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非常值得一读并且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智慧之书。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据说,“三十六计”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巳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后人沿用这一说法,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也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直到明末清初,引用此种说法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就采集群书,编撰成了《三十六计》一书。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切考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十六计(全彩青少版)(精)/名家推荐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名家推荐世界文学名著宝库编委会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三十六计》是非常值得一读并且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智慧之书。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据说,“三十六计”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巳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后人沿用这一说法,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也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直到明末清初,引用此种说法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就采集群书,编撰成了《三十六计》一书。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切考证。 内容推荐 《三十六计》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数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等等,可以说内容极为丰富。 目录 第一篇 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二篇 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度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三篇 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四篇 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假道伐虢 第五篇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篇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第三十为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试读章节 春秋时,齐国的齐襄公在位后期,国家政局混乱不堪。小白的师傅鲍叔牙的好友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就提醒鲍叔牙,鲍叔牙就找个借口,保护小白逃到莒国避难。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害齐襄公,自立为君。第二年,公孙无知也被别人杀了。齐国暂时呈现出没有国君的混乱状态。 公子纠和小自得知齐国的这种情况,都抢着连夜往回赶。公子纠一面由鲁国派兵护送回国,一面派管仲带兵去堵截小白。管仲拦住小白,二话不说,拿箭就射。箭射在小白身上的带钩上,小白乘势倒在地上装死,管仲大喜,忙派人去告诉公子纠。公子纠一听,竞争对手没了,高兴极了。不料乐极生悲,公子纠一高兴,回国的速度就放慢了,结果被装死的小白抢先了一步,做了齐国的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继位后,为报一箭之仇,出兵攻打鲁国,大战后,鲁国败而求和。 面对鲁国的求和信,齐桓公对身边的大臣鲍叔牙说:“只要鲁国保证今后不再攻打我齐国,并且顺便把公子纠和管仲给我杀了,我心里的气才能消。” 鲍叔牙连忙说:“管仲杀不得,君侯如果有了他的帮助,齐国才会很快强大起来。” “为什么?我已经有你鲍叔牙的帮助了,再说他差点将我射死。”齐桓公愤愤地说。 鲍叔牙说:“管仲的才能在我之上,他射你,是他还在支持公子纠。公子纠死了,他就是齐侯你的人了。再说,一箭换回一个能治国安邦的能人回来,你说哪个划算?” 齐桓公听了点点头,齐国才刚刚从动乱中恢复过来,百废待兴,太需要像鲍叔牙和管仲这样的人才了。 不久,齐国使者应鲁庄公的邀请来鲁国和谈,提出的条件是:杀掉公子纠;把管仲交给齐桓公来处理;今后鲁国永远不要攻打齐国。 鲁庄公一时没了主意,只好问施伯。施伯是个大谋士,他说:“我们杀掉公子纠,献上他的人头,齐侯的竞争对手完了,他做齐侯也安心了。另外把管仲也一起杀掉,管仲是治国之良才,免得他去齐国成为我国的一大祸患,现在我国刚败,也需要休整,不打仗也好。” 鲁庄公听罢,恍然大悟。他马上差手下杀掉公子纠,还把管仲抓来,带到跟前,当着齐使的面,假装义正词严地说:“管仲,你可知罪?你竟敢箭射齐侯!我现在要杀了你,替齐侯出气!”很显然,鲁庄公这句话是说给齐使听的,既巴结了齐桓公,也能达到除掉管仲的目的。 没想到,齐使却连连摆手说:“不劳鲁侯动手,我家主公对管仲恨之入骨,发誓要亲手杀了他。你还是让我把管仲带回齐国,好让我家主公了结心愿!” 鲁庄公无语了,只好将管仲移交给齐使。齐使说:“鲁侯所为,我侯一定高兴,齐军必然速退,两国将重归于好。”鲁庄公送走齐使,抹了一把汗,叹道:“哎!看看这回闹的,吃苦又受气,损兵又折将,看来得好好反省一下了。” 鲁庄公正准备到帐后休息,施伯忽然叫道:“君侯,我们中计了。刚才齐使带上管仲就走,这么快的动作,明显是在救管仲回国!” 鲁庄公回过神来说:“那可怎么办才好?” 施伯着急地说:“赶紧派人追吧!不然就来不及了。” 庄公转悲为怒:“派人速追!不要让管仲回到齐国。” 其实,当时齐使把管仲关进囚笼后,一上路,齐使就向管仲转达了鲍叔牙的意思。管仲才知,原来一切都是鲍叔牙的主意,对鲍叔牙心怀感激。他们一路不敢休息,很快就到了鲁国的边境。 等鲁庄公派兵追到的时候,管仲一行早就出了鲁国边界。鲁兵只得返回。 管仲安全返回齐国后,被齐桓公封为相国。管仲大为感动,为振兴齐国呕心沥血,帮助齐桓公坐上霸主的交椅。P9-12 序言 小时候读《三十六计》并不是读文字本,读的是连环画。记得每一册《三十六计》故事,都是非常吸引我的。我买的一套《三十六计》连环画故事可是同学中传阅率最高的,至今我还珍藏着其中的好几册。 说到《三十六计》,有人认为不符合儿童阅读,有些儿童文学专家和儿童心理专家认为它是成人的阴谋诡计,是对青少年有害的。其实,《三十六计》是非常值得一读并且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智慧之书。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据说,“三十六计”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巳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后人沿用这一说法,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也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直到明末清初,引用此种说法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就采集群书,编撰成了《三十六计》一书。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切考证。 《三十六计》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数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等等,可以说内容极为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三十六计》中每一计的名称,今天都成了固定的成语,为一般读者所熟悉。如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暗度陈仓、欲擒故纵、釜底抽薪、反客为主、偷梁换柱、无中生有、借尸还魂、声东击西等等,都是小学生喜爱的成语。当然,这些成语背后就有一个典故,那就是三十六计故事了! 谭旭东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套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的中外名著。丛书立足原著,忠实原著,比原著更具有平易性与亲和力,其文学色彩与阅读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是一套让广大青少年朋友能真正接触文学、接触经典的好书。四位名家的联袂导读,让读者更深入了解原著写作背景与特点;其中的插图也是本丛书一大亮点,把名著的精髓深深融入于现代画风,相得益彰。 ——曹文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