花几个月侦察便利店的‘格子裤’呢。”温迪不依不饶,“你说你觉得他可能是连环杀人犯。”
“我才不想浪费时间做那么愚蠢的事情。”吉尔达说了假话,其实,她很盼望去侦察“格子裤”,特别是由于她刚发现两个有趣的情况:(1)“格子裤”有一个真名——赫克托·弗拉克(吉尔达认为这名字比她起的绰号还要不光彩得多);(2)赫克托/“格子裤”最近因在上班时吃糖而惹了麻烦。吉尔达认为他可能有被解雇的危险。
不过近来,吉尔达感觉到温迪对于“街头侦察”行动失去了兴趣,那是她们在小学时读了《间谍哈丽叶》后开始的行动。温迪似乎对吉尔达跟她合计开办的业务——通灵侦探公司也没啥兴趣。吉尔达已经在勤奋培养自己的通灵能力,温迪却似乎越来越怀疑这整个计划。而且,温迪要在密歇根北部的音乐夏令营里度过三个月,第一次丢下吉尔达独自度过整整一个暑假。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